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饧面拉条子民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396
专题名称: 山丹县饧面拉条子民俗
其他名称: 鸡肠子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72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将用淡盐水和好的面反复手揉,揉一会儿,用盆子扣住捂一会儿,这样反复三四遍,揉300次左右即可。把揉好的面切成大拇指宽的小剂子抹上油,搓成长20厘米、宽2厘米左右的小长条,一个紧挨一个整齐地码放在盆子里盖严。15—20分钟后,把饧好的面剂子拿过来,两手抓住面剂子的两头,一拉一根,这样下出来的面条叫拉条子。 将剂子的两头对接起来成一个圆环,用两个手掌对搓,循环移动,使面变得浑圆细长。还可以将搓过的面对折将两股合在一起再搓一遍,然后分开成为半圆形,这样煮熟后吃起来筋而不硬,口感好。因为对搓出来的面和鸡的肠子一样又细又长,故名“鸡肠子”。 将面剂子捏扁,两手一边往长拉,一边用一个手捏住面条轻轻捋,这样拉出来的面条叫“捋面”。 拉条子、鸡肠子、捋面统称为饧面。面条的粗细、宽窄、厚薄,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可在凉开水中过一下,一般情况不过水。因它洁白细长,筋柔适口,讨人喜欢,被视为友情和吉祥的象征,所谓“进门饺子,出门面”,所以招待贵宾或办喜事时,饧面是首选面食。 饧面配以炒菜,拌上油泼辣子和陈醋吃,也可以做成炸酱面或臊子面。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