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打平伙民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777
专题名称: 山丹县打平伙民俗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8/001
起始页: 044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山丹有一种淳厚质朴的风俗,叫做“打平伙”。 在秋后或冬天农闲时间,或是平日阴雨连绵的日子,人们闲着没事,就走家串户,结伴拉伙,打扑克,下象棋,打麻将,侃闲话,或讲故事,唱小曲。这时,偶然有一人提出“咱们打一回平伙吧!”屋子里会立刻响起朋友们的赞许声。这时,马上就会有一个嘴快腿勤的人说:“我去办。”他走到村里养羊的人家,买来一只又肥又大、“咩、咩”叫唤的绵羊或山羊,大家七手八脚宰杀完毕,把羊肉切成小块,放在锅里“咕都咕都”煮起来,主家还会在羊肉煮至半熟时加上葱、姜、花椒、胡椒、辣椒等调料,掌握好火候,用文火炖煮,肉香弥漫着整个屋子。“打平伙”时人可多可少,如果人少凑的钱也少,买几只鸡也可以。这时,大家仍兴致勃勃地继续打牌、下棋、侃闲话,争论些邻里家常的事情。 买羊钱怎样付呢?办法是把羊价按在场的人数平分、均摊,每人出一份钱。不愿参加的也可以退场,但那样做会被大家小瞧的。也有嗅到肉香,或听到喧闹声赶来探望的人,那么,愿者有份,凡是在场的人均出一份。等羊肉熟了,大家围着锅,吃手抓羊肉。 只有在这样的场合,在这样的氛围里,才能体现人与人的关系亲密无间,感情自由地交流,人们会忘却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忘记旧日的恩怨,达到返朴归真,浑沌天然的境界。会不会有人因为少吃了点肉而口出怨言呢?不会的,谁要是说出这类的话,大家就会看不起他,说他不谙世事,不懂情理,没有大丈夫男子气!因为这种活动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平摊帐,没有平吃嘴。”要是一只羊不够众多的人吃怎么办?只要心里愉快,吃得高兴,可按前面的规矩,再煮一只羊,有时大家能从傍晚吃到第二天凌晨,仍然余兴未尽。 这种大家摊钱,伙吃熟羊,就锅抓肉,不拘小节的吃法,正是山丹人民豪爽、淳朴、谦和风格的具体体现。它既有原始人狩猎归来聚火而餐的遗风,又有毗连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习俗,体现了西北地区多民族长期交流融合的文化特征。恐怕这些正是“打平伙”这一习俗形成的重要原因。 “打平伙”的意义有这样几层,一是巩固友谊,增进了解;二是解开疙瘩,调解纠纷,某人与某人闹了意见,借打平伙凑在一起,大家帮助他们评论是非,重归于好;三是共商大事、同舟共济,村里有什么要办的事情,或是谁家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借此出主意,想办法,齐心合力把事情办好。而且山丹人颇有股豪爽之气,议定的事情,说干就干,吃完羊肉,嘴一擦就开始了,谁也不会中途溜走。否则,大家说他不讲义气,不能同甘共苦。那么,下次打平伙就没份,甚至以后所有的集体活动都要受到大家冷落。 由此看来,打平伙的民俗意蕴真是丰富。在这里,原始的有饭同吃,有福同享的共产生活遗风和现实的人际关系有机结合为一体,天衣无缝。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山丹文蕴》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简约的文笔,写实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对山丹的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地方小吃、民间工艺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上山丹一带多民族和谐共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又是一部让外地人了解山丹、认识山丹的导游手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