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52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本节记述了碌曲县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包含了耕地与作物、农业投资、土地承包等。
关键词: 农业 发展概况 碌曲县

内容

一、耕地与作物
  面积 碌曲县耕地27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2%,均为旱地。
  农作物 主要分布在本县东北部的阿拉、双岔、西仓、玛艾乡的洮河河谷地带。主要农作物以适应高原气候的青稞、油菜、小麦、洋芋、豆类为主,尤以青稞、油菜为重。碌曲县每年完成青稞播种1300多公顷、油菜播种面积470公顷。
  经济作物 碌曲属高海拔、寒冷性气候,当地群众以畜牧业为主,2010年之前蔬菜、药材、苗木等经济作物多为城区附近居民家中散种,以供家用自给,规模种植极少。2010年后,碌曲县才开始实施经济作物五大基地建设。
  二、农业投资
  2009年,全县建立青稞基地1333.33公顷。其中,阿拉乡示范面积645.33公顷(博拉村276.66公顷、田多村148.67公顷、吉扎村220公顷),西仓乡示范面积81.33公顷(团结村8公顷、贡去乎村53.33公顷、唐龙多村20公顷),双岔乡示范面积606.67公顷(青科村130公顷、毛日村186.67公顷、落措村173.33公顷、二地村116.67公顷);建设高产示范田66.67公顷;修建种子库房625平方米。
  2010年,全县完成青稞基地1333.33公顷;完成良种繁育田200公顷;完成晒场800平方米。其中,阿拉乡601.87公顷(博拉村264公顷、田多村149.27公顷、吉扎村188.47公顷),西仓乡175.07公顷(新寺村56.67公顷、贡去乎村66.67公顷、唐龙多村51.73公顷),双岔乡556.4公顷(青科村208.73公顷、毛日村120.73公顷、落措村172.67公顷、二地村54.27公顷);在双岔乡建成良种繁育田200公顷;修建种子晒场800平方米。
  三、土地承包
  1999年,根据甘南州委秘发〔1998〕80号文件要求,碌曲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下发《碌曲县关于实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安排意见》和《碌曲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具体由农林局组织实施。此次土地承包工作中主要涉及的乡为西仓、双岔、阿拉3个半农半牧乡的10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1676户9474人,承包土地1941.15公顷。签订合同8380份,颁发证书1676本,户均承包耕地1.16公顷。全县留有机动地11.45公顷,调整78户,占承包总户数的4.65%。所有合同内容条款规范,责、权、利明确、清晰,填写规范,签订手续齐全,证书内容与合同相符,合法有效。合同装订规范,建档齐全。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农民群众赋予30年稳定不变的承包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真正将党中央的土地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
  四、科技推广
  因气候、海拔等原因,碌曲县粮食、油料亩产较低,粮食亩产一直徘徊在100千克左右。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124千克,2009年开始,青稞单产才突破200千克。
  (一)良种繁育
  良种推广主要是以2009—2010年期间推广的青稞良种甘青4号、甘青5号为主,两个品种因为丰产性能好而深受群众欢迎。2009年,双岔乡建设高产示范田66.67公顷。其中,双岔乡毛日村恰日组33.33公顷、毛日组13.33公顷、落措村大庄组20公顷;2010年,在双岔乡建成良种繁育田200公顷,其中,洛措村90公顷,二地村63.33公顷,青科村23.33公顷,毛日村23.33公顷。
  (二)技术推广
  推广青稞新品种,注重高产示范田建设,扩大良种的供应量。
  培肥土壤,改造中低产田。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实行氮磷配合、平衡施肥。基地亩施农家肥3000—35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尿素20千克,在施肥方法上采取深施、叶面喷施。广泛发动群众通过深耕晒垄、加厚活土层、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地生产能力,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个百分点。
  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针对青稞容易发生的穗褐腐、条纹病、云纹病、根腐叶斑、黑穗病和麦鞘毛眼水蝇及草荒等病虫草害,在强调生物防治的同时,重点抓好药剂拌种、化学除草、人工拔草和以大田防治麦鞘毛眼水蝇为主的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蔓延危害,把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推广丰产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积极推行条播技术;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机械化播种技术;合理轮作,选择青稞种植最适宜的前茬马铃薯及油菜、豆类等轮歇地。
  示范引导,扩大技术覆盖面。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本着抓科技就要抓典型的原则,狠抓高产示范田建设,示范田平均亩产一般高出基地平均产15—30千克。确保有3名农牧民技术员长期在示范田蹲点,因地制宜推广增产潜力较大的栽培技术,使农牧民群众看得见、学得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带动相邻乡村群众大力发展青稞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
  开展科技技术培训,增强群众的科技素质。结合实际开展农牧民群众的科技培训。
  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推广,加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运用实用技术的能力。大力开展良种繁育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教育发展和促进增收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