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焉支山奇石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唯一号:
292435020220000857
作品名称:
焉支山奇石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252.pdf
责任者:
袁学儒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小时候约上几个娃子,合伙赶着一群牛和驴进入焉支山腹地去放牧。过了徐家岸便可看见平顶山东北脚(汪家山嘴子)状似沉睡的“卧虎石”。从大龙王庙西走到牛家湖的第一个石阶梯东边(现寺沟水库大坝西),看见在清激流水里,有一块长一米多、光滑笔直的石面上显出9个固定木制轿车车轮木辋铁瓦和辐条的钉头坑。那车辙印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洪水山石撞击,丝毫没有磨损,犹如刚刚碾过的一样。听老人说,这个石头对直的东边石崖上(水库大坝东)有一个时现时隐、足有三尺长的脚印。在高石崖北边有一块露出地面两寸的圆石,顶端呈平、带有如用锯截过的落茬,叫“一颗树”。还发现天生圈湾的窑洞前有一对圆滑而带有血迹的石头,窟窿峡——将军奇石。 传说是张侯福斩龙槽时,“公龙斩断腰,母龙哭瞎眼”的眼球。从龙王庙东进入“三十六道沟”的河道里,还有平放地上的“案板石”,倒挂悬崖的“猪嘴石”、下垂半山的“狼舌石”,高悬绝壁的“神仙窑”和突出石缝的“喇嘛帽”等怪石,其形逼真,其状如生,神态各异。 就是这个“神仙窑”,曾为三号人避兵躲难,显出了“神力”。民国32年,封云乡的乡长和保丁抓我大哥等人时,他们听到狗叫声,立即从庄子南狗洞里趴出去,飞快地跑进“三十六道沟”,攀上石壁躲进了“神仙窑”,保丁们紧追不舍地到石崖下,霎时狂风猛起,暴雨勺泼,山洪直冲。保丁们吓得失魂落魄,狼嚎鬼叫地骂咧着回到乡公所里,真像群缩头乌龟。当然,“神仙窑”是我们放羊、放牛娃们乘凉、避雨、嬉戏的好地方,坐在神仙窑里可谓“高瞻远瞩”,既可举目远眺麻黄坡上随风摆动的杂荒草、点头含笑的山丹花和铺满大地的粉团花(狼毒草),又可静听“三十六道沟”、“七十二个嘴”的叮咚清泉水和清脆的鸟语声。 再顺黑沟口向东南走,便是焉支山拓荒立业的陈家老圈(山丹县城陈家楼人的一支),在柳沟庄子北的石老虎嘴下涌出一泓清泉。从泉眼里泛出的泥沙立即下沉,汪汪泉水中没有混浊,甘洌可口,人们叫“高四两泉水”。因此处流出的水比其它地方的水一斤(旧16两)要高出四两,故称“高四两泉水”。据说这个泉水能清肺明目,消暑防疫,提神治病,所以远近闻名。路过这里的人,都要驻足俯身,双手捧水开怀畅饮。那时候,三号的(寺沟、陈户周坑、范营和张庄、岸头一部)人常上山去背“高四两水”敬奉老人和医治疾病啊。 小时候在大湖、黄草岭、西瓜岭等地放牲口时还曾见到过成群结队的草鹿、梅花鹿以及青羊、獾猪、黄羊、獐子、豺狼、水貂、草雪鸡、鹌鹑等野生动物。 爬上黑沟掌(梁)再上光光头顶,便成了没有树木、没有鸟兽的荒山秃岭。那里空气稀薄,是“六月雪、八月霜、四季不离棉衣裳”的地方。然而在黑沟梁百花池和光光头顶的湖窝里却是一派芳草鲜美、五彩缤纷的醉人景色。那池水清澈,碧波荡漾,百花争艳,姹紫嫣红,常使游人难以回神,留恋忘返。在曹家高坡,俯身鸟瞰是百丈深谷、直沟两峰;极目四望,群山突起,层峦叠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溪流潺潺的诱人景象映入眼帘,真使人陶醉。钟山寺坡,松柏参天,灌木丛生,杂草茂密,中草药处处可见。大黄、麻黄和黄柏既是溯源大黄山得名之见证,又是清血利水、泻火生津之良药。在三九天开白花花的冬青,治疗妇女手麻脚木,效果最佳。在野生植物中,人能吃的东西,有野黄瓜、山杏子、地罗卜和野草莓等。吃起来甜密密,酸溜溜,既解渴,又充饥。特别是黄参、蘑菇、地碱皮、发菜、黄花菜、苦苦菜等。在过去是穷人和遭灾人们果腹的山肴野蔌,曾救过不少人的命。 这里有西汉和唐朝时期残留的战争遗迹,有历朝各代的文人墨迹,也有近代民众举旗,红军杀敌的枪声,还有讲不完的优美传说和动人故事,既是用洋洋万语,也不能尽表其历史的沧桑荣辱。但也绝不会再有骠骑西征、节都使平吐谷浑、红军血战付家圈等壮烈场面。不过它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依旧耸立的烽火台、剑门关、旗盘石、巨大的案板石、寒粟的棺材石等怪石奇景,昭示后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也为人们留下了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和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萧滋云、梁琛世、王继德、林茂森、周春林、郭勇、张淞、崔多奇、周多星、罗新辉等多人的优秀作品。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学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