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人民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路易·艾黎在中国》
唯一号: 292432020220001097
事件名称: 1949年10月2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人民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53.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49年10月2日
发生地点: 北京

事件描述

会议选在10月2日下午,即国庆节后的第一天开幕。这天,北京市到处一派节日景象。艾黎来到中南海怀仁堂会场,这里的景象庄严美丽,宏大的厅堂悬有朱红的帷幕,通道上铺着朱红的绒毯。一进门,是一个巨幅的屏风,上面写着中英俄西4种文字的“和平万岁”。主席台上悬挂着毕加索的“和平鸽”巨画,两旁竖立着参加会议的37个国家的国旗。出席会议的有353名代表,38名列席代表和23名特邀代表及来宾共414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和社会阶层,持有不同的政治见解和宗教信仰。有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教授、医生、律师、商人、宗教界人士和社会活动家。会期11天,共有120多位代表和来宾发言。它表达了当时亚洲和太平洋区域16亿人民对和平的殷切愿望。 当会议首先宣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毛泽东给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贺电后,全体到会者起立热烈鼓掌,经久不息。接着又宣读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等著名人士的贺电和祝辞。宋庆龄作为东道主中国代表团的团长致开幕词。她用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发表了《动员起来,为亚洲、太平洋区域与全世界的和平而斗争》的讲演。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彭真代表北京和全中国人民向大会致贺词,副团长郭沫若应邀为大会作《团结一心,保卫和平》的总报告。 艾黎作为新西兰代表团的副团长,他在发言中指出,世界上引起战争的各种力量是互相关联的,普通人有能力为和平而斗争,这一斗争具有国际性。他说,“和平是一切建设性的生活的基础。不管有多少困难,走向和平的路永远无法切断。”

知识出处

路易·艾黎在中国

《路易·艾黎在中国》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作者通过掌握的大量史料,对路易·艾黎的一生,特别是对他在中国的60年风雨历程,作了客观、全面的叙述。

阅读

重要人物

毛泽东
相关
宋庆龄
相关
郭沫若
相关

相关地名

北京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