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早期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27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早期教育
分类号: G619.2
页数: 1
页码: 335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18世纪前,碌曲境内唯一的文化教育形式仅限于宗教界的师徒传承,即在从西藏学经归来的苯教传人与其一脉单传的承传人之间承传。18世纪初,格鲁派佛教传入碌曲,相继兴建了数座寺院,寺院教育便从此开始。此后,又有一批格鲁派佛教学者进入碌曲兴建寺院,弘扬佛法,如郎木赛赤寺,西仓新寺、双岔旺藏寺等,到民主改革时,碌曲境内拥有寺院14座,学习经文佛理的僧侣达到1671人,其中知识丰富、佛理精深的活佛有25人。在宗教节日举行集会,由成年活佛或“格西”为全寺僧众讲经论法,灌输宗教义规戒律。初为僧者,其生活来源主要靠各自家庭供给,只有取得“给干”或诵经师以上资格后才能实现自给自养。
关键词: 碌曲县 早期教育 文化教育

内容

18世纪前,碌曲境内唯一的文化教育形式仅限于宗教界的师徒传承,即在从西藏学经归来的苯教传人与其一脉单传的承传人之间承传。18世纪初,格鲁派佛教传入碌曲,相继兴建了数座寺院,寺院教育便从此开始。1277年农历9月建成的多松多寺院便是18世纪前苯教传承的代表,18世纪后改为黄教寺院,与1712年建成的拉仁关旧寺,1743年建立的阿拉丁果寺,按规模条件招收农牧民子弟入寺学经文,逐步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此后,又有一批格鲁派佛教学者进入碌曲兴建寺院,弘扬佛法,如郎木赛赤寺,西仓新寺、双岔旺藏寺等,到民主改革时,碌曲境内拥有寺院14座,学习经文佛理的僧侣达到1671人,其中知识丰富、佛理精深的活佛有25人。从教育内容而言,郎木赛赤寺院规模大,弟子多,设有闻时学院、密宗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和印经学院五部专业学院。入寺弟子除诵经侍佛外兼习文化、技术和哲学知识,一名教师(给干)带1~3名弟子,从《集类教程》、《藏文格式简述》等学起,教学与考试方式以背诵为主,兼有辩论,通过考试合格成为“给干”或诵经师后才有资格走出寺门为农牧民治病开药。做佛事诵经祈祷,要考取“格西”学位,须考入拉卜楞寺院或西藏大昭寺、日喀则寺、扎西龙布、蜇蚌寺继续深造。在宗教节日举行集会,由成年活佛或“格西”为全寺僧众讲经论法,灌输宗教义规戒律。寺院教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以弟子个人自学奋斗为主,以老师教授、辅导为副。初为僧者,其生活来源主要靠各自家庭供给,只有取得“给干”或诵经师以上资格后才能实现自给自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各寺院积极兴办经济实体,实行以寺养寺,寺院自养能力不断提高,家庭供养比例逐年降低。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