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2192
颗粒名称: 动物故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4
页码: 209-2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动物故事的情况。其中包括火焰驹的传说、老黄牛的传说、姑姑等鸟儿的传说、猫恩、黄狗犁地、周八公和鹿姑娘、焉支山白狐的故事、丝绸路上驼铃的故事、焉支神鹿的传说、鹿变美人等。
关键词: 山丹县 动物 故事

内容

火焰驹的传说
  传说山丹马场的马四队出过火焰驹。
  听人说,这驹子刚生下来皮包骨头,干瘦如柴,咋也不上膘。当时牧工们觉得这驹子活不成,但它没有死,一天天长大了,就是满身皮痂不长毛。这么个怪物,谁也没留意它。有一天晚上,一个牧工发现马群里有火光,走到跟前又不见了。他把这件事告诉其他牧人,大家都说他眼花了或是遇上鬼火了,谁都没在意。后来有一个山东牧工把这匹驹子盯上了。有一次,他赶着马群正在南山(祁连山)根里放牧,天阴拉了雾,对面啥也看不见。突然一声雷响,那匹马驹子也跟着嘶叫一声,嘴里喷出一股火光,连续几次,把周围的马都吓惊了。这山东人连续观察了几回,发现每当马群走进山根里,只要遇上雾天雷电,这驹子就要嘶叫喷火。他认定这大概就是古人传说的“火焰驹”。
  不久,这个山东牧工突然提出不干了,要回家,他来马营滩放马已经四十多年了。临走时,他和场部结算最后一年的工钱,提出别的啥也不要,就要这匹瘦驹子,说要骑上回家。部家同意了,就把这匹瘦驹子给了他。他把驹子牵到羊生庙(现八个墩滩),拿出早已备好的中草药熬上,涂在马驹身上,很快脱了皮痂,火焰驹显身了,嘴里喷着火光,他一溜烟骑走了。这山东人走后,人们才知道他骑走的正是千年难遇的火焰驹。
  听老人说,火焰驹是地上母马与天上火龙交配所生。因此,以后牧工们每遇上天气拉雾打雷时,肯把马群赶到山根里去,希望能遇上火龙,生出火焰驹。这只是传说。新中国成立后,听说军马三场的阎关英真遇见过火焰驹,他半夜听见马叫声,看见马群里喷火光,但没盯下是哪匹马。后来有一匹儿马死了,先说是病死的;后头说是火焰驹没机会脱痂显身被内火烧死了。
  陈希儒 整理
  老黄牛的传说
  先人传下来个说法,老黄牛原来在天上呢,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一位神,叫金牛神。
  有一回,玉皇大帝派金牛神到人间传旨:人一天到晚三打扮,一吃饭。玉皇大帝问他记下了没有,他头甩上大声背了三遍,说:“这么件小事有啥记不下的?”不过,金牛神一向做事马虎,玉皇大帝总不太放心,想再派一位神与他同去。金牛神不高兴,嫌玉皇大帝小看他,头耷拉着不出声。玉皇大帝便要他快去快回。
  金牛神匆匆忙忙来到人间一转儿,传旨给人,一天三吃饭一打扮。从此,人们就一天吃三顿饭,洗一次脸,梳一次头。
  金牛神回到天上,玉皇大帝问他咋传下了,他头甩上大声背了三遍:“一天三吃饭一打扮……”玉皇大帝着气地往金牛神嘴上踢给了一脚,说:“世上人一天吃一顿就得多少粮呢,你还要他们吃三顿?好,你就到世上种粮食给人吃去吧!”
  金牛神被踢掉了门牙,贬到人间变成老黄牛,成年累月在地里给人种庄稼。
  孙秀华 整理
  姑姑等鸟儿的传说
  有一种鸟儿,全身麻色,头顶有一尖柱儿,叫唤起来像是在喊:“姑姑——等!”
  相传,以前有姑嫂二人相处很和睦,两人都念经求佛,一心要得道成仙。哥哥出外时间长了,到嫂嫂坐月子时还没回来,贤良的小姑子便细心地侍奉嫂嫂和刚出生的小侄儿。小姑子每日里外清扫,缝补浆洗,一天几顿米汤熬好了给嫂嫂食用。嫂嫂喜欢吃干的,不爱喝汤,每回将干米捞净,剩下汤水,小姑子便将汤水喝了当饭。这样一月有余,嫂嫂黄皮寡瘦,小姑子却又白又胖。哥哥回来一见,心中很不高兴。嫂嫂哭着对哥说是每回的米汤不见米光是汤,小姑子听了也不言喘。第二天清早,她原将里里外外清扫干净,该缝的缝了,该洗的洗了,熬好了米汤给哥嫂端上便飘然升天了。嫂嫂见状,心里明白了,连忙身穿麻衣头戴孝帽,喊了声:“姑姑——等!”展开双袖飞起来追赶小姑子,她刚飞到半空便掉下来摔死了。
  嫂嫂死后变成一只鸟儿,全身麻色,头顶有一根尖柱儿,这只鸟儿不停地叫唤“姑姑——等!姑姑——等!”
  孙秀华 整理
  猫恩
  从前,有一个时期人活不过六十岁。皇上嫌弃老了的人,定下人最多活到六十,凡上了六十还不死,就得自死。你不死,有人治你死。
  有一年,一个老奶奶活到了六十的年限,就去了一座山上,这山上有个崖叫“收命崖”。站在崖头上,一眼望不见黑森森的底。那里面不知道收去了多少老年人的命。老奶奶坐在崖头上哭,想她的儿子呀孙子呀一家子人,还想她喂的鸡呀狗呀猫呀……唉,一样儿也舍不下呀!老奶奶思念这个牵挂那个,眼泪滴里搭拉地往下流,撩起袄襟子擦呀擦,总也擦不完。
  老奶奶正伤心,听见脚底“喵呜、喵呜”,老奶奶一看,哎哟,她养的大花猫咋跟上来了呢!它叫唤着跳上老奶奶的膝头,用头蹭老奶奶的下巴,老奶奶那个凄惶啊,就搂紧了猫。那猫就说开话了:“奶奶,你不要死!老奶奶吓了一跳,说:“哟,你咋说话呀?”猫又说:“奶奶,你不要死!”老奶奶说:“皇上让死,我不敢不死啊!”猫跳到地下说:“奶奶,你带我去见皇上吧。”老奶奶猜到这猫不凡,心想自己反正是要死的人,见见皇上有啥不行。就说:“好,咱们就去见他这个皇上!”就这样,大花猫前面跑,老奶奶后边跟,两个人上京城去了。
  到了京城,老奶奶把大花猫揣进怀里,用袄襟子遮了,就去见皇上了。
  皇上看来了个老人,很不高兴。他问:“你多少岁啦?”老奶奶答说:“六十岁了。”“咋还没死啊?”老奶奶就给跪下了,她说:“皇上啊,我死了,没人给我儿看门了、做饭了、领孙娃,没人喂鸡儿、狗儿、猫儿了,没人……”皇上打断她的话说:“人老了就是讨厌,说个话这么啰唆。”老奶奶接上说:“哎,皇上,我这啰唆的老人死了,啰唆的事儿,就没人干了,我儿子种地回来再干啰唆,那就更啰唆了”。皇上早恼了,大喝起来:“少啰唆吧!来呀,快把这老不死的抬到‘收命崖’扔了!”这时,揣在老奶奶怀里的大花猫跳了出来,它“喵呜……”大叫一声,直朝皇上扑去。说来也怪,那皇上一见大花猫,就变成了一只老鼠赶紧溜,大花猫一口咬死了它。
  原来,这皇上是只老鼠精投胎变来害人的,大花猫成了精专来降它。老鼠精一死,那个不合理的条律被废除了,老年人得以延年长寿,能活多大岁数了就活多大岁数。从古到到今,老年人大都喜欢猫,因为猫有恩啊!
  周世华 整理
  黄狗犁地
  有兄弟两人,老大奸猾,老二忠厚老实;老大娶了媳妇,老二还是光棍。家里养着一头黄牛和一条黄狗,种着几亩地。每天,老大使着牛在地里做活,老二没使头,就拉上黄狗去做活,老大早早干罢回家去了,老二紧干慢干天黑了。回到家,老大和媳妇吃罢做的肉和揪片子,给老二做下的黑面疙瘩子。老大和媳妇吃爆炒羊羔肉,给老二只剩下些骨头。这样时间长了,有一天黄狗对老二说起话来:“都是一样的干活人,咋老大吃面你喝汤,老大吃肉你啃光骨头?我们和他分开过吧。”老二听黄狗这么说,心里很难过。他对老大说:“哥,我们分开过吧,把黄狗分给我,再的啥也不要。”老大一听很高兴,就此分家各过各了。
  老二领上黄狗进了山,选背风的地方挖了个土窑子住下来,又在土窑前面开出一片荒地。这一天,老二套上黄狗犁地呢,打一响鞭,狗跑一圈;打两响鞭,狗跑十圈,很快犁了一大片。一位贩大米的走过这里,说道:“呔,我见过世上牛马犁地,驴犁地我也见过,可从没见过狗犁地。”老二说:“我这狗不一般,打一鞭跑一天,打一榔头翻二十四个墙头。”这米贩子不信,说:“你这家伙真能吹。”老二说:“不信就试一下!”“行,你若赢了,我这担大米不卖了,全给你。”一试呢,黄狗真翻过了二十四个墙头,赢下了米贩子的大米。背回土窑,老二每天吃的大米,黄狗也吃的大米。
  第二天,老二又套上黄狗犁地着呢,走过来一位贩绸缎的人,他惊奇地说:“哎呀,我见过牛马犁地,也见过驴犁地,就没见过个狗犁地。”老二说:“你别小看我的狗,打它一鞭它跑一天,打它一榔头它翻二十四个墙头。”绸缎贩子说:“眼见为实,你试一下,若你赢了,我这绸缎不卖了,都是你的。”结果,那黄狗又一气翻过了二十四个墙头,赢下了那人的绸缎。从此,老二在绸缎上睡着呢,黄狗也在绸缎上睡着呢。
  说老大,他分家过了一段时间,心想老二死了吗活着呢,就到老二的土窑里看来了。一看,老二和黄狗吃着白花花的大米,铺着崭新的绸缎,就惊奇地问道:“哎呀,你们打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啊?”老二老老实实地说了黄狗咋么咋么给他挣下的。老大听了说:“兄弟你比我过得好啊,你把黄狗借给我挣些走。”老二就借给了。
  老大把黄狗牵去,也套上犁地呢,过来了一个贩大米的,见了惊奇地说:“哎呀,我见过牛马犁地,驴犁地也见过,就没见过个狗犁地。”老大就吹起来:“我的狗不一般,打一鞭跑一天,打一榔头翻二十四个墙头。不信了你和我打赌?”米贩子说:“行,我豁出这一车米看看这件稀罕事。”老大朝黄狗打了一榔头,狗不动弹,又打了一榔头狗还是不动弹,那米贩子就哈哈笑了起来。老大羞恼了,一顿榔头打下去,把狗打死了。
  过了几天,老二来领他的黄狗。老大说道:“你那狗才哄人上当呢嘛,我把它打死了。”老二问:“你把我的狗打死在哪里了?”“在地边上埋着呢。”老二跑到地边,拔了些芨芨草,编了个筐筐,把黄狗挖出来用筐背走了。
  回到土窑,老二哭了一场,把黄狗埋在土窑旁,将筐筐挂在窑头上。以后,东来的雁一筐蛋,西来的雁一筐蛋,老二一天到晚吃也吃不完,剩下的还可以卖钱。老大来看老二,见他还过着好日子,就问他咋挣下的?老二老老实实地说:“我编了个筐挂在窑头上,东来的雁一筐蛋,西来的雁一筐蛋,我吃的有了,使的钱也有了。”老大说:“哎呀,把你的筐借给我也挣些走!”老二借给了他。
  老大回去把筐挂在自家房头上,等呀等,东来的雁一筐屎,西来的雁一筐屎,老大气得取下筐扔到灶火里烧掉了。老二不放心看他的筐来了,老大说:“你那筐是哄人的,我刚才扔到灶火里烧掉了。”老二赶紧到灶火里扒,哪里有筐的影子!最后只扒出一颗烧熟的大豆,他吃到肚里就走了。
  走哪里去呢?黄狗死了,筐筐没了,剩下他孤身一人,心里难过就胡乱走着,结果走到城里去了。他在街上走着走着,没防住放了一个屁,哎呀,那屁香得了不得!跟前的行人,都吸鼻子闻着呢。正巧,他身后走着两个衙役,拉上他就往县衙跑。衙役报告县老爷:“我们在街上遇着一个人,身上飘着一股奇香,可能有啥宝贝,便带他来此让老爷见见。”县老爷将老二传到堂上,问他:“你有啥宝贝?可让老爷见见?”老二说:“我的宝贝你看不见。”县老爷不信,老二就放给了一个屁,一下从大堂香至二堂,二堂香到三堂、四堂……县老爷一边闻一边问他:“哎呀,你这到底是啥宝贝?”老二说:“这是我的香香屁。”县老爷惊奇地说:“哎呀,这样的奇巧事我还没有经过,人还有这么香的屁呢。”这县老爷便将老二留在县衙,再啥事不做,每日专放香香屁。可老二不干,原回土窑种他的地去了。
  消息传到老大耳朵里,他跑去找老二,说:“你真瓜实了,县老爷留你,有福不享,咋又回来下苦呢?”老二说:“我天生是下苦的人,不种地再没干的。”老大说:“那我可卖香香屁去呢!”说完就走了。老大回到屋里,让婆姨炒了一升大豆,他吃了一肚子,又喝了一些水就进城去了。他一边在街上走一边喊:“卖香香屁哎——”正巧,又被那两个衙役听见了,忙去禀告县老爷,县老爷说:“快快请来!”老大被请进县衙,鼓足劲大大地放了一个屁,一下从大堂臭到二堂,二堂臭到三堂、四堂……县老爷气得脸色大变,命衙役将他重打了四十大板赶出去了。
  孙秀华 整理
  周八公和鹿姑娘
  有位周员外的儿子叫周八公。一天,他拿上吃头骑了匹好马,到山上游玩去了。
  他来到第一架山上,只见满山菊花开得一片白。一只小鹿拴在树下,它挣不脱绳索可怜巴巴地哀叫着。周八公走过去,解开绳将小鹿放了,小鹿蹦儿跳儿地跑了。
  他游到第二架山上。只见满山的牡丹花开得一片红。一大一小两只鹿在树下,一只小的在吃青草,一只大的拴住着呢,急得又跳又叫。他走过去,解开绳索将鹿放了,两只鹿便蹦儿跳儿一起跑了。周公兴致很高,继续往山里面走,走到天黑,找不着路了,山上没有人烟,他心里着急起来。忽然看见前面两只鹿,他就跟上它们走,走着走着,小鹿不见了,前面出现一座庄园。周八公上前叫门,一位美貌女子开了门。一问,原来这是鹿员外的庄子,这女子是员外的姑娘,叫鹿姑娘。鹿姑娘带周八公见过鹿员外,端上菜饭让他用,然后安顿他睡了。
  第二天清早,鹿姑娘端了茶点请周八公食用,周八公见这姑娘比昨天更俊秀好看了,就忍不住接茶时挨了一下她的手,鹿姑娘一惊,茶溢出来烫着了手,便“哎哟”叫出声了。姑娘出了门正碰上鹿员外走过来,他问:“你给客人送早茶怎么叫出了声?”鹿姑娘红着脸儿回答:“我脚底下一绊。茶水溢出烫了我的手,不由得叫出了声。”鹿员外见姑娘那精心的打扮和娇羞的脸蛋儿,心里明白了个八九不离十,就进了周八公的屋向他提亲,周八公自然满口答应。当日,鹿员外就让他们两个叩拜成亲了。
  过了些日子,到了年跟前,鹿员外和鹿姑娘送周八公回家。走到庄外,鹿员外说:“今天是二十九,你回去后,初一初二初三不要出门,最好到年过罢了再回来。”说完朝前一指,前面闪出一条大路,朝后一指,鹿员外、鹿姑娘和庄子都没影了。周八公回到家,心像被摘走了,好歹蹲不住,想鹿姑娘想得心焦。刚到初三,他再也等不住,便骑马上山了。走到第一架山上,出来一条大蟒拦他,他拨马就往前逃,逃到第二架山上,又出来一条,两条大蟒前堵后截,把他分成两截各自揽回蟒洞里去了。初三晚上,周员外一家不见了儿子周八公,正着急地四处找呢,有位姑娘披麻戴孝一路哭上来了。周员外问:“你是谁家的姑娘?哭的啥丧?”姑娘哭道:“我是鹿姑娘。已与周八公结为夫妻。现在,郎君被山中大蟒分成两截揽回洞去了,请你们快去救他。”周员外心急如焚,说道:“我儿已死,如何救他?”“你给我一百个壮小伙,一百车干湿柳,郎君还能救活。”周员外立马备齐这些东西,紧催他们上了山。鹿姑娘领着人分头到两个蟒洞前,把干柴湿柳点着熏,两条大蟒熏死了。鹿姑娘将大蟒的肝花,二蟒的心和上它们的血,把周八公的两截尸身粘在一起。过了一会,周八公还阳醒过来,看见鹿姑娘说:“你跟我一起回家,我俩做永久的夫妻吧。”鹿姑娘说:“我不是真人身,你救下的两只鹿正是我和父亲,为报你的恩情,我们变成员外、鹿姑娘,并变出了那座庄园。要我成为你永久的妻子,就得要来皇上的御笔,在我身上画过才行。”周八公说:“现在我已经好了。你等着,我这就去求皇上。”周八公从家里牵了匹马,到京城去了。
  周八公见了皇上,对皇上讲述了他和鹿姑娘的婚姻,请求皇上将御笔赐他一用。皇上觉得这个婚姻虽奇巧却在情理,就赐给了一支。周八公带回御笔,找着鹿姑娘,在她身上画过,只见电光闪闪雷声大作,鹿姑娘身上脱了一层皮,成了真人。以后,他二人做了永久夫
  孙秀华 整理
  焉支山白狐的故事
  从前焉支山中有只白狐狸,经常窜入山下的村庄,潜入民居,偷吃当地老百姓的鸡,搅得山下的老百姓日日不得安宁。当地老百姓不堪忍受这只白狐的骚扰,于是请来猎手捕捉,但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捉住。
  一天,白狐狸偷了鸡正往洞府走,恰巧被猎手赶上,正欲举枪射击,不料迎面走来一个骑马的后生。这后生见一只白狐狸上气不接下气跑过来,一个拿枪的猎人紧随其后。他心里一动喊道:“白狐快上我的马!”白狐狸一听“噌”的一个箭步,跳上了后生的马背……
  原来,这位后生是焉支山陈家庄陈员外的儿子,名曰陈生。陈生因患不婚症,年方三十不曾婚娶。邻居和朋友来帮着提亲,都被陈员外谢辞了。陈员外为儿子的病可谓操碎了心,但寻遍仙医名药都不曾有治。一天,陈员外对儿子说:“我做父亲的没能治好你的病,也没有能给你成家对不起你,我想让你带上银两,骑上马到外面云游山水,也好寻求高医给你治病,将来成个家生儿育女。”陈生便遵父命,带着银两骑着马离开了家。
  行了几日,陈生走过一座村庄,刚巧赶上了猎手追赶白狐狸的那一幕。猎人赶来说道:“这位后生,白狐狸是我追赶的猎物,快快还给我吧。”陈生说:“我愿出银两买下它。”猎人便要一百两银子,陈生如数付给了他。等猎人走后,陈生将白狐狸放了。这只白狐狸回到家中,对老狐狸说:“母亲,今天遇到猎人紧紧追赶我,眼看就要被枪打着丢了性命,却被一个后生用一百两银钱买下我,等猎人走后他又放了我。”老狐狸听了说:“那你应该好好谢恩才是。”白狐狸说:“孩儿也是这样想的,世上还是好人多,想想自己作的孽,真是对不起人类,自己想改邪归正,可又不知该如何谢那后生?”老狐狸便和白狐狸将自己的洞府变成了一个庄子,老狐狸变作一位老婆婆在庄门口徘徊。不一会的工夫,天上下起了雨,从雨中走来一位骑马的后生,这后生正是陈生。他见了老婆婆,下马施礼问道:“请问老婆婆,我能在你家中避一避雨吗?”老婆婆点着头把陈生领进了家门,关切地说:“后生快换了干衣服,我给你准备些饭菜吃。”说着便呼唤道:“雯儿,快端茶来!”不一会儿,一位水灵俊秀的姑娘端来了热茶,她将茶放在陈生面前后,就把湿衣服抱去了。陈生见这家人很热情,心中甚是感动。
  过了一会儿,老婆婆走来问:“这位后生,你一个人出门在外,不感觉到孤单吗?”陈生看到那位端庄美貌的姑娘,因为自己身体有病,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是抿嘴笑了笑。老婆婆又问:“你今年多大了?有媳妇孩子吗?”陈生摇了摇头说:“我身子有病呢,不能娶媳生子。”老婆婆沉思片刻说道:“我还是给你说个媳妇,带回家去生儿育女吧。”陈生一听急忙说道:“你,你不知道,我,我不能结婚。”老婆婆笑着说:“傻孩子,草活一世留宿根,人活一世留子孙。人哪有不结婚的?你来我家避雨也是缘分。今晚,我就将雯儿许你为妻,你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说着老婆婆便唤雯儿来,与陈生拜堂成了亲。夜晚,雯儿睡在陈生身旁,总用手去摸陈生,陈生躲避不及。雯儿问:“郎君,你我已拜堂成亲,又何必躲着我呢?”陈生难为情地说:“贤妻不知,我因为身体有病,所以才不能成亲。”雯儿一听明白了,便向老婆婆问计。老婆婆说:“你我母女修炼千年,还怕这后生的病?你拿我的灵丹,让陈生含在口中,但是千万不能吞下。”说罢,将灵丹取出交给雯儿,雯儿依言将灵丹放在陈生口中。果然,陈生的病立即痊愈……
  新婚蜜月,小两口卿卿我我,雯儿将手伸入陈生身子挠痒痒,陈生忍不住“咯咯”一笑,竟把口中的灵丹咽进了肚中。突然,老婆婆“呱呱”一阵惨叫,陈生和雯儿急忙来看。老婆婆奄奄一息地说:“灵丹是我们的命根子,没有了灵丹,我就活不成了。雯儿,陈生救了你的命,我们要知恩图报。他是你的男人,你们是百年夫妻,你借了他的阳气,一定要好好活着,为他传宗接代吧。我不行了……”说着,老婆婆双眼一翻,咽气了……
  “妈妈,我们离不开你啊……”就在雯儿哭得死去活来之际,一阵清风徐来,老婆婆忽然化作一具老狐狸躺在地上。陈生被吓得魂飞天外。雯儿起身扶住陈生,动情地说:“郎君,我和妈妈本是盗了灵丹千年修成的狐狸精。今天你吞了灵丹,你的病也治好了,看来我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缘分也尽了。你走吧,回家去吧,我随我的妈妈去了。”陈生立刻明白了,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一把抱住雯儿说:“你们母女修行千年,弃恶从善良心天地可鉴,我怎能失去宽容心同情心,将一个知错改错的灵魂一棍子打死呢?不,我决不能抛弃你,我要带着你回到家乡去。”
  雯儿顿时悲喜交加,和陈生将老狐狸的遗体掩埋在了焉支山中,骑马回到了焉支山陈家庄。小两口回到家后,陈家上下自是一番喜悦忙碌。陈生和雯儿宽厚仁慈,扶弱济贫普行善事。不久,雯儿生下一双儿女,生活过得甜甜蜜蜜,焉支山的男女老少,提起陈生和雯儿,无不交口称赞。
  林茂森 整理
  丝绸路上驼铃的故事
  前面我们讲过古代丝绸路上的驼队,昔日的驼队是编为驼链出行的,驼链的前后骆驼脖项里各悬一枚驼铃,驼队凭借“咣当”“咣当”的驼铃声前后照应,沿着我们脚下这条艰难漫长的黄沙驼道行进。那么,丝绸路上驼队的驼铃是哪里来的?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县城东南40公里的峡口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远在西汉初期,我国北方匈奴强大,每每进犯中原腹地,峡口关就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道重要屏障。为了防范少数民族的进犯,历朝历代都有驻军守关。早在汉代时,峡口就已经筑有守军屯驻的堡寨和古城,明清两代的峡口仍为重要的设防地区。
  古城的居民除驻军外,大都为历代随军家眷,他们皆为军户不事农耕,孩子生下来就由官府按月供给粮饷。城中居民除当兵外,部分人专做火药、大炮。丝绸之路畅通后不久,峡口城城内的街道两旁开设馆堂、店铺等共十家大店铺。为过往行人提供食宿,成为世世代代生活在峡口古城的先民们的主要职业,也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迎送过无数来去匆匆的商贾过客。
  当年峡口古城居住的近600多户居民中,就有40多种姓氏,其中有一位红胡子老爹无姓无名,开个铁匠铺,打得一手好铁。人们就依他的行当,称他为“铁老爹”或“贴老爹”。丝绸路上峡口关,军卒商旅熙来攘往,车马驼队填街塞巷,红胡子老爹从小自口外(即西域)来峡口定居,以打铁为生,专给过路商旅钉马掌,久而久之铁老爹的美名就传遍了河西丝绸之路。
  有一天,一个外地口音的客商路过此地。这位客商钉了马掌,又央求铁老爹为他雇几峰骆驼和一名青年,把他从内地购买的许多珍贵商品一路护送到西域的家乡去。西域远在天边,雇人赶骆驼去西域,人和骆驼的安全没有保障,谁愿意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就是凭着老脸雇了人家去西域,如果遇到凶险,怎么向对方的家人交代?铁老爹为难了。然而,铁老爹毕竟是铁老爹,他要帮这位老乡护送货物去西域。主意已定,铁老爹转身出了门,一下子雇来几峰骆驼,又将儿子铁蛋叫过来,如此这般吩咐一番,便打发儿子护送客商上路。
  客商做梦也没有想到铁老爹会打发儿子护送他,感激的好话说了两驮筐,又拿出很多珍贵礼品送给铁老爹。铁老爹坚决地说:“老乡哥哥啊,俗话说‘黄金万两易得,人间真情难寻’,我舍得儿子护送你去西域,不图你的金银财宝,图的是人间一片真情!我的这个铁蛋虽不满二十岁,但他自小跟我打铁,练就了一身功夫,你就当作你的儿子,带他上路吧!你们去了西域,我儿子如果回不来,你就给我捎个信来,如果你们回来了,我煮酒为你们庆贺。”说完,铁老爹谢绝了客商礼品,送儿子和客商上路。临行前,铁老爹拿出他亲手制作的两枚小铁桶似的驼铃,系在了前后两峰骆驼的鞍架上。一路上,驼铃悠悠,驼队首尾相互照应着,行进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安全地到达了远在天边的西域。
  一年以后,铁蛋赶着驼链回到了峡口关,铁蛋的身板也练得跟铁塔一般。铁老爹见儿子安全回来了,高兴得不得了,亲自煮了酒为儿子庆功。从此,铁老爹和铁蛋做出许许多多驼铃,每逢西域商旅的车马驼队路过峡口关,他们就赠送一个驼铃,系在骆驼的鞍架上。这无数小铁桶般的驼铃,寄托了铁老爹父子俩深深的西域情怀!
  林茂森 整理
  焉支神鹿的传说
  焉支山和祁连山是子母山、姊妹山。相传古时候祁连山有什么动物,焉支山就有什么动物。新中国成立前有人在东边的独峰和青羊口等地见过用长尾巴逮吃牛羊的金钱豹。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拾号村王兴家在北山里拾到一头小鹿羔。我小时候在焉支山放牲口、拣拾干柴、牛粪或跟大人种青稞、豌豆时进黄草湖、地沟,再爬黄草岭、干柴岭、西瓜岭转到黑沟、苏家山背后的大地里,多次见过草鹿(当地人对草马、草驴的称谓)、梅花鹿、羚羊(当地人叫青羊)、黄羊、旱獭、獾猪、山鸡等野生动物。这里单说焉支人对梅花鹿的传说。梅花鹿因头上顶着美丽、豪壮、昂贵而又分八至十二不等小歧的双角,故当地人又叫美人鹿、八叉鹿。
  鹿变美人
  19世纪40年代,我大嫂的继父牛维福(年纪大了以后当地人都人喜欢叫他“枪手爷”)讲过他举枪射击八叉鹿变美人的故事。他说:“我多半辈子靠老天爷降雨漫过沟洼后抢种几亩山坡地和一杆土(火)枪打猎为生。天公不作美,不幸老伴早逝,我和幼子的生活更加艰难。”就在这时,我那守寡的姨母经人说合和牛枪手组成了新的家庭。
  牛枪手乘着良辰吉日擦枪磨刀,填药装弹,背上枪和破烂的兽皮囊进山打猎。人逢喜事精神爽,口喊干板子乱弹①,不觉上了张家窑沟的南山梁上,看见一头梅花鹿在稀疏的松柳间吃青草。姨父喜上眉梢,乐从心起,以为是天赐猎物。他乐滋滋地想:“穷枪手时来运转,有了这头梅花鹿,一个鸡蛋的寒酸家当见鬼去吧,我牛枪手便是一绺绺(过去下坝人对寺沟河的叫法)天爷底下的首富了!这也可能是新婚妻子从下坝杨家大户中带来的福。”他刚在意念中想起了妻子,突然眼前一簇星光,眨眼定神一看是新婚妻子向他笑眯眯地走来。这时,他从以往听过的神话中好像明白了什么,双手软不耷拉地丢下枪,心灰意冷,十分懊丧地抬眼再看时,那梅花鹿向他摇了一下头,飞速地蹿进了密林。从此,见到真鹿变美女的姨父白日做了发财梦,弃枪专务几亩薄地,兼以拔芨芨、编筐筐、拧草绳的营生,蹒跚地走完了他风烛残年的人生路。
  三枪都甩耳
  在土地改革时期,焉支山区土坡头村的高天当上了民兵,他肩上经常扛一杆“三八”式大盖枪。一日,他心里痒滋滋地想进山打个野兔子或者山鸡美味一下,于是瞒着民兵连长,一人进山了。当他过了跌老鸹河到东边的松林时,看见一头向青松叶吸食雨露珠的梅花鹿。他喜出望外地想,这可能是财神爷睁开了双眼,给翻身做主人的“穷鬼”送来的横财!正想入非非,流着馋涎,选地形举枪瞄准时,见那梅花鹿四腿一挺,足脚一蹬,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好像是向他发出邀请——照着胸口来吧!
  他趴在土坎下一连扣动三次扳机,每次拉枪栓撞针一响,那鹿甩一下头,直竖双耳,睁大眼怒视着他。这时,他想起了老枪手们“三枪不入,手下留情”之讳言,把枪扔在地上沉思中见鹿甩了一下尾巴走了。他气呼呼地举起枪照着山梁一扣扳机,叭的一声子弹呼啸飞出,连拉三次枪栓,无一虚晃。后来,村上人知道了这事,说他见到了神鹿,闭住了火门,子弹自然射不出去。此后,他连野兔子山鸡也不敢打了。
  鹿救小孩
  民国十几年的一天,陈文科的爷爷陈大富夹着草绳,带着斧子进山砍柴,见一只梅花鹿的头卡在柳枝中间。鹿已经耷拉下了脑袋,嘴里流着清水,双眼紧闭。他见状举起斧子几下砍断了柳枝,鹿跌倒在地上躺了片刻便站起来,浑身抖了几下,向他点了点头表示谢意,便一阵轻风似地蹿入了深山老林。他回到庄子上给人喧时,有一位和他同龄的人舞着双手,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说:“到口的肥肉,几斧头砍下鹿头,不就什么财富和幸福都有了么!”
  到1937年,陈文科8岁时上私学念书。一日,山洪暴发,过河的小桥被洪水冲垮了。不知山高水深的兴才子(陈文科小名)已经跌进洪水中。两岸站的人束手无策,捏着一把冷汗都喊他快出来。话音刚落,一个洪峰打倒了兴才子,紧接着好像有人把他推向对岸的一棵白杨树前,又见他紧紧地抱住了那棵摇摇欲倒的白杨树。这时,几个人立即跑回家中取来了十几根草绳,联结起来系在一个大汉腰里,众人拉着他趟到了白杨树前把兴才子抱了出来。小孩得救,担惊受怕的人们才松了一口气。有一位老人给陈文科招魂时说:“兴才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他爷爷救神鹿时积下的阴德啊!”
  细细品味这三则真人讲(后两则由陈文科讲述)的故事,蕴含了人们关爱生命、保护动物的寓意。
  袁学儒 整理
  救鹿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一家,住在焉支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因家境贫寒,到了冬天,每天上山打柴,养家糊口。一天刚打完柴准备下山,忽然看见一条恶狼张着血口追捉一只小梅花鹿,眼看小鹿就要落入狼口,说时迟,那时快,小伙子翻身手提柴斧。飞快地追逐恶狼,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小伙子使出全身力气将斧头扔过去,当啷一声,恶狼吓得夹着尾巴逃到密林了。受惊的小鹿不顾一切地奔跑,不幸摔到崖下,摔坏了两条腿,在雪地里挣扎,嘴里不住地发出疼痛惊吓的声音,小伙子跳下岸去,抱起受伤的小鹿,爬上石崖,把小鹿抱回家。
  回到家里用布带包好骨折的两条前腿,每天精心护理,买上接骨药内服外敷,经过一个多月的喂养,小鹿能站起来了。全家三口人把它当小孩子一样照顾,白天晚上都与它住在一起。一家人和小鹿亲密相处。转眼半年过去了,活泼可爱的小鹿伤好了,长高了,吃得肥肥胖胖,全身的毛像花朵一样漂亮。
  一天小伙子和妻子商量,小鹿伤痊愈了,应该把她送到母鹿的怀抱,让它回到大自然去,妻子和小孩抱着小鹿的脖子舍不得让它走。一天他们在小鹿的脖子上系上一个小铃铛,把小鹿带到山上,一会儿过来一群梅花鹿,看到小鹿后都哞哞地呼叫着,小鹿看着自己的妈妈,回望救了自己的恩人,进退两难。一家三口抱着小鹿恋恋不舍,但还是用手推着小鹿上了山。小鹿终于走到了鹿群,回到了大自然……
  过了几年,这个小山村不到百口人,染上了瘟疫,全村人少医缺药,医治无效,眼看就要死去。小伙子一家三口也避不过这场灾难,在这生死线上,人们只能听天由命。
  一天清晨,这只带铜铃铛的梅花鹿带着两个小梅花鹿,嘴里衔着仙草,走进救命恩人之家,站在门前不住地呼叫。这个小伙子挣扎着打开柴门一看,原来是系铜铃的小鹿。小伙子喜出望外,抱着小鹿热泪盈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梅花鹿衔着仙草,跑到院子井边的大水缸边,将仙草放到缸里,一会儿一缸清水变成金黄色的药水了,全家三口每人喝了一大碗,突然觉得满口清凉,四肢有力。小伙子明白了,这是小鹿来救我们的,并再三感谢铜铃鹿。他忽然想起受瘟疫的众村民。转身就往各家跑,奔走相告,将全村的男女老少传到他家,让大家共饮救命水,喝完药水后,没过三日,全村人恢复了健康,一场瘟疫被赶走了。从此这个小山村的人们和山上的梅花鹿亲如一家,他们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常久兴 整理
  人和狗争粮
  三皇五帝以前,粮食多得很,有粗粮也有细粮。谁吃粗谁吃细呢?人和狗争持不下,就告到玉皇大帝那里。玉帝派了一位天神下凡调解。天神让人和狗赛跑,谁跑到前头谁吃细粮。
  人一听和狗赛跑,知道不是狗的对手,就去土地庙里求土地爷帮忙。土地爷说:“我帮了你们,怎样谢我?”人说:“只要我们赢了,我们就村村给你修庙,月月给你上香。”土地爷答应了。
  比赛开始,人用两条腿跑,狗用四条腿跑,狗一下子蹿出老远,把人甩在后面。眼看着狗快到终点了。狗使劲跑着呢,回头一看人落下老远,感到很高兴,心想:“这回细粮是吃定了,让那些两条腿的家伙们吃粗粮去吧!”就在狗回头看人的当儿,土地爷用拐杖一指,地上忽然长出一墩马莲,狗没防住一个跟头栽倒了,半天起不来。这时,人撵上来跑到头里去了。狗挣扎着再起来跑,三蹿两蹦又跑到人前头了,土地爷再用拐杖一指,地上忽然长出些芨芨草,又把狗绊倒了。就这样,土地爷的拐杖三指两指,给狗弄了好多障碍,狗最终输给了人。
  神就判了人吃细粮狗吃粗粮。狗不服,神就又放宽了尺度,不管粗粮细粮,人吃锅上的狗吃锅底剩下的。狗没有办法,只好自认倒霉。所以,到现在人一直吃细粮,狗一直吃粗粮、剩饭和洗锅水。狗就把仇恨记在马莲墩、芨芨草、土坷垃身上。
  所以狗一见马莲墩、芨芨草或墙角、树根什么的就撒尿泄愤。
  郭勇 整理

知识出处

山丹故事

《山丹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故事的情况。其中包括传统故事、风物故事、人物故事、动物故事、山丹水故事、幽默故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老黄牛的传说
相关作品
猫恩
相关作品
黄狗犁地
相关作品
周八公和鹿姑娘
相关作品
焉支神鹿的传说
相关作品
救鹿
相关作品
人和狗争粮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