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扎笤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683
专题名称:
扎笤帚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65.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笤帚自古就是城乡人民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工具,扎笤帚的技术,农村的成年人基本上人人都会。 扎笤帚的原料都是就地取材,主要是脱粒后的糜子茎杆和药草茎杆。过去糜子在山丹种植很普遍,后来因糜子产量低,山丹种植越来越少,药草就成了扎笤帚的主要原料。药草是多年生的草木植物,动物不能食用。山丹的药草资源十分丰富,山区和荒滩到处都有。秋后农闲时间人们拿上镰刀一天就可以割一大捆。 先将糜子或药草茎杆中的杂草、枯叶拣干净,用水泡软备用。搓一根直径0.5厘米、长约150厘米的麻绳,此绳必须相当精制和结实。还要捻一团直径0.1cm的细麻线。 将搓成的麻绳一头拴上一根直径5~厘米、长40厘米左右的木棍,操作者座在小凳上,腰上扎一根粗绳子,将拴有木棍的麻绳的另一头系在这根粗绳子上。取一股糜子或药草茎杆,简称笤帚件(20~30根),将穗部整理整齐,将系有木棍的麻绳在接近穗子的部位绕上一圈,将木棍放在双脚的脚底用力蹬,并适当转动笤帚件,麻绳就深深勒下一道痕,这时取准备好的细麻线,从勒紧的麻绳旁边扎紧,打上死结,取下麻绳。再取一股笤帚件,比第一股稍多(30~40根),与前面扎过的那股并在一起,穗部并齐,再用麻绳在前一根扎好的麻线箍后3~4厘米处重复上述程序,这样在一个方向扎7~8股。最后一股,先在接近穗部扎一道麻线,再扎在笤帚上,然后在笤帚余下的茎杆上扎5~6个麻线箍,作为笤帚把,将根部多余部分用刀削齐即可。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