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51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农林业
分类号: F327.42;F326.274.2
页数: 14
页码: 110-123
摘要: 本章记述了碌曲县林业、农业和农机管理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林业 农业 碌曲县

内容

第一节 林业
  一、林业机构
  (一)管理机构
  碌曲县农林局 成立于1986年,时称林业局,1990年4月,将农业合并到林业局,改名为碌曲县农林局,为正科级建制。2010年11月30日,县委办发〔2010〕187号文件确定总编制13名,(其中:行政编制9名、事业编制3名、后勤事业编制1名)。科级领导职数7名。碌曲县农林局主管全县的林业和农业。下设有:双岔林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森林防火办公室、西仓林业工作站、双岔林业工作站、红科林产品检查站。
  碌曲县森林公安局 2000年成立,归属碌曲县农林局和州森林公安局领导,下设办公室、法制股、治安股、双岔林业派出所和西仓林业派出所。2003年4月,组建并加挂碌曲县公安森林警察大队,编制20名,副科级事业单位,森林公安局10人,西仓、双岔两所各5人。2004年3月9日“碌曲县森林公安局”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全国森林公安改制后,总编制22人,为科级行政单位,核定政法编制11人,后勤事业2人,事业编制9人。
  (二)业务机构
  碌曲县农林技术推广中心 设立于2008年11月,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6名,其中副科级职数1名。现有职工13人,其中:初级职称2人,技术人员11人。
  双岔林场 1986年5月2日,大夏河林业总场撤销,将原林业总场所属双岔林场移交碌曲县人民政府,隶属碌曲县林业局。到2010年,双岔林场有职工112人;其中:男61人,女51人;藏族38人,汉族61人,回族13人;党员16人;本科学历4人,大专5人,中专8人,中专以下95人;干部10人,工人102人(中级工11人,初级工32人,普工59人)。
  二、林业资源
  (一)资源结构
  碌曲县林地面积8.2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73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1.08%;疏林地0.411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9%;灌木林地5.47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6.5%;宜林地0.563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84%;未成林0.052万公顷。苗圃地16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以上面积统计未包括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范围)。
  乔木林分纯林和混交林,其中纯林15029.6公顷;混交林2704.5公顷;灌木林地5.47万公顷。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2.54万公顷(海拔大于或等于3500米),其他灌木林2.93公顷。
  (二)活立木蓄积量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1348382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量1282422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5.11%;疏林地蓄积量62701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4.65%;四旁树蓄积量395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03%;散生木蓄积量2864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21%。
  有林地蓄积按照林种,全部为防护林蓄积,二级林种为水源涵养林。
  (三)森林类别、林种
  全县所有森林(含林地,下同)全部为生态公益林。一级林种为防护林,二级林种为水源涵养林8.23公顷,水土保持林81.6公顷。全县区划林班220个,区划小班3596个。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林业用地面积82316公顷,重点公益林按地类分:有林地17340公顷,灌木林地54700公顷,疏林地411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518公顷,宜林地5632公顷;全县公益林区划分类如下:
  按公益林工程管理类别分为:天保工程区内公益林40920公顷,全为国家级公益林;天保工程区外公益林41202公顷,包括国家级31818公顷,省级9384公顷。
  按公益林权属分为:国有公益林面积67600公顷,其中:有林地16495公顷,灌木林地46670公顷,疏林地393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7公顷,宜林地429公顷。集体公益林面积14716公顷,其中:有林地855公顷,灌木林地8066公顷,疏林地17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21公顷,宜林地5203公顷。
  按公益林生态区位分为:国家级公益林面积72738公顷,包括江河源头4254公顷,江河两岸66160公顷,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地区2324公顷;省级公益林9384公顷,包括江河两岸4005公顷,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地区5378公顷。
  按公益林保护等级分为:国家级公益林面积72738公顷,包括一级保护公益林61494公顷,二级保护公益林5593公顷,三级保护公益林5652公顷;省级公益林面积9384公顷,包括一级保护公益林6020公顷,二级保护公益林3364公顷。
  (四)优势树种及龄组
  碌曲县优势树种主要有冷杉、云杉、圆柏、白桦、红桦、杨类、针叶混、针阔混;按各龄组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五)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
  全县森林覆盖率23.10%,林木绿化率49.12%。双岔林场森林覆盖率34.16%,林木绿化率67.17%。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森林覆盖率13.61%。
  (六)森林资源权属结构
  碌曲县林地面积8.23万公顷,国有林地面积6896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3.79%;个人林地面积13333.3公顷,占林地面积16.21%。
  三、植树造林
  (一)林业保护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规划在2000—2010年的10年中,完成森林管护4930公顷,其中有林地2266公顷、灌木林地2331公顷、人工林333公顷,完成疏林地封山育林2987公顷。
  重点公益林建设 建设总任务40772公顷,其中有林地4886公顷、疏林地3560公顷、灌木林地29745公顷、无林地2581公顷。除去天保工程建设任务,天保工程外的公益林建设任务为35842公顷。2010年又进行调整,国家公益林总面积30731公顷,其中有林地2267公顷、灌木林地28464公顷。
  退耕还林工程 碌曲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66.67公顷,封山育林666.67公顷、森林抚育666.67公顷。
  (二)苗木基地建设
  碌曲县共有两处国有苗圃(即:阿拉苗圃、贡去乎苗圃),苗圃的总面积15.33公顷,总存苗量5.6亿株,群众性育苗基地种植规模在2005—2010年间发展迅速,2010年时,育苗规模已达到22公顷,云杉绿化造林大苗生产能力已初具规模,不但能满足本县林区公益林建设良种壮苗的需要,每年还为省内和西北各省退耕还林及环境绿化提供大量的优质商品苗木。
  (三)义务植树
  碌曲县把植树造林作为加快生态建设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每年4、5月份,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到2010年,全县已建设义务植树基地24个,总面积达185.7公顷,共植大小苗木18.2543万株,收取以资代劳绿化费55万余元,总投资69万余元,累计全县完成义务植树3076万余株,全县义务植树绿化通道506.48千米,绿化率达49.1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1%。
  四、森林管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和草地资源的利用,重取轻予,过量采伐,乱砍滥伐,超载过牧,造成森林资源萎缩,植被盖度下降,地表裸露,草场荒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加剧,降水量锐减,蒸发量增大,河水流量剧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凸显。根据调查资料,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2.18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8.59%;牧草产量减少27.6%。针对这些问题,碌曲县采取一系列森林管护措施,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一)护林检查
  在县境内设有西仓检查站、双岔林业派出所、双岔林场下设贡去乎检查站、田后检查站、大庄护林队、贡去乎护林队,随时开展护林检查工作。
  (二)天然林禁伐
  1998年9月30日,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停止国有天然林采伐的决定》从1998年10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关闭林区及林缘地区所有木材市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00年7月至2001年3月,县上筹资5万元,抽调15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双岔林场经营区外森林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工作,完成《碌曲县双岔林场经营区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又历时3个月,完成《碌曲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1998年10月31日,甘肃省发布《甘肃省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的通告》后,碌曲全面启动了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从此,3万多公顷天然林将全面得到生息休养。
  (三)封山育林
  碌曲县有天然林管护资源55333.1公顷。2008年开始,碌曲县编制《碌曲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五年规划》。计划从2008年至2012年五年时间,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实施1万公顷的封山育林工程。同时,还加大天然林区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抚育更新等森林经营项目工程;阿拉、贡去乎苗圃种苗基地建设;建立林木种子生产、贮藏与苗木繁育协调发展的种苗繁育体系,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提供良种壮苗;建设林区道路、通讯、电网、互联网及木材检查站、森林管护站点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四)森林防火
  防火组织体系除森林经营管护单位的防火组织体系外,县人民政府和省属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之间,设有联合防火办公室,并设有场乡联防组。碌曲林区林火监测手段主要是地面巡护和瞭望台检测,由于林区地形复杂,瞭望台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林区林火监测需要。防火通信设备有对讲机、电台和固定、移动电话等。林火阻隔系统主要靠原有林区道路和自然河道等天然障碍物。因此,各联防组经常性开展森林巡逻,加强林火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扑灭。
  2003年4月16日,贡去乎营林区地热合沟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4.27公顷,主要为草场和灌木林地,属双岔林场第70林班的管护范围,按有关规定对两名护林员进行了处理。
  (五)护林刹风
  在森林管护过程中,碌曲县森林公安局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对征占林地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程序申报、审批,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加强野生动物、珍稀植物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严禁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1996—2010年,碌曲县森林公安机关开展“百日严打”“冬季严打”“春季严打”“天保行动”“绿剑行动”“候鸟二号行动”等一系列大规模的护林刹风专项行动40余次。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591起,其中,刑事案件3起,共处罚5人次;治安案件10余起,共处罚15人次;林政处罚案件150余起,处罚80人次,收缴木材1155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
  (六)病虫害防治
  在碌曲县林区较长发生的林木传染病,且发病率较高有立木腐朽病,常危害冷杉和云杉,病因由真菌引起,病症为树干从中向外腐朽,立木死亡。发生面积较大,冷杉成熟林和过熟林最严重。此外,云杉锈病发病率也很高,病因由锈病菌孢子所致,多发生在当年生的嫩枝和针叶上。2001年,林业技术人员通过进行土壤消毒、质感喷雾、人工剪枝、清除严重病枝等科学措施,使冷杉病株率由20%减少到5%,云杉发病率减少到2%;常见云杉虫害有云杉大蚜、黑松大蚜、跗萤叶甲、幽天牛;杨树虫害有红蛛绢蝶、白眼蝶、白杨叶甲、杨叶甲、大青叶蝉、紫绒金龟;柳树虫害有红斑隐盾叶甲、蓝负泥虫、跗萤叶甲等。对森林病害防治主要采取简伐措施,在营林过程中对发现的病株及时打标、采伐并运出林区,特别严重者进行就地焚烧处理。
  (七)森林抚育
  碌曲县双岔林场林区中、幼龄林抚育总面积为16335.6公顷,其中:幼龄林面积1749.9公顷,中龄林面积14585.7公顷。碌曲县对林区中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冰冻、雪压、森林火灾的林分进行全面抚育。对中幼龄林中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等林分,以抚育间伐、修枝、割灌等方式进行修整;对霸王木、枯立木、病腐木、被压木、生长过密的林木进行“伐劣留优”“伐次留好”。通过森林抚育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 农业
  一、耕地与作物
  面积 碌曲县耕地27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2%,均为旱地。
  农作物 主要分布在本县东北部的阿拉、双岔、西仓、玛艾乡的洮河河谷地带。主要农作物以适应高原气候的青稞、油菜、小麦、洋芋、豆类为主,尤以青稞、油菜为重。碌曲县每年完成青稞播种1300多公顷、油菜播种面积470公顷。
  经济作物 碌曲属高海拔、寒冷性气候,当地群众以畜牧业为主,2010年之前蔬菜、药材、苗木等经济作物多为城区附近居民家中散种,以供家用自给,规模种植极少。2010年后,碌曲县才开始实施经济作物五大基地建设。
  二、农业投资
  2009年,全县建立青稞基地1333.33公顷。其中,阿拉乡示范面积645.33公顷(博拉村276.66公顷、田多村148.67公顷、吉扎村220公顷),西仓乡示范面积81.33公顷(团结村8公顷、贡去乎村53.33公顷、唐龙多村20公顷),双岔乡示范面积606.67公顷(青科村130公顷、毛日村186.67公顷、落措村173.33公顷、二地村116.67公顷);建设高产示范田66.67公顷;修建种子库房625平方米。
  2010年,全县完成青稞基地1333.33公顷;完成良种繁育田200公顷;完成晒场800平方米。其中,阿拉乡601.87公顷(博拉村264公顷、田多村149.27公顷、吉扎村188.47公顷),西仓乡175.07公顷(新寺村56.67公顷、贡去乎村66.67公顷、唐龙多村51.73公顷),双岔乡556.4公顷(青科村208.73公顷、毛日村120.73公顷、落措村172.67公顷、二地村54.27公顷);在双岔乡建成良种繁育田200公顷;修建种子晒场800平方米。
  三、土地承包
  1999年,根据甘南州委秘发〔1998〕80号文件要求,碌曲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下发《碌曲县关于实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安排意见》和《碌曲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具体由农林局组织实施。此次土地承包工作中主要涉及的乡为西仓、双岔、阿拉3个半农半牧乡的10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1676户9474人,承包土地1941.15公顷。签订合同8380份,颁发证书1676本,户均承包耕地1.16公顷。全县留有机动地11.45公顷,调整78户,占承包总户数的4.65%。所有合同内容条款规范,责、权、利明确、清晰,填写规范,签订手续齐全,证书内容与合同相符,合法有效。合同装订规范,建档齐全。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农民群众赋予30年稳定不变的承包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真正将党中央的土地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
  四、科技推广
  因气候、海拔等原因,碌曲县粮食、油料亩产较低,粮食亩产一直徘徊在100千克左右。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124千克,2009年开始,青稞单产才突破200千克。
  (一)良种繁育
  良种推广主要是以2009—2010年期间推广的青稞良种甘青4号、甘青5号为主,两个品种因为丰产性能好而深受群众欢迎。2009年,双岔乡建设高产示范田66.67公顷。其中,双岔乡毛日村恰日组33.33公顷、毛日组13.33公顷、落措村大庄组20公顷;2010年,在双岔乡建成良种繁育田200公顷,其中,洛措村90公顷,二地村63.33公顷,青科村23.33公顷,毛日村23.33公顷。
  (二)技术推广
  推广青稞新品种,注重高产示范田建设,扩大良种的供应量。
  培肥土壤,改造中低产田。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实行氮磷配合、平衡施肥。基地亩施农家肥3000—35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尿素20千克,在施肥方法上采取深施、叶面喷施。广泛发动群众通过深耕晒垄、加厚活土层、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地生产能力,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个百分点。
  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针对青稞容易发生的穗褐腐、条纹病、云纹病、根腐叶斑、黑穗病和麦鞘毛眼水蝇及草荒等病虫草害,在强调生物防治的同时,重点抓好药剂拌种、化学除草、人工拔草和以大田防治麦鞘毛眼水蝇为主的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蔓延危害,把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推广丰产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积极推行条播技术;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机械化播种技术;合理轮作,选择青稞种植最适宜的前茬马铃薯及油菜、豆类等轮歇地。
  示范引导,扩大技术覆盖面。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本着抓科技就要抓典型的原则,狠抓高产示范田建设,示范田平均亩产一般高出基地平均产15—30千克。确保有3名农牧民技术员长期在示范田蹲点,因地制宜推广增产潜力较大的栽培技术,使农牧民群众看得见、学得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带动相邻乡村群众大力发展青稞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
  开展科技技术培训,增强群众的科技素质。结合实际开展农牧民群众的科技培训。
  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推广,加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运用实用技术的能力。大力开展良种繁育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教育发展和促进增收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第三节 农机管理
  一、机构
  碌曲县农牧业机械管理局 1984年11月,恢复设立县农牧业机械管理局,简称农机局。为县政府管理农机事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县的农牧业机械的使用、管理、供应、修理和技术推广、人事培训等工作,县农牧业机械管理局设有局长1人,副局长1人,办事员4人,为科级建制。农机局下辖一个企业——农机维修厂;内设2个站——农机监理站和农牧业机械化推广站。
  农牧业技术推广站 成立于1983年12月,事业建制,隶属农机局管辖,设有站长1人,职工3人,负责全县农牧业机械化推广和农机化培训等工作。
  农机监理站 成立于1985年1月,具体负责全县农牧业机械的牌证核发、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及操作人员的考核、发证、年度检审验、农机事故勘察、农机事故处理、技术档案管理和纠正农机违章作业等监理业务。至2010年,该站有农机安全监理员3人。
  农机维修厂 1987年12月,农机厂实行厂长负责制。2004年12月农机厂进行企业改制后破产。
  二、农机安全监理
  自1985年,农机监理站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机监理政策法规,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2006年以来,根据《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协同交通管理部门对全县农用运输车及驾驶员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完成新上户拖拉机35台,检修各类拖拉机620台次,新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及农业机械操作人员350余人,在以消灭“黑车非驾”为主的乡村道路路查工作中,共查各种拖拉机180余台次,纠正违章78台次,并当场下达违章整改通知书。
  三、农机化生产
  2006—2010年,全县完成拖拉机总作业量3760公顷,机耕深翻2773公顷,机械播种面积986.67公顷,机械收获面积53.33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57万千瓦,农业机械净值314万元。农机配备结构为中、小型拖拉机25辆;各类拖拉机配套农具达105台件;拥有耕整地机械15台,其中,旋耕机7台,翻转犁8台;秸秆粉碎机等其他收获机械11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突破单纯种植业领域,扩展为农村各行各业的全方位机械化。1996年后,个体农机维修网点发展迅猛,到2010年,全县累计培训农机具维修从业人员50人,考核发放农机具维修网点技术合格证50本,发放农机具维修技术等级证50本。至2010年,全县乡、村农机户105户,农机修理店4个,农机从业人员达到500余人。
  四、农机推广与应用
  碌曲县为纯牧业县,只有洮河流域河谷地带的西仓、双岔、阿拉等乡村种植农作物,从2006年开始,重点推广小型农机装备,共投入农机具主机及配套农具977台次,中、小拖拉机500台次播种机70余台次,翻转犁150台次,旋耕机180余台次,其他作业机械80余台次,用于农牧业生产。2009—2010年,重点推广适用于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的小型机械化技术装备。全县购置的国家补贴农机具有拖拉机、种植机械、收割机械、加工机械,机具购置总额108.4万元,总补贴金额25万元,农民自筹83.4万元,共引进新机具105台。其中25—40马力拖拉机1台;25马力以下四轮拖拉机6台;8—15马力手扶拖拉机6台;饲料加工机械设备9台;耕整机械17台,播种机械1台。使碌曲农机拥有量大幅提高,优化了全县农机装备结构。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