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织褐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676
专题名称:
织褐子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56.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褐子是河西走廊古代农牧区用来制作服装和被褥的一种面料。是在物资极端篑乏,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条件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耐磨、保暖、防潮的功能。 其制作工艺是,先用春天剪的绵羊毛(春毛)捻成直径一毫米左右的毛线,绕成线团放到蒸锅里蒸半小时,使线缩水定型,以防织出的褐子变型。再按照一斤毛线织三尺褐子的标准勾成经线,并绕上绞,一般幅宽一尺需300根经线。接着上织机(俗名叫“褐架子”),按顺序将经线逐根穿入特制的篦子,刮顺绕到织架的辘轳上,再顺序逐根穿入相并排的四个提综的提环中,将线头固定在绞轮上绷紧就可以开织了。 四幅提综用滑轮两两连接,下部用绳子分别连接到四根踏杆上,靠脚踏踏杆带动提综上下运动。将余下的毛线绕成线梭子作为纬线,装入木制的梭形织刀〈中间挖空〉中,脚下每踏一次踏杆,手上来回送一次纬线,并用织刀磕实,以增加褐子的紧密度。 褐子分斜纹和平纹两种,踏一次踏杆送一次纬线织成的是斜纹,踏两次踏杆送一次纬线织成的是平纹。还可以在经线中加入其他颜色的线织成不同的花纹和图案,一般以加入黑线为主。也可以在织成后根据用途和使用者的喜好染成不同颜色。这门手艺从八十年代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