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牧村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607
颗粒名称: 一、农牧村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121
页数: 2
页码: 180-181
摘要: 本节记述了的经济计划与管理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农牧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牧区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完善牲畜、草场到户承包责任制是甘南牧区多年来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碌曲县 农牧村 体制改革

内容

深化牧区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完善牲畜、草场到户承包责任制是甘南牧区多年来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碌曲县经济体制有较大调整,通过放宽农牧区经济政策,落实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整个牧区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牧区推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方针,受到广大牧民的欢迎。在之后几年,全县牲畜相继承包到户。牲畜承包到户之后,草场承包工作也稳步推行。承包原则是联产承包,承包方案由群众自己讨论决定,全县7乡、24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在草场承包中打破原有模式,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内部自由组合,建立新的承包联户。当时参加承包的牧民户数,占牧民总数的99.1%。通过承包经营,使草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生产者个人的责任权利相结合,管、建、用相统一,草场得到合理利用。
  从1995年起,甘南州委、州政府做出《关于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加快草原建设的决定》,制定颁布《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场承包责任制实施细则》,根据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碌曲县4个纯牧业乡共计28.59万公顷草场列入承包建设范围,并要求1998年前全面完成承包建设任务。1996年,县委、县政府依据县情、乡情、村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集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提出对州委、州政府关于草场承包建设《决定》的贯彻意见,下发《碌曲县关于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加快草原建设的安排意见》,对草场承包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到1998年,完成玛艾、郎木寺、尕海、拉仁关4个纯牧业乡的12个行政村的草场承包到户工作。2008年开始,西仓、双岔、阿拉3个半农半牧去乡的草场承包到户工作开始,当年完成。同时,根据全县总体情况和各地草原类型、草原资源分布及畜牧业区域的不同,采取多种草场流转形式。2010年,全县以转包形式流转草场的有158户,以转让形式流转草场的有109户,以合作形式流转的有138户,分别占流转户数的37.5%、25.9%、32.8%,其中流转期限在3年以下和3年以上(包括3年)的户数分别占流转户数的61%和39%。流转户中,进城的占35.6%、从事牧工的占25%、其他占39.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