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礼仪节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4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礼仪节庆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3
页码: 494-4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碌曲县境内礼仪习俗和节令习俗情况。
关键词: 习俗 礼仪习俗 碌曲县

内容

一、礼仪
  藏族是个勤劳朴实、粗犷强悍的民族,藏族热情好客,特别注重礼仪,来往过客,无论相识与否,只要你推门而入,主人则为来者熬茶,端出酥油糌粑。客人到门,主人趋出返让,绝不怠慢,端饭,斟茶,敬酒用双手平端,表示礼貌,放在客人面前的茶,应随喝随添,常饮常满,敬酒须敬三杯,不敬双杯,客人接酒后,应先以无名指沾酒向天际弹酒三滴,喝三小口再一气喝干,在正式宴客的场合,主人站在一旁弯腰恭请,自己不吃,谦逊备至。作客用餐则注意嚼不满口,咬不作响,喝不出声,拣食不越盘。款待客人是“手抓”,多的是胸叉和胁条肉,若是端来一盘肥美的羊尾巴,尾梢还留一绺白毛,那你就是这家最尊贵的客人了。
  藏族信奉藏传佛教,藏族是个全民信教民族,藏族的礼仪丰富多彩,既有对人的礼仪,又有对佛的顶礼,对人的礼仪又常常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在高原雪域,人与佛并存,对佛的顶礼仪轨的使用频率与其隆重的程度,往往超过了对人的礼仪。
  活佛坐床典礼,是碌曲县佛教寺院中的重大宗教仪式,也是碌曲县的重大事件,大典的当天,该寺及教区、属寺载歌载舞,一派节日气氛。在坐床典礼上,活佛转世灵童首先向佛祖及各教派传承祖师献哈达,尔后再进行其他活动。活佛坐床后,正式启用前辈活佛的大印,并开始学习经典,直到学业合格圆满到一定年龄即可正式主持教务。
  哈达属于藏传佛教寺院的一种礼敬法器,后发展为整个藏民族的一种普遍而又最崇敬的礼节,哈达一般为白色丝织品,对上尊者必须以献哈达表示敬意,向大活佛献哈达,必须弯腰低头至九十度,双手捧哈达过头顶,献于活佛座前,对长辈或一般活佛则同给大活佛相似,只是弯腰幅度不大,对平辈,只要将哈达送到对方手中或手腕即可,对小辈或下属一般献哈达,如果要献可以将哈达搭在肩上,献哈达时,对方可奉还一条哈达,也可将原哈达回敬。
  酒前弹指,是以右手无名指蘸少许酒汁,向空中连弹三下,代表向佛、法、僧三宝致意。
  叩拜,五体投地的叩拜,又称“等身礼”,是藏传佛教徒对佛的祈祷方式,叩拜时,双手合掌高举触额部颈部和心部各一次,然后双膝跪地,全身俯伏,两手前伸,额触地面。进入寺院附近,每每可以看见藏族群众对佛行的这种最为虔诚的等身礼,一般叩头三次即可。
  煨〓是用松柏枝焚起烟雾,是告于天地诸神的一种仪式,也是藏区常见的一种对佛法的礼敬,据说,在煨〓过程中松柏燃烧所产生的香气,是对菩萨、护法神和山神的献供祭祀。因此,信徒们以这种香味儿作为敬天、地诸神的一项礼品,希望神会因愉快而降福。
  二、节庆
  (一)洛萨尔节,又称新年。碌曲藏族的习惯以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为准。初一日晨,家家煨〓在佛龛前点燃酥油灯,供奉用酥油炸成的各种面点和其它供品,以预示来年的丰收,常常是长者先起来,女主人从外面背回一桶“吉祥水”,喂饱牲畜后唤醒大家,男女老少全换新衣后一家人开始吃聚餐过年,此时长辈逐个祝“洛桑尔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回敬“扎西德勒彭松错”(吉祥如意,功德圆满),这一天全家都不出门,妇女有回娘家的习俗,群众性的活动安排在初三。
  (二)毛兰经节,是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五日举行的盛大法会,为各寺院的一个重要法会。寺院诵经,祈愿年内牲畜平安,五谷丰登,其中正月十三日瞻佛,十四日跳法舞,十五日的酥油花供,十六日的转香巴佛,最为隆重,前来叩拜燃香的人,十分众多。
  (三)萨噶达瓦节,碌曲县称该节为四月“娘乃节”,4月14-15日举行。这天是佛祖释迦弁尼成佛和圆寂日,家家户户斋戒不举炊火,不说话交谈,以示纪念,大多到寺院进行礼拜,烧香,转经轮等佛事活动。
  (四)唱山会,是郎木寺院规模较大的法会之一,也是该寺中最为热闹的节日,唱山会6月举行,时间持续7天。
  (五)香浪节,“香浪”,藏语意为“采薪”,这是流行于甘南一带藏族的传统节日。相传,每年盛夏,僧人外出为自己采伐烧柴时,因为路途遥远,当天不能返回,于是在外露宿数日,劳动之余,悠闲自得,游山玩水,由此相沿成俗,不但寺院僧人过此节日,群众也于其时郊游,近年来,碌曲县的党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也随藏族过此节日,香浪节没有具体时日规定,一般在农闲牧暇的七八月进行,此时,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山清水秀,羊肥牛壮,是草原上最美的季节,各族群众便不约而同的带上帐蓬、锅灶、香食、美酒,过十天半月野外生活而后返回家中,香浪节期间,机关单位有的放假几天。
  (六)插箭节,是藏族民族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由祭祀仪式衍化而成的节日,该节实为祭祀山神,只有成年男子参加,藏族信奉象征性的地方神,属原始多神教的一种信仰,山神藏语称“拉卜则”,它通常为一丛状物,用木杆、木片制作成箭镞或刀状,插成一丛,用栅栏围定,外垒以石块,上缚条形方形经幡,缠以羊毛、羊毛线等物。各地插箭是祭祀本地方山神的一种群众性活动。插箭由部落村庄按俗成方式进行。插箭之日,清晨每户派出壮年男子骑马聚到山头的箭垛前,煨〓是仪式的前奏,人们将家中带来的香柏枝、糌粑、牛奶、干鲜果品等添入燃起的〓火上,围绕煨〓台以时针转三圈,高呼保护神的名字,借升腾的烟雾将各户对神的敬意传达出去,当海螺声响起时,人们便向保护神行叩拜礼,并将印有战马的纸符抛向天空,顿时山野纸符飘舞,景象壮观,插箭开始由僧人诵经,地方长官致祭,献哈达,绕“拉卜则”石堆转数圈,然后礼成。
  (七)尕扎节,是郎木寺西仓寺院的重要节日。每年农历7月举行,节日期间举行跳神舞,辩论讲经大型佛事活动,和尚们互相提出疑难问题进行辩论,讲经答辩方式决定和尚的晋级,该节实为鼓励僧众钻研经典的节日。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