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514
颗粒名称: 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5
页码: 104-10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6—2010年,碌曲县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畜牧业为目标,利用藏区政策、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黄河项目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肉羊产业等扶持项目实施的良好机遇,加快良种繁育、龙头企业建设和养殖业发展,使农牧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碌曲县 畜牧产品 结构调整

内容

1996—2010年,碌曲县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畜牧业为目标,利用藏区政策、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黄河项目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肉羊产业等扶持项目实施的良好机遇,加快良种繁育、龙头企业建设和养殖业发展,使农牧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
  (一)实施农牧互补战略
  农牧互补是一条符合碌曲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发展战略。2004年,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实施农牧互补战略有利于提高农牧业的整体效益。坚持以草为本,农牧结合,促进纯牧区畜牧业和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互补发展,整体上壮大全县农牧业经济规模。实施农牧互补战略有利于增加农牧民收入。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达到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目的。实施农牧互补战略有利于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半农半牧区种草养畜,既可转移牧区牲畜,减轻天然草场压力,维护草畜平衡,又能通过舍饲圈养、育肥等办法解决四季均衡出栏的问题,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施农牧互补战略有利于加快工业强县进程。通过发展反季节畜牧业对主要草畜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发展草畜产品加工业。
  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的重点工作是:
  1.大力发展种草业。把发展种草业作为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的中心工作来抓。半农半牧区要抓紧建立高产优质饲料基地,扩大玉米、油菜、豆类等优质专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等技术,大幅度压缩高山、半高山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通过退耕还草,扩大种草面积,重点发展优质饲草生产。纯牧区要加大天然草场的保护与建设力度,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推进依法治牧、以草定畜,认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积极落实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基本解决干旱草场的人畜饮水困难,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原的产草能力和生态功能。
  2.大力发展饲草料加工业。把饲草料加工业作为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的突破口来抓。以青贮、氨化、捆裹、打包、草粉加工为主进行饲草加工;以配合饲料、颗粒饲料为主进行饲料加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等中介组织从事草产业,与农牧民签订合同,实行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定点加工、定向销售。
  3.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纯牧区要进一步加强“六化”家庭牧场建设,努力实现半舍饲养殖,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和产仔成活率,突出牧区繁育,强化畜牧业基础,巩固扩大牛羊肉生产基地。半农半牧区要结合种草,积极推行舍饲圈养,突出暖棚养畜;以培育规模养殖场、种草养畜大户、专业养殖小区等方式,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化牛羊育肥基地、绒山羊养殖基地。
  4.大力发展畜产品流通企业和加工业。积极探索建立实现农牧互补流通中介组织的有效形式,培育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等,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建立和规范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农牧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化解市场风险能力。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畜产品加工企业,先引导、扶持,后发展、规范,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
  5.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和原则,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方面,应大力扶持和培育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方面的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根据城市郊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划,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农牧民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基地建设。围绕四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格局。
  6.全面推进科技兴牧。积极建设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加大畜种改良力度,推广暖棚育肥、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等技术,加大对农牧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帮助农牧民掌握1—2项种草养畜技术。
  7.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进一步理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对乡级科技服务体系要实行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放开搞活科技服务单位和技术人员,鼓励科技人员承包项目或领办科技实体,围绕兴办实体搞服务。
  8.加强畜产品生产安全。按照优良畜种和无公害草、畜产品生产规范、产地环境和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建立无公害草、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抓好“两强一打”等动物防疫检疫措施,尽快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依法加大对种畜、兽药、饲料的监管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
  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的政策措施是:
  1.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牧民发展草畜产业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草畜产业化经营,使农牧民成为投入的主体。
  2.实行项目统筹。积极论证上报争取农牧互补方面的项目,并实行项目业主制。
  3.加强金融扶持。商业银行要将支持饲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信贷服务,及时满足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办的重点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要落实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科技服务组织兴办的经营服务实体,要落实减半征收营业税政策;对种草、养殖专业户,要落实免征农牧业税政策;对发展初期的种草户和养殖大户,要落实免征两年农业税政策和免征两年牧业税政策。
  5.坚持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按照投资和种草养畜的主体是农牧民,一方面防止误导,另一方面避免造成损失,从实际出发,选点抓点,积极培植、培育,树立典型,推广典型,以典型引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牧互补战略的顺利实施。
  农牧互补战略的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抓实农牧互补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2.加强项目规划和管理。县、乡镇要制定草产业、牛羊育肥业、毛绒业、奶产业项目试点规划和全面规划。严格项目管理,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管理制度,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
  3.落实部门责任。涉农部门都要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服务,为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4.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种草、养畜指标和资金落实指标纳入农牧村经济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兑现奖罚。
  (二)具体实施情况
  碌曲县大力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养殖户,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能力。在全县7乡镇发展16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3个州级示范社,成立落措村牦牛养殖协会、郎木村发展经济资金互助协会、尕秀村酥油协会、唐科村牛羊协会、尕秀村牛羊协会5个促进畜产品交易流通的中介组织,参与带动农牧户约4700余户。
  从2009年开始,在尕海乡尕秀、秀哇村,郎木寺镇波海、贡巴、郎木村,拉仁关乡唐科、玛日、则岔村等8个村共发展953个牦牛繁育专业户、60个联户牧场,巩固完善畜种畜群结构调整结果,牦牛存栏达10.26万头,占牲畜总数的73.3%以上,能繁母牛比例达到65.2%以上,每年的繁成率在35%以上;在玛艾镇红科、花格村,西仓乡新寺、唐龙多村等4个村共发展529个藏羊繁育专业户、14个联户牧场巩固完善畜种畜群结构调整结果,藏羊存栏10.06万只,占牲畜总数的90.1%以上,能繁母羊比例达到82.3%以上,每年的繁成率在90%以上,年末存栏藏羊冬春季圈养补饲常态化;在双岔乡毛日村、洛措村,阿拉乡田多村、吉扎村淘汰山羊、蕨麻猪等杂畜、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成果,共培育541户犏雌牛养殖专业户,养殖犏雌牛8514头。利用李恰如种畜场良种繁育基地的作用,实施“碌曲县牦牛改良五年计划”,组建核心群。以李恰如种公畜基地为依托,辐射碌曲、迭部、合作等县市,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工作。同时,在尕海乡和郎木寺镇进行种畜交换,扩大良种种畜的覆盖面。
  2008—2010年累计投入农牧互补专项资金3943.78万元,足额落实到试点村和专业户,用于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等专业化布局。同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为全县农牧户提供贷款金额达8884万元,用于良种引进、暖棚建设和购置畜牧业生产资料等,解决农牧民群众在生产当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