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池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870
专题名称: 百花池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082.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相传,唐代开元年间,大诗人王维奉命来到凉州(今武威)慰劳戍边将士。听说焉支山景色秀丽,很想借此机会一游。 一天,他终于腾出了时间,约了几位喜欢吟诗的好友,一同到焉支山游览。刚登上焉支山,就被这山上的美景迷住了。啊!焉支山果然名不虚传。特别是那布满山间的胭脂花红得像火一样,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陶醉。王维和他的好友诗兴大发,你一首,我一首吟起了赞美诗。 他们边吟边走,不觉又过了一道山梁。王维正在吟诗,突然停了下来,指着前面道:“你们看。” 原来前面有一水池,像一块大圆镜镶嵌在绿色的草丛中,中间仿佛有一位穿着红色裙子的姑娘,站在水中。三人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哎呀,这水池真大,池水碧绿清澈:再看那水池中哪有什么姑娘,而是立着一株很大的胭脂花,花叶、花瓣上悬着晶莹的露珠。那花红得像一团火。王维禁不住赞美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说完,取出纸笔颜料画了起来。先画上红艳艳的胭脂花,再画下碧绿的池水,也画上池畔的碧草。就这样,一袋烟工夫就画出了一幅和眼前的实境一模一样的画。几位好友一看,这画上的水像真的波动着,碧草在轻风吹拂下也摇动着,那胭脂花更像活的一样,王维也觉得有点怪。正在这时,一只小麻雀“噗噜”一声飞来落在颜料盘中,爪子上沾上了各种颜料,又跳到刚画好的画上,王维三人急忙去赶,已经来不及了。那麻雀很快在画上的胭脂花周围跳来跳去,然后“喳喳喳”地叫了三声飞走了。那画上,留下了五颜六色的爪印。奇怪的是,那爪印像各色鲜花一样。王维这时转怒为喜,拍手道:“妙哉,妙哉!不正好给水池增添了百花吗?”几位好友也齐声叫好。王维又提起笔来,画上了各种鲜花,边画边说:“听说焉支山上有一个胭脂池,大概就在这水池下!现在我干脆把它画成‘百花池’说不定将来这胭脂池真会变成百花池呢。” 就在这时,一位老大爷来到了跟前。当他看了那张画,不禁拱手道,“先生,您的画画得太好了,像活的一样。”王维见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忙还礼道:“我只是 稍懂得一点画技,您老人家过奖了。”老人看着画,自言自语道:“要是这胭脂池中真长出像先生画上那么多鲜花,不就更好了吗。”二人说话之间,突然一阵轻风吹来,把那张画吹进池中。王维和老人以及几位好友急忙上前去捞,可是已经晚了,那画沉了下去。大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感到很可惜。就在这时,奇景出现了,那画上的百花长出了水面,整个胭脂池中百花盛开。尤其是中间那一朵胭脂花显得更红、更艳了。人们无不惊讶,高兴地向老人说道:“想不到这胭脂池一会儿就变成了百花池,真是天下奇事。”老人又拱手道:“这是先生的画变的,先生你可能是‘神画家’吧。”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 从此,当地人又把胭脂池叫成“百花池”。至今,这百花池中的花仍然争艳斗奇,异香扑鼻。

知识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丹县民间传奇故事《焉支山的传说》、《百花池的传说》、《龙首山的传说》、《破肚子娘娘的传说》、《狄青坟的传说》、《石燕高飞的传说》、《弱水的传说》、《大佛寺的传说》等,还有许多山丹民歌、谚语、传奇、笑话也都十分生动形象。

阅读

相关人物

罗新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