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1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管理体制
分类号:
F812.2
页数:
1
页码:
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碌曲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85年财政管理体制的情况。
关键词:
碌曲县
财政管理
管理体制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和改革。1954年甘肃省对所辖县实行“统收统支”财政管理办法。1955年改为划税分成,将农业税的80%和县级其他税收及有关收入划归县财政自行管理,并在支出中增加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1956年,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和调剂收入。其中后两项收入属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予以的优惠照顾,在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中,农牧业税上解中央财政50%,自治州财政留50%,而其他地区县(市)农业税上解中央财政50%,自留20%,上划省财政30%。调剂收入中商品流通税及货物税全部留归自治州县财政。1958年,甘肃省始建地区级财政,收入实行“划分收入,分类分成”的办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税和工商所得税全部划归民族县,并由省财政在给予8%补助的基础上再增加5%的照顾,上年结余全部自留。1959年1月,按收支计划实行包干制,以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进行抵支,年终收入超过计划时,实行超收分成,入不敷出时,由省财政定额补助,碌曲县财政不足部分由省财政补助。1961年、1963年、1972年和1974年,管理办法分别有所调整。1976—1977年改行“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办法”。1978—1979年,由省财政核定各地、州、市收支指标总额和收支挂钩比例,其增收分成比例甘南为100%归地方留用。1980年,改为“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办法,收入小于支出的地、州、市、由省财政定额补助,对自治州、县固定补助每年递增5%。1985年,改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对民族地区实行定额补助,每年递增10%。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