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687
专题名称: 扎龙灯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68.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灯表演自然成了盛大节日人们活跃气氛、企盼吉祥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节日舞龙的习俗。但由于地域和民俗的不同,龙灯的制做和舞龙的花样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山丹的龙灯就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 一般来说,其他地方的龙灯是舞为主,表演起来上下翻飞滚动,相对而言制做体型较小,比较灵巧,也没有龙爪,便于舞动。而山丹的龙灯,则在行走中加以舞动,还要兼顾夜间表演观赏的功能,因而制做体型较大,且有龙爪,还能在夜间装灯点蜡,更显得威武雄壮,气势宏大。在山丹现有几支龙灯队中,龙灯大多为近几年制做的,而最具特色和文化传承的当属清泉镇西街村的龙灯。在过去文化生活相对馈乏的年代,龙灯就成了人们过年时活跃气氛祈求吉祥平安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俗称“耍龙”,历代延续,就现在该村所拥有的龙灯,也是自清代以来遗留下来的,其间由于龙灯夜间舞动要点蜡烛,曾数度失火焚烧遭损坏,但几经修复,得以传承。最近一次大的修复是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龙抬头”的日子,由当地民间艺人周尚诗在原有式样基础上,重新扎制的,虽经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冲击而幸免遇难,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虽然每逢龙灯出队前都要加以重新装饰,但只是表面更新,龙灯的框架仍保持原样。由于历史悠久,给龙灯增加了许多神奇,在人们心中也就有了“灵气”。每逢龙灯出队,无不观者如潮,争相在龙身下穿动,以期平安,带来好运,就是俗称的“轻身”。若能得到几缕龙须,则要认真珍藏,在家中小孩生病时点燃(俗称燎一下),可以祛病驱邪。就连龙头上拴过的被面子舞龙者系过的红腰带,也成了抢手货,据说可以给持有者带来好的运气,不孕的妇女若能求得一个红腰带系上,即可喜得贵子。各商贾住户,争相邀请,让龙灯在自己铺面或庭院里舞动一下,以活“地脉”,带来财运和吉祥。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龙灯的制做是一门艺术,重点是龙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要对龙头的形象、结构及各部位的比例有较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制做大概分为扎框、裱糊、装饰三道工序。扎框时先用一根上好的木棍做为主杆,即是龙首的重心,又是主要支架,也是舞龙者手持的主杆。再用一块较结实的木板,在中心穿空,将木棍穿过在偏上部十字交叉加以固定,形成扎制龙头基础的支撑,便可开始扎制了。由于条件的限制,过去所用的材料主要以竹条为主,即结实又有韧性,便于弯曲,重量轻,当然现在有了各种型号的铁丝,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将竹条或铁丝根据龙头各部位的结构,弯曲成形,然后用纸捻捆扎。纸捻是将韧性和拉力较强的毛头纸,裁成约2厘米宽、30厘米长的纸条后,左手拿纸,右手拇指和食指捻转而成,两头留约一公分乃不用捻转保持平整,便于粘接。现可用医用橡皮膏代替,大型花灯可用钢筋焊结而成。框架的扎制是基础,关系到龙灯的最终效果,要边琢磨边扎制,不断做细微的调整,使之像骨骼一样展现出龙灯的雏型。框架扎好后,便可裱糊了,先用柔韧性好的纸(桑皮宣或毛头纸)打底,由于龙灯属动物生肖灯的一种,头部为弧形凸凹面,在裱糊时,要根据各部位的结构,将纸裁剪成不同形状的纸块,在纸的四周和竹条上用浆糊粘结,将整个龙头框架包裹一层,待干后再进行第二层的裱糊。由于已有一层底纸做粘结面,在裱第二层时,将稀浆用排刷刷遍用于粘结的纸上,提放到粘结部位后,用棕刷轻轻刷平,因纸在干燥后产生收缩,使整个裱糊层绷紧,形成较牢固的壳体,便于下步装饰。山丹地处干旱地区,需要雨水滋润,所以龙灯装饰为青龙(即水龙),以蓝色为基础色,龙头大部用压制成型的蓝色鳞片层层粘贴,口腔、牙齿等部位根据动物相应色彩加以彩绘和装饰。龙的眼睛是用新鲜猪膀胱充气后加压揉搓,逐渐增大至所需尺寸后充气扎紧,凉干后加以修饰而成,现在可用塑料或玻璃灯泡代替。龙须是用麻皮染成绿色经梳理后而成。龙身是以扎制的十二节(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闰年则为十三节)。横向圆柱体为支撑,用龙布连结而成。龙布是在长约五十米,宽两米的白布彩绘成湖蓝色,并有鱼鳞花纹,加上扎制的龙爪和龙尾,整个龙灯的制做就完成了。 龙灯在正式上街表演前,还要进行开光仪式,即由主持龙灯装饰制做者为龙点睛,西街村的龙灯几十年来一直是由龙灯制做者周尚诗及子孙维护修饰的,有很好的文化艺术传承。还要去“取水”,山丹东门外原有几处泉眼,泉水丰沛,形成水系,其中有三条河从城中通过,称为“三龙穿城”,为县城和清泉镇人民生活及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保障,每次龙灯出演前都要到泉头去取水,即表演后带些水回来供奉,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些年泉水干涸了,取水地点发生变化,移至县自来水公司东门机井进行。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