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2189
颗粒名称: 传统故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76
页码: 001-0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传统故事的情况。其中包括娘老子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白宝宝和黑宝宝、害人终害己、七寸三和九寸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上人的来由、庄稼的传说、张长和李短、贤媳妇、万事不求人、五湖四海的传说等。
关键词: 山丹县 传统 故事

内容

娘老子的心在儿女上 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从前有老两口,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穷秀才,三个儿子也都结婚自立起门户,只剩下父母亲在家中,一大家子就这样分成了一个个小家。
  不久母亲去世了,父亲便和三儿子住在一起。时间长了,三媳妇嫌公公老了,光吃不干活。大儿子知道后,便和两个弟弟商量如何养活老爹,可媳妇们谁也不愿赡养。儿子们没办法,只好让老爹到姑娘家暂住。
  时间一长,姑娘也嫌老爹脏,说他清鼻涕流到半胸膛。女婿是个文人,怕别人笑话,就和媳妇想了个主意。他到三个小舅子家去说:“你们不要怕老爹没人养活。话说在前头,老爹现在正做生意,挣上的钱可就是我的,到时候谁也别说不好听的话。”
  一年过去了,三个儿子到姐夫家看老爹的生意做得咋样,姐夫神气地拿过一个纸包,放到桌上说:“老爹的生意很好,挣了四十个元宝。”说完把元宝放到箱子里,得意地望着三个小舅子笑了。
  弟兄三个回到自己的家,给各自的媳妇把老爹的情况一说,媳妇们后悔了。第二天,都一起到了姐夫家,都争着叫老爹到自家享福去呢,妯娌三个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姐夫说:“都别争了,以后谁把老爹侍奉得好,谁多分;谁侍奉得不好,谁就别分。四十个元宝就放在我这,等老爹下世,我根据情况给你们分。”
  三个儿子把老爹接回去,今天你请,明天他请,天天好吃好喝伺候着。
  过了几年,老爹死了,他们红红火火把老爹埋了。刚把老爹埋掉,三个儿子和三个妯娌到姐夫家来分元宝。姐夫把箱子摆到桌上,三个儿子围上去,打开箱子取出纸包一看,全愣住了,原来纸包里全是石头。三妯娌气得号啕大哭,旁边看热闹的老人们便说:“娘老子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覃平 整理
  白宝宝和黑宝宝
  有老两口子,生下个娃子取名白宝宝。不久,白宝宝的妈死了,爹又办了个后妈,后妈也带着一个娃子叫黑宝宝。后妈对白宝宝不攒劲,经常打他骂他,说白宝宝不中用,不愿给他吃,不愿给他穿。可对黑宝宝另一个样样儿,总说她的黑宝宝多好多好。爹很着(生)气地想:“我办上了老婆子后倒让娃子遭罪,干脆娃子不了在屋里蹲,我领上犁地走吧。”到了地里,爹甩鞭子打牛呢,没防住打在白宝宝身上,棉袄打烂了,里面装的树花,一阵风刮了个啥没啥。爹回去把黑宝宝的棉衣扯开,见里面尽是上好的棉花,气得直骂老婆子是后妖精,说白宝宝在她手里不能活,干脆给上些银两了叫他外头自己闯生活去吧。后妈不行,说是要走的话就给两个娃子都给上些银两,让一起闯世面去。爹说是可以,一人给上三十两银子,一搭里走一搭里回。后妈蒸了些馍馍,给黑宝宝和白宝宝各装了各的。
  白宝宝黑宝宝上了路,走得累了乏了,白宝宝说:“兄弟,我们哥儿俩蹲到大树下面吃些了再走,那棵树下正好有水流过呢。”哥俩一搭里吃馍喝水呢,黑宝宝就把自己的馍馍拿出让哥吃,白宝宝不吃,说自己也有呢。黑宝宝说:“哥的馍馍决不要吃。”“因啥不能吃?”“妈安顿下你的馍馍决不要吃。”白宝宝掰了些自己的馍扔到地上,树上的黑老鸹飞下来吃了,刚一会会儿,黑老鸹不能动弹了。白宝宝说:“兄弟,不管咋样我俩还从没有红过脸,今个你的心意我领了。”说完,两人吃了些黑宝宝的馍,喝了树下的水,又继续赶路。
  他们走到一座庙跟前,兄弟俩分手了,黑宝宝走李家村,白宝宝走王家村。并商定明年的这个月这一天兄弟俩原到庙前头见面,一同回家看望爹妈。
  白宝宝到王家村后,被王员外收留下了。王员外问他能干啥活,他回答可以干打扫庭院一类的活。王员外想让他看铺子,白宝宝怕记不好账,他还从没摸过算盘呢!王员外便拿过一把算盘来教白宝宝,三教两教,白宝宝啥都会了,就给王员外看开铺子了。他一年看下来,很赚下了些银子,王员外着实欢喜。
  一转眼白宝宝到了和兄弟会面同去看望爹妈的时间。他给王员外一说,王员外很是舍不得让他走,安顿他说:“你走的节儿,给我说一声,我给你装些吃头带上,给你爹妈缝上件衣裳,我一定把你款待得好好的。”白宝宝说:“行了,我和兄弟约下时间着呢,明早就走吧。我把铺子里的账全给你算清楚。”王员外心高得很,忙忙把他和老婆子的新衣裳拿出来包上,拉出两匹马,一匹让白宝宝骑,一匹驮粮食衣物。王员外问白宝宝行不行,王员外的三丫头跑上来说:“爹,你准备这些东西不好拿,你把那个麻皮葫芦子叫拿上嘛。”王员外连忙说:“对,我们这个家当,你拿啥都行,马骑上麻皮葫芦子也拿上。”三丫头不住地给白宝宝使眼色,白宝宝就都拿上了。
  白宝宝第二天早上告别了王员外家,骑马往那个庙宇去了。走到半路,他觉得又渴又饿,就下马休息,取上干粮吃呢,可干焦焦地咽不下去,他索性抱上头睡着了。一觉醒来,他旁边放着三碗饭一碟菜,看看四周围没人,他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来吃了。吃完一转身,碗碟一下子没了,他觉得好生奇怪,是啥人送下的,又是啥人拿走的呢?看看天色不早,顾不上再想,就上马往那个庙宇走。
  快到庙跟前,他看见庙门上有一个破破烂烂的叫花子绕达一阵子进去了。他想:“这是不是兄弟黑宝宝?”赶快走进庙一看,叫花子已经吊起来了。他将吊绳扯下,把人扶起来一看,正是兄弟黑宝宝。白宝宝叫道:“兄弟,你干这个事有啥意思?我和你一同出门一同进门嘛!爹说下的话你忘了吗?不想爹妈吗?”黑宝宝说:“哥,我不光彩呀!”原来,黑宝宝刚到李家村就遇着一伙坏人,把黑宝宝的银两抢得光光的了。黑宝宝原先从没做过啥活,在李家村找不上个主儿,谁要光吃不会做的闲人呢?黑宝宝也就成了讨吃鬼叫花子了,好不容易耐活到今个,他想这样回去,哪里有光彩呢?脸往哪里搁呢?就上吊了。白宝宝说:“兄弟,我挣下的也是你挣下的,我光彩你也就光彩,咱哥俩一人骑一匹马,我背粮食你拿衣,都是一模一样的,咱们走吧。”黑宝宝说:“那我们喝些水了走吧,我口渴得很,那里有口井。”白宝宝就随上他去井边。这口井可深了,白宝宝用绳子把黑宝宝吊下去喝,喝罢原吊上来。黑宝宝让哥也下去喝,他把白宝宝吊下去,刚吊到半中腰就撒手跑掉了。黑宝宝把白宝宝挣下的马匹粮食衣物全拿上,独自儿回了家。
  井水没过白宝宝肚子,他无法出去,又后悔又恼恨,没想到黑宝宝的心这么毒啊!没治,他就站在冰冷的井水中过夜。到了三更的节儿,土地爷爷和山神喧开了,喧的是这儿张员外的丫头病下了,啥医生都治不好,只有这井下“西天不出的白蘑菇”让丫头吃了,才能治好病。还说张员外的屋后墙下有两缸银子,有贵人把银子取出,下面可就有水呢!这些话都让白宝宝听着去了,他找到了“西天不出的白蘑菇”揣到怀中。等到天亮,有人来打水。白宝宝就钻到桶里让人家拉了上去。打水的人一清早从井底拉上个人来,着实吓给了一跳,问他究竟是人还是神。他说:“我是专门给张员外的丫头瞧病来的神医。”这人就领着白宝宝到了张员外家。
  张员外正愁丫头的病,请了多少医生都治不好,既是神医到来,赶快喊丫头过来让瞧。瞧罢,白宝宝拿出“西天不出的白蘑菇”,吩咐炖上给丫头吃掉。果然丫头的病好了。张员外高兴地对白宝宝说:“我咋么感谢你呢?我有四个丫头,你挑上哪个,哪个给你做媳妇。”白宝宝说啥也不挑,他说:“谢谢,相好的姑娘我有了,就在王家村。员外爷,你们咋不在这儿取水而要跑到很远的庙里取水呢?”张员外说:“我几辈人的手里都没取出水,到我这辈子还是没有,以后也没有,没治。”白宝宝让张员外叫些人来,在他屋后墙下挖井取水,张员外不知是真是假,问挖不出水咋办?白宝宝说:“挖出水来,那后墙下挖出的东西是我的;挖不出水了,我赔你的所有损失。”张员外就喊了些家人来挖,一挖挖出两缸银子,下头有一块石板,一揭,泉水哗哗冒了上来。这下人有了吃的,地也有浇的,人们高兴得不得了,都说这个医生太神,又治人又治水,真了不得!白宝宝看事情已经办完,让张员外套了一挂车,把两缸银子拉上回家去了。
  白宝宝回到家,爹和妈一看高兴得很,黑宝宝一看钻掉了。妈找到黑宝宝说:“娃,你来的节儿也马了粮了衣服了带了不少东西。他来带些东西也是应该的,你因啥躲掉呢?”黑宝宝说:“妈,我拿的那些东西都是哥的嘛!”“因啥是他的呢?”“这会子我不说。”这后妈心里又犯病了,她醋惺惺地说:“呔呀老汉!你这一下高兴了?”爹说:“我儿子拿多少东西来我也不夸奖,儿女这个东西夸不成。”后妈又问白宝宝:“娃,这些子银子是哪里来的?”白宝宝说:“妈,你的黑宝宝把我撇到一个井里,银钱嘛都是打那里来的。”
  后妈一听,赶紧去找黑宝宝,娘母俩悄悄到那个井里取银钱去了,一去无还。
  白宝宝看屋里只剩下老爹一人了,就将爹接到王家村王员外家里去了。
  孙秀华 整理
  害人终害己
  很早以前,龙首山下住着兄弟二人。老大贪财奸诈,老二老实忠厚。
  父母死后,老大提出分家,老二无奈,只得依从。老大两口子只给老二分了两升谷种,还暗中使坏,把谷种炒熟了。老二哪知老大两口子的用心,也没在意就把两升谷种全种上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大地里的谷子苗全都出齐了,老二地里却光秃秃的。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大地里的谷子都拔节了,老二地里却只冒出一棵谷苗,而且又小又黄。这时天遇大旱,久不见雨,老大地里的谷苗都枯死了。老二见天这么旱再种什么也不行,就天天给那棵独苗浇水、施肥,那株苗一天天长壮了,长高了。
  入秋后,那株谷子长得根深叶茂杆又壮,谷穗子像狼的尾巴一样粗、一样长,风一吹,直向老二点头呢。老二想到来年就会有上好的谷种了,心里乐滋滋的。为了防止意外,老二在地里搭了个窝棚,天天守着那株谷子。
  日月交替,谷穗由青见黄,由淡黄变为金黄,眼看就要成熟了。一天,老二正守着那谷穗出神,猛地从空中扎下一只老鹰,把谷穗给叼走了。这分明是叼走了老二的心,他急忙朝着老鹰远去的方向追去,一追追到龙首山深处。天黑了,老二又饿又累,就爬上一棵大树睡着了。
  半夜醒来,听到树下有说话声:“虎大哥,狼二哥,咱们一天没吃东西了。现在半夜,没人发现,咱们也该向宝贝要点吃的了。”借着夜光,老二向树下一看,下边有一只老虎、一只狼和一只狐狸,刚才说话的就是狐狸。只听老虎说:“狐三弟,那你快把树洞中藏的宝贝拿出来要肉吧。”老二躲在树上一动也不敢动。只见狐狸把头伸进树根洞中,叼出一口锅来,在盖上拍了三下,说:“肉来。”揭开盖来,立即有满满的一锅肉,三个家伙大咬大吃起来。过了半个时辰都吃饱了,狐狸在锅沿上又拍了三爪,说声:“够了。”锅里便什么也没有了。狐狸又把锅子叼起,放进洞中,用些树皮草根把洞封了,它三个就在树下睡着了。后半夜,老二在树上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三个家伙都走了,老二才悄悄下树。他扒开树洞,取出那口锅来,在盖上拍了三下,小声说:“肉来。”锅盖一揭也是尖尖一锅肉。老二看看四下无人,悄悄吃罢,拍了三下锅沿,那锅中便什么也不见了。老二心想:“我是来寻我那谷穗的,我试试能不能向这宝贝要啊?”他又将锅盖好,拍了三下说:“我要我的谷穗。”说完揭开锅盖,自己种的谷穗就在锅中,他拿了谷穗又想:“我是个种田的,现在一无农具,二无耕牛,既然遇上这宝贝,就再要点金银也好回去添置了种庄稼。”于是又拍了三下说:“宝锅啊,你要是肯帮忙就再给我一点点金银,我回去好添置点东西种庄稼。”说完揭开锅盖一看,尖尖一锅金银在闪闪发光。老二伸手拿了一小块金,一小块银,说道:“这些就足够了。”说完那锅中的金银就不见了。老二把那宝贝原放回洞中封好了洞口,向那树拜了三拜,说也奇怪,那大树就不见了。老二顺原路回到家中。
  过了不久,老二置了农具、牲畜,修了房屋,娶了妻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老大知道了老二的事,第二年也只种了一棵谷子,熟后也被老鹰叼走了,老大同样追进山遇上了那棵树。不过老大知道那树洞中宝贝的秘密,他可不等那虎大、狼二、狐三再来,他要在前半夜就得到宝贝。于是天一黑,老大便找到了树洞,取出了宝锅,让那宝锅给他了无数的金银珠宝。末了他想:“这么好的宝贝只有像我弟弟那样的大傻瓜才不想要呢,我要连它一起带走,想啥向它要啥,还种什么地呀!”想到这儿,他就把金银珠宝和宝锅一并装进带来的口袋中,背着往家走。由于他贪心,变的东西太多,一样也舍不得扔掉,天快亮了还没走出山。结果那虎、狼、狐三个家伙追上了他,老大成了他们的猎物。
  周春林 整理
  七寸三和九寸三
  有位王员外,家财万贯。他年年在六月六的庙会上给穷人散银两,是位行善人。后来,他年老多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便给老婆子留下话,他死后让娃子七寸三继续行善事。这年的六月六眼看就要到了,王员外死了。穷人们都说:“王员外一走,再没有人周济我们了。”
  六月六那天,七寸三按老爹的遗言,带了银两到庙会上散给了穷人们。快散完的时候,遇到一个叫九寸三的娃子,长得前庭饱满,两耳垂腮,清清俊俊。七寸三心里喜欢,就问他:“你咋讨要着吃呢?”他说:“我没爹没妈,啥都没有,该就要上吃呢。我和你结拜兄弟行不行?”七寸三很高兴,他说:“我行呢,不知我妈行不行?咱们去问她。”七寸三领着九寸三到了家门口,自己先进去禀告母亲:“妈,门上有个讨吃,长得很机灵,要和我结拜兄弟呢,您同意不?”她母亲说:“领进来让妈看。”七寸三跑到门外对九寸三说:“快,我妈见你呢。”边说边拉着九寸三的手跑进屋子,两人一起跪倒,同声说道:“谢过母亲!”“我儿快起来。”母亲看见这两个娃子,年龄相仿,个头齐刷刷的一般高,真像天生的兄弟,心里充满慈爱之心。她把九寸三拉到身边问道:“我儿叫啥名,今年多大了?”“妈,我叫九寸三,今年一十六岁。”“噢,你比七寸三大一岁。好吧,你为哥,他为弟,你俩互相做伴互相扶持,过这一摊子家吧。”九寸三换上新衣新裤,和七寸三一起当开了掌柜子。
  七寸三领着九寸三去见做活的庄头们,那些庄头们都为此事眼红得很,正挤在一堆抱怨。一个说:“哎呀,说你和当家奶过去你不去,叫那要吃鬼当了我们的掌柜子。”另一个说:“唉,我们快给人家受苦吧。”七寸三过来说道:“你们听着,这是我哥,以后他吩咐你们做什么,都要听话,谁不听话谁当心。”吓得庄头们都不敢言喘了。转眼又到了六月六。七寸三对九寸三说:“哥哥,给庄头说说,把牲口喂上,车备好,明儿咱哥俩给穷人散银两走。谁知,九寸三变了脸骂他:“寡娘养下个愣青子,十冬腊月要的吃杏子。这家财叫你几天扫穷呢吗?”七寸三说:“哥哥别骂了,这是爹临终托咐下的,你不去了我去。”第二天,七寸三招呼庄头套上马车装上银子上庙会去了,九寸三也跟了去,庙会上穷人们挤成堆堆等着呢。他们一到,不一会儿就散完了银两。九寸三说:“兄弟,叫庄头先使上车回去,我们玩一玩。”七寸三很高兴便答应了。玩到后晌,天突然阴了,下起雷阵雨,弟兄两个站在一座庙门口的廊檐下避雨。雨越下越大,洪水漫了过来,水面上飘荡着泡沫子,泡沫中卷着许多蚂蚁、老鼠,还有蜜蜂啊啥的。七寸三把裤子一卷,跳到水里,把那些蚂蚁、蜜蜂、老鼠都捞出来,捧到干台上晾干,它们活了过来,飞的飞了,跑的跑了。洪水还冲下来一盘蛇,九寸三站在高台上喊,“呔,你胆子大了把蛇也捞上来。”七寸三趟过去把蛇捞起抱到干台上,控了一会水,蛇活过来溜了。九寸三看着说不出来的一股气。正在这时,七寸三又捞起个红匣匣,九寸三顾不得脱鞋卷裤腿,一下子蹦跳到水里头,要过红匣匣,抽开盖子一看,里头有两颗珠子,不知做什么用的,两人便带回家让母亲看。母亲见到两个娃娃说:“七寸三,你咋干着呢,你哥湿着呢?”七寸三说:“我脱了鞋卷了裤腿在水里玩着呢,哥在干台上站着呢,我从水里捞出个红匣匣,哥连鞋带裤腿跳进水里看匣匣给弄湿了。妈,你快看,这匣匣里是啥东西?我和哥都认不出。”母亲一看,原来是避水珠和避火珠,十分高兴。她领上哥俩,将宝珠供到堂屋里,祭奠了先人,告诉哥儿俩要好好读书,今后皇王爷开了科考,带上此宝进献皇王爷就能得个进宝状元。
  从此以后,九寸三嘴上不说,心里谋开了事。他偷偷积攒了碎银两,暗暗选好马匹,过了些日子,他就从七寸三家里失踪了。那天吃饭呢,左等右等不见九寸三来,母亲打发七寸三去叫,各处找遍不见人影子。母亲起了疑心,到堂屋打开红匣子一看,二珠不见了。母亲忧虑地说:“儿,九寸三进京献宝去了,将来升上一官半职,不说他做上官了,我们的性命可就难保啊!”“妈,我怎么引来一个不义之贼啊!”七寸三后悔得跌脚,母子相抱痛哭起来。
  不久,皇王爷开了科选,九寸三献“二珠”有功,被封为进宝状元,在京城夸官三天。消息传开,七寸三的母亲病倒了。就在这节儿,老天突然发了神火,把他家的房屋、牲口等全部家财都烧光了,母亲也被烧死在楼下。七寸三号了一天:“老天爷呀,爹和我都行善,罪恶怎么到了我和妈身上?”地方上的众人都来看他,大家凑了些银两,做了个老房,帮着把他母亲的尸骨埋了。大家劝他到京城找九寸三去,找着了,做不做官,白菜帮子总能啃上,生活能维持下去吧。七寸三发愁没盘缠,众人们又为他凑了银两,备了马匹和干粮,送他上了路。
  七寸三到了京城四处打听,最后找到九寸三门上。他问守门人:“老爷,这里可是进宝状元九寸三的府上?若是了,请禀告一声,说他兄弟七寸三看他来了。”守门人进去一说,九寸三翻了脸,“我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他竟敢冲到我的头上,活腻了,快将他押掉!”七寸三被押进牢里,交给把监的老周看管。老周问起他的身世,他从头到尾诉说了一遍。老周很同情,对他说:“学生,白天你在监牢里,晚上到我家睡去,这里臭虫多。”老周还常常端来自家的饭让他吃,七寸三很是感激。有一次,老周一天没到牢里来。七寸三独自流泪:“老天爷,我们行善行善,咋落得这么大的难场啊?”这时,从门里进来一条蛇叫道:“哥哥,你流泪干什么?”七寸三很吃惊,问道:“你为什么叫我哥哥呢?”“我是你从水里救出的那条蛇。”“唉,把人救了都无恩无义,救了你又能干啥呢?”“哥哥不要发愁,皇王爷的姑娘害了牙儿疾病,许许多多的医生都治不好她,被杀了头。明个你放风时溜出去揭掉皇榜。”“蛇弟弟,我不会治病啊。”那蛇如此这般地教给了他。
  第二天,七寸三按照蛇教下的揭了皇榜,守榜人把他带到皇王爷前,皇王爷说:“你若瞧好我姑娘的病,我把姑娘许配给你,封你为当朝驸马。”七寸三跪拜:“谢皇王爷!”七寸三被带到姑娘的楼前,他不能上楼,就在楼下瞧呢。来观看的人很多,叽叽喳喳地议论:“这位又卖脑袋来了,反正他没名气,死了就死了。”“人不可貌相,金银不可斗量。快悄悄,不要惹得杀头。”七寸三不管人咋说,只当没听见。他要来一根红线,一根新针,自己抓住线的一头,另一头穿在针眼上让侍女拿到楼上,插进姑娘的胳膊。侍女不信他,使了个坏,把针插在炕沿上了。蛇的声音在七寸三耳边响:“入木三分。”七寸三说:“入木三分,针不在姑娘的胳膊上。”侍女一听,这先生不得了!赶紧把针插进姑娘的胳膊。蛇的声音又在他耳边响:“入骨三分。”七寸三说:“好了。入骨三分,病已回转,取药来。”侍女下楼来,七寸三给她两颗研细了的蛇胆,让姑娘服下。果然,七寸三治好了姑娘的病。皇王爷命人敲响金钟,召来文武大臣,面封七寸三为当朝驸马,即日成亲。
  可是得了宠的进宝状元九寸三为皇王爷献上一计,皇王爷听后宣布:“七寸三,你今晚上将东仓的麦子转到西仓,西仓的青稞转到东仓,一夜转完,即日成亲,转不完杀头。”七寸三由老周领到仓房,老周担忧,七寸三流泪。跑来了一只老鼠王说:“哥哥,你流泪干什么?”七寸三很吃惊地问:“你为什么叫我哥哥?”“我是你从洪水里捞出的老鼠。你不要发愁,我们给你转粮。”鼠王下了一令:“东仓麦子拉到西仓,西仓青稞挪到东仓,一粒不剩,一粒不混。”老鼠多得数不清,你来我去像流水,一夜之间转完了。第二天一早,皇王爷看见,心里满意。可得宠的进宝状元九寸三又献一计:三斗三升糜子,三斗三升谷子,三斗三升胡麻籽,倒在一起搅匀,搁在三间房里,不给蜡烛不给点灯,今晚夕择出来,明日成亲,择不出来,杀他的脑袋!七寸三来到三间黑房里,愁得流开了眼泪。爬来了一只蚂蚁说:“哥哥,你流泪干什么?”七寸三说:“你是谁呀?”“我是你救出洪水的蚂蚁王。你不要发愁,蹲到墙旮旯里缓着,把地方腾开。”蚂蚁王领着蚂蚁群,各衔各的,一粒儿不差,一粒儿不混,一夜之间分得清清楚楚。可是,得宠的进宝状元又献一计:从大街上找来十二个与姑娘相貌一样的女子,都穿上一样的衣服,与姑娘站在一起。七寸三若拉着姑娘了,当日成亲,拉不着了,当日杀头。一只蜜蜂飞来对七寸三说:“我是你救下的蜜蜂。我藏在姑娘头上戴的花中,她们都站好以后,我在姑娘的头上绕三圈,你看清了就拉住她。”第二天,照蜜蜂的办法,七寸三拉着了姑娘。皇王爷一试再试,七寸三都能做得到,心里很满意,再没说的,当下花烛洞房,七寸三与皇王爷的姑娘成了亲。
  七寸三虽然进了洞房,心中还是悲伤。姑娘不看他时,他眼泪直滴,看他时,他又赶紧背身擦过。姑娘问:“丈夫,你今日封为当朝驸马,又与我成亲,两件大喜事临门。为何流泪啊?”七寸三对姑娘从头到尾哭诉了一遍。姑娘说:“好吧,上我父皇的门,有冤申冤,有仇报仇。”姑娘立马领了驸马去见父皇,向父皇奏了一本。皇王大怒,连寝命人敲响金钟,文武大臣急急忙忙奔上殿堂,有的衣裳反穿,有的刀剑斜挂。皇王下令:“刀斧手,绑了进宝状元九寸三,押上刑车绞掉。”害人终害自己,计谋算尽一场空。
  孙秀华 整理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李孝,父亲早亡,和老母住在河西李家庄。因生活贫穷,他每天早上去河东王家庄给王员外打长工,下午还得回来侍奉老母。有一天,河水猛涨,李孝过河险些滑倒。他想:“往日过河都不滑,今日过河为何滑?”随手在河里一摸,摸到一个圆石头。李孝将它抱在怀里,拿回家中给老母亲。老母亲看后说:“这是个好石头,快供养下。”李孝按老母亲之言,把石头放在了供桌上,结果,河水干枯了。
  原来,这石头是一块镇海石。龙王知道此事后,打发水鬼、夜叉到李孝家里取镇海石,并让李孝同来龙宫见他。走在路上,水鬼、夜叉对李孝说:“此去龙王肯定要谢你,到时你不要金也不要银,就要他墙上挂的花葫芦。”不一时,他们来到龙宫,龙王见到镇海石欢喜不尽,为感谢李孝,命手下端上一桌金,李孝不收,又端上一桌银,李孝也不要。龙王问他为啥不要,李孝回答:“我要龙王爷爷墙上挂的花葫芦。”龙王掐指一算,自己的女儿与李孝有三年的姻缘,就将花葫芦给了李孝。李孝背着葫芦回到家,进门一看,母亲已经去世了。他痛哭一场,然后东跑西借把老母安葬了。以后,李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在河东王员外家干活。一天,他干活回来,只见家里饭桌上饭菜齐备,却不见人影。李孝正饥饿,也不去多想,端起碗来就将饭菜全吃了。这么一连过了几天,李孝觉得奇怪,就心生一计,没去干活,藏在窗外偷看,结果见到一位美貌女子从葫芦里出来给他做饭。他急忙开门将女子一把抓住,对她说:“你既对我这样好,就不要再进葫芦了,从今以后,我们一块儿生活吧!”女子答应了,二人结为夫妻。
  日后,李孝还是照常到河东王员外家干活。有一天,妻子对李孝说:“你不要给人家干活了吧。”李孝说:“不干活怎么生活?”妻子说,“给你这些钱,明天到街上买些纸张。”第二天,李孝买回纸张,妻子将纸剪了房屋、牛、马、粮食,用嘴一吹,都变成真的了。然后,她对李孝说:“你明天到河东把王员外的账算清,再不给他干活了。”李孝便去河东王员外家算账,王员外心里奇怪:“李孝为何不干活了?”
  两年后的一天,王员外心神不宁,信步走到李孝家,看见李孝家样样俱全。王员外见李孝的妻子眉清目秀十分好看,就对李孝说:“我和你兑换家产,包括妻子,怎么样?”李孝没有答应。王员外走后,李孝对妻子说:“王员外提出要换家产,还包括你。”妻子说:“那你就换了吧!”李孝说:“我怎么舍得你呢?”妻子说:“我和你只有三年的姻缘,如今时间已到,我该走了,你去和王员外商量,把全部家产换了。”李孝一听泪如雨下。经妻子再三劝说,李孝去了王员外家商量,王员外自然喜之不尽,请了左邻右舍,写了兑换凭据。从此,王员外的家产全部属于李孝,李孝的家产全部属于王员外。
  却说王员外来到李家,晚上睡下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竟只身睡在破屋里,李家变成原来的情景,满目贫寒,无法生活。无奈何,王员外又到河东李家干了三十年活。
  赵玉明 黄仁玉 整理
  世上人的来由
  很早以前,天上有人,地上没人。天上的人富足得很,米山面岭,油缸醋井,这些都是神造下给人享用的。可人不争气,一点不知道爱惜,胡糟蹋呢,连娃娃拉完屎都用油饼擦尻子。
  玉皇很生气,想是人因为吃惯了现成的,才不懂得爱惜,以后就让人去种田吧,种多少吃多少。他给每个人一面金锣,让他们到地里撵草护庄稼,哪儿有草在哪儿敲金锣,草就会惊跑。可人们把金锣拿去挂在田边地头的树上,躺在树下歇凉,想起来了,就用脚把金锣捣两下。玉皇很生气,就把金锣全收了,让人用两手去薅草,可人又草苗不分,把庄稼糟蹋坏了,惹得玉皇大帝发了怒,一下天摇地动,天地浑浊,把人一下子从天上摇着掉下去了。掉到哪里了?掉到半空里了,上不去也下不来,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挂在云头上呢。
  后来,盘古受玉皇差遣,下凡来到天底下的一座山上,用山上的土和成泥再造人。盘古捏了许多泥人,一边捏一边往下扔,捏男人也捏女人,让他们到世上配对养后代去。结果,盘古多捏下了一个男人,少捏下了一个女人。咋办呢?盘古说,多下的男人到世上自行方便去吧。
  盘古捏下的泥人扔下来后,都变成了真人,只是有的浑浑全全,有的掉胳膊,有的鼻塌嘴歪,还有的垫了一脸麻窝窝……所以,这世上的有瘸子、跛子、瞎子、聋子、傻子等,都是盘古造下的。
  孙秀华 整理
  庄稼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时候,人们自己种田自己吃。那时的庄稼长得好,穗穗子从根结到顶,收下的粮食多得堆成山。多了人就不爱惜,吃起来挑挑拣拣,糟蹋得了不得,人也变懒了。
  皇帝很生气,领上狗到田里捊庄稼穗子。皇帝在前头从根捊到顶,让狗跟在后头吃捊剩的,狗吃剩下的留给人。
  皇帝捊麦子时,狗虽然跟在后面,但它没吃,尽跑了空趟趟,皇帝捊剩下的二寸麦头子算是留给人了。捊到谷地里,皇帝的手疼起来,捊剩的谷头子比麦头子长了、粗了。捊到糜子地里,皇帝的手疼得捏不实,捊到的糜头子成了一嘟噜。捊到高粱地里,高粱杆子和叶子把皇帝的两手划烂了,血淌出来把杆子和叶子染得斑斑点点。捊到荞麦地里,皇帝满手是血,把荞麦全染红了,因为手疼得捏不住,所以从根到顶都没捊净。狗呢,一直跑空趟子没吃。
  现在,人们种庄稼结的穗为啥少?就是三皇五帝时捊剩的,是狗嘴里留下的。所以古人说人吃的是狗剩下的,狗的恩情大得很。
  孙秀华 整理
  张长和李短
  从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有位名叫张长的小孩,他从小失去父亲,全靠母亲抚养。八岁那年,母亲送他上了学。
  这一年的五月端阳,老师领着学生到郊外去游玩。别的同学都拔花捉鱼,只有张长与众不同,他捉了一条马老蛇(小蛇),拿回学校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桌里。从此,他每次中午饭都到桌边吃,边吃边给小蛇喂点馍。时间一长,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议论:“以前饭和我们一起吃,自从端阳过后,他就一个人单独吃了,可能拿了什么好吃的吧?”其中有一个同学说:“明天中午吃饭时,我偷偷看他吃些什么。”
  第二天中午,张长正给小蛇喂馍,那个同学悄悄走到跟前,这小蛇平时只由张长一个人喂养,此时一见生人就怪叫一声,这一声非同小可,当场把那个同学吓死了。这件事以后,老师把张长开除了。张长回到家里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说:“孩子,你养的什么怪物?拿出来让我看看。”张长怕吓坏母亲,不肯拿出,可母亲执意要看,张长只好从怀里取出蛇头。蛇看到生人,又是一声怪叫,结果把张长的母亲也当场吓死了。张长抱着母亲痛哭起来……
  张长埋葬了母亲。他对小蛇说:“我养你这么大,你吓死了我的同学又吓死了我的母亲,我留不住你了,明天把你送走。”第二天,张长带着小蛇上了山,把它放进山上的一个小洞里。从此,独自打柴为生。
  两年以后的一天,张长进城卖柴,他看到城门口围着一堆人,好奇的到跟前一看,原来城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道:“城南十里的山上有妖蛇伤人,如有人降住妖蛇,愿做官的封官,愿要银的给银。”张长看完,心中暗想:“伤人的妖蛇莫不是我送上山去的小蛇?”他决定去看看。
  卖完柴,张长过去揭了榜文,大摇大摆地进了县衙。县官问他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张长。”“你能降妖吗?”“能。”县官又问,“你要带多少人去?”张长说“只要二十个精壮的孩子就行了。”县官当堂点给他二十名精壮孩子,并说道:“你降妖回来,老爷重重有赏。”张长带着那二十名孩子上路了。路上,张长暗想:“如果真是我放回去的那条蛇,它不会伤我,如果不是,我被妖蛇吃了也罢,免得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受苦。”离山不远了,张长对那二十名孩子说:“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先上去看看,听见我叫时,你们马上就来。”这二十名孩子巴不得走得远点,张长一走,就一起溜了。
  再说张长,独自一人正向前走,忽听有人叫了一声:“哥哥。”四下观望,却不见人影,正奇怪间,又听见叫了一声,张长发现,叫声是从山顶上发出的。他向山上望去,果然看见一条大蛇,那条蛇见张长站得很远,便说:“多日不见哥哥,你可好啊?快上山来,我有话说。”张长问:“山这样陡,我怎能上得去?”蛇说:“我将舌头伸下去,你蹲在舌尖上,我拉你上来。”张长摇摇头说;“那不行,你舌头一卷,把我吃了,可怎么好?”蛇笑着说:“哥哥,你想到哪里去了!我要有心吃你,一里之外,就可以把你吸进嘴里。哥哥放心地来。”说罢,它将舌头伸下去,张长运运神壮壮胆,蹲在蛇的舌头上,刹那间,便到了蛇跟前。
  蛇问:“哥哥,你今天来做什么?”张长编了假话对蛇说:“我上山砍柴迷了路,没想到遇见了你。”蛇摇摇头说:“你不要骗我,我早知道你是奉了县官之命来降我的。正好,今天是我归天的时间,为了报答你的收养之恩,我送你一颗宝珠。此珠能起死回生,不管什么动物死了,你用它一擦,就会复活,但一定要记住,万万不能救人。”张长问:“你的宝珠在哪里?”蛇说:“在我的嗓子里,我张开嘴,你用手把它拿出来。”于是,蛇张大嘴,让张长取出那宝珠,看着他流了几行泪,便退到洞里去了。
  张长拿了宝珠,慢慢走下山来。心想:“有了这颗宝珠,我就不去县衙领赏了,拿它进京献给皇上,岂不成了进宝状元?”他正想着走着,发现路旁躺着条死狗,少了一条后腿。张长想:“我不妨用这颗宝珠试试,看能不能救活它?”他又想,这狗只有三条腿,救活了也没有用。于是,他用尿和了些泥,捏了一条泥腿给狗安上,拿出宝珠在狗的头上一擦,这条狗果然跳了起来,向张长摇了摇尾巴就走了(后来狗撒尿抬起一条后腿,就是因了这个缘故)。张长向前走了一会,看见路上有一堆死蚂蚁,他拿出宝珠,一个一个救活。走着走着,他又看见一块大石头上有一只死苍蝇,他拿出宝珠救活了它。张长走到小山脚下发现了一个死人,他站住想救他,但想起蛇叮嘱的话——万万不能救人,就犹豫起来。可他又想:“我把他救活,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张长上前救人,发现这个死人也少了一条腿,他就捏了一条泥腿,正要给他接呢,忽然看见旁边有条狗腿,泥腿到底不太结实,就把狗腿拣来给他接上,拿出宝珠往死人脸上一擦。那人一骨碌爬了起来,抓住张长便骂:“你这家伙好狠心,抢去了我的马匹银两,还砍了我的一条腿,走,咱们见官去。”张长挣不脱,只好把情况从头至尾细说了一遍。那人一听张长有宝珠,心生一计,满脸堆笑地说:“兄长,刚才小弟冒犯了!既然兄长救了我,我俩就各通名姓,结成兄弟,不知兄长意下如何?”张长问道:“那,你叫什么名字呢?”“我叫李短。”“我叫张长,你叫李短,咱俩刚好一对兄弟。”于是,二人便捏土为香,八拜结交。此时,天色已晚,二人就在山下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二人起身,一路上边走边谈。李短说,“张长哥,你那是什么宝珠,能叫兄弟开开眼界吗?”“怎么不能。”张长说着,便拿出宝珠递给李短,李短接过看了看说:“果然是好宝贝,兄弟能拿一拿吗?”张长说:“当然可以。”李短便将宝珠装进兜里。
  两人走了一段路,李短看见路旁有一口井,说:“张大哥,你在这里稍坐一会,我去看看那口井里有水没有水。”李短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口枯井,便起了歹心。他对张长说:“张大哥,井里好热闹,你快过来看看。”张长信以为真,真的跑来,爬到井沿上往里瞧,什么也没有瞧见。他刚要起身,李短又说:“大概跑了,我抓住你的脚,你再往下就可以听见。”一边说着,一边抓起张长的脚乘势往下一推,就把张长推到井里,自己带着宝珠逃走了。
  不说李短逃跑,先说张长掉到井里,幸好井底是一层淤泥,没有摔坏。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正着急间,听到井外有狗叫声,可叫了几声,又没声音了。过了一会,忽然井上摔下一个褡裢,随后就有好几个人跑来。原来,张长救活的那条狗,发现他掉到井里,忙跑到山上把砍柴人的褡裢拖来摔到井下,将砍柴人引向井边。张长听见井外有人声,便大声喊:“救人啊!”那些人说:“我们怎么救你呢,绳索都在褡裢里。”张长解开褡裢,把绳索扔了上去,大家七手八脚把他从井底拉了上来。他谢过众人向京城走去。
  走了多日,来到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到哪儿去找李短呢?他身无盘缠,只好白日乞讨,夜晚住在城隍庙里。一天晚上,大约二更时分,张长正睡得迷迷糊糊,忽听有人说话:“恩人,皇上的三公主生病,无人能治,城门口张贴了榜文,若有人治好公主的病,便将他招为驸马,你何不去试呢?”张长问道:“你是何人?我怎样才能治好公主的病?”那个声音说:“我是你救活的那个苍蝇。明天一早,你到城隍庙正殿,把香炉后面的一包药取上,它能治好公主的病。记住,把药分成七份,七天吃完。”说完,苍蝇就飞走了。
  张长醒来,明知是南柯一梦,还是依言去做了。他拿上药到皇宫,守门人见是一个叫花子,不让他进。张长说:“榜文上并没有写明不让叫花子治病,要是误了事,三公主死了,由你们担当。”守门人一听,便去奏明皇上,皇上就派了太监带着张长到后宫给三公主治病。张长将他带去的药交给公主,让她一日一份,七天服完。七天后,公主果然痊愈。皇上将张长招为驸马,准备择日与三公主成亲。
  再说李短。那日,他把张长推到井里,独自赶到京城,把宝珠献给了皇上,得了个进宝状元的头衔,并招为驸马,和二公主成了亲,独享福分。这天,李短听到张长和三公主即将成亲的消息,大吃一惊,甚觉不妙,便上殿奏本:“张长乃叫花子出身,如何能与公主成亲?”皇上说:“榜文上写得明白,不管是谁人,只要能治好公主的病,便将他招为驸马。公主现已痊愈,岂有反悔之理?”李短奏道:“万岁,既不能反悔,臣有一计,把一升麸皮金和一升细沙掺匀,他若能分开,就让他与三公主成亲。”皇上准奏,吩咐手下照办。
  张长拿着掺沙的金子,回到城隍庙倒头便睡。心想:“该我命苦,等到明天,再过叫花子生活吧!”
  可是,第二天早晨,张长起来一看,金子和沙子已经分开,各放一堆。张长觉得很奇怪,他哪里知道是被他救活的那堆蚂蚁帮了忙。他忙用两个升子分别装好,带到金殿。皇上一见,心中欢喜,忙吩咐下人筹办喜事。可李短又生一计,上殿奏本:“皇上,昨日之事,怕是张长耍的花招,不足为信。明日抬上十顶轿子,三公主坐在其中的一顶里,从午门路过。张长若能看出哪一顶里坐的是三公主,就准予他们成亲,如若不能,就把他赶出皇宫。”皇上觉得有理,就让张长明日认轿。
  张长还和上次一样,跑到城隍庙里睡起觉来。刚要睡着,他听见苍蝇在说话:“恩人不必担心,明天一早尽管去认,你见我飞到哪顶轿子上,就挡住哪顶轿子,这回定能成功。”
  次日天明,张长到午门等候,看见十顶一模一样的轿子由东往西慢慢走来。张长仔细观察,当第六顶轿子走到跟前时,那只苍蝇嗡的一声飞了上去,张长便将这项轿子挡住。公主挑开轿帘,对张长含情一笑,两人一起去见皇上,皇上大喜,传旨摆起酒宴,为他俩成亲。
  夜里,公主拿出李短进献的宝珠,对张长说,“郎君可识此宝?”张长一见宝珠,双目流泪。公主忙问:“识得就识得,不识得就不识得,为什么痛哭?”张长就把宝珠的底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公主,最后说:“公主若不信,可以奏明父皇,当殿验腿。李短的那条狗腿还是我给他接的呢!”公主听罢,安慰张长:“别着急,明天我们就让他原形毕露。”
  次日天明,公主和张长一同上殿,把此事详详细细地诉说给皇上。皇上听后大怒召来众臣当殿验腿,李短的左腿果然是一条狗腿(后来人们把衙门中害人的衙役叫狗腿子,就是这个来历)。验腿之后,皇上吩咐刀斧手将李短推出午门斩首。这就叫恶有恶报。
  赵玉明 黄仁玉 整理
  贤媳妇
  有一位贤媳妇,丈夫出外谋事去了,只有她和婆婆在家。她每日做家务侍奉婆婆,尽心尽孝。
  由于家境不宽余,每次做饭时,取一碗面出来,媳妇就用三个指头捏一撮儿放在案板下面的瓦罐里。做出饭来,她把干的捞给婆婆吃,自己喝面汤。婆婆心里过意不去,说:“娃娃,你一天到晚要干许多活,不吃干的光喝稀的身上没劲,我老了,一天又不干活,随便吃上些就行了。”媳妇说,“妈,我年轻着呢,咋样都行,妈老了,吃不上身体就不好了,妈吃干的就对着呢。”就这样一直到她的丈夫回来。
  谁知,丈夫回来后看见她和老婆婆,不问青红皂白抓住她便打,婆婆挡住问:“儿啊,你咋见她便打,为的啥来?”这丈夫恼怒地说:“我出外以后,她一天咋伺候的妈?把妈饿得面黄肌瘦,她倒白白胖胖?”媳妇哭着说:“妈每顿吃干面,我顿顿喝稀汤。”丈夫不信,婆婆也求情道:“我儿冤枉了媳妇,我亲眼见她顿顿喝面汤,为娘确实顿顿吃干面。”丈夫又问道:“每顿饭用多少面?”媳妇答:“每顿饭取一碗面,我每回捏一撮放在案板下面的瓦罐里。”丈夫不等说完又冒火打了起来,骂道:“不孝之妇还敢嘴硬,你把面舍不得给妈吃,悄悄藏下为啥来?”媳妇哭诉道:“妈吃不了那么多。我想积少成多,攒下你回来了吃呢。”丈夫拉出瓦罐眼见为实,大为感动,愧疚不止。
  孙秀华 整理
  万事不求人
  有老两口子,养下了三个娃子。大娃子、二娃子都娶上了媳妇,唯有三娃子傻得很,没娶上媳妇。
  过了些日子,大媳妇、二媳妇打算去站娘家,公公不同意。两个媳妇号得硬要去呢,公公说:“既然你们硬要去,那就给我办些事情。”媳妇们问:“办啥事情?”公公说:“大媳妇去站上三五天,二媳妇去站上半个月,一搭呢去一搭呢来。大媳妇去拿上一尺布,做上一双大鞋,再做上一双靸鞋,回来时没骨头的羊肉拿上些;二媳妇去拿上六尺布,缝上个袍子,再缝上个衫子,还要缝上一个擦脸布,来时,拿上个黄芯萝卜子。”两个媳妇一听,就跑到大路边上号去了,这些事情她们怎么能办到呢?两个媳妇正号着,村里张员外的丫头看见了,她走过去说:“两个嫂子啥事这个号法子?给我说说,我给你们解个缘。”两个媳妇说:“我们说给你个黄毛丫头能顶啥用?”“说吧,说不定我给你们帮上了呢。”大媳妇就说:“我们要站娘家去,公公说是我站上三五天,她站上半个月,一搭呢去一搭呢来,这我们两个怎么能办到呢?”张员外的丫头说:“那么个事情有啥办不到的?你站上三五天就是三五十五天,她站上半个月,你们正好一搭呢去一搭呢来了嘛。还有些啥难做的呢?”大媳妇说:“公公叫我拿上一尺布,做上一双大鞋,一双靸鞋。一尺布只能做一双大鞋,哪能再做上一双靸鞋呢?”“那你拿上一尺布,给他做一双大鞋。白天穿上是大鞋,晚上尿尿靸上不就是靸鞋了吗?”大媳妇又说:“他还要叫我拿上没骨头的羊肉呢!”“羊肝花没骨头,那也是羊身上的肉嘛,你拿上就行了。”张员外的丫头又问二媳妇:“你有啥难事?”二媳妇说:“公公叫我拿上六尺布,做上件袍子,再做上件衫子,还要缝上个擦脸的手巾。六尺布只能做个袍子,还哪能做上个衫子和手巾呢?”“你只给他缝个袍子就行了。白日穿上是袍子,晚上盖上是衫子,洗脸时大襟子撩起来就是擦脸的手巾。”二媳妇又说:“他还要个黄芯子萝卜,世界上哪里有呢?”张员外的丫头说:“鸡蛋拿上嘛,那就是黄芯萝卜。”两个媳妇听了,就回来收拾东西站娘家去了。
  她们都蹲了半个月,把公公吩咐下的事情做好,又同时回来了。公公见了心想:“她们哪有这些个能耐?是啥人给她们教下的?”就把两个媳妇喊来问:“谁给你们教下的?”媳妇们说:“谁也没教。”“说不说?不说就用鞭整你们呢!”大媳妇急了,求饶道:“我给你说,我给你说,我们在大路上号着呢,张员外的丫头过来了,那给我们教的。”公公心想,这丫头还这么能干呢,我的三娃子傻,就说这个丫头给他做媳妇。第二天,公公搬了个人去问这个丫头,一问就问成了,很快就娶上结了婚。
  过了好些日子,老爹对三娃子说:“你这家伙傻兮兮的,这个媳妇你也配不住。我思想,你把屋里头那匹骡子牵到市上卖去,也好闯个世面。”三娃子就把骡子拉到大街市上一天嗟溜呢。拉到东门头上,过来一个人说:“哎,后生,你站下,你是干啥的?”“我是来卖这个骡子的。”这个人把骡子拉过来,也不言喘直往前走。三娃子撵上去问,“哎,你把我的骡子拉去,钱怎么给呢?”这个人拉着骡子站下了,朝天一望,朝地一望说:“你等着马蹄子圆了再取来。”“你的屋在哪里呢了?”“我的屋嘛,一出东门走五里,走了五里又五里,到跟前是前遮挡、后柱阙,左青龙、右白虎,中间还有一棵大榆树。那个地方就是我的家。”又问:“你姓啥?”“雪花落在冰台上。”三娃子把话记下,就回到屋里去了。
  老爹见他回来,问:“呔,骡子呢?”“骡子叫人牵上走了。”“卖骡子的钱呢?”“他没有给钱。”老爹一听着气地说:“哎,你咋这个傻法?叫你出去闯一下呢,你一去就把骡子白白丧掉了!你问下那人住的地方了吗?”三娃子像没听见,自顾自说,“那人说叫我马蹄儿圆了再去取钱呢,我们的骡子那个老法子了,蹄子还扁得很,几时才能长圆呢?”爹说:“这回就霉气死了。”三儿媳妇进来说:“你们爷俩嚷啥呢?”老爹气呼呼地说:“这个背时鬼,把骡子牵出去白白地送给人了,还找不着个下家。”三媳妇问:“那个人叫你啥时候取钱呢?”“说等到马蹄儿圆了去取呢。”三媳妇子说:“到十五的月儿圆了就是马蹄子圆了,你就去取。他的屋在哪里?”那个人说:“一出东门走五里走过五里又五里。”三媳妇说:“你出了东门走三五十五里路。屋是哪个?”“屋是前遮挡、后柱阙,左青龙、右白虎,中间有棵大榆树。”三媳妇说:“那前遮挡是庄子门前的照壁,后柱阙是屋后的坟园,左青龙是一沟水,右白虎是个磨坊,大榆树是有一口井呢。他姓啥?”“雪花落在冰台上。”三媳妇说:“这个人是韩姓人氏。”三娃子记住了媳妇教的话。
  到十五那天,三娃子跑去取钱,出东门走了十五里,到了一个庄子跟前,很像媳妇说的样儿,就进了里头。看见那人和一个人说话呢,三娃子又说:“韩先生,我取骡子钱来了!”韩先生不言喘。三娃子又说:“韩先生,我取骡子钱来了!”韩先生还是不言喘。三娃子问到第三声上,韩先生转过头来说:“你看你把我的话把儿都打掉了,你的骡子钱还不够赔我的话把儿,你还要的啥骡子钱?”钱没要成,三娃子就丧气地回来了。到屋里给媳妇一说,媳妇又教他:“你把洋镐拿上刨他的照壁去,啥人喊你也不要言喘,只有韩先生来了,你再说。”三娃子去了,拿了把洋镐照着韩家墙上就刨。过来了一个人说:“哎哎,你刨人家的照壁做啥呢?”三娃子不言喘。“哎,你不要刨照壁了!”三娃子还是不言喘。那个人一下急了,就去喊韩先生,韩先生跑出来喊道:“哎,你刨我的照壁干啥呢!”三娃子回答说:“我找一下这个照壁的‘灯’啊。”韩先生又问:“呔,照壁上哪来的灯啊?”三娃子反问:“呔,话哪来的把儿呢?”韩先生便说:“好,跟我去取骡子钱。”进了韩家屋,韩先生包了两个包,一个包里包的骡子钱,一个包里包的是驴粪蛋插花。他说:“这个包悄悄给你的爹,这个包悄悄给你的婆姨。”三娃子就一手拿一个包回来了。他把包给了爹和婆姨。婆姨把包一撕开,当时就变了脸走了娘家。老爹问三娃子,“呔,你的媳妇咋和你不对了?”三娃子说是韩先生的包给了她就不对了。爹说:“还是那个韩先生日鬼了,你原找韩先生去。”三娃子跑到韩先生家里说:“我的婆姨叫你弄跑了,我找你呢。”“呔,你的婆姨走掉了与我有啥相干?”“把你的包拿给我的婆姨后,她就走掉了。”韩先生笑着说:“你拉上一匹马,备上两副鞍子,驮你的婆姨去。”三娃子听了就回到家拉了一匹马,备了两副鞍子,驮媳妇去了。
  三媳妇正在娘家窗前坐着呢,三娃子把马拉在院子里转,一副鞍子跌下来,三娃子拾起来搭上去,另一副鞍子又跌下来了。这媳妇灵通得很,一看到马背上双鞍的那个情景就明白了,好马不备双鞍,好女不嫁二男,就跟着三娃子回来了。
  三媳妇觉得啥事也不用求人,就做了一幅匾,上面写着“万事不求人”。然后,挂在了庄门上。正巧,皇上催粮路过看见了,说:“哎呀,小小百姓,还有这大的牛皮吹呢,我一个皇上都不敢挂这样的匾。”就命人把三媳妇的公公传出来说,“三天之内你们办几件事情,如果办成了我就叫你们挂这个匾,办不成,立马割下你们全家人的头”。皇上说完那几件事情就走了。
  这可把老汉吓坏了,他吩咐三媳妇赶快把匾取了下来。两天过去了,老汉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沾,愁得没办法。大媳妇进来问:“爹,这两天咋了?”老爹拿起鞭来说:“滚出去吧!你能问个啥名堂呢!”二媳妇刚要进门,老爹也骂道:“你滚过去吧!哪有你的资格进门呢!”大媳妇和二媳妇给撵远了。后来,三媳妇进来问爹,“哎呀,愁啥呢?有啥事情就办嘛。”爹说:“唉,你弄下的这个事情,我们全家不死才怪呢,由也由不得了。”三媳妇说:“爹,啥事你就说嘛,说不定我能办到呢。”老爹说:“皇上催粮路过,看到咱庄门上‘万事不求人’的匾,让我们三天之内办几件事情,办不到就要割我们全家人的头呢。”三媳妇又问:“啥事情?”老爹说:“皇上说山有多大,我们就称出多少金子来,路有多长,拿出多少布匹来,海水有多深,拿出多少粮食来,还要把比蜂蜜甜的东西拿出来。”三媳妇说:“这么点小事把你愁眉不展的,爹放心,到时候我给他办。”老爹说:“哎呀,要是这么个,那我就高兴了。”
  到了第三天,皇上打发轿子抬老汉来了,老汉把三媳妇一同带到皇宫里。皇上问老汉:“事情办到了没有?”老汉说:“有我的三媳妇子给办着呢。”皇上让人把三媳妇传进来问:“交给的事情办到没有?”三媳妇反问:“皇上有啥事情?”皇上说:“山有多大,就给我拿出多少金子来。”三媳妇回答说:“行,你称一称山有多重,我好给你称金子。”皇上说:“呔,山那么大怎么能用秤称呢?”三媳妇说:“你的山没办法称,我的金子也没办法称。”皇上说,“好。路有多长,你给我拿出多少布匹来。”三媳妇说:“你把路量过去,路有多长,我再给你量布。”皇上说:“路那个长法子,我怎么能量完呢?”三媳妇说:“那么我的布也量不过去。”皇上又说:“海里的水有多深,你给我拿出多少粮食来。”三媳妇说:“你一斗一斗把水排过去,我再给你排粮食。”皇上说:“海里的水那么深,怎么能排得完呢?”三媳妇说:“那么我的粮食也排不过去。”皇上又说:“那你把比蜂蜜甜的东西给我拿出来。”三媳妇回答说:“两口子结婚的那天晚上,比蜂蜜还甜,皇上就拿了去。”皇上说:“这个媳妇子真了不起,‘万事不求人’的匾,你们就挂上吧。”三媳妇和老爹就高高兴兴地回去,原把匾挂上了。
  王为民 整理
  五湖四海的传说
  话说五湖是湖南人,四海是四川人,两人在一个学堂读书,结为兄弟。他们家庭都很富,读完书各自回老家去了。
  五湖回家后,交了些富家子弟,一心想当县官。过了不久,愿望终于实现了,人们都奉承他,前来拜访他的人都带着厚礼。
  再说四海为人忠厚济贫扶穷,四面八方的穷人,他都要给这给那,家境也慢慢破落了。
  四海五十岁时,生了一个儿子,老两口高兴得合不住嘴,可谁知这儿子是个提起来一条放下去一堆的傻子,四海不由得整日愁眉苦脸,提不起精神。
  四海的家境不知咋的传到了五湖的耳中。五湖为了证实,从湖南一路拜访到了四海的家。兄弟朋友相见,十分高兴,但五湖没有告诉自己的身份,胡编说他要到什么地方去,路过此地前来登门拜访,稍缓一下继续赶路。四海一听,赶紧叫老婆出去当了件衣服,买回些米面、肉、菜招待客人。
  五湖见炕上有一个娃子傻乎乎的,便暗示随从把被窝盖在了娃子的头上。酒足饭饱后,五湖谢过四海起身赶路。他到了四海这个县的县衙,把自己的来意讲明,给县老爷一些银子委托道:“我走后你给四海新修一院房子,再给他找一个孤儿当儿子。”县官满口答应了。
  再说四海老两口送走了客人,进门一看,一床被子将儿子捂得严严的,被窝揭开儿子已经死了。老两口大哭不止,虽说养了个不中用的儿子,但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四海说:“哭也没用,我找五湖评理去。”
  老两口收拾行李上了路,走出城门不远,碰见一个赶驴人。赶驴人问他们到哪里去,四海说明了去向,赶驴人便让他们骑自己的驴赶路。四海说:“路远我们给不起银子。”赶驴的说:“算帮忙不要钱。”四海老两口谢过那人,骑上毛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到了五湖所在的县里。老两口打听五湖的住处,别人告诉五湖做了县官,住在县衙内。老两口到了县衙门口,要求见五湖。知情的衙役说老爷外出不在家,让他们住下耐心等待。四海两口被安排到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每天好吃好喝款待。四海这一等等了一年,还不见五湖,便又问衙役。衙役说:“老爷还没回来,你们先回家去吧,等老爷来了,我再给你说。”老两口没办法,收拾上行李回家去了。
  两口子出了城门,那个给驴让他们骑的人正等着呢,原用驴把老两口送回四川了。
  两口子回家一看,个人的房子不见了,啥人在那块地方上又打桩又盖房。四海气得骂道:“人穷了也不能这样欺负!”这时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出门跪下说道:“拜见远方回来的爹娘。”两口子莫名其妙。亲朋好友围过来,把县老爷如何受五湖相托为他盖房、送子的实情告诉了两口子。两口子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赶紧把小孩扶起来拉进怀里。
  十年以后,养子长大了,娶了个漂亮贤惠的媳妇,小两口子对他们很孝顺,四海老两口得以安度晚年。人们也将“五湖四海为朋友”传为佳话。
  覃平 整理
  皮匠驸马
  古代有个皇帝,养下个姑娘年方二八,要选个驸马。咋选?大臣们合计一番出了个梅花诗榜,就是用好多字拼成梅花形状成为一首诗,谁能念得通解得出诗意,便选谁为驸马。
  梅花诗榜贴出后,来了好些个秀才、举子,都望榜兴叹,扫兴而归。这一天,过来了一个皮匠,长得挺俊气,他看着梅花诗榜,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地自言自语道:“哎呀,这个字放在这儿就是好!哎呀,那个字儿妙!要不是那个字,诗就连不起来了。”守榜的人见此情景,问他:“你能念得通、解释得上吗?”皮匠回答:“哎,我一字儿不识。”守榜人便去禀报主考官:“大人,外面有个举子,长得很清俊,梅花诗能讲得下、念得通,就是一个字儿不识。”主考官一听很高兴,回答道:“人不能十全十美嘛,中国的汉字本来就多,人家只一个字儿不识不要紧嘛,可以录取。”就这样皇榜一揭三声炮响,把皮匠选入皇宫做了驸马。
  皮匠被人拥戴着进了宫内。一位宫女端了一盆清水过来,皮匠想:“可能我这个皮匠手上脸上臭着呢,该洗一下。”正巧,宫女端水过来正是让他洗脸的。第二位宫女端了一碗水过来,皮匠想:“我这皮匠可能口臭,是让我涮嘴的吧。”又碰巧了,宫女端来碗水正是让他涮嘴的。第三位宫女端来一碟水,这可把皮匠难住了,洗呢涮呢已做罢了,喝呢碟大嘴小流掉了,他想,这究竟是水呢还是酒?我试它一下。他用手指一沾,才是凉水,便轻轻一弹,将水弹去。又让他碰巧做对了,这正是古代的净水礼节。尔后,宫女领他进洞房,洞房门前也守着一位宫女,她随手从墙旮旯里放着的一个盒子中握了只屎壳郎儿叫驸马猜,猜着了接帘进洞房,猜不着了便不让进。皮匠说道:“哎呀呀,这下屎泡牛不得活了!”屎泡牛正是皮匠的小名儿。宫女一听猜中了,揭起帘儿让驸马进了洞房。
  等候在洞房中的公主见皮匠进来,上前迎接,行过见面礼,夸赞道:“驸马真是博学多才,梅花皇榜都揭了。”皮匠说:“哪里博学多才呀,我连一个字儿也不识,是他们硬拉我进来做驸马呢!”公主一听大惊,可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只好将就作罢。公主说:“明天,你要给父皇磕头,给大臣们行礼。大臣们要给你贺喜,还要和你讲古论今,当面再试你的才学。”皮匠一听,惊慌地说道:“这可怎么应付?我不行呀!”公主教他道:“给皇上磕的是寿头,给大臣们行的是周公礼。”皮匠记不下这个“周”字,公主就把“周”字写到皮匠手心里,教给了几遍,让他到时伸开手掌一看就想起了。公主接着教他:“大臣们无非和你谈论人类历史,问你开天辟地谁最早,你就回答:“盘古开天辟地最早。”皮匠摇头说记不下。公主给皮匠一枚古铜币说:“这铜币形如圆盘,是古代制作的。到时,你从袖筒里摸摸它就想起‘盘古’二字。”
  第二天,皮匠去见皇上,磕罢寿头,又给大臣们行礼。大臣问:“你行的什么礼?”皮匠早被殿上的阵势吓得慌慌张张,把公主教下的全部忘光了。他慌张中伸出手掌一看,因为手心出汗,“周”字变成了模模糊糊的“月”字,他回答道:“我行的是月公礼。”大臣们愕然,纷纷议论:“我们都行周公礼,从不曾听说过有个月公礼。”皮匠醒过神来说道:“你们这些大人,看书虽多,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月公是周公的外父,周公礼是外父教下的。”大臣们一听,合乎情理,点头称是。又接着问他:“驸马博学多才。人类历史开天辟地谁最早?”皮匠摸摸袖筒里的铜币说:“扁铜最早。”大臣们又一下呆住了。片刻,一位大臣说:“读了四书五经,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从没读到过扁铜这个名字。”皮匠说:“你们这些念书人,光知道念四书五经,还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扁铜是盘古的老子。没有老子,他盘古从何而来?”这一下,反把大臣们问住了,他们你看我,我看你,自愧不如驸马,连连称赞驸马博学多才。
  几天以后,逢南方番国派来使者与大汉国谈判,朝廷上没人懂得番话,番国使者也不懂汉话。双方约定,谈判用相互比画手语的方法进行。大臣们一致推荐博学多才的驸马出面。谈判开始,番国来使晃晃脖中狐尾,行了番礼,皮匠驸马朝他们点点头行周公礼,然后,各自坐好。番使伸出一个指头,意思是:我们番国乃当今第一流国家。皮匠摇摇头,伸出两个指头。番使领会为番国不算一流国家,只能算二流国家。番使又伸出三个指头,意思是番国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驸马摇摇头伸出五个指头,手心手背翻了一遍。番使领会为大汉国有五岳五湖,土地更为广阔。番使又挥手一绕拍了拍肚皮,意思是番国要统治地上所有的国家。驸马挥手一绕,用手拍了拍脊背。番使领会为大汉国要征服整个天下,更为强大。番使想,我番国比起大汉国还是差些!只能给人家岁岁朝拜、年年进贡了。谈判结束,驸马赢了,得到皇上和大臣的夸奖。
  驸马回到公主那里,公主问起谈判的事,皮匠告诉她:“谈判呢,那番使伸出一个指头,叫我给他做一只皮靴,我不答应,要做就得做一双。他又伸出三个指头,做双皮靴才给三两银子,我也不答应,摇摇头伸出五个指头,要五两银子。番使绕了绕手拍了拍肚皮,问我是不是用脑子上的皮做呢?我绕了绕手拍了拍脊背,告诉他,我用脊背上的好皮子给他做皮靴呢!”
  孙秀华 整理
  小伙计
  从前,在一家店铺里,有个小伙计,很机灵也很勤快。他爱问好学,每天除了把杂务活干好,还偷偷学识字记账。
  这家的掌柜子常出外,店里主要靠管家和账房管理。一天,掌柜子从外回来,问管家几个月的生意情况。管家又问账房先生,账房先生才找着翻账,在旁边的小伙计给老爷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了。掌柜子拿过账来一对,分文不错。三人惊奇地看着小伙计,掌柜子连声说“聪明,真聪明”。就让小伙计以后跟他办货。从此,小伙计每天的饭和管家账房一起吃。管家和账房因掌柜子越来越器重小伙计,他们很嫉妒,二人商量咋把小伙计治一下。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掌柜子摆了酒席,店铺的人全都参加,还请来了左房右邻。管家和账房先生早就合计好了,要乘机当着掌柜子和客人的面,让小伙计出丑。酒过三巡后,管家站起来说:“今晚是团聚高兴的日子,为了给酒宴助兴,小聪明和我们以字对对儿,谁对得好就奖,谁要对不上就不准参加酒宴。”大家都赞成。管家接着说:“那我就先出,以‘吕’字为题:吕字一拆两张口,一口茶来一口酒,茶酒入口一回事。”账房先生接上说:“我以‘出’字为题:出字一拆两个山,一山煤来一山碳,煤炭进炉一回事。”二人说罢都看着小伙计,小伙计不慌不忙地说:“二字一拆两个一,能写龟来能写鳖,乌龟王八一回事。”大家都说:“好!”管家和账房先生的脸上红一阵青一阵。
  赵玉明 整理
  增和桥
  相传在某个山区,有座坐东向西的小集镇,集镇前面有条阳关大道,南端有座大桥,桥上立有一面牌坊,上面写着“增和桥”三个大字。大桥旁边有一个饭馆。由于这个集镇地处三岔路口,过往的车辆行人较多,饭馆里生意兴隆,顾客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店中的十几张饭桌,几乎每天都尽满座。
  一天中午,有个年近十七八岁的少女走进饭馆。她四面张望了一下,见西南角窗子跟前有一张空饭桌,便走到饭桌的上首坐下。不多一会,又有一个和尚走进店来,他的目光转了一遍,也发现了这张饭桌,便走上前来在少女的左侧坐下。接着,又有一个白面书生走进饭店,他走到饭桌的正墙根,仔细观看着墙上的字画。当他看到西南角的时候,见和尚和少女二人同坐一张饭桌,便走上前来施礼问道:“不敢动问,这位老师傅和小姐可是此地人?”和尚回答:“不是。”那少女也漫不经心地摇了摇头。白面书生又说:“小生也非此地人,我们三人有缘在这里相会,真乃三生有幸也!”说罢,便在和尚对面坐下。这时,店小二跑了过来,赔笑问道:“请问三位客官,想吃些什么?”和尚说:“要一盘素菜。”书生说:“再加两斤好酒。”少女没有作声。店小二答应一声转身走去,不大功夫将酒菜端来。书生站起身来说道:“小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和尚说:“请讲无妨。”少女仍不作声。书生说,“我们三人既然有缘相会,以小生之见就该行个酒令,谁若说得好,就可不出酒菜钱。”和尚问道:“以何为题?”书生望着窗外说:“对面桥上有‘增和桥’三个大字。我们以年龄大小各占一个字为题。”互通年龄之后,和尚年长,书生次之,少女自然最小,便商定和尚以“增”为题,书生以“和”为题,少女以“桥”为题。行令开始。和尚先说:
  有土也为增,
  无土也为曾,
  取了增边土,
  加人便成僧。
  僧家徒儿人人爱,
  阿弥陀佛随身带,
  有朝一日修成了,
  仙家该吃这酒菜。
  和尚说完,书生接道:
  有口也为和,
  无口也为禾,
  取掉和边口,
  加斗便成科。
  科家弟子人人爱,
  文房四宝随身带,
  有朝一日得中了,
  秀才该吃这酒菜。
  书生说罢,便向少女道,“小姐轮到你了”。只见那个少女不以为然地望了望窗外,回过头来,慢条斯理地说:
  有木也为桥,
  无木也为乔,
  取了桥边木,
  加女便成娇。
  娇娇女子人人爱,
  两个奶头随身带,
  一个奶和尚,
  一个奶秀才,
  有朝一日奶大了,
  老娘该吃这酒菜。
  和尚和书生听了连连叹服,叫来店小二付了酒菜钱,又买了三份饭食。他们用过一同出店,各自走去。
  赵玉明 黄仁玉 整理
  李柴夫
  从前,村子里有两个光棍,一个叫张枪手,一个叫李柴夫。张枪手以打猎为生,乃是十日打猎九日空,一日赶上十日工。李柴夫以砍柴为生,每天卖钱不多,却也滴水不断,还能度日糊口。
  有一天,他俩相遇在山路上,亲亲热热,边走边喧。李说:“你一日赶上十日工,光景比我强。”张又说:“你砍柴卖,每日多少能得几个钱,而我十日打猎九日空。”二人越喧越投机,都有意结拜为兄弟,便就地堆土,插芨芨为香,拜了天地,又互相参拜,张枪手岁数大些为兄,李柴夫为弟。
  一天,张枪手在山里打猎,碰上了一个白孤子。俗话说,千年白,万年黑。枪手一枪打中了狐子,狐子带伤而逃,枪手紧追。这时,李柴夫砍好了柴刚要回去,突然跑来一个狐子,钻到柴里,还说起话来:“大哥快救我一命,日后必报。”柴夫一惊,说:“我不图啥报。只是怎么救你呢?”
  狐子说:“大哥,把皮褂子盖在我上面。”刚盖好,张枪手追了过来,见李兄弟在此打柴,便问:“兄弟,你见过来一个白狐子吗?”李柴夫一听,这个狐子原是我兄长打的,怎么办?嗨,不行,我已答应狐子了,不能失信,便撒谎说:“哥哥,我没看见。”张说:“怪,这狐子跑到哪里去了?弟你收拾柴,我向前边再找。”枪手走后,柴夫对狐子说:“你去吧,我要下山了。”狐子说:“大哥的救命之恩,一定要报答。”柴夫说:“我已说过不图报答,你快走吧。”狐子又说:“我现在还带着伤,要是走出去,还会叫你哥打死的。求求你把我带回家去,伤好了我再走。”柴夫犹豫地说道:“路上有人,我怎么将你带回呢?”狐子说:“我钻在你的怀里,你披上皮褂子,别人就看不见了。”柴夫便这样将狐子带回了家里。
  柴夫因砍了一天柴,走了不少路,实在累了,进门就在炕上睡着了。这时,狐子跳下炕去打了个滚,变成一个秀美的女子。柴夫醒来一看,又惊又怕,天爷,我怎么救了一个妖精?狐子忙说:“你莫怕,我是真心实意报答你救命之恩来的。你身边缺个妻子,我给你当妻子吧。”柴夫说:“这、这、这可不行……”狐子说:“不要多说了,天色已早,你去卖柴吧。”从这以后,柴夫每天带着忧虑上山砍柴,卖点钱再买些米面。可回到家里,和过去大不一样了,一进门女子就问寒问暖,十分体贴,家里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热腾腾的饭菜已摆在了桌上。天天如此,李柴夫也高兴起来了,两人相亲相爱,日子越过越美满。
  一天,柴夫砍柴回来,见妻子哭得很伤心,就放下柴担问她:“你怎么了?”妻子说:“你哥哥今天把我父亲又伤下了。”柴夫说:“你不要哭了,我前去看看。”妻子说:“你去救时连皮带肉拿来不要剥了。”柴夫就去找张枪手,到家里一看,地上果然放着一个白狐子。他问:“哥哥呀,你今天打的这只白狐子卖不卖?我很想买一只白狐子。”张枪手说:“卖。”柴夫给了二两银子,张枪手硬是不要,说:“拿去吧,不要你一文钱,我马上给你剥皮。”李柴夫忙说:“哥哥,我要连皮带肉的。”说罢,李柴夫把白狐子带回自家里去了。他将白狐子往炕上一放,狐子嘴里吐出来个白弹儿,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人。他一见自己的女儿,问:“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女子指着柴夫说:“这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你我都是他救的。”老人感激不尽,对女儿说:“你就照料李柴夫一辈子吧,直到他下世再离开。”说完白胡子老人走了。
  他们俩亲亲爱爱过了好些年,女人为柴夫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李成,一个叫李明。儿子们长大后,李柴夫死了。女人把两个儿子叫来安顿以后的事,说:“家里有两个宝贝,一个叫盛钱匣儿,这匣儿摇一下能出七两银子,另一个是定线轴儿,带上它可以腾云驾雾,这两个宝物一人一个。老大要了摇钱匣儿,老二分了定线轴儿。分完后,女人就变成个白狐子走了。兄弟两个看到了说:“我两个人的母亲怎么是个狐子?”李明想不通,李成更奇怪。
  老大李成出走了。一日,他到了华山下的广华寺里,看到寺里有几十个和尚僧人,便上前问一个老和尚:“老师傅,让我在寺里住一晚,行不行?”老和尚说:“都是出家人,怎么不行呢?住多少天都可以。”饭后,李成就和老和尚喧起来了,李成问:“你的寺里有多少和尚?”老和尚说:“有一百多和尚与僧人。”又问:“你们的寺这样破旧,为什么不修一下?”和尚说:“近年来天年不好,人连吃的都没有,哪有钱修寺?”李成说:“老师傅,你若想修,我愿给你所需的银两。”旁边的小和尚听了李成的话,窃窃私语:“他那样穷,能有几两银子?还想修寺,真把牛皮吹上了天。”当天夜晚,李成把盛钱匣儿整好,摇了一夜,摇出了很多钱。第二天,李成告诉老和尚,让人到他住的房内取银两。老和尚说:“施主,是不是取笑我?”李成让老和尚带众僧到房里一看,都傻眼了,足足有半房银两!李成说:“快拿去修寺吧。”老和尚吩咐众僧找来了能工巧匠很快建起了许多宫殿式的庙宇。
  寺修成后,有好事者给皇上奏了一本说:“有人出钱将广华寺修得十分好看,可前去一观。”皇上事忙就派了一个大臣去看。这位大臣的女儿有病,曾许过愿,正好可去降香还愿,就带了姑娘领了丫环和侍女一同来到广华寺。大臣的姑娘还愿,有个讲究,不论是人还是畜生,一个不留都到寺外面,姑娘好安安静静地叩头、上香。可是李成对这个讲究很生气,说:“我出钱修了寺,他们来上香,竟把我们赶走,大臣的姑娘又不是凡人不能看的天仙女,我偏要看看!”旁边几个和尚就出了主意说:“你别急,他的女儿前来上香,一定要去娘娘庙。娘娘庙里有个大供桌,你去藏在供桌下面,她一上香,你不就看见了嘛。”李成就去藏在了供桌下面。
  姑娘来上香的时候,李成一看,哎呀,这位姑娘长得实在美貌俊秀,真如天仙一般!李成看呆了,竟连姑娘走了都不知道,还在那里一动没动。几个和尚进来对李成说:“你怎么还在这里?那姑娘已走多时了。”从此,李成没精打采的,时时都在想那姑娘的容貌。过了些天,李成辞别众和尚,寻找那姑娘去了。
  走了月余天,来到京城,知道那位姑娘是道台的女儿,住在一座绣楼里,他却苦于无法见到。后来打听到,有位王妈妈常在道台家里教姑娘做针线,和姑娘常见面。于是,他前去拜见王妈妈,说明来意,让王妈妈帮他和姑娘见面。王妈妈不答应,李成知道王妈妈无儿无女,就跪到地上拜王妈妈为干娘,求干娘成全,王妈妈无奈就答应了。她给他买了红绸上衣、蓝绸裤子,还配上裙子,带上头饰和耳环,把李成打扮得像个姑娘。王妈妈对李成说:“我先去说,有机会再带你去。”
  这天王妈妈来到道台家,先给夫人请安。夫人见了王妈妈说:“你这几天怎么不来呢?”王妈妈说:“这几天我的外甥丫头来了,所以没来。”夫人说:“那你领上来和我家姑娘玩吧。”正说着姑娘从楼上下来,问王妈妈道:“你的外甥女啥时候来的?我一人闷得很,明日一定带来和我玩。”第二天,王妈妈就领着李成来到姑娘的楼上。姑娘见王妈妈的这个外甥女,长得聪明伶俐又俊俏,心里十分喜欢,二人在一起玩得很热闹,像亲姐妹一般。王妈妈走时,姑娘硬让王妈妈把外甥女留下了。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管姑娘怎样说,李成就是不敢脱衣服,姑娘便有了怀疑,细细地看终于发现了破绽。她对李成说,“你到底是何人?从实说来,不然……”李成急了,把实话都说了,求她不要告,自己是一片真心寻来,现在出不去了,明天一早他一定离开。姑娘听了心想:“他不远千里寻我,难得一片真心。”便再没言语,让李成坐到天亮,放他走了。
  过了月余天气,李成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见到兄弟他说:“呔,有件大事求你。我这些天在广华寺当功德主,庙宇佛堂都修齐了,明日五更就要开光,我怕赶不上,想借你的定线轴儿一用。老二是个念佛的善人,就把宝贝借给了。
  李成把盛钱匣儿一挟,定线轴儿一骑,只见一股黑烟冒过,一时三刻又落到姑娘的楼上。姑娘抬头一看,说:“你怎么又来了?”李成说:“还是来看你。”姑娘不言语了,因前次见面她对李成已产生了好感,走后,还有些想。她又问:“怎么一下子就站在楼上了?我们这儿岗哨里三层外三层,你总不会是神仙飞进来的吧?”李成说:“我在广华寺,当了几年功德之主,没这点本事敢在你这儿来!”二人又说又笑,又玩又闹,整整一天。晚上,姑娘就又留李成睡在楼上,互相间都有了爱慕之心。姑娘对李成说:“我好比鸟关在笼子里,与世隔绝,人间之事全然不晓。你能不能把我带出去游上一游?”李成说:“别说你一个,就是有三个,我也能带上。”姑娘说:“那好,明日带我去野外游玩。”第二天,丫鬟端来早饭,姑娘对她说:“下午不要送饭来了,今天我身体欠安,不想吃饭,想独自安静安静。”丫鬟走后,二人吃完饭就拿上盛钱匣儿,骑上定线轴儿离家游玩去了。飞行间,李成想去广华寺,让和尚看一下他多有能耐,把道台的女儿给领来了。可天气拉雾迷了方向,转来转去,落到了一个山头上。他俩实在太累了,就在山头上睡着了。一觉睡到日头快落西山,姑娘猛地醒来,李成还睡得很香,叫不醒,拉也拉不醒。姑娘着急起来,再不回去,家里找起来怎么办?就独自拿上盛钱匣儿,骑上定线轴儿走了。
  李成一直睡到夜里三更才醒来,他只见满天星星,不见姑娘和宝贝,急得不知咋办。等到天亮,李成看这山又高又陡,只好慢慢往下爬,爬了半天才爬到半山腰。此时,李成饥饿难熬,想找点东西吃。忽然,有一股香风向他这边刮来,他顺香味找去,看到一个石嘴上,长着一棵红仙桃树,上面结了四个仙桃。他上去吃了两个,还有两个给姑娘带上。过了一会儿,李成觉得满脸发烧,浑身发热。他来到石嘴崖下,看到一眼泉,正要伏下身去喝水,突然从水中看到自己变了模样:脸黑如铁锅,天门梁上长了牛角,又怪又难看。他一边吃惊自己的模样,一边想,变了也好,一路上要饭吃,别人倒也认不出来。他连着走了一天一夜,肚子又饿了。突然,又一股香风刮来,四面一看,又看到一个石嘴下面长着一棵白仙桃树,同样结着四个仙桃。他又吃了两个,拿了两个。吃渴了去喝泉水,他爬倒一看,水中的影子不但还原成本来相貌,而且更英俊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决心到京城再找姑娘。
  李成又走了些日子来到京城。他找到王妈说:“干娘,你再给我办个事。我从远山回来,带了两个仙桃,要敬送给姑娘。梦中神仙对我讲过,这礼物万万不能给任何人吃,只能给姑娘吃。”王妈一听也高兴,将两个红仙桃装在提篮里,提到道台府上,先到夫人跟前问了个安,又提篮来到姑娘的楼上。姑娘问道:“王妈又拿啥好花样?”王妈说:“这回的花样你一定喜欢。”说着拿出了两个仙桃,放在篮子上面。姑娘看见桃子高兴地说:“哎呀,好王妈给我拿来了桃子,快给我吃。”她一边拿起两个仙桃吃,一边问:“多少钱买的?”王妈说:“这是仙桃,二十两银子买的。”姑娘便拿出二十两银子给王妈。王妈走后不多时,姑娘觉得脸上发烧,用镜子一看,模样变了,脸黑如铁锅,嘴大如碟碗,两个胳膊成了干柳条儿。全家人一看,不知姑娘得的什么病,连忙请来太医,那太医也无法医治。道台没有办法,只好出了个榜文,上面写道:“谁能治好我姑娘的病,要金给金,要银给银,若不嫌弃可与足下完婚。”
  这天,李成正在城门周围转悠,见道台贴出榜文,上前一把揭了。看榜人将李成带进道台府,道台问李成:“你能治好我姑娘的病吗?”李成说:“我能治好。”道台便领他来到姑娘楼上。李成让人将一根红头绳拴在帐内姑娘的中指,他在头绳的另一端切脉,一边切脉一边把姑娘的病说得头头是道,道台和众人听了十分吃惊,说他真乃神医。道台问:“怎么医治是好?”李成傲气地说:“这病别的方子是治不好的,非得用我的秘方不可。”道台说:“那就请神医治吧,老夫感恩不尽。”李成又说:“要想治好病,这楼上只能留我和病人,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入内。”道台听了,有些不放心,但也无奈,便说:“就照你的要求办吧。”说罢领众人下楼去了。
  众人都走后,李成叫姑娘出来,她出了帐子见是李成,吃了一惊。李成说:“你好狠毒,不仅把我扔在山上,而且还把我的宝贝拿走,想我无法再来找你是不是?你今天成了这样是老天对你的报应。”姑娘辩解道:“相公,那时天已黄昏,我怕来迟父亲责骂,叫你多时你又不醒,实在无奈,我便驾定线轴儿回来了。”李成说:“那你为啥把盛钱匣儿也带走呢?害的我一路讨饭才到京城,受尽了苦头。你居心何在?”姑娘说:“相公误会了,当时叫不醒你,我怕被别人拿去,便先带回保管。我家既不缺金也不缺银,我要你宝物何用?我已经成这样了,早想一死了事!想你的两件宝物在此你一定会来,才强活着等你。今日相见,如若不信我言是真,我即刻死在你面前。”说完,姑娘要拿起剪刀寻死,李成急忙拦住。他觉得姑娘说得有理,便将另两个白仙桃拿出来让姑娘吃,可姑娘就是吃仙桃才成这样的,再哪敢吃呢?李成说:“这是神仙托我带来给你治病的。”姑娘半信半疑地接过去吃了。过了一会儿,李成说:“你照镜子看一下。”姑娘一看,呀,全好了,还比原来更好看了!李成说:“你的病已治好,可知道台大人出的榜文?”姑娘说:“那你就去领赏钱吧。”李成说:“不,我要娶你。你意下如何?”姑娘羞答答红着脸儿点点头。
  到了第二天,道台上来一看,女儿果真治好了,比从前更美了。道台乐哈哈地连连说道:“真是神医,真是神医。”忙叫人端上金银重谢李成。李成说:“大人,你的金山银山我全不要,就要你榜文的后一条。”道台一听,犯起难来。把姑娘许给他吧,李成乃下贱之辈;不许吧,让天下人耻笑。一转念头便推到姑娘身上,说是姑娘答应便行,不答应便不行。李成说,“道台大人叫来姑娘问吧,她不同意,我即可出府,如果她同意,我可要在今天与她成婚。”道台便应承下了,让人叫来姑娘一问,女儿说道:“既然爹爹让孩儿说话,孩儿愿意。”道台当场瘫在椅子上。无奈,当天大摆宴席,李成披红戴花成为道台的佳婿。
  赵玉明 陈全义 整理
  羊倌和少爷
  从前,一家财东雇了个小两口来干活,男人放羊,婆姨做锅上活。财东家有个少爷,整天游手好闲没事干,他看这个做活的婆姨长相不错,便天天围着她转,两人就慢慢地勾搭上了。时间长了,风言风语传到放羊倌的耳里,他干气没办法,整天闷闷不乐,苦思冥想。
  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个计策,让婆姨把少爷请了来。羊倌说:“少爷,我想和你对对诗。”少爷一听笑了,心想一个放羊的,字也不识还想对诗!他说:“你这是开玩笑吧?”羊倌说:“是真的。”少爷又说:“要对诗就得打赌。”羊倌故意支吾:“这……”少爷便说:“你双手写不上八字,两眼认不得大字,知道啥是个诗?快好好当你的羊倌去吧!”边说边靠到羊倌的婆姨跟前大笑起来。羊倌绷起脸说:“少爷,我就和你对诗打赌!”少爷一愣,说:“好!先说你拿啥赌?”羊倌说:“我说几句诗你来答,如果答上了,我再也没啥东西,只有那个婆姨,你若不嫌的话,就输给你。”少爷一听高兴极了,心想:“我虽没多少文墨,但一个放羊的能说个啥诗?我岂不白白赢个女人。”便说:“一言为定。放羊倌,说你的诗吧。”羊倌说:“少爷,如果你三天答不上呢?”“你想要个啥?”“就给我五十两银子吧。”“行!”羊倌说:“层层落落是啥东西?撤撤流流①是啥东西?两头尖尖是啥东西?上青下白是个啥东西?明明亮亮又是啥东西?”少爷回去后一直想,想到第二天还是没答上来。
  第二天晚上,放羊倌小两口睡下后,婆姨说:“我俩这样好,你咋把我当赌打呢?”羊倌说:“我知道少爷答不上。”婆姨问:“真的?”“真的。”婆姨又说:“你说的诗是从哪里学的?咋答呢?”羊倌故意说;“不能说,要是让别人听见,传给少爷,不是把你输了。”婆姨说:“嗨,就我们两口子,悄悄说谁能听见?”说着就撒起娇来。羊倌便说:“可不能说出去,啊?层层落落是牛粪,撤撤流流是羊粪,两头尖尖是猪粪,上青下白是鸡粪,明明亮亮就是镜儿。”
  清早,婆姨去问少爷:“你答上了没有?”少爷说:“没有。”婆姨又问:“如果我给你说了,你将如何对我?”少爷答:“我要是赢了正式娶你。”婆姨一笑,把晚上羊倌说的一五一十学给了少爷。下午,少爷摆着八字步,神气十足地来找羊倌答诗,他对羊倌说:“诗早已答好,今天第三天了,我是来领人的。”羊倌说:“少爷若答对了,就领上人去吧。”于是,少爷把婆姨说下的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羊倌说:“少爷,你全答错了。层层落落是佛家的经,撤撤流流是天上的星,两头尖尖是武把子的弓,上青下白是一根葱,明明亮亮是一盏灯。婆姨的话你不了听,五十两银子你给我称。”
  陈全义 整理
  神柱的来历
  早先,有个人叫丁郎,对老妈鲁得很。丁郎在地里种庄稼,老妈天天送饭给他。可他每见老妈来都耍脾气,动不动打一顿。老妈对这儿子怯怯的了。
  有一天,丁郎赶黄牛犁地着呢,听着地边的一棵老树上老鸹叫得欢,不由抬头望去,见一只老鸹嘴里衔食给几只小鸹喂着呢。老鸹不厌其烦地一嘴一嘴喂着,小鸹又蹦又跳围着它撒欢。丁郎看得心里热起来,他想:“我的妈天天给我送饭,和那老鸹一样。飞禽都那么有心,我咋天天打骂妈呢?”越想心里越后悔,觉得自己太对不住妈了。到吃饭的时节,妈又提着瓦罐送饭来了。丁郎看见妈快走近了,就连忙前去迎接。他忘了放下手里的牛鞭,把妈吓得以为儿子又提着牛鞭打她来了,连忙背过身去一头撞在那棵老树上……
  老妈撞死了。丁郎哭得伤心,妈在世时他没有让妈得到儿子的一点孝心,反过来让妈挨了好些个打骂,他醒事了,妈可没了。丁郎哭罢,就找了锯子放到了那棵大树,用了其中一节好木头,做了个木头妈,早磕头晚上香,天天供养伺候,以尽孝心。晴天他把木头妈请到房顶上晒太阳,雨天请到家里热炕上焐着,白日供养在桌上,夜晚请下来睡在炕上,吃饭也先给木头妈献上。
  有一次,丁郎到舅舅家去,临走给婆姨安顿了又安顿,万万不能慢待木头妈。晚上,丁郎住在舅舅家,睡到半夜忽然惊醒,他说:“舅舅,我回家去呢,有要紧事。”舅舅说:“三更半夜的,啥事到天明了去。”“不行,我现在就走。”他跑回自家门上,把门一叫开就问婆姨:“我妈给我托了梦。你把她放在哪里了?”婆姨吓得说谎:“妈在炕上睡着呢。”丁郎不信,把灯点着一看,妈在门背后立着。婆姨说:“你晚上不回来,我吓得很,没个顶门的,我就拿……”
  还没说完,丁郎就把婆姨一顿好打。丁郎说:“你咋不听我的话?妈让我亏待死了!我一定要把木头妈供奉好,补上我的过错,你却拿她顶门!哎,我的苦命的妈呀!”
  从此,丁郎把木头妈一直立在供桌上伺奉着。后来,人们效法丁郎,双亲死后,就用一段木头刻上字供奉在桌上,以示悼念亡灵,人们称之为“神柱”。
  孙秀华 整理
  偷牛
  很久以前,在一座深山里有个老两口,膝下无儿无女,养着一头大黄牛,就凭这头黄牛,老两口才维持住生活。大黄牛又肥又大,老虎见了想吃,贼见了想偷。
  在一个阴天的晚上,老虎想吃牛,溜到窗下听动静。贼在这晚上也想偷牛,溜到门口听动静。只听屋里老两口在说话,老婆子说:“今晚怕贼来偷牛。”老汉说:“贼偷牛我不怕,老虎吃牛我也不怕,就怕漏(指屋顶漏雨)。”老虎、贼听了不知漏是什么东西,各自想:“老汉连我都不怕,单怕漏,漏可能比我厉害!”都有些犹豫不定。最后,老虎横下心到牛圈去吃牛,贼也横下心到牛圈去偷牛。
  贼先到了牛圈,正准备偷牛,忽听到外面有动静,以为漏来了,吓得浑身发抖,赶紧爬到门头。老虎走到门口,贼以为漏要进屋了,吓得手一滑掉在了老虎的身上。老虎当是遇上了漏,掉头就跑。
  贼骑在老虎的身上,紧紧抓住虎背不敢放手;老虎想挣脱漏拼命飞逃。一个想吃牛,一个想偷牛,最后谁也没得逞,反而吓得把魂都给失了。
  覃平 整理
  莲莲女娃
  有一个女娃,从小没妈,长得又黄又瘦,像马莲草一样,人就把她叫了个莲莲。莲莲命里是野滩上的马莲草,没人管,长到十二三岁,没人给梳辫子,没人给裹脚,也没人教给她针线女红,一天嗟撒到野滩上放牛。饿了饿着去,渴了渴着去,热了热着去,冷了冷着去。
  莲莲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妹妹,是后妈带来的。她长得白白胖胖,脸盘圆,耳朵方,谁见了都心疼,说这女娃长得福相,日后有福,就把她叫了个福蛋儿。福蛋儿吃好的,穿好的,头上插着粉团花,脚下穿着木底绣花鞋,小脚刚一拃长。人说娘亲了老子亲,娘后了老子也后。一样两个女娃,享福的享福,受罪的受罪。
  莲莲白天在野滩上跑,晚上就睡在厨房的柴草堆里。夏天还好过,冬天,厨房里的水缸结上了冰碴,莲莲夜夜在柴草里缩成一团儿。有一晚,她实在冻得睡不着,就钻进了牛棚。她把两只脚伸进牛的大腿窝里,脊背靠住牛肚子,这样子暖和了。以后,她夜夜和牛一搭里睡。
  这一年草芽转青的时候,莲莲又把牛赶到野滩上去放。她和牛亲,哪里水草多,就把牛往哪里赶,荒滩野洼都跑遍了。
  有一回,莲莲把牛赶到了一处背洼里,牛正吃着草就不见了,来了一个女人,看上去很贤良和善,她蘸着洼里的泉水给莲莲梳洗头发,扯下榆树皮揉绵了给莲莲裹脚,做罢就不见了,牛又在那里吃草。那牛拉下了又香又软的油花卷子,让莲莲吃得饱饱的。打这以后,天天如此。莲莲一天变一个样,白了,胖了,头发黑了,两只脚越来越妙巧了。日子不多,莲莲出脱得很俊秀了。
  后妈眼见莲莲一天一变,越变越好看,就偷偷跟到野洼里看下了。回来,她换上福蛋儿去放牛。谁知道,福蛋儿一去,那女人再没来,牛也不拉油花卷子,没几天,把个福蛋儿晒黑了,饿瘦了。有一天,空肚等油花卷子的福蛋儿,跟着牛跑来跑去,饿得头昏眼花,等呀等,牛总是不拉。有一会儿,她看见牛屁眼门里动弹呢,赶紧双手去接,又没事了。她一急,就伸手进去抠,这一下牛惊了,夹紧屁眼门子拖着福蛋儿满野滩上跑,等别人把牛抓住时,福蛋儿浑身上下碰得没一点好处了。
  这天晚上,莲莲去喂牛,牛不吃,两只眼睛泪汪汪的。莲莲刚睡倒丢了个盹儿,梦见给她梳头裹脚的女人来了,给她说:“明天一早,他们就要杀我。他们吃了我的肉以后,你把我的皮、骨头埋到牛槽下面,六月六那天你来取。”莲莲猛地惊醒,知道不好,跑到牛棚守着牛哭了一夜。
  第二天,牛杀了,煮了一大锅。一家人吃肉喝汤,莲莲不吃不喝,躲到一旁里哭。过了些日子,牛肉吃净了,莲莲把骨头都收起来,包在牛皮里,埋在了牛槽下面。
  牛一死,莲莲更苦了,她白日挨了打受了气,夜里就悄悄跑到牛槽跟前哭上半晚夕。
  六月六到了,这天是浪庙会的日子,庙会上请来了戏班唱大戏呢。后妈早早给福蛋儿梳头搽胭脂,穿上绸袄袄缎裤子,一家人欢欢喜喜去浪庙会,就是没让莲莲去,场院里有一堆混杂粮,她得分拣那里头的胡麻、青稞、麦子。后妈说了,后晌回来看,拣不完打死她个毛女子!莲莲一边拣一边哭。正拣呢,叽叽喳喳飞来一群鸟儿给她帮忙来了,用了不大功夫,胡麻、青稞、麦子清清楚楚分拣了出来。看看时候早呢,莲莲梳洗打扮了一番,就去牛棚掀起牛槽,看见里面放着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绫罗绸缎的裤子袄袄一套,簪子、花儿、脂粉一盒,绣花木底鞋一双。莲莲一下高兴了,穿戴起来就上庙会去了。
  赶到庙会,正戏刚开。莲莲悄悄钻进人群看戏,她往哪里一钻,哪里的人就闪开了,不看戏光看她,羞得她抬不起头,戏看不成,就原回家去了。莲莲走到半路,忽然刮起黄旋风,霎时天昏地暗。莲莲紧跑慢跑,最后抱住了一颗老树,才稳住身子,可惜她的一只绣鞋叫风刮跑了。那一只绣鞋刮进了皇宫,皇上一看,就差人寻访丢鞋的女娃儿,寻来寻去,寻到了莲莲,她拿出另一只绣鞋,正好合成一双。差人们就抬上她去见皇上。皇上一见莲莲的三寸金莲儿,好不喜欢,再一看莲莲姑娘,水灵灵的好像一朵刚开的马莲花,就娶了她。莲莲成了皇后了。
  孙秀华 整理
  白银子跟踪
  听老年人讲,过去霍城的庄子附近出过白银子跟人的事,是不是真的,谁也说不清,是先人们一代一代传下来,后人听下的。
  说有个姓钱的老汉,家里比较富有,因为对长工和乡亲们非常仁慈,遇上灾荒年常给周济,人们称他为“钱善人”。他放债很多,遇上些人家生活困难无法偿还,他也就不要了。这年又到了秋天,家里的老婆和儿子让他出去边散心边收债。老汉本来不愿意去,说人家要有,自然会还回来的。但又一想,出去游一游也好,就走了。
  老汉一个人骑了骡子在滩上走,走着走着,骡子的蹄子陷到地里拔不出来,老汉拿鞭子吆喝骡子,结果越陷越深,只好下来用手提,还是丝毫不动。老汉再蹲下去拔,边拔边自言自语地说:“陷得不咋深,咋就拔不出来呢?”这回一使劲骡蹄子拔出来了。老汉拔乏了坐下来缓一缓,无意中朝刚才的地方一瞅,只觉眼前一片白光,照得他眼花缭乱。老汉以为是刚才用力过猛头眼昏花了,就没在意。坐了一会儿老汉起身赶路呢,看见刚才骡蹄子窝窝里有许多白银子。老汉一阵狂喜,就用手刨,越刨越多,最后刨了有一缸。老汉愣住了,这么多银子是谁埋到这里的呢?想了片刻,老汉对白银子说:“今天我本来去收债的,现在债也不要了。我的戒指放到这里,如果你们有心跟我,戒指会领你们去,不想去就算了,不难为你们。”说完将戒指朝那堆白银子上一搁,磕了三个头就回家了。家里的老婆问他:“账咋收下了,咋这么快就回来了?”老汉说:“最近还没有钱,过几天他们就送来了。”后来由于忙,就把这件事渐渐忘了。
  过了两个多月到了年跟前,老婆子和儿媳妇做过年的吃头,婆婆让媳妇到草房抱草烧火,媳妇揽草时,觉得眼前闪闪发光,揉了揉眼睛一看,草里面是一颗戒指。她想:“这么好的东西谁丢在这里的呢?先让婆婆看看吧。”但又一想:“东西是我拾的,她看了就不给我了,就戴在自己的手指上吧。”她抱草回去,恰好让婆婆看见了,婆婆一下哭着骂开老汉了:“你说你的戒指丢了,怎么戴在媳妇的手上?你就说这是怎么回事?”老汉猛猛看见老婆子又哭又闹,一时没弄清楚咋回事,莫明其妙地问:“你今天怎么了?”老婆子说:“我问你,你的戒指怎么戴在媳妇手上?”老汉一听说戒指,心里明白了,急忙打发人叫媳妇来,媳妇来了跪下说:“戒指是我拾的,不是偷的。”老汉让其他人离开,问明媳妇拾戒指的地方,马上到草房里拿了三炷香点上,边磕头边祷告:“你们既然来了,我准备把你们分给我的债户,先让他们过年。如果愿意就留下,不愿意就走。”说完老汉在草堆旁边拴了六尺红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老汉去草房揽草,发现草堆底下的土鼓鼓的,刨开一看,原来是三缸银子。老汉和儿子把银子抬到屋里,对家里人说:“这是我一辈子揽下的银子,我想分给乡亲们过年。”家里人谁也不说话。老汉又说:“我已经给你们挣下了家业,你们就不要拦挡我了。”儿子们一听老爹这么说,再也不好说什么,就把三缸银子抬出来周济了方圆四十里地的人家。
  后来,钱老汉的家业越来越发腾了,儿孙满堂人丁兴旺。老汉活了八十多岁,最后坐化而逝。这正是:人行好事天知道,钱财也跟好人跑。
  彭慧敏 整理
  善有善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霍城沙沟的蔡家庄子住着一户人家,家里很穷,一家五口人只靠夫妻二人常年给别人家干活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有一年,本庄的一户老财在他家不远处种了一块麻子,长得又高又密,庄子上的娃子们常钻进地里玩。有一天,蔡家娃子先钻进麻子地,当他走到地中间,突然发现一个深坑里有一堆灰东西,走进一看,是七个小狼娃子。他喊来小伙伴们看,有的说打死算了,有的说抓回去玩。这蔡家娃子说:“这么小的狼娃娃太可怜了,饶了它们,让长大了和大狼在一起吧。”娃子们听了很同意,谁也没动这七个狼娃子。
  回到家里,蔡家娃子越想越觉得这窝狼娃子实在可怜,它们见人到跟前就张开小嘴叫唤,像是要东西吃。于是,他拿了父母挣来的吃头偷偷去喂那七个狼娃子。他天天喂,小狼也一天天长大了,而且有了感情。他一日不去喂食,就像少了啥一样,他一去狼娃子就围着他转,可亲热了。
  到了秋天,庄稼快要收割了,狼也得挪窝了。一天夜里,天突然刮起了大风,到了后半夜,蔡家大人听见院子里好像有很多羊在叫唤,自己没养羊啊,奇怪,恐怕是谁家的羊跑进来了吧?蔡父起身去看,见院子里确实有一群羊,约七八十只。他又到庄门口看有没有人找来,结果把他吓得“啊”一声,跌了一跤,原来外面蹲着一群狼。这时,屋里的娃子听见了动静,忙跑出来看,他爹哆嗦着说:“外面有狼,狼……”娃子一听是狼,赶紧追出庄门去,可狼已经走了,正是他喂养过的那群灰狼。他呆呆地望着远去的狼群,嘴里不住地念叨着:“走了,它们一起走了……”父亲听说狼已经走了,就问他:“狼走了就好,你还念叨什么?”娃子这才把他一夏天喂养狼娃子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父亲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群狼是赶着一群羊给他报恩来了。刚才狼不会关庄门,只好在门口守着,等主人来收了羊,狼才悄悄地走了。
  此后,蔡家就靠这群羊慢慢地发腾起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终于成了庄子上的头户。后来,有人问蔡家娃子是怎么发起家来的,他念念有词地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这个家就是靠七只狼的帮助才发起来的。”
  陈希儒 整理

知识出处

山丹故事

《山丹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故事的情况。其中包括传统故事、风物故事、人物故事、动物故事、山丹水故事、幽默故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白宝宝和黑宝宝
相关作品
害人终害己
相关作品
七寸三和九寸三
相关作品
世上人的来由
相关作品
庄稼的传说
相关作品
张长和李短
相关作品
贤媳妇
相关作品
万事不求人
相关作品
五湖四海的传说
相关作品
皮匠驸马
相关作品
小伙计
相关作品
增和桥
相关作品
李柴夫
相关作品
羊倌和少爷
相关作品
神柱的来历
相关作品
偷牛
相关作品
莲莲女娃
相关作品
白银子跟踪
相关作品
善有善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