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风》赏析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民乐印象》
唯一号: 292435020220000938
作品名称: 《祁连风》赏析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016.pdf
责任者: 邵振国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集-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我有幸读到数期《祁连风》,觉得这是一份文章精彩纷呈、品位纯正高尚的文学杂志。 我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故对全国各类期刊有所关注和研习,而阅读《祁连风》,深感其处在这样一个文学繁荣期、转型期,及经济大潮奔泻、商品意识腾涌的发展期,能奉献其独到的精神产品于社会,实在是难能可贵,足令世人捧卷而惊叹!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脉北麓,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我视她为一颗灿烂的明珠。该县刊物取名不俗,一个“风”字让我意味到《诗经》的传统。我曾经讴歌写道:“祁连山,我以为是世界上一条最长的山脉。”那并不是笔者不谙地理常识,而是出自我真心的歌咏。这条山脉之长,也就是它的历史文化之厚,它的“风”之劲,“风物放眼”之辽阔。 该刊所设栏目:“美文欣赏”、“金山诗苑”等等,仅就“金山”二字,让我联想到东晋十六国时,沮渠蒙逊创建“北凉”而起兵的地名。我在这块苑地,读着“雪水河绕过青石头的响声/洗得我的心胸开阔起来”(谢荣胜诗);读着“一个败北的季节/在逐渐消融的冰面上徘徊”,“早晨,早早的,那人就不见了/一堆灰烬,就像是他用随身带的一把三弦/弹下的一堆夜的黑粉”(梁积林诗)。 是的,这些诗句让我看见那股劲“风”,携着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意蕴,仿佛是沮渠氏的后裔在歌咏。听着那歌声我翻开扉页,仅“卷首语”就颇具思味,《第一眼是错的》、《天使的眼光》(分别见该刊2006年第1、2期),所讲故事寓理于情,趣浓深邃,极富有西域味。让我感觉到刊物独到的特色和丰饱的个性。 同样,我读佚名的《哑父》(2006年第2期)以及骆非翔的《穿过风雪的音乐盒》(2009年第2期)等“美文”,那的确堪称美文!它们给予我西部的人生之壮丽崇高,笔墨淡淡,浑然天成,像我看祁连山脉起伏走势、风雪岩壁和森林植被,是那样受到精神的洗礼。《哑父》尤能自人性深处发掘美感真谛,由懵懂、蒙昧而至醒悟、忏悔,那是不见雕琢,只有风雪痕迹的胸襟和大气。我想只有这等佳作才与“祁连风”的刊名相匹配! 我是写小说的,我自然要谈及该刊发表的小说。但限于篇幅,我主要谈谈孟澄海的作品:《怀人三贴》(2006年第2期)及《雪一直在下》(2006年第1期)。 《雪一直在下》刊物是作为散文发表的,但这不妨我把它看作一篇很优秀的小说。其叙事畅达,寓意含蓄,事说多头,却神贯全篇。开篇即说:“下雪了,村庄就是一片笼统的白,天地没有边界”。而后分述拐子爷、尼姑、许麻子和村干部及“老大”抓阄养他父亲、木瓜和他生孩子的老婆,还有狗娃相亲等多头绪的人和事,每一段没有什么过渡或衔接,只用“雪一直在下”将其缝合。我不能不为作者的谋篇寓意和叙事本领叫绝,也不能不赞叹其简约的笔墨和笔力,短短篇幅便把上述人物和事体描绘得活灵活现,明晰感人,呈出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整一性的“雪景”。表面上它们互不关联,质地里却道出共同的话语,祁连山麓的风雪,它的艺术表现抵达了我们人性审美的深层的会意。 而《怀人三贴》亦属上乘小说,与《雪一直在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嫂这个人物,很容易让我联想到那个尼姑,赴新疆摘棉花而遭遇强暴;二狗子是个放羊的,进城打工经历曲折,在他身上充分表现出祁连山腹地的纯朴与外界商业性的冲撞;王老师这个人物,作者写出了祁连人的胸怀、情感和作为,他的身心有着与时俱进“特立独行”的自由气质,有着于世不俗的胸襟大度,勇于奋进的现代性人格。这个人物末了“弹了几下裤子上的灰尘”,在我看来其与表嫂末了的“离婚”,同样闪烁着现代人的光辉。 孟澄海的小说是有浑厚思想的,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书写。 该刊佳作频频,恕我难免挂一漏万。比如吴晓明的《谁可相依》(2008年第3期)即是一篇很不错的小说,语言精致细腻,叙事简洁明快,情感充沛奔放,以透视知识女性心理和伦理波动而见长。再如薛石云的《张酒鬼》(2009年第2期),也写得洒脱痛快,在表层呈出西部人的另一面人生情状。 上述作品都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都使我看见《祁连风》是一面高扬西部人精神的迎风招展的旗帜。

知识出处

民乐印象

《民乐印象》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包括散文卷、诗歌卷等内容。包括视野的盛宴、《祁连风》赏析、海潮河·火蛋鸟、心碑——民乐八年、风吹民乐、扁都口、永固镇、金花节等多首散文和诗歌。

阅读

相关人物

邵振国
责任者
邵振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