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压岁钱民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772
专题名称: 山丹县压岁钱民俗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8/001
起始页: 042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闹不止,接着头疼发烧,变成傻子。因此,家家户户都在大年三十晚上亮着灯,坐着不睡,叫作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晚上,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半夜里一阵阴风把房门吹开,吹灭了灯火,“祟”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出道道闪光,吓跑了“祟”,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保护孩子。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 据说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就是过年期间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特别是小孩子发压岁钱,取岁岁平安,前程似锦之意,压岁钱的数量因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几角、几元、几十元增加到现在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由于攀比心理等种种原因,现在的“压岁钱”早已超出了“压岁”的范畴,甚至成了面子的象征。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山丹文蕴》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简约的文笔,写实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对山丹的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地方小吃、民间工艺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上山丹一带多民族和谐共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又是一部让外地人了解山丹、认识山丹的导游手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