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候 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46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气候 灾害
分类号: P468
页数: 4
页码: 35-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2010年碌曲县气候灾害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包括气候、自然灾害等。
关键词: 碌曲县 自然环境 气候

内容

一、气候
  碌曲县地形自西向东倾斜,其复杂的地形造成碌曲境内气候呈现冬季漫长,春秋短促,高寒阴冷的气候特征。碌曲县地处内陆,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北气流影响,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青藏高原冷槽活动频繁,雨量增多,雷雨冰雹天气频繁;冬季受新疆高压脊控制,盛行西北风,多风少雪,寒冷干燥。境内属高寒湿润性气候,无绝对无霜期,相对无霜期在3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3.2℃,有效积温1254.2℃,135天,7月份平均气温12.4℃,1月份平均气温-9.5℃,极端最高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583.8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季,历史上最大年降水量890.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86.9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258毫米。
  根据中国气候学家张宝堃以候均10.1℃—21.9℃为春秋季、≤10.0°C为冬季、≥22.0为夏季的划分为标准,碌曲境内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其中碌曲北部冬季285天,春秋80天,南部郎木寺一带,冬季315天,春季50天。按此方法划分的结果是:碌曲县没有夏季,春秋相连,冬季长达9个多月,春秋季3个月左右,严寒期较长持续3个月。冬季(12—2月)降水量为8.9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1.4%;春季(3—5月)降水量为133.2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21%;夏季(6—8月)降水量为330.1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52.1%;秋季(9—11月)降水量为161.4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25.5%。
  二、自然灾害
  (一)气候灾害
  碌曲县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多冰雹、雷电、电击自燃、大风、暴雨(雪)以及霜冻等灾害,这些灾害严重危害着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碌曲大风多出现在2—4月,出现频次较高,多为阵性大风。春旱多发生在4月,伏旱5月较多。6—8月是暴雨、雷电、冰雹多发期,常常会造成灾害,给牧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害着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雪和霜冻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多发,严重时造成灾害。
  2000年4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出现春旱;7月中下旬出现伏旱,致使尕海湖水位严重下降,几近干涸,湿地生物遭到破坏。
  2003年6—8月,碌曲县共发生暴洪灾害11起,受灾范围涉及6乡(镇)18个村委会,190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58.5公顷,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79.1万元;因灾损坏或倒塌房屋42间,冲毁街道路面1400平方米,损失郎木寺粮站及个体户待售粮油2.6万元。共计经济损失46.4万元。
  2004年5月,碌曲县阿拉、双岔、尕海、玛艾等各乡镇相继遭受雪灾及风雹灾,全县受灾人口114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8公顷,绝收面积12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1381头(只),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万元。
  2006年8月30日20时—31日4时,碌曲县境内降暴雨并伴有冰雹,雨量达84.4毫米,县城降落冰雹的最大直径12毫米,根据调查拉仁关乡降落冰雹的最大直径55毫米,暴雨冰雹引发洪水及泥石流灾害,全县7个乡镇18个村委会70余个村民小组及县城受灾,受灾人口近1500户、8300余人。据9月1日统计,此次灾害造成14人死亡,全县共死牲畜3949头(只、匹),农作物受灾666公顷。据统计,此次灾情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536万元。
  2007年,全县发生雪灾1起,风雹灾2起,受灾1401户、6802人,因灾死亡牲畜907头(匹、只),农作物受灾面积213.33公顷,受损草场38713公顷,损坏房屋3间,损坏太阳能玻璃暖廊7084平方米,损坏牲畜暖棚81座,共造成经济损失552.9万元。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碌曲县境内出现连续降雪,并伴随强降温天气,降雪过程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积雪厚,草场大面积被积雪覆盖,局部地区积雪厚度达20—40厘米,气温持续偏低,冰冻严重,公路、牧道被冰雪封堵,全县七乡(镇)都不同程度受灾。牲畜采食困难,体弱、老、幼畜不断出现死亡,药材、林果、苗木等严重受损,给全县农牧业、林业生产和农牧户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畜牧业方面:全县受灾3217户,受灾人口15442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57.92%。因灾死亡大小牲畜28458头(匹、只),其中羊21774只、牛6489头、马44匹、猪151口,经济损失达2413.85万元;损坏暖棚249座,经济损失达249万元。农林业方面:因灾毁损云杉、冷杉林木3万亩,蓄积达1万立方米;冻毁阿拉苗圃苗木5.67公顷、255万株,倒塌阿拉苗圃围墙98米;损坏林业职工房屋15间525平方米;毁损林区道路6千米,受损防火林网15千米;冻死、冻伤历年退耕还林荒山造林333.33公顷、药材33.33公顷。经济损失达1315万元。此次雪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977.85万元。
  2009年,碌曲县境内共发生自然灾害3起,其中旱灾1起,风雹灾2起,全县受灾2镇5乡,24个村委会,893户4073人,因灾死亡羊35只,损坏房屋33间(玻璃暖廊),受灾草场面积6666.67公顷,农作物受灾面积155.6公顷,1.8万头(匹、只)牲畜缺乏饮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3.6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44.14万元。
  2010年,碌曲县境内共发生自然灾害3起,其中旱灾1起,洪涝灾2起。全县受灾2镇5乡,24个村委会,95个村民小组、1386户6819人,因灾死亡大牲畜14头(只),因灾倒塌牲畜暖棚3间,损坏房屋16间,发生饮水困难大牲畜38000头(只),死亡大牲畜7头只、农作物受灾3.33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2.15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49.4万元、基础设施损失78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4.75万元。
  (二)地震灾害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碌曲县,全县受灾7乡镇、24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1067户4418人,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损失1782.98万元。损坏城乡居民房屋3486间,其中:倒塌农牧村房屋10户45间(重度损坏无法居住的),紧急安置10户51人;重度损坏农牧村居民房屋433户1368间,中度和轻微损坏城乡居民房屋624户2008间,其中损坏城镇居民房屋54户272间,农牧村居民房屋570户1736间,造成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损失1782.98万元。文教、卫生、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机关公房、工矿企业、宗教寺院等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经济损失过亿元。
  (三)病虫害
  在县境内林区较常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的林木传染病有立木腐朽病。该病常危害冷杉和云杉,病因由真菌引起,病症是从树干里面向外腐朽,立木死亡,发生面积较大。此外,云杉锈病发病率也很高,病因由锈病菌孢子所致,一般幼树发病率减少到1.5%,成熟林减少到1%,多发生在当年生的嫩枝和针叶上。常见云杉虫害有云杉大蚜、黑松大蚜、跗萤叶甲、幽天牛;杨树虫害有红蛛绢蝶、白眼蝶、白杨叶甲、杨叶甲、大青叶蝉、紫绒金龟;柳树虫害有红斑隐盾叶甲、蓝负泥虫、跗萤叶甲等。青稞等农作物容易发生穗褐腐、条纹病、云纹病、根腐叶斑、黑穗病和麦鞘毛眼水蝇及草荒等病虫草害。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