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水库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地理名称: 李桥水库
唯一号: 292433020220000048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273.pdf
地名类型: 自然地理
层级分类: 湖泊
起始年代: 1958年
隶属: 山丹县

参考方位

位于山丹县马营河、霍城河汇流后以北1.3公里处的李家桥原址。库区东依花寨子乡上山湾村,西靠李桥乡高庙村,新(新河)马(大马营)公路和山(县城)马(大马营)公路纵穿大坝东西两侧。

介绍

李桥水库为县办中型水库,位于马营河、霍城河汇流后以北1.3公里处的李家桥原址。库区东依花寨子乡上山湾村,西靠李桥乡高庙村,新(新河)马(大马营)公路和山(县城)马(大马营)公路纵穿大坝东西两侧,主要拦蓄上游洪水和冬春闸水,蓄余补缺。它始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兴建中由于设计资金等因素,历经“三上三下”,终于1979年10月建成。1980年12月经省、地有关部门验收后交水管部门使用,以后又安装大坝沉陷观测设施,检修闸及通讯、照明设施等,属三级工程,防洪、抗震标准达到抗御千年一遇洪水和7级地震的要求。施工中每期县委都抽调2至3名常委及科级干部10余人,一般干部30多人,参加施工,地、县水利部门固定技术人员指导,后期施工中,上工地的县、乡、村干部达500余人,民工5000多人,畜力架子车1000多辆。国家累计投资547万元,群众投工389万个工日,完成工程量220万立方米。建成壤土心墙土石混合拦河坝,长1480米,高25.4米,顶宽5.4米,底宽137米,防浪墙高1.3米。输水洞从坝底中间穿过,洞身坐落在岩石上,系钢筋混凝土结沟,长59.5米,洞宽1.4米,高1.97米,壁厚0.5米。洞前置有竖井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操作塔,安装20吨手摇电动两用螺杆启闭机2台,平板钢闸门,最大输水能力25立方米/秒。溢洪道在拦河坝东端,为开敞式,长500米,溢洪堰用混凝土浇筑,堰顶宽39米,堰后用细粒混凝土块石砌筑明渠,渠深3米,宽11.6米—16.6米,最大泄洪量645立方米/秒。堰顶安装充气橡胶坝,高3.3米。该库控制流域面积1143平方公里,总库容154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416万立方米,(1987年达到设计库容)。设计有效灌溉面积近期10.2万亩,远期14.48万亩,实际达到11.64万亩,有位奇、陈户、清泉、李桥、花寨子、大马营乡36个村及山丹农场、十里铺林场受益。尽管始建仓促,历经曲折,工期较长,但效益显著,全灌区水地建库前7.72万亩,至1988年扩大到11万多亩。在施工中省、地厂矿和驻军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非受益地区曾支援劳力。兴建时占用耕地609.1亩,拆迁民房87户、524间,发补助费22.59万元,水库建成至今运转正常,唯溢洪道橡胶坝多次撕破,冬蓄筑土坝,非久安之计。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