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城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21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城镇建设
分类号:
TU984.242
页数:
3
页码:
268-270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碌曲县城镇建设情况包括县城建设、县城概况、房产管理、供水防洪、县城绿化,集镇村庄建设、环境保护。
关键词:
碌曲县
城镇
建设
内容
第一节 县城建设
一、县城概况
1954年到1957年下半年,县直机关于西仓新寺办公。从1956年起,县政府在玛艾根萨建设碌曲县城,到1957年秋,在秀龙沟口的高地上,即现县城主街道粮食局以东到玛艾砖瓦厂之间,建设起一批瓦房建筑。1957年冬,县委、县政府与县直机关进驻新址。起初之所以将县城建在高坡地带,是因建政之初武装叛乱时有发生。1960年,县治迁往尕海。洮江县撤销后,1964年,机关单位迁回玛艾根萨。从1964年起,县政府开始在洮河以北的开阔地带建设县城。到上世纪70年代末,碌曲县城初具规模,县城建筑都是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建筑,改革开放以后,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到1995年,县城街道总长6.8公里,以一个“丁”字形主街构成城区的基本框架,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0.45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物有:县委统办楼、县政府统办楼、畜牧局办公大楼、县中学教学楼、县藏族中学教学楼、县农业银行营业楼、旅游宾馆、电信大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门诊楼等20余幢现代化建筑。城区建有小水电站一座,企业单位有肉联厂、水泥构件预制厂、牧业机械修配厂、干酪素厂、副食加工厂、建筑公司等。1985年,县政府委托白银建筑设计院对碌曲县城进行了总规划,规划指出,鉴于碌曲县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业县,应该把碌曲县城建设成为一个以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具有草原风光和民族特色的新型城镇。
二、房产管理
碌曲县房管所1980年成立,原隶属县经济计划委员会,碌曲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成立后,隶属县城建局。县直管公房总建筑面积为7394平方米,大部分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其中8幢为砖木结构,其余为土木结构,每间建筑面积18~25平方米,收房产租金0.03~0.07元/㎡/月。根据1985年城镇房屋普查资料统计,县城房屋总建筑面积为101154平方米,其中,房管部门直管公房6538平方米,全民单位自管产房83500平方米,集体单位自管产房4299平方米,私有产权房屋6817平方米。为加强房产管理,确认房屋产权,及时掌握房产变化,防止私自转让产权,保障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县房产登记发证办公室。于1990年9月对县城的房产进行登记发证。截至1993年共发房产所有权证256本,占应发证的94.5%。
三、供水防洪
以前,县城居民生活饮水主要是靠从城东的一眼泉水取水,部分人饮用未经处理的洮河水,工业生产及单位用水靠打井取水。1978年城区修建了一座10立方米的水塔,仅供少数机关单位及居民生活用水,1988年5月,利用玛艾乡人畜饮水水源在城区铺设了管道,设11个供水点,工程总投资94万元,日供水200吨。城区排水,在勒尔多东、西、南路两侧建有总长为6000米的排水渠,排水采用自流排放,直接排入洮河。
根据碌曲县水文站记载,洮河洪水位宽50~70米,最高洪水流量为500立方米/秒。1970年,政府对城区河岸采取了简易防护措施。1978年洮河上游出现了20年一遇的洪水,原筑河堤被冲毁,1979年开始,县政府组织力量,重新修筑防洪堤1.6公里,经过十多年修复后的河堤在洪水的冲击下,铁丝石笼开始坍落破坏,部分砌石堤岸勾缝剥落,砌体开缝下沉,局部崩塌。1995年投资98万元,重新修筑,提高了过洪能力。
四、县城绿化
碌曲县城属高寒阴湿地带,冬季长,春秋短,无夏天,自然条件恶劣,但南北两山,河谷滩地皆为绿色植被覆盖,洮河由西向东从城区蜿蜒流过,青山环绕,绿水长流。1964年以前,城区没有树木,1964年以后,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勒尔多东、西、南路两侧种植了2行白杨树,由于该树秋天白毛飞扬,树叶脱落,污染了城区环境卫生,1987年到1988年,砍伐了主街道两侧的杨树,种植了云杉,并统一用钢管围栏。自1989年以来,加强了城区绿化建设管理工作,在县城南北两山及河心岛开辟了160亩新的绿化地,种植了5.8万株云杉和白杨。各机关单位院落内种植了松柏、白杨及季节性花草,家庭院落有条件的都栽种花草树木。城区绿化覆盖面积20公顷,人均占有绿地面积9.2平方米,植被覆盖率17%。
第二节 集镇村庄建设
碌曲县7个乡政府所在地均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设施和乡镇企业,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交通因素影响,各乡镇建设发展速度和规模有一定差距,但乡政府驻地一般有中心小学,乡卫生院、商店、乡办厂、畜牧兽医站和乡属单位,各乡均已修通地方道路,通汽车,通邮路,通电话,郎木寺乡和双岔乡都建有自己的小型水力发电站,大部份乡镇建有人畜饮水工程,建筑大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顶平房。碌曲农牧村民房屋建筑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牧区因游牧生产大部分村庄只是用于冬季居住,建有简陋的土木结构房屋,夏季离开房舍,携账篷等生活用具逐水草搭账迁徙,过着游牧生活。半农半牧区木材资源丰富,每座民房除四周用土石打起围墙外,其余全为木质结构,上下四周用木板装修,无窗户,在屋顶中间开有70厘米左右的小洞采光,住屋与畜棚连成一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对改善牧民住房条件十分重视,农牧民住房观念也不断转变,农牧村新建住房已有部分得到改造和更新,在农业区域住屋与畜棚分离,卫生条件得到改善,牧民定居点建设大部分由原来的土房改为砖木瓦房,一些民房还配备了太阳能,玛艾乡花格村于1988年搬迁到县城洮河南岸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方便了牧民生活。
第三节 环境保护
1987年成立碌曲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后,环保工作得到重视,1992年城建局设立碌曲县环境监理站。县境内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一是金矿的废矿渣对地下水源和草地及附近空气的放射性污染,二是对黄剌根及药材的乱挖,破坏了草原植被,对加工黄剌根的废水过滤沉淀后排出,三是森林资源的过量采伐,四是锅炉排放的废气、废渣、废水,城镇街面的饭馆、店铺倾倒的废水、垃圾等。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后,环境保护部门向各单位印发了《环境保护法》、《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和《环境保护法法规和科学知识学习手册》,并采用“6·5世界环境日重点宣传等办法,开展多层次的环境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1991年,县政府制止了黄刺根的采挖和黄连素加工。县环
境监理站成立后,结合碌曲实际紧紧围绕草原保护资源保护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制定了以1222工程(保护一个城市,管好两条河流,两个自然保护区,两个金矿)为内容的监理方案,使监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对全县的排污企业及16台锅炉排放“三废”建立了监测档案,及时掌握排污情况,并对排污单位实行了排污超标收费制,对产生排污的新建项目要求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实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