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皮匠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672
专题名称:
皮匠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51.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各种动物皮毛是人类最早遮体、御寒、防身的材料。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皮革的加工技术和制作工艺也不断发展进步。 在昔日的艰苦岁月里,人们有这样一句民谣:“家贫住窖洞,没有皮袄真难辛”。“白天穿、晚上盖,天爷下雨毛朝外,他是穷人的火龙袍”。特别是在冬天放牧、出外劳动、赶车出行,在冰天雪地里如果没有皮袄,冻伤或冻死人的事常有发生,人们说的好:“实话说的好听,老羊皮穿上隔风。”可见皮袄是劳动人民的宝中之宝。 皮匠,人称臭皮匠,其实他高超的加工和缝纫工艺在民间为五匠之最。“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明人们把皮匠视为聪明智慧的象征。 皮匠有三种技艺,一种是羊皮缝纫,一种是牛皮加工,一种是生抓皮。每逢暑天,将大小羊皮集中泡在水沟里,冲洗毛内的杂物和皮板面的血迹、残留的肉丝、油块。洗净后晒干,在地上铺一块草席,把羊皮的板面伸展用硝水和青稞面涂抹在板面上,然后板面合拢、折叠整齐,放在凉爽的室内,就这样,连续涂抹一周后,将大小羊皮放进大缸里,缸内加适量的硝水浸泡。每天早晚把缸里的羊皮从上到下翻动两次,使硝水在缸内均匀浸泡、发酵。每次翻动,缸内喷发出发酵的酸臭味,臭皮匠由此得名。在熟皮的日子里,精心观察,如果有一张羊皮发臭、脱毛,应立即取出,防止传染其它皮。经过半月之久的渥制,羊皮才能渥熟。出缸后,一张一张地展开晒在阳光下,皮毛晒干后作为半成品放在家里,只等加工。 皮匠加工皮衣,一般在秋后或闲冬,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钩皮,把羊皮的后腿或前腿皮拴在绳子上吊起来,用镰刀形的专用钩,钩下连一个一尺多长的绳圈,右脚踏在绳圈里,一手抓皮一手抓钩,手脚并用,上下用力反复钩羊皮的板面,直到皮面柔软为止。第二道工序是铲皮,铲皮是皮匠的真功夫,将皮板面朝上搭在一根光滑的圆木上,羊皮半面用双腿压紧,半面用一尺多长的铲刀,一头是一对牛角型的木把顶在腰部,上下来回细心清铲,铲除板面上多余的肉丝和污物,铲后羊皮板面洁白柔软,已是成品。第三道工序,根据需要,按皮子的大小和毛色合理搭配,开始精心地裁剪缝纫,做成各式各样的皮袄。 如果是狐皮、猫皮、七日后的黑羔皮和其它珍稀动物的皮,熟皮工艺更为费力,在皮的板面上喷洒适量的盐水,然后手抓板面双手揉皮,经过几天的反复揉制,使皮柔软为止。把熟皮子缝在帽子或缝作大衣领子上,冬天既可御寒又美观,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牛皮匠又是一项专项技艺,大牲畜的皮是农家之宝,特别是牛皮,板面大,厚而耐用,皮质优良,用途颇多。 每逢夏日,将牲畜皮也同样泡在河水里泡洗几日,用刀子刮掉板面上的血迹、肉丝、油块等杂物,然后喷洒大量硝水折叠,使硝水在板面腐蚀杂物,三日后把牛皮放在大铁锅里,将硝水烧热到60~80℃,牛皮匠一张一张地在锅里翻动,十几分钟后取出,第二天在地上挖一个锅炉,将皮铺在一尺多大的灶口上,下面点燃麦草,用烟来回熏皮的板面,经一天的熏炙,板面上的油腻、污垢全部排出,然后清铲皮子上的毛和板面上的污物,在皮上面涂抹少许菜子油,保持皮面柔软不干燥。牛皮匠经过几天又脏又臭的熟皮工序后开始做皮匠活。牛皮可做将士盔甲和战马的鞍缰,也可做成皮靴、水皮鞋、皮条、皮箱、皮匣、车辆的各种套绳等多种生产生活用品,用途甚广。 牛皮匠还有一项绝招工艺,叫生抓皮,将牛皮清洗板面后晾干,板面上涂抹少许酥油或牛奶,用双手不停地揉皮,经过数日揉动,牛皮板面上的肉丝遗物全部被清除了,然后专做皮靴、皮鞋。这种皮靴、皮鞋在雨里、水里皮子耐浆能力特别强,见水不软、不变形。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熟羊皮的工艺由机械化和化学药剂所代替,牲畜皮革经过高科技手段的处理,成为时尚用品,而传统的制皮工艺已基本失传。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