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供奉观音菩萨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631
专题名称: 山丹县供奉观音菩萨习俗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16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在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恐怕要数观世音菩萨了。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亦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观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与一切众生苦”的德能,能现三十二中化身,救十二种大难。我国自隋唐以来,观音信仰随佛教的兴盛在民间深入人心,观音形象逐步脱离印度传说模式,代之以中国化的女性形象。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不过在当时,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佛教经典记载观音大士,周游法界,常以种种善巧和方便度化众生,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化现之而为说法,即是三十二应,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观音菩萨能够“送子”有关,并且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中国普陀山,传说是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朝山进香者不远千里纷纷而来。 山丹大佛寺,供奉的除了如来佛、弥勒佛,还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叫无量佛,他的左胁侍就是观世音。在山丹信奉佛教的信徒很多,不出家的信奉者居士也很多,都是在家设佛堂诵经,一般在供佛的屋内摆一个供桌,供桌后的墙上供奉如来佛像或观音像,早晚烧香、叩拜、念经。每到大佛寺“四月四”庙会时,赶庙会者四方云集,香火兴盛,游人如织,成为山丹一大旅游景观。 因为观音是女性,群众更将她与生育联系起来,把观音尊称为“送子观音”。山丹人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影响很深,对于传宗接代很重视,也认为信佛可以求得儿子。在山丹老百姓的心目中,观音就是送子娘娘,在焉支山、大佛寺等寺院都建有专门的娘娘庙。山丹有个阴骘寺依山而建,那个山叫作“赐儿山”,据说是乾隆西征路过这里,看到寺庙香火旺盛,庙内向观音求子者甚多,他金口玉言赐名“赐儿山”。关于“送子娘娘”山丹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年,爷爷带着孙子去焉支山去打柴,孙子顽皮从山崖跌落,爷爷痛不欲生,无奈回家,孙子却毫发无损,端坐在自家炕头,奶奶说孙子是被一位出家僧尼送回家的。后来倾家所有在山崖上建庙一座,据说就是现在焉支山后寺的位置,现在后寺上香朝拜求子者很多,尤其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焉支山庙会之日,进供者、烧香者、乞子者、还愿者以及凑热闹赶会者潮涌而来,山路为塞,路外人满。钟山寺内外,男女云集,观音像前善男信女烧香膜拜者,一排动辄十数人,此未起而彼已伏。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