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470
颗粒名称: 三、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
分类号: P901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2010碌曲县自然景观简介和人文旅游资源概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碌曲县 自然景观 人文旅游

内容

(一)自然景观
  则岔石林 则岔,藏语称“皂仓”,“皂”意为羚羊,“仓”意为家(另有窝、巢穴之意),可译为“羚羊的家园”。因当年有人以当地藏语方言将“皂仓”音译为“则(ca)岔”,久而久之,就成为通称。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珍禽异兽数不胜数,被人们视为高原精灵和吉祥之物的羚羊漫山遍野,故得名为“则岔”。
  则岔石林位于碌曲县南部,距县城50千米,其地山势巍峨陡峭,石林屹立云中,流水清澈见底,林木茂密葱郁,有众多珍禽异兽栖息出没。1992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自然保护区,199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尕海湖 尕海湖距碌曲县城48千米处,海拔3400米,是甘南州第一大淡水湖,尕海湖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丰水季节湖面为670多万平方米,枯水季节为468万多平方米,水最深处约5米。湖四周为优良的天然牧场,河流纵横,植被良好。有各种珍禽异鸟栖息于湖畔。1982年,尕海湖被甘肃省列为湿地类型候鸟保护区,199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名镇古刹
  郎木寺镇 古称“南番中心”之称,素有“东方小瑞士”“甘南香巴拉”之美誉,又有神奇“德合仓郎木”天然岩洞及“德合仓郎木赛赤”寺院而蜚声中外。2005年3月,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10月,被中央电视台在一档评选节目中评为“中国魅力名镇”,2006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批准为历史文化名镇。
  郎木寺院 坐落于白龙江源头——郎木寺镇的郎木寺院位于甘、青、川交界处。藏语全称为“噶丹雪珠皖噶尔卓委琅”,意思为“兜率论修白莲解脱洲”,是西藏自治区哲蚌寺的属寺之一,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创建于1748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历经53任甘丹赛赤(金座)坚参桑格华藏至五世赛赤活佛长达200多年的扩建。已有经堂5座,佛殿27座,佛宫19院,僧舍130余院。还有玛尼经轮房、佛塔、讲经坛、辩经苑等建筑,规模宏大。
  郎木寺院是甘、青、川三省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距碌曲县城90千米、省会兰州467千米,是兰州经甘南到九寨沟旅游的必经之地。
  西仓寺院 距碌曲县城7千米,藏语称“西仓噶丹谢珠曲科琅”,意为“兜率论修法轮洲”,是碌曲县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在安多藏区享有较高声誉。寺院始建于1839年,由第三世德哇仓·嘉央图丹尼玛在西仓十二部落原有的几座小寺院的基础上,合并改建而成,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清道光年间曾两次被道光皇帝特封为“慧觉寺”“智度寺”之名号。
  西仓寺院占地面积26155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3171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建有大经堂1座、佛殿5个、讲经院2处、活佛囊欠3座、佛塔1个、僧舍288处、附属建筑44间。寺内存有第一世嘉木样活佛的座椅、第五世嘉木样活佛所赐的红黑文殊像、第三世嘉木样赐予的鎏金释尊像、第三世德哇仓活佛嘉木样图丹尼玛画像、尕藏青热嘉措像、那塘版本《甘珠尔》大藏经、堪布俄旺图丹嘉措赐的宗喀巴铜像和《释尊本生传记》《宗喀巴八十业绩》《嘉木样活佛本生传》《德哇仓活佛本生传》卷轴画像等文物。寺内设有闻思学院、上下续部学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6大学院。
  2.民俗节日
  碌曲藏传佛教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传统节日居多,从年初到岁末,大小传统节日不下二三十个。主要的有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的洛萨尔节、有正月初三晚至十七日的祈愿大法会,其间十三日展佛,十四日有法舞法会,十五日酥油花供,十六日转香巴佛;农历二月,有措却节;农历四月,有萨噶尔达瓦节、娘乃节;农历五月,有插箭活动;农历六月,有香浪节,民族传统运动会;农历七月,有柔扎节;农历九月,有金刚大法会;农历十月,有燃灯节;农历十一月,有冬季大法会。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