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过寿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526
专题名称: 山丹县过寿习俗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3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山丹人民自古崇尚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为老人过寿是民间尊老孝悌的具体体现。“寿”顾名思义即老人年事已高,德高望重,家道兴旺,子孙有为,或社会显达,或亲朋好友,或自家晚辈,倡导发起为其祝寿(也叫做生日),表达对老者的尊敬和祝福之意。 每年家人生辰,一般吃鸡蛋面条,预祝长寿。逢整数生辰,如十岁、二十岁、三十岁等,则又较一般生日隆重。老人寿庆一般自五十岁开始,一年一庆,称为“过生日”,而逢十年满过生日,称为“过寿”,即“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古代的“寿”有上寿(百岁老人)、中寿(八十岁老人)、下寿(六十岁老人)之分,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的生日,称为“过生日”,而不能称作“过寿”。六十甲子、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之人的生日,才能够称作“过寿”。民间做寿的习俗有“男做九、女做十”的讲究,即男人六十岁、七十岁等寿庆,分别在五十九岁、六十九岁的生日时做;女人则恰恰相反,六十岁、七十岁等寿庆,必须在满六十岁和七十岁生日时做寿。 老人到六十寿辰、七十寿辰,子女应为父母祝寿,八十、九十寿辰更要隆重祝贺。祝寿前,要发寿柬给至亲好友,通知祝寿日期,寿日前一天,寿者的女儿、女婿要带着礼物看望老人,帮助寿者家人布置寿堂,做好次日祝寿的准备工作。家中要设简筵招待,全家大小及至亲欢聚一堂,为“寿星”庆寿,称为“暖寿”。寿堂是老人做寿的场所,有堂屋的人家,寿堂要设置在堂屋。堂屋正墙中间悬挂“南极仙翁”或“瑶池王母”寿星图,有社会地位的富绅购黄绢一块,请县衙盖100个官印,制成寿轴,张挂中堂。庭院门柱要张贴寿联,堂屋中堂寿星图两边也要张贴寿联。 寿日,堂屋里边悬挂彩带,中堂张灯结彩,正中设礼桌,陈列子女及亲友赠送的寿礼,正墙设香案,上摆寿桃(馒头)、寿糕、寿面、鲜花、水果、香、表、蜡等。寿星穿戴特制的寿衣,端坐于香案前,以接受晚辈和亲朋好友的拜贺。堂屋地上铺设拜垫,便于晚辈行叩拜之礼。拜寿没有一成不变的仪式,一般来说家中祝寿较随和一些,在礼堂或酒店中祝寿就高雅、规范一些。往往寿庆仪式和寿庆宴会同时进行。 敬老爱幼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辛亥革命以后,生日寿庆得到改良,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不聊生,各种习俗随之简化。长辈寿期只限家属亲友,不请客送礼,只是合家吃一顿长寿面。新中国成立后,仍视出生寿辰为喜庆,长辈寿辰,晚辈回家相聚,以表敬意。城镇有送祝寿蛋糕的,农村仍沿袭吃长寿面,但不大操大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高寿老人举行寿庆者日多,规模越来越大。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