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广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缘》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2150
颗粒名称: 佛山广场
分类号: I267
页数: 4
页码: 8-11
摘要: 本文记述山丹县杨桂平所作的散文《佛山广场》。
关键词: 山丹县 散文 杨桂平

内容

山丹大佛寺历史悠久,声名远扬。而新建的佛山广场更加气势雄伟景色宜人。漫步佛山广场,使人真正体会到景中有佛,佛即是景的意境。佛山广场修建在“佛化墩”旧址上。整个广场规模宏大,布局精致,既有佛家之博大气象,又具园林建筑的隽秀品貌。其中佛城广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是省内最大的佛寺广场。广场建有游客中心、旅游商品展示中心、牌坊、观音坐像和佛文化经卷石刻、水帘照壁、九龙沐太子、佛文化长廊、景观柱、吉祥如意雕塑、青石佛脚印等景观和星级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多处。
  广场最显眼的建筑是七孔石牌坊门楼,由青石浮雕而成,高12.8米,呈七门八柱七楼样式。造型美观,结构和谐,庄严肃穆,气势雄伟。牌坊上方的浮雕云龙接天,为亭阁式斗拱建筑,飞檐翘角。牌楼正中刻着圣一大师所题“大佛寺”三个字,金箔涂饰,金光闪耀。两边分别刻着黄色字体的佛家六度,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六度法门,意为佛教信徒修练成佛的重要途径。“六度”又称为“六度波罗蜜”,指六种修成功德的要点。牌坊中间四柱金刚座上,为四大天王雕像,形态逼真,威严慑人。座两侧基石各有鼓头,上雕莲花,栩栩如生。牌楼上方八根云柱高耸,柱顶雕有释迦牟尼七世佛像,两边云柱各雕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像。蓝天之下,泛着青光,亦真亦幻。牌坊背面正中刻着“佛国圣地”四个金箔大字。牌坊正门和副门各题一副对联,主联为:恒念祁连晴雪、龙首烟云,乐返人间播善愿;常听弱水晨风、焉支暮雨,何求世外觅奇观?副门联为:一方生态,菩提万株结善果;百世佛缘,钟鼓千里送梵音。一派佛国尘缘气象。
  牌楼两侧各矗立三座八面石雕经幢。经幢基坛底座雕饰莲花,幢身为云柱,云柱浮雕海水,莲花,祥云。上罩三层八角佛龛,雕佛像24尊,幢顶旋转钵体式,直指云天。经幢围护左右,整个牌坊更显典雅庄重。
  “佛脚印”在牌坊正门前面,也为青石雕成。站在代表着福报和智慧的青石佛脚印上,佛与你已是近在咫尺,似能听到佛的教诲。断恶修善是因,得到福德是缘,获得福报是果。有此因便有彼果。善念终可成佛,修得功德圆满。真想立地成佛。
  寻着佛的脚印,走进牌坊门楼,脚下一副巨大的石刻经卷铺展开来,上刻有七朵莲花。一步一莲花,一步一世界,这是佛出世的七步。走出最后一步,就跨出了六道轮回,修成正果,终得佛身。佛教称: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而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六道中地狱道最痛苦,人道即人间却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天道虽为六道中福报最大的一道,但却并非修持佛法的一个有利地点。正由于此原因,我们求生于净土中,而不求生于天界享乐。最后能走出六道轮回的往复,修道成佛是最大境界。
  在这静谧的佛国神游,你一抬头就会看到千佛殿。整个千佛大殿由露天观音坐像和观音座、地宫构成。座上观音手持莲花净水瓶,慈祥端庄。菩萨的两旁是相对称的天龙八部铜像,是护法神,即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龙八部想来道行也很深。
  殿为千佛殿,殿内尊尊法相金身,彩分九色。地宫内为官煞殿,地宫展示了佛教的地狱说。八大地狱猛醒,人生是苦海泛舟,生时积善行德,死后方可不下地狱。这是佛家的首要教化。
  我们先前见到的石刻经卷旁有两个对称的功德亭,明清风格。亭内记载了大佛寺多次重建事项,并刻有建设中捐款捐物的各界人士,以此作为纪念。两旁树木葱茏,花草拼成的祥云图案色彩斑斓,与两边的龙形佛文化长廊相得益彰,可与苏州园林建筑媲美。
  沿着龙形佛文化长廊蜿蜒曲折,雕梁画栋。走进长廊似两条彩色巨龙从南北两侧将广场环绕。长廊里绘画有各种佛教故事和种种让普通人难以体会的出家人宗教生活的神秘,细细观看,更对那种人间净土般的佛家境界难以忘怀。
  寻着哗哗流水声,你看到的是水帘门,位于千佛殿西面,三道石门相映而立,依次高过,水柱如帘。有对联一副:雄刹依妙峰佛国华光接慈云;碧水绕禅林莲池清露超尘世。晴日当空,水帘映日,五彩缤纷,蔚为奇观。水帘常垂不卷,飞琼溅雪,帘飘如丝线,疑入仙境。两旁平安、幸福之门洞开,门洞石壁上雕刻有释迦牟尼佛像十六座,讲述佛出世到涅槃的故事。门两旁各有花草组成的两个卍,又叫吉祥海云,是佛家的吉祥图案。这两景可并称一景,曰:“帘挂古今”,亦很形象。
  在水帘门两旁矗立着六座经幢,这与牌坊门前经幢略有不同。底座是石雕莲花座,幢顶为八边形汉白玉镂空石毂。经幢上端刻有云纹,柱身分别刻有经文、咒语、偈子。据说五祖弘忍禅师当时为了考察其门下的修学见地,要求弟子作偈。当时神秀上座在弘忍门下是非常著名的教授师,他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首偈子张贴出来后,慧能禅师认为这样的偈子没有达到彻了的境界,于是在神秀上座的偈子旁再写下了自己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传这首偈子是六祖慧能禅师的悟道偈,也是六祖奉行的禅门顿教的证据,他对于佛教里面所常常称道的“菩提树”、“明镜台”等事物均不以为然,其目的也就是要求人们反躬自省,从而明心见性。
  与水帘门相对的是九龙沐太子景观,根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上,唯我最真”,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这个故事十分神奇,让人浮想联翩。九龙沐太子景观再现了故事中的神奇情景。九条飞龙吐出喷泉,汉白玉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神态安详的沐浴其中,银珠飞溅,池中莲花徐徐盛开,真是“花开见佛”。
  站在水帘门和九龙沐太子中间的石如意桥上,左右两边各一个如意放生池,水清如许,碧波荡漾。佛家有一句话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就是寺庙的七层宝塔,这样看起来就知道救一个众生的功德是多么大。一切众生不但是过去父母,亦是未来诸佛,你放它的性命你就是菩萨。佛家的放生从生态意义上来说是有环保意识的。放生也是需要爱心和胸怀的。跨过如意桥,拜谒了太子佛像,拾级而上,就可进入大雄宝殿,拜见大佛金身——天下第一室内泥胎坐佛。
  广场南北两端,各建有明清风格的游客中心和旅游商品展示中心。在这里,是为游客提供购票、导游、休息等服务的场所,同时,还可以欣赏和购买到山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及土特产品。在这里你可以更进一步了解西域小镇山丹的风土人情,感受一下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所产生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佛寺主殿大雄宝殿和与九龙沐太子、水帘门、观音坐像、石牌坊门在整个佛山景区的中轴线上,呈现出一轴两翼的设计理念。整个建筑群,如大鹏展翅,气势恢宏,匠心独具,殿堂楼阁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映衬得整个大佛景区群山翠影,雕梁画栋,叠檐重重。远处龙首山如卧佛隐身,影影绰绰,近处田圃林木碧绿葱茏。没有喧闹,远离浊世,清净悠然。在这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世界里,如此清静幽雅的佛家净地,不修行也能求得心静神安。

知识出处

佛山缘

《佛山缘》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分为四大篇,其中包括了散文篇、诗歌篇、传奇篇、其他篇,详细介绍了感悟大佛神灵、天下第一佛、佛城广场、诗四首、咏大佛寺二首 、大佛寺、卧佛隐身的传说、重建山丹大佛寺记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七孔石牌坊门楼
相关作品
佛山广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