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太平车文化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348
专题名称: 山丹县太平车文化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672.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是集民间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据传,明洪武时,一支陕西移民队伍在西迁途中路经东乐城西,有感于当地人们的热情款待,遂将太平车舞与舞龙特技传授给东乐城西村民,从此这两样社火绝技得以在东乐城西村相传。 “太平车”因主要道具叫“太平车子”而得名。城西村“太平车”表演的内容为《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段。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戏曲的宾白、吟诵、唱词,脚本文笔流畅,应源于文人之手笔。太平车音乐曲调优美动听,节奏明快,与舞蹈、唱词和谐统一。相传,太平车音乐有九腔十八调,既有悲凉、婉约、哀怨和缠绵悱恻,又有祝愿、祈祷和欢乐、喜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体系,保存下来的有10个曲调。太平车音乐既不同于在河西广为流传的秦腔、眉户等戏曲音乐,又吸纳了其中的成分,如开头的太平车舞蹈音乐就完整的用了秦腔的“八谱”音乐;也不同于民歌和民间小调,但又有当地民歌的明显印记,如“十道河”。“太平车”表演时文武乐队伴奏齐全,舞台表演均围绕“车舞”进行。老翁推车前进、后退、辗转起伏轻盈飘逸,骑马的张生、坐轿的崔莺莺、挑担的书童、舞扇伺候在轿车左右的丫鬟红娘,舞蹈动作情态各异,与“车舞”配合默契。1953年、1958年,东乐“太平车”两次参加省上的民间文艺调演并获奖。1985年经县文化馆加工改编后,以新编戏曲脚本《路遇》为表现内容,参加全省民间民族音乐舞蹈选拔赛。近年来,又被改编为大型群体广场舞蹈,多次参加地(市)调演、庆典活动并获奖。2000年农历正月初二,中央电视台和甘肃电视台联合组成的“新春走河西”专题报道组来山丹采访,太平车舞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被宣传报道,2008年又被上述两家电视台联合录制成专题片。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