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方史志编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1008
颗粒名称: 二、地方史志编修
分类号: K294.2
页数: 3
页码: 512-5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碌曲县第一轮县志、第二轮县志的编修周期调整情况。
关键词: 碌曲县 编辑委员会 编修

内容

(一)第一轮县志
  从1986年1月县志办成立到1992年初,因种种原因,县志工作始终未能起步。1992年6月,县人民政府任命梁旺俊为副主任,主持修志工作,并于年底划拨经费1500元,新调配干事2名之后,碌曲县的县志编纂工作才正式开始。
  从1993—1997年,在完成由县志办承写卷分志的同时,由分志承编单位承担经费,组织社会力量先后完成20多个单位的分志。7年时间,编写人员先后查阅各类古籍书刊220多种,查阅县内外档案等1200多卷次,调查知情者达250多人次,基本上全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自1998年起,省志副主编张克复,先后4次来碌曲指导工作。到2000年初,多年困扰《碌曲县志》编纂的分志资料稿难题基本解决。
  2001年3月,县政府任命王兴华为县志办主任。5月,应县志办请求,甘南州志办主任石为怀亲自带领3名资深编辑来碌曲史志办指导、帮助工作,一起商讨拟定各分志稿篇目。2002年,史志办4名工作人员在已拟定的分志稿篇目的基础上对《碌曲县志》进行填空式编写。2004年4月,县
  首部《碌曲县志》
  政府任命罗爱昌为县志办主任。10月,新的一届编委会组成,县长才尕担任编委会主任。县志办在加紧编写部分尚未完成的卷章,对志稿进行修改后,形成县志送审稿并交付印刷。2004年12月县政府决定由罗爱昌组织领导,梁旺俊任主编,实行主编“一支笔”负责到底的工作机制。从2004年12月20日到2005年4月底,针对审稿出现的问题,县志主编拟定“消肿”“规范”“完善”三步走的修改方案。进行第一轮修改,通过“消肿”,志稿从135万字减少到70万字,减少65万字。删削部分的内容主要有:重大历史问题失准部分,大量不应为志书使用的统计报表和文字。2005年5月下旬,县志评审会召开。从6月—7月底,结合省、州、县三级评审会提出的意见,进行第二轮修改,增补三分之一内容,修复因删削造成的缺章节和原来有标题而无内容的章节,从总体上规范志书。8月,排印出县志终审稿。经过两次修改,《碌曲县志》从32卷、123章、360节,减少到31卷、113章、308节,总字数由135万字减少到70万字,再回升到95万字,整卷重编的有《军事志》《旅游志》《人物志》。部分章节重编的约占总篇幅的三分之一。2005年9月13日,县人民政府将《碌曲县志》终审稿报甘南州志编委会终审。州志编委会组织编委、专家对《碌曲县志》进行分卷终审后,于2005年10月10日,召开《碌曲县志》终审会议,并提出原则通过,对部分章节继续进行修改的终审意见。2005年9月到12月中旬,进行第三轮修改。对终审稿的第三次修改,贯彻州政府终审会议提出的意见要求。经过对终审稿的修改,《碌曲县志》最终为31卷、101章、291节,比终审稿减少12章,17节。
  《碌曲县志》从机构建立到出版,前后历经20年,其中有效工作时间为9年。
  (二)第二轮县志
  《碌曲县志(1996—2005)》也称第二轮县志,于2007年正式启动编纂工作。2007年底,县政府向全县各承编单位转发“碌曲县第二轮续志工作实施意见”。并于2008年正式启动第二轮志书资料的征集工作,县史志办相继编制《碌曲县志(1996—2005)编写篇目》《碌曲县志第二轮编纂方案》。2010年,县志办结合各单位业务为各部门制订详细的编写篇目和人物、大事记的收录标准,下发至各承编单位,第二轮续修县志工作就此逐
  步开展。其后,因编修周期延长,将志稿下限调整至2010年。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