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人口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35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口结构
分类号:
C924.2
页数:
5
页码:
433-4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碌曲县人口结构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民族构成。
关键词:
碌曲县
人口
人口结构
内容
第一节 年龄构成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和1964年、1982年第二、三次人口普查时,对各种年龄人口状况都未作分析总结,无法得到精确资料。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0~14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4.78%;15~49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9.44%;50岁以上年龄组占总人口数的15.78%;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0~14岁少年人口的比例14.78%,年龄中位数为20.80,是标准的增长性结构范围内人口。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为14314人,其中男性人口7084人,占总人口的49.49%;女性人口7230人,占总人口的50.51%,男女性别比(女=100)为97.98。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为14384人,其中男性人口为6640人,占总人口的46.16%;女性人口为7744人,占总人口的53.84%,男女性别比(女=100)为85.74。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为22492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0866人,占总人口的48.31%;女性人口为11626人,占总人口的51.69%,男女性别比(女=100)为93.46。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为25804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2800人,占总人口的49.60%;女性为13004人,占总人口的50.40%。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各有所变化。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的48.31%上升到1990年的49.60%,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51.69%下降到1990年的50.40%,男女性别比例由1982年的93.46上升到了1990年的98.43(女=100),增加了4.97。
第三节 民族构成
1953年全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时,碌曲只有藏、汉、回3个民族,全县总人口14314人。其中:汉族人口59人,占总人口数的0.41%;少数民族人口为14255人,占总人口数的99.59%。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共有8个民族,全县总人口14384人。其中:藏族12001人,占总人口的83.43%;汉族1749人,占总人口的12.16%;回族615人,占总人口的4.28%;撒拉族8人,占总人口的0.06%;满族1人,占总人口的0.01%;东乡族3人,占总人口的0.02%;保安族6人,占总人口的0.04%;彝族1人,占总人口的0.01%。民族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共碌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成立,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和商人大量迁入,以及“支边”青年来到碌曲,而使人口增加。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共有9个民族,比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个民族,全县总人口14384人。其中:藏族18510人,占总人口的82.32%;汉族2742人,占总人口的12.19%;回族1209人,占总人口的5.37%;土族1人,占总人口的0.004%;撒拉族4人,占总人口的0.02%;满族5人,占总人口的0.02%;蒙古族1人,占0.004%;东乡族10人,占总人口的0.04%;保安族10人,占总人口的0.04%。各民族人口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6509人,年平均增加361.6人;汉族人口增加993人,年平均增加55.2人;回族人口增加594人,年平均增加33人;其他民族人口增加12人,年平均增加约0.67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共有10个民族,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又增加1个民族,全县总人口达25804人。其中:藏族为21786人,占总人口的84.43%;汉族为2590人,占总人口的10.04%;回族为1370人,占总人口的5.31%;土族为4人,占总人口的0.02%;撒拉族为7人,占总人口的0.03%;满族20人,占总人口的0.08%;蒙古族为5人,占总人口的0.02%;东乡族为15人,占总人口的0.06%;保安族6人,占总人口的0.02%;土家族为1人,占总人口的约0.004%。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3276人,增长17.70%,平均每年增加409.5人,年平均递增率22.12‰;汉族人口2590人,减少152人;回族1370人,增加161人,增长13.32%;土族、撒拉族、满族、蒙古族、东乡族、保安族、土家族8个民族增加27人,增长87.10%,土家族是“四普”时增加的1个民族。
第四节 文化构成
由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和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欠缺,文化程度构成情况不详。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在全县22492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8802人,占总人口的39.13%。其中大学或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为118人,占总人口的0.52%;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为822人,占总人口的3.66%;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为1382人,占总人口的6.14%;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480人,占总人口的28.8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8031人,占总人口的35.71%。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在全县25804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8581人,占总人口的33.25%,其中大学或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人233人,占总人口的0.90%;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为809人,占总人口的3.14%;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为1718人,占总人口的6.66%;小学文化程度的人为5821人,占总人口的22.56%;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为9681人,占总人口的37.52%。在文化人口中女性人口占34.81%,而且文化程度越高,女性所占比例越低,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中,女性只占13.73%。以每个人中文化人口所占比例看,1982年为391.24‰,1990年为352.22‰,与1982年相比下降39.02个千分点,但是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千人中所占比例与1982年的5.25‰相比增加了3.78个千分点,达到了9.03‰。
文盲人口状况: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全县7-12岁学龄儿童3723人,在校就读的为2378人,入学率仅为63.87%,12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占56.92%,15岁以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37.52%,这就意味着12-35岁之间的10000多人口,绝大部分人将丢失学习机会,终身成为文盲或半文盲。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全县233名大学或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中,如果除去各寺院和尚的文化程度人口,每千人中拥有大学或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人;每千人中拥有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49.5人,初中58.3人。在8年间,全州乃至全省的文化构成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较而言,碌曲县的人口文化水平依然较低
第五节 经济构成
一、行业构成
1953年、1964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均无各行业人数构成情况。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在业人口总数为1483人,其中男性1112人,女性371人,女性占总人口数的25.02%。其中农、林、牧、水利业为199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13.42%;工矿制造业为71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4.79%;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为17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1.15%;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为248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16.7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为119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8.02%;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事业为325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21.92%;金融、保险业4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0.27%;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500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33.72%。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在业人口总数1778人,其中男性1320人,女性458人,女性占总人口数的34.70%。全县行业构成有九类,其中农、林、牧、水利业为245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13.78%,比1982年增长0.36%;工矿制造业为64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3.60%,比1982年下降1.19%;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为76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4.27%,比1982年增长3.12%;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为193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10.85%,比1982年下降5.8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为143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8.04%,比1982年增长0.02%;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事业为327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18.39%,比1982年下降3.53%;金融、保险业为72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4.05%,比1982年增长3.78%;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为60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33.80%,比1982年增长0.08%;其他行业51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2.87%,其中女性6人,占总人数的11.76%。
二、职业构成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8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29.13%;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30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7.3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71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26.49%;商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163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9.17%;农、林、牧、渔劳动者为245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13.78%;生产工人、运输工和有关人员251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14.12%。
第六节 家庭构成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户数为2560户,总人口为14314人,均为家庭户,平均每户5.59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户数为3144户,总人口为12179人,由于县政权的建立,其中有一小部分为集体户,但多数仍为家庭户,平均每户约3.87人,比1953年减少1.72人,下降了30.77%。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户数为4727户,总人口为22492人,其中家庭户4614户,占总户数的97.61%,占总人口的96.62%。集体户113户,占总户数的2.39%,人口761人,占总人口的3.38%。平均每户约4.71人,比1964年增加0.89人,上升率为22.9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户数为5314户,总人口25804人,其中家庭户5211户,占总户数的98.66%,人口23944人,占总人口的92.79%。集体户103户,占总户数的1.94%,人口1860人,占总人口的7.21%。家庭户平均每户4.6人,比1953年的平均每户4.59人下降了17.71%,比1982年的4.71人下降了2.55人。
碌曲人口在家庭户增长的同时,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但变化不大,家庭规模1人户占总户数的10.10%,2人、3人户占总户数的11.31%,4人、5人户占总户数的35.96%,6人、7人户占总户数的23.72%,8人以上户占总户数的10.62%。家庭户类别单身占总户数的5.84%,一对夫妇户占总户数的3.17%,二代户占总户数的43.21%,三代户占总户数的29.76%,四代以上户占总户数的2.4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二代和三代户是碌曲县家庭户的主要类型,并且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别各乡差异并不明显。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