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双岔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480
颗粒名称: 六、双岔乡
分类号: K924.2
页数: 4
页码: 69-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2010碌曲县双岔乡乡情概况和行政村简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碌曲县 乡镇简介 双岔乡

内容

(一)乡情概况
  双岔,系藏语译音,意为“桥边”,后演变为部落名称。双岔乡为单一藏族住居的人口大乡,属半农半牧区,是省列的重点贫困乡之一。全乡下辖4个行政村,既毛日村、洛措村、青科村和二地村,19个村民小组。截至2010年底,全乡共有人口899户4928人。全乡总面积887.6平方千米;森林面积8500公顷;天然草场总面积3.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96万公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全乡有376.67公顷林地产权明晰,耕地总面积976公顷。2010年末各类牲畜存栏2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为29.84%,商品率24.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520元。
  双岔乡位于距碌曲县城55千米的洮河沿岸,海拔2930—3800米,东邻阿拉乡,南与卓尼县车巴乡接壤,西南与西仓乡毗邻,北与夏河县吉仓乡、阿木去乎乡相连,碌博公路纵贯全境。
  双岔乡地处碌曲高原林区地带,气候高寒阴湿,属石碛中山区地形,西高东低,地势稍低,山势陡峭,梁谷相间,洮河以北山脉属西倾山余脉,洮河以南是阿米文布勒山,各山谷受山洪冲积影响,在出口地带,形成许多面积较小的冲积扇,坡度在10度左右,谷地宽约30—100米,沿洮河两侧受曲流和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一片片宽窄不一,面积不大的河滩。
  双岔乡位于青藏高原地带,属高原湿润气候区,高海拔、缺氧、寒冷、温差大、强太阳辐射,年平均气温3.6℃,全年各月份气温以七、八月份最高,年平均降雨量465毫米,无绝对无霜期,自然条件较差。
  全乡行政区域范围内,地表约有三分之一被森林覆盖,其余植被为疏密不等草本植物,从而致使草场面积匮乏,草场牲畜荷载量小,在牲畜不断增加过程中造成草场严重沙化,使草场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泥石流等洪涝灾害较为频发。乡境内有丰富的森林、水利、野生动植物、中药材、优质矿泉水等多种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鹿、麝、水獭、旱獭、大黄、丹参、秦艽、羌活及麝香等。特产蕨麻猪以肉质鲜嫩而著名。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油菜、马铃薯等。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建有大庄、多松多水电站,已投入使用。
  (二)行政村简况
  1.毛日村
  位于洮河岸边,距离乡政府10千米,距离县城约45千米,是一个半农半牧村,下辖恰日、毛日、电塘3个村民小组,至2010年,全村共有农牧户234户1376人。有低保户68户329人,五保户6户7人。村党支部有班子成员5人,村委会有班子成员5人,全村有党员41名(预备党员3人),其中男36人、女5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10人,36—55岁的18人,56岁以上的1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5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6人。毛日行政村有团支部、妇女组织、民兵组织、治安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机构,村级活动室农牧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为卫星模式,设备齐全。有农家书屋1个,共有图书8200多册;村级卫生室1所,卫生员1名。村级活动室成为村民议事、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党员群众和文化娱乐中心。全村有草场面积1.21万公顷,村级集体林地面积8100公顷,耕地236.67公顷。
  全村畜牧业以养殖良种犏雌牛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稞、油菜等。2010年修建完成村道硬化。2009—2010年全村完成集体林权改革,毛日村集体林权改革林地面积为144.53公顷。2009年县政府在毛日村实施游牧民定居点建设项目,先后共新建游牧民定居点234户,工程总投资达585万元,建设过程中对整个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每户修建砖木结构住房,已全部实现入住。2010年修建完成毛日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使全村234户1376人以及各类牲畜的饮水问题得以解决。
  2.洛措村
  洛措村为半农半牧村,位于洮河岸边,乡政府驻地对面,距离县城55千米,下辖大庄一、大庄二、尕丁关、洛措、吉尼和多松多6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村共有农牧户278户1702人。其中低保户106户442人,五保户14户15人,残疾人29人。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为10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村党支部有班子成员5人,村委会有班子成员5人,全村有党员52名(预备党员3名),其中男44人、女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7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5人。村级配套组织有团支部、妇女组织、民兵组织、治安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村级活动室农牧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为宽带模式,设备齐全,有农家书屋1个,共有图书近千册,发挥了活动室的村民议事、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党员群众和文化娱乐“四大中心”作用。全村有耕地310.67公顷;森林面积3800公顷,其中森林林改面积192.13公顷;天然草场1.2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0.66万公顷。各类牲畜有3000多头(只、匹)。农牧民群众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作物主要有青稞、油菜。
  3.青科村
  青科行政村为半农半牧村,位于洮河岸边,距离乡政府11千米,距离县城约45千米,下辖压藏、青科、更地、更古和加热布5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村共有农牧户191户959人。其中有低保户73户320人,五保户13户14人。村党支部现有班子成员5人,村委会现有班子成员7人,全村有党员45名(预备党员3人),其中男39人、女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4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1人。全村有草场面积0.61公顷,林改森林地面积206.27公顷,耕地274.67公顷。全村以养殖犏雌牛为主要经济来源,主要农作物有优质青稞、油菜等。
  青科村在2009年开展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对青科村因地震造成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十多户家庭实施重建项目。2009—2010年对青科村更地、加热布两个村民小组实施易地搬迁项目。
  4.二地村
  二地行政村为半农半牧村,位于乡政府驻地旁边约500米处,下辖九尼、二地、尕尔加、依拉和贡去乎5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村共有农牧户176户891人,其中有低保户72户314人,五保户8户10人。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为10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全村耕地总面积210.13公顷,每年种植青稞125.33公顷,油籽57.07公顷,其他农作物27.73公顷,集体林地面积193.73公顷,草场面积6985.53公顷。各类牲畜4158头(只、头、匹)。群众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村党支部有班子成员5人,村委会有班子成员5人,全村党员41人,团支部、妇女组织、民兵组织、治安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健全。村级活动室农牧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为宽带模式,设备齐全,有农家书屋1个,共有图书上千册,是村民议事、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党员群众和文化娱乐中心。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