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碌曲县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1163
颗粒名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碌曲县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录)
分类号: D628.42
页数: 7
页码: 135-141
摘要: 本文是1987年3月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碌曲县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录。
关键词: 碌曲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七届委员会

内容

达延礼
  各位委员、各位朋友、各位同志: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又跨入了新的征程。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碌曲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共碌曲县委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今天隆重开幕了!现在我接受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实现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政协碌曲县委员会作为统一战线的一级组织,从七届一次会议以来,在各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和配合下,较好地发挥了职能和作用,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坚持政协的政治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根据大多数委员文化偏低和工作长期在基层的情况,县政协重视抓好委员们的政治和文化学习,始终把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做为首要任务。除在每年举行一次的委员会和常委会上布置学习任务外,平时还采取“走下去”与“请上来”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运用多种形式经常组织委员进行学习,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政协业务工作的同时,凡有重要文件下达,都抓紧时机及时组织委员进行学习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反映。为了使学习宣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论在县上召集会议,还是到基层组织学习,每次都认真做到有重点、有部署、有检查、有效果。在学习宣传中注意联系实际,注重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委员们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实施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组织学习和进行宣传时,特别注意坚持与民族、宗教界的委员保持紧密联系,经常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状况,对他们在生活上尽量关心,思想上加强引导,工作上帮助指导,同时也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学好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做一个党的政策的模范执行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群众,为我县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几年来,他们兢兢业业,不负众望,在发展碌曲县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增进民族团结,搞好牧业生产、济困扶贫、种草种树、多种经营、治穷致富、改善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各方面,做出了成绩。经常不断的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失时机地开展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是统一意志、统一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协调行动、激发干劲的一项重要措施。第七届一次会议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了中央十九号文件、党的十二大文件、中央十二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文件、全国党代会通过的“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委《关于整党中要充分听取党外朋友和党外群众意见的八项规定》、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关于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端正机关作风、提案处理等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宪法》、政协《章程》法律知识和省、州、县有关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文件。为了配合学习,加深对文件精神的理解,县政协前后发放各种学习和辅导材料480份;组织各种类型的学习、讨论、座谈会160多次,参加人数达480多人次;动员民族、宗教界的委员和各宗教活动点订阅各类报刊24份,其中西仓寺院订阅报刊8份。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改进了机关工作,活跃了委员们的思想。使大多数委员加深了对党的各项方针,感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有了为碌曲县两个文明建设争做贡献的积极性和紧迫感。为开展政协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平反冤假错案的收尾工作
  由于民族、统战、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到1983年以使一大批民族宗教界中上层人士、干部、职工和群众从极左路线造成的精神枷锁中能得到解脱。这对改善和密切党群关系增进民族团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事隔多年,人员和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有些政策界限不清等,给落实政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错和漏洞。从全县来说,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还不彻底,对有些及和有好人,还留有尾巴。从1984年起,县政协协助和配合县委统战部及有关部门共同进行了平反冤假错案收尾工作。
  一是解决了历届政协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没收、查抄财物的退赔问题。“文革”中全县被没收、查抄财物的各界政协委员有18人,没收财物156件,没收私房293间,经查证落实,以退赔原物1件,解决退赔款12669元。
  二是复查纠正了1958年平叛反封建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在1983年复查纠正的基础上,对维持原结论的43人,会同县委统战部、县公、检、法再次进行复查后,平反改正了23人,发放补助款4000多元。参与了对原县政协常委阿老公诺合、原县政协副主席才巴郎杰、原县长阿才和州政协副主席龙仁桑盖等人的待遇解决。
  三是清理了民主人士的档案,共清除不宜存放的材料58份260页,销毁48份193页,退回本人10份67页。
  四是安排了一批民族、宗教界中上层人士。随着政策的落实,先后在县政协、佛协等组织中,安排民族、宗教界人士及其他方面的党外人士31人,其中为8人解决了工资待遇,10人解决了生活费。
  五是复查解决了对错划为右派人员落实政策中的遗留问题。对全县错划为右派历次改正后的结论,同有关部门一起重新进行了复查,对留有“尾巴”的12人,重定结论,彻底改正,并补发补助款2000多元。
  三、认真做好国内外民主、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国外藏胞的接待工作
  几年来,县政协采取多种形势,广泛开展内外联系,作了大量争取国外藏胞回归的工作。接待了黄正清、嘉木祥、贡唐仓等知名人士。特别是国外以贡德林为团长的达赖第四批回国参观团和原西仓新寺和尚。印度扎仓堪布浑木克等来碌参观时,县政协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热情接待。1986年,原阿拉乡牧民看召一家6口人从印度回归,县政协在县委统战部和县政府、宗教局的协助下,进行了定居安置工作。看召被安排为县政协常委,其长女安排县中学任教。凡此种种对争取国外藏胞早日回归祖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调动各界委员的积极性,为碌曲县的两个文明建设献智出力
  四年来,各位委员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和单位,勤恳工作,积极献智出力,为碌曲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积极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造福后代。县政协委员响应“种草种树,绿化祖国”的号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常委依拉久美不顾年迈体弱,年年坚持植树种草,到1982年他一人植数5240株,造林面积达8.3亩,并在林间空地种上牧草,为困难户提供冬季畜牧饲料。他还动员寺院僧众和附近群众积极植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果。西仓寺院的僧众,在县政协委员桑木周的带领下,植树4.6万株,并在管理和保护森林方面做出了贡献。其他委员也在本地区、本单位为植树种草作了积极的努力,据统计,到1986年底,全县各寺院在先证词额委员带动下,累计植数9万多株。
  (二)坚持自力更生,走兴办自养,自食其力的路子。宗教界的委员们,带头遵照党的宗教政策,在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带领信众自力更生,走兴办自养、自食其力的路子。全县各寺院根据各自的条件,积极兴办牧场,种植饲草料,开办藏医门诊部、小卖部、磨面、榨油、缝纫作坊、汽车运输等牧、工、副业。到目前为止,寺院开办的牧场有3处,养牛280头。各项牧、工、副业纯收入达41900余元。除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适当改善个人生活外,主要用于维修寺院和开办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广开兴办自养门路,既增加了寺院收入,减轻了群众的宗教负担,又增加了社会财富,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三)协助各级政府参与草山纠纷调解。草山纠纷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安定因素。多年来,省、州、县、乡、村之间因草山而引起的争端时有发生。据统计,从1984年以来,碌曲县与外省、邻县或本县境内乡村之间的草山争执达10处14次,严重影响了地区之间的民族的团结。县政协副主席奇桑盖、才巴郎杰,常委依拉久美、唐让,委员罗藏旦巴、其旦等人,主动协助各级政府,先后参与了5处草山纠纷的调解。他们通过大量的事实和历史依据,反复耐心地说服和教育双方群众,及时制止和处理了3起即将爆发的械斗,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许多委员还在本人所在的地区,自觉向群众进行遵纪守法的宣传和教育,协助制定乡规民约,村规村纪,使打架斗殴,偷盗赌博酗酒闹事,破坏森林,猎捕野生珍贵动物的行为及其他刑事,民事案件逐年下降。为群众安全生产和生活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四)知情出力,积极主动为党、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县政府委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拾遗补缺,积极主动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委员道老广开生产门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年纯收入达到8万多元,向国家上交利税2707元,成了全县有名的勤劳致富模范,得到了全国个体劳协的表彰。委员丁有富利用村里的劳力多,交通便利等条件,联合几乎群众开展以运输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年总收入6万多元,上缴利税4440余元,户均收入2200多元。致富不忘扶贫,自己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没有忘记还未摆脱贫困的群众。在道老的扶持下已有4户牧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丁有富使两户特困家庭摆脱了贫困。1980年他又自筹资金10700元,盖了10间综合门市部,准备安排7户贫困户从业,扶持他们脱贫致富。县政协副主席奇桑盖,动员本村群众350多人,拖拉机3台,把波海到贡巴多年失修而坎坷不平的便道进行了整修,大大方便了群众。常委依拉久美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坚持为群众办事,做好事,他自学藏医,无偿为职工、群众看病多年,他抚养孤寡老人南木交草,为牧民群众排忧解难,向老山前线捐款的动人事迹,被省、州电台广播宣传。常委马俊臣等人,经常与组织保持联系,积极反映情况,出谋献计,先后有15条意见和建议被县政府采纳。
  县政协委员对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十分关心,经常出力献计。尤其是宗教界的各位委员身体力行,经常主动给群众反复宣传学习文化科学只是的重要意义,协助县、乡制定措施,使全县、乡、村学龄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群众文化生活逐步改善。县政协已有3名常委被县教育局聘请为名誉校长。副主席奇桑盖长期患病,但经常坚持带病深入乡村宣讲政策,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群众送子女入学。常委依拉久美,协同双岔乡党委书记走村串户,足迹踏遍了全乡16个村庄,动员儿童入学。他还用自己的钱购买了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捐送给家庭困难的孩子和孤儿,帮助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通过他辛勤的工作,1986年年底双岔学区在校学生达到了452名,比原来增加了3倍,入学率上升到87%。为了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各方面的协助下,他自筹资金组建了二地藏戏队,既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为了提高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极早扫除文盲,去年年底,在州、县有关部门的扶持下,他又在二地开办了一所牧民业余扫盲学校,学制两年,经签订合同入校学员已达70多名,为全县牧民扫盲事业开了先河。1986年年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政协与县委统战部、宗教局一起筹备召开了碌曲县民族、宗教、统战人士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经验交流会,会上表彰奖励了郎木寺寺院、西仓寺院、拉仁关寺院3个先进集体和桑木周、道老等7名先进个人,表扬了罗藏旦巴等21名先进个人。县委、县政府还就此发出决定,号召全县职工、群众向他们学习,在全县职工、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紧密配合中心工作,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县政协按照县委的部署,在机关进行了全面整党。整党中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了规定的文件,并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在进行对照检查的同时,广泛听取了党外同志和朋友的意见,进一步统一了党员的思想认识,端正了业务指导思想,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作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搞好政协工作,并配合完成包乡、蹲点、护林防火等中心工作的同时,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负责编写碌曲县农业区划资料的工作任务。材料经有关专家、教授鉴定,全部验收合格。与此同时,还组织编写了四篇文史资料,先后被有关刊物登载,得到了好评。

知识出处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本书记载了碌曲县57年来历史进程中,历届政协委员会在中共碌曲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致力于全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全过程,记述了碌曲建政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政协的政事活动和政协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及县政协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很好地总结了建国64年来碌曲政协的工作。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