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树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民乐故事》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946
专题名称: 双树寺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099.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洪水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翠柏烟峰,清泉灌顶”、“层松餙岩,列柏绮望”的好地方。境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草原茂盛,人民安居乐业。 传说,古代双树寺湾是三神(土神、河神、山神)会聚的地方,常常发生些离奇古怪的事情。早在元朝时期,河东岸有一个农民,名叫柴得水,忠厚老实,勤劳勇敢,靠几亩山地为生。但是有一年山洪暴发,把他的那几亩地冲毁了,这就断了他的衣食来源。他不得不以打柴为生,家里七十岁的老母也不得不外出乞讨。 柴得水认为自己命苦,所以常常骂天怨地,以泪洗面。有一天,他打了一捆柴回家,路过双树寺湾有点乏困,就昏昏然睡去了。在睡梦中看到三位老者从天而降,来到土台上坐下聊天。一个名叫山公的老者说:“按理来说,应当设法救济,但是人也太不像话了。本来我们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古木参天,粮丰林茂,他们硬是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砍光了林木,断了水源,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灾难。如果山上和河两岸的大片森林还在,能出现这个挨饿受冻的局面吗?”另一个名叫河公的老者也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若不报,时候未到。我历来认为,对那些勤劳为本、孝敬当先的好人应当予以救济帮助;对那些敲诈勒索、为富不仁、图财害民的恶棍必须予以惩处才是。”三公议论到最后,都以河公说的为结论。待土公、山公走后,河公才对柴得水说:“我们知道你是个奉公守法、勤劳吃苦、孝顺当先的好人,应当受到扶助,你顺着手中的红线前去寻找,必有你想要的东西。你拥有这些东西后,必须办好事、办大事。不能用到坑害人民,危害地方上!”说罢,转眼就不见了。柴得水惊醒后,四周一望,除了柴担什么东西也没有。但一看手中有一条红线在握,于是他就顺着红线去刨挖,挖了不到三尺深,一个光彩夺目的宝瓶呈现在他的面前,揭开盖一看,里面有三个银元宝,一个金元宝,还有许多碎银子。他捧着这些金银财宝,双膝下跪,面对苍天,答谢三位神公说:“谢谢苍天有眼,谢谢神公有灵!我柴得水一定用这些银两为老百姓办好事,以答谢神灵对我的保佑!”他回家后把喜遇神仙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并把宝瓶和财宝交给母亲保管。母亲也喜不自禁,决定把金银财宝分为三份。一份用于兴修水利,给全村人办好事;一份用于护林造林,给全县人民办好事;一份用于建立义仓,救济孤寡贫困人家,给穷人办好事。个人只留下一些碎银两,购买了土地,修建了房屋,娶上了媳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又传说:清朝同治四年,青海和祁连山一带经常发生匪变,土匪和官府互相勾结,到处杀人放火,搜刮民财,抢夺牲畜,并抓青少年给他们去充当炮灰。有一天,黑山堡有十多位农民被匪徒追至双树寺湾,他们一看跑不掉,就静悄悄地蹲伏在乱石当中。匪徒从前面走过,马蹄声震耳欲聋,匪徒们的喊声句句可闻,但就是找不到他们!匪徒走后,他们觉得奇怪,想必有神灵袒护保佑。于是就在附近寻找,结果发现旁侧有两株三丈高的榆树。他们更觉得纳闷了!因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只能生长松柏之类的树木,榆树根本不可能成活,但眼前的两株榆树长得很茂盛!这不是神仙保佑又是什么?于是,就在他们躲避的地方用石头垒了三个俄博,以示纪念。 待他们回到家中,说起此事,家人都觉得神奇,一直认为是神仙保护了他们。恰有张某之子被匪徒捉去,张老汉闻之,就备上香表前来寺湾俄博前祝告曰:“请神仙可怜可怜我这个老朽吧!我的儿子被匪徒捉去,死活不知,倘若神仙大发慈悲,保佑我儿子回归,我老汉愿建庙祭拜!” 过了一段时间,张老汉的儿子果然平安归家。问起原因,儿子说:“有一天匪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者至家,声称不化财,不化物,也不化食,只化无故捉去的张氏之子。匪首梦醒后,怕遭报应,就亲自把张氏之子送到俄博城,又给了路费,才得以安然归来。 有了这几件神奇的事,周围的群众都认为双树寺湾是个“神仙”聚会的地方,也是老天降福降禄、保佑万民平安的地方,应当给三个神仙建立一座寺院,以便祭天祭地,祭神祭仙,保佑我们平安。于是以张老汉为主遂纠众建庙,不到半年的工夫,就把寺庙建成了,名曰:“双树寺”。从此这个双树寺湾就成了汉、藏、裕固等民族共同朝拜之地,也成了人们祝告消灾躲难、祈求永世安康的圣地。

知识出处

民乐故事

《民乐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文选收山丹县风物、人物、地名传说及红色故事,共75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民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