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山丹县秧歌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649
专题名称:
山丹县秧歌舞
其他名称:
俗称:“扭秧歌”;“跳秧歌子”;“地歌子”;也叫“地蹦子”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0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山丹传统的秧歌舞在阵容和角色分配上有灯官一(学名春官,当地人俗称灯官老爷)、皂隶二(俗称衙役)、傻公子、丑婆子、膏药匠各一人,以及大面若干(当地人俗称大头和尚或大头娃娃)、旦角若干、手持单面鼓子的鼓舞者若干人和其他扮相的若干人物组成。民间有歌谣对传统秧歌作的嬉戏性描述是,“八个鼓子、八个旦,八个和尚嬉柳翠”。还有一种说法是,“八个鼓子、八个旦,八个骚和尚乱跳弹”。就是对传统秧歌中大面舞者与旦角煽情搞笑场面的一种写照。 旧社火秧歌中的灯官老爷,衙役等人物扮相具有明显的封建色彩,是官本位思想在民间的一种反应。旧时有“春官大过州官”,“灯官见官大一品”等讲究,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和纠纷;扮演灯官的人家还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扮身子”(受众人推举装扮灯官老爷时)和“卸身子”(一年一度的社火表演完毕卸妆时)时还须摆酒席招待社火队的演员和村里的头面人物、亲朋好友及街坊邻居,往往给这户人家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故民间有明抬称暗欺负之说。旧社火秧歌中的傻公子、丑婆子、膏药匠等人物扮相丑陋,大面和旦角煽情式的表演场景粗俗。经过多年的社火改革创新,这种状况已有明显改进,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工农商学兵等劳动人民形象,以及《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化妆和服饰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舞蹈动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因此,秧歌有新秧歌和老秧歌之分。 秧歌舞的阵容一般在30至60人,手持彩扇、彩绸、手帕等道具进行表演。表演分大场子表演和小场子表演两种形式。其中,又以大场子秧歌为主,叫秧歌扭大场。演出主要靠形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图案取胜。山丹传统的秧歌队列变化和程式图案有跑圆场、四门、拧麻花、串蒜辫、内翻卷、外翻卷、扭马摆肠、前后左右穿插或二、四、六、八纵横队列变化等。大场子秧歌伴奏为锣鼓乐队。小场子秧歌舞表演要加唱词,边扭边唱,基本表演程式、动律、节奏与大场秧歌相同。除此之外,小场子还要表演一些小型节目。演唱曲目以民歌、民间小调为主,多为老调填充新词。目前,许多表演场面已形成以新歌新曲为主,或新老各半的格局。小场秧歌伴奏用笛子、扬琴、二胡、三弦等。 秧歌舞的基本动作比较简单,有“十字扭步”、“三进一退扭步”、“二进二退扭步”、“左右侧步”,“左右旋转步”、“扭腰步”等,基本特点是突出一个“扭”字,形成以腰、胯为主动,步履如走路,两臂自然摆动的基本动作形象。 在山丹农村传统社火中,膏药匠是秧歌队的核心和指挥。他在大场秧歌的表演中比较随意,主要负责场面调度指挥。小场表演中又是主要演唱者,说唱语言和表演动作诙谐幽默。他的唱词以即兴编词为主,或给人以祝福,或逗人高兴欢乐。因此,膏药匠既要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风趣幽默的表演才能。 笔者认为,传统秧歌舞的继承和发展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大场秧歌舞在改革创新上要把各种图案套路做一些去粗取精的筛选,变化速度加快,避免过长和拖泥带水。因为这种拖泥带水的表演已不符合快节奏的时代精神,现代人对这种拖拖拉拉的表演只会感到厌烦。二是小场面的秧歌舞表演形式和风格上应向舞台舞蹈艺术靠拢,力求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层次,有更具感染力的舞蹈语汇,要配有优美的舞蹈音乐,使其更具歌舞观赏性。 近些年来,秧歌舞已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娱乐活动。我县的南湖公园、龙首广场,中老年人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已成为公园广场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