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碌曲地方政权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11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碌曲地方政权的建立
分类号: D628.424
页数: 3
页码: 39-4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朝以来至1955年碌曲县地方政权的建立的记事。
关键词: 碌曲县 建政初期 事件

内容

碌曲县原属洮州(临潭)管辖,自清朝以来,这里一直由世袭的土官、头人统治着。解放前,境内藏族主要分布为三大部落:一是毛日郭哇阿才所属萨木岔部落,该部落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两大部分,包括萨木岔湿巴、宁巴、旺藏三部分。半农半牧区分布在洮河两岸,牧区主要分布在纳布加和尕海滩以及李卡如一带,农牧区共33个村庄和帐圈,统称为双岔佐仓农牧区六部落。此部落内部所属宁巴黄替昂哇的教民,该昂哇的温布为格地温布俄项尕尔旦。二是西仓部落,主要分布在西仓、拉仁关、玛艾等地,辖27个村庄和帐圈,也分为半农半牧和牧区两部分,半农半牧区分布在洮河沿岸。总头人西仓洪布花木交和唐龙郭哇拉玛甲,统称西仓十二部落。三是郎木赛赤部落,由赛赤寺院直接管辖,有土官、头人各一人,土官是赛赤寺院的大管家旦增僧盖,头人为管家之弟才本,郎木赛赤部落下辖十一个小部落及阿拉五部落九村,1957年4月划归碌曲县,另还有现在的吉扎村委会和田多、田后村,解放前在行政上归属夏河县管辖,宗教上属郎木赛赤寺院管理。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划归碌曲。
  解放后,双岔、西仓仍归临潭管辖,郎木寺归夏河管辖,但未建政。
  1951年10月,临夏专署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决定,由专署派遣工作组前往双岔、西仓等地,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扶持贫苦牧民发展生产”的政策,并且联系当地中上层人士做好统战工作,为建设地方人民政权做好准备工作。
  1951年10月,临夏专署工作组到达双岔、西仓,开始宣传统战工作,大力宣传共产党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令,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工作组在双岔、西仓的18天时间,先后召集群众宣传1200人次,使双岔的土官头人和农牧民群众对工作组和人民政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1952年2月26日,临夏专署和临潭县政府又派出四名干部随西道堂知名人士马富春前往双岔、西仓、郎木寺开展工作,历时15天,他们给部落头人颁发委任状,并邀请土官头人到临潭旧城开会,由于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不甚了解,土官头人们未能赴会。1952年3月6日,拉卜楞寺举行第六世嘉木样活佛座床典礼,临潭县政府乘各位头人前往庆贺之际,专程派人前往邀请西仓唐隆郭哇拉麻吉、双岔土官阿才的代表其绕、依拉等于4月10日到临潭旧城。中共临潭县委和县政府立即召开了首次藏民代表座谈会,征得藏民代表的同意,临潭县政府决定派县检察院检察长杜岐率工作组前往双岔开展工作。杜岐率工作组到达双岔,受马良土匪的挑拨,百余名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武装包围工作组,土官阿才的管家催促工作组迅速离开双岔,为了避免发生正面冲突。5月14日,阿才派人护送工作组离开双岔返回临潭。1952年6月6日,临潭县政府又组织了由旧城民主人士参加的14人工作组,由杜岐同志带队再度前往双岔。虽然经工作组反复宣传并多次与土官阿才协商,工作组仍不能进入双岔开展工作。1952年6月26日,杜岐率工作组干部21人,在解放军(1个独立营,1个骑兵连)、民主人士和医疗队的帮助下,从临潭旧城出发,又一次赴双岔开展工作。为了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这次配备了进住该地区工作的地方干部。28日工作组和部队到达双岔南面的洛措梁,以双岔土官管家阿克为首的17个头人与临潭县政府派双岔的民主人士一同前来迎接。29日工作组和部队到达洛措庄前,双岔部落27个头人在此等候,阻止工作组和部队进村,工作组和部队只得就地宿营。1952年6月30日凌晨8时,双岔5庄和西仓9庄集藏兵300余人突然袭击工作组和解放军驻地。解放军坚持“不先放第一枪”的原则,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部队和工作组决定后撤到离双岔十余里的洛措梁,随后双方派代表协商。双岔、西仓事件发生后,夏河县政府于7月19日派出部分民族宗教界中上层人士前往双岔,用政策开导说服部落头人和群众,但没有结果。为了解决甘南藏区政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组织“西北军政委员会甘南藏区访问团”前往甘南。
  1952年6月27日,甘南藏区访问团从西安出发,7月中旬抵达甘南,访问团在阿木去乎就双岔、西仓事件以调解的形式予以解决。1952年8月1日,访问团和西仓部落代表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分团于7月26日到达双岔,调解双岔、西仓事件,8月1日达成协议。9月6日,马辅臣、马富春率部分访问团成员到西仓访问,至此,双岔、西仓事件得到顺利解决。1952年8月成立西仓行政工作组、中共西仓工作委员会。书记杜岐,委员谢怀玉、李珍、张耀、马怀信。
  1953年6月,经甘南藏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研究,根据碌曲县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区域位置,初步具备建立县级行政区域的条件,决定成立洮源行政委员会、中共洮源工作委员会。洮源行政委员会由六人组成,后改为碌曲行政委员会,组成人员是:主任贡去乎俄日(藏),书记杜岐,委员谢怀玉、李珍、张耀、马维清、桥头驻军营长。并设有畜牧组、财政组、民政组、文卫组、办公室等工作机构。
  1954年初,召开了各部落土官、头人会议,着重讨论了成立碌曲县人民委员会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克服了成立人民政权的各种阻力,终于于1955年6月14日,在西仓召开了碌曲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碌曲县人民政府。双岔部落世袭土官阿才当选为碌曲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张宗发、才巴郎杰、花木吉尔、旦增僧盖当选为副县长。从此,碌曲县的各族人民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权组织。

知识出处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本书记载了碌曲县57年来历史进程中,历届政协委员会在中共碌曲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致力于全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全过程,记述了碌曲建政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政协的政事活动和政协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及县政协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很好地总结了建国64年来碌曲政协的工作。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