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围剿马良股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27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围剿马良股匪
分类号: E289.42
页数: 3
页码: 325-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碌曲县围剿马良股匪战略纪实。
关键词: 碌曲县 军事 战事纪略

内容

解放初期,在以郎木寺为中心的川、甘、青交界的广大地区,盘踞着大小21股士匪,他们中间人数最多势力最大危害最深的就是原国民党马步芳的团长马良和马步芳参事室少将高参马元祥的反动武装。他们在台湾“中美联合办公室”和“国民政府游击委员会”的指挥下,纠集从内地逃亡的恶霸地主、旧军官、兵痞、流氓等2000余人,从1952年6月起,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他们以郎木寺等地为据点,将主力分布在上下迭部、西仓、双岔的密林中,蛊惑人心、烧杀掠抢,煽动暴乱,拦劫军车,袭击甘南境内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些区乡政权,严重干扰破坏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
  马良,马步芳的族叔,字眉臣,绰号“马八团长”、“喇叭司令”,回族,地主出身,甘肃省临夏县人。解放前曾任临夏民团团长、参议和马步芳青海保安团团长职务。解放初,被人民政府留用。1951年马良在临夏组建了反革命秘密组织“西北革命同盟会”,并于当年4月在和政县南乡策动了反革命暴乱,失败后带着三个儿子潜逃到碌曲。1951年2月,国民党政府委任马良为“中华反共救国军第103路”司令,负责甘、川、青藏区的反革命武装活动。马良受委任后,于1952年3月底,在西仓新寺正式打出了“103路”的招牌,收编小股士匪,招募地痞流氓,强挟群众入匪,1952年8月,台湾当局对他进行了7次空投,使他的队伍迅速扩大。截至1952年11月底,由原来的十几人扩充到700余人,编为8个纵队。
  马良股匪无恶不作。1952年4月,在马良的策划和煽动下,夏河县阿木去乎头人集兵骚乱,公开驱赶当地驻军和政府工作人员。随后又煽动西仓、双岔的九部落头人聚众2000余人,阻击解放军进兵川西,打伤干部、战士20多人,夺去机枪1挺,步枪2支。马良鼓动洮河林场工人哗变,威胁50多名工人入匪,6月,出兵偷袭岷县洛大乡政府,杀害了乡长。1952年10月13日,马匪残杀了夏河县博拉区政府秘书王维勤和县公安局审讯股长刘兴德,12月,马良股匪参谋长马振中率领110余人在西仓至阿木去乎的公路上,袭击解放军运输车队,打死战士5人,抢走全部军用物资。1953年2月13日,马匪80余人将公安十二团的20名武警围困在腊子口一带。
  1952年10月,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西南、西北军区首长在成都商讨了剿匪问题,决定由西南军区抽调5个团的兵力,协同西北军区作战。西北军区抽调10个团的骑兵、步兵、工兵和两个汽车连及5架飞机组成剿匪主力,迅速开展歼灭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战斗。1953年1月,西北军区甘青剿匪指挥部(剿指)在夏河县成立(后迁址桑科,剿匪期间曾移驻西仓新寺和郎木寺),彭绍辉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委,徐国珍任第一副司令员,高维嵩任第一副政委,朱声达任第二副司令员、朱侠夫任第二副政委、黄正清任第三副司令员,龚兴业任参谋长。第一线指挥由徐国珍负责。
  1953年2月,“剿指”调集西北军区和青海省果洛支队共10个团的兵力,围剿马良股匪。唐克战斗是最大规模清剿的首次战斗。战前,骑一师于3月15日从陇西出发,以7天行军五百余里的速度,于21日到达合作,25日进驻尕海。这时,据师部侦察队报告,马匪窜到四川黑河包物藏一带,因此,该师又于26日挥戈向东进入川西。当骑一师抵达黑河北岸时,得悉马良率匪600多人,已逃往索格藏,部队又迅速奔袭。3月29日凌晨2时30分,骑一师先头部队在索格藏山地与小股散匪遭遇,发现对方仅有稀疏枪声,不久,从一个土房内冲出四、五个匪徒,逃向唐克西山。骑一师紧紧尾追至西山,但未发现敌人。6时左右,当部队准备露营休息时,该师一团在唐克东山突然发现一股匪徒,并观察到东面的山上有成群敌人,师部命令一、三团立即发起攻击,马匪凭借险要的山势顽固抵抗。8时许,二团闻讯后由阿拉山地区赶来投入战斗。在强大的火力攻势下,经过3小时激战,马良股匪全线溃败。这次战斗共歼敌30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马良的土匪势力。马良在唐克失败后,当天带300余残兵窜到四川若尔盖县班估地区。这时,土匪内部发生了争执。五纵队主张到南坪一带去,而二队主张到青海去投靠马元祥,互相争吵的结果是南坪。马良本不想去南坪,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勉强同意。但当天晚上,马良带领三个儿子和其他部下,19人逃往四川阿坝,打算西渡黄河投奔马元祥。3月31日,当马良到达距阿坝20华里的一个山林时,身边只剩下15个人了。第二天他派人去阿坝买粮,两天后,买粮的人空手而回,说阿坝情况不好,解放军和民兵四处搜捕散匪,根本买不到粮食,出于无奈,他只好又窜到郎木寺一带潜藏。
  唐克战斗后,马良匪部一纵队司令马虎山带领残匪200余人,逃窜至白河以北的巴地树林隐藏,又于4月15日逃到甘川边界的降扎,被第11师33团发觉,立即组织1000余兵力追击。是日下午2时,该团3营在降扎以北追上逃匪,经6小时激战,匪徒死伤众多,余匪溃不成军,一小部分窜入花尔干山丛林中,百余人在马虎山率领下继续向北逃窜。后被解放军33团和11师追击部队在临夏境内歼灭。4月8日晚公安11团2营向流窜到迭部县达拉沟的匪独立第七纵队司令敏海峰发起进攻,经过4个小时激战,击毙15人,俘4人,残匪逃向阿米塘地区。4月11日,驻阿米塘的32团一营发现敏带领股匪160余人正在生火做饭,匪众发现解放军后立即组织力量阻击,营主力到达后众匪不战而逃。敏海峰带领18名亲信在碌曲县双岔附近与43名余匪分道,余匪在补给处长马全喜率领下,向西仓驻军投降。4月底,在临潭西道堂教主的说服下,敏海峰向政府投降。5月7日,马元祥的主力在青海被消灭,马元祥、马步祥等5人被击毙。
  唐克战斗后一月时间,解放军四处侦察一直未找到马良的踪迹。5月初,得知马良潜伏在郎木寺东南方向70多里的山林中,骑一师和33团立即派兵前往搜剿,但两次都扑了空。5月16日骑一师侦察得知马良隐藏在拉勒山里,但17日搜剿又没有找到,这时有个牧民说给马良提供给养的劳保就住在热里帐圈内,当时部队已奔波了一天,人困马乏,但是为了不失战机,首长一边指挥部队继续搜山,一边令某连夜奔热里部落。经过一夜急行军的部队在18日佛晓赶到热里部落,找到了劳保。但劳保顾虑重重不肯吐露真情,经过耐心说服,指出只要他肯带路将马良捕捉,可赏他1000块白洋。劳保终于吐露了真情,并带领部队直捣匪窝,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战斗,匪首马良、马硕卿当即被擒,除四名匪特闻讯潜逃外,俘敌6名,击毙空投特务4名,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区的剿匪从1953年2月29日打响到7月25日结束,历时4个月。经过5次重大激战和20多次小的战斗,共歼灭士匪1853名,其中:击毙394人,俘虏917人,迫降542人,活捉了马良,击毙了马元祥。逼降敏海峰,击毙、俘虏台湾空投特务16名,缴获电台19部,各类武器700余支,弹药7万余发,骡马500多匹,大烟50多公斤。此后,又经过两年多政治争取和军事清剿,到1956年初,全部肃清了六股残匪,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彻底胜利。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