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510
颗粒名称: 一、疫病防治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3
页码: 100-102
摘要: 本节记述了碌曲县的畜牧业的畜禽疫病防治,畜禽传染病是危害碌曲畜牧业的主要疾病。全县已确诊的传染病有26种,其中人畜共患病5种,马传染病有4种,牛传染病有7种,羊传染病有5种,猪传染病有4种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碌曲县 畜禽疫病 防治

内容

畜禽传染病是危害碌曲畜牧业的主要疾病。全县已确诊的传染病有26种,其中人畜共患病5种,马传染病有4种,牛传染病有7种,羊传染病有5种,猪传染病有4种。
  (一)重大疫病防治
  口蹄疫 藏语称“咔擦、穆擦”,为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的皮肤形成水泡、溃疡。1996—2010年在碌曲县尕海、郎木寺、玛艾乡镇局部地区发生过。防治措施:通过“两强一打”工作措施,全县每年调运和发放口蹄疫苗达200万毫升以上,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5%以上,其中应免牲畜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牛巴氏杆菌病 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藏语“格赫”,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高热、肺炎,有时有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1996—2010年之间“牛出败”没有较大面积流行,在碌曲县波海、察科河一带牧户中呈零星散发。通过在易发“牛出败”疫情的地方注射疫苗,“牛出败”做到可防可控。
  猪瘟 俗称“烂肠瘟”,是由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疫病,急性以败血症,慢性以纤维坏死性肠炎、肾脏针状充血,呈弥漫性出血,回肠黏膜增厚,形成纽扣状特征。1996—2010年之间在双岔乡和阿拉乡偶有零星散发,近年来通过注射猪瘟疫苗,猪瘟得到有效控制。
  碌曲县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每年进行春秋两次预防免疫注射。疫苗注射时做到“一严、二准、三集中、三到场、四不漏”。牲畜每年注射口蹄疫双介苗122万头,牛、羊、猪免疫率达到100%,耳标配佩戴率95%。其中,2010年共调运各口蹄疫双介苗122万毫升,注射牛42万头、羊80万只、猪0.28万口(各类疫苗调运、免疫注射情况及数量,打耳标及建档)各类牲畜耳标配佩戴率95%。并成立碌曲县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由主管畜牧的副县长担任总指挥,畜牧局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副总指挥,并在畜牧局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防疫机构的成立,标志着碌曲县把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重要工作当中。2004年,随着国内部分地区发生禽流感,成立碌曲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及办公室,派专人全天候监测尕海湖等地区候鸟动态。
  (二)其他牲畜疫病防治
  布鲁氏杆菌病 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和胎膜发炎,造成母畜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呈地方性流行。1996—2010年在碌曲县贡巴、加仓一带呈零星散发。县动物疫控中心和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常年有人坐诊,通过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宣传工作,通过采取“四个及时”(及时出诊、及时淘汰可疑病畜、及时消毒灭源、及时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措施,使布病得到有效控制。
  寄生虫病 经调查,碌曲县共有各类家畜寄生虫40属(种),其中,绦虫类8种,吸虫类有4属(种),焦虫类1种,线虫类15属(种),蜘蛛、昆虫类12属(种)。
  据郎木寺、尕海、玛艾、西仓、拉仁关、阿拉6乡镇绵羊抽样调查发现,绵羊寄生虫共有29种;据西仓乡山羊抽样调查,发现山羊寄生虫共有14种;据郎木寺、尕海、玛艾、拉仁关4乡及李恰如种畜场牛抽样调查,寄生虫共有12属(种);据玛艾乡加格村蕨麻猪抽样调查猪的寄生虫共有6属(种)。
  1996年以来,牧区春、秋两季的计划性驱虫工作已成为牧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使用一批新特药物——抗蠕敏、虫克星、驱虫王、林丹乳油、倍硫磷等,使畜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严重危害碌曲县家畜的6种寄生虫病大为减轻。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