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缘》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2149
颗粒名称: 天下第一佛
分类号: I267
页数: 4
页码: 4-7
摘要: 本文记述山丹县杨显祖所作的散文《天下第一佛》。
关键词: 山丹县 散文 杨显祖

内容

大佛寺,古名土佛寺,位于县城西五公里的瞭高山脚下。气势壮观,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胎贴金坐佛。
  山丹大佛寺,始建于北魏。在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6年),只是“刊山为佛,加以涂绘,高四丈五尺”。正统初年,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曾来山丹观光本寺,回朝奏请英宗朱祁镇为该寺赐名,英宗赐额曰“土佛”,金书其门,朗昭星月,由此得名土佛寺。
  有文字记载最早重修大佛寺是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六月,住持智莹请陈敏撰写《重修大佛寺碑记》,从碑记中我们知道了重修大佛寺的基本情况。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监镇甘肃太监王贵,特请高僧智莹号秀锋为本寺住持。时,佛教大师,僧会司都纲(明代主持地方佛教事务的官员)沙加舍认为寺宇朴陋,乃请于守备山丹都指挥杨斌倡导募化,经营重建。重修工程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春动工,次年竣工。泥塑高十三丈坐佛一尊。
  明河南汝南进士吴同春在甘肃为官时,曾游本寺,写诗《山丹土佛寺》,并写诗前小序:“山丹西十里铺有土佛,坐依山,高十三丈,耳可容人,指甲阔尺余,以五级楼阁卫之,亦伟矣。余过此题其额曰:‘虚无法象’,字径二尺,因为言纪其事。”
  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593年—1600年),本县人官至甘肃总兵、右军都督同知王允中捐巨资修本寺,使其规模更宏大,气势更为壮观。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部将辛恩忠攻占山丹时,该寺部分毁坏,后修缮,并易名大佛寺。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1874年),青海反清回民屡入县境,该寺毁于兵燹,寺庙荡然无存。清光绪九年至十四年(公元1843年—1888年),安徽泾县进士查之屏任山丹知县时,筹划重建大佛寺,率先捐奉银二千緍,属僚、佛教信徒,民众纷纷捐资献力,全力鼎助,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开工,次年竣工。依山之高泥塑坐佛一尊,大雄宝殿十六楹,木结构五级楼阁围之,楼阁两边通向山顶之道,各建岭楼一座,在山之顶建望晚亭。
  十年(1966—1976)文革期间,1971年县革委会以破“四旧”为名,该寺被拆毁。
  1987年,僧尼化缘,在原寺庙处建简易佛堂进行佛事活动,后本寺和尚不懈努力,八方化缘,为重建大佛寺筹款。香港宝莲寺圣一大师知山丹僧尼化缘重建被“文革”中拆毁的大佛寺,热忱大力支持,施本寺积畜人民币260万元,金箔六十万张(每张合人民币4元),折合人民币240万元,总计500万元。本寺僧尼化缘150万元,僧尼化缘重建大佛寺的行动,激发了山丹及周边县民众的大力支持,纷纷捐资献物。1992年10月10日奠基开工,1995年竣工,建成木结构方塔形正面九楹,两侧五楹39米高佛楼,内塑35米高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坐像一尊,金箔贴身,熠熠闪光,目炯面慈,手势之意,佛怀众心。
  平时外地来山丹观光大佛寺的游客络绎不绝,更为热闹的是每年四月初四为大佛寺庙会,山丹及周边县的民众赶来山丹过庙会,人山人海,商贾云集,热闹无比。
  旧时来过庙会的民众,还有两处是一定要去的:一是瞭高山脚下的破肚子娘娘庙;二是马家湖湾的王家享堂。
  在大佛寺西石嘴山脚下,古人凿洞建庙。建有黑虎庙、关帝庙、雷神庙、龙王庙、破肚子娘娘庙。这几处庙,面向西草湖。1956年山丹县决定在此处建一座水库,大坝坐落在龙首山和瞭高山之间的凹槽地带,从这里截住山丹河流水。在修建水库时,这几处庙宇尚保存完好,是年被炸毁。可以说,在这些神庙中,破肚子娘娘庙是我们山丹自家的神庙,源于民间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很古老的时候,小姑和怀孕嫂嫂两人去河里抬水,在行进的路上,小姑看见龙首山和瞭高山相对而动,小姑说,嫂嫂你看,那两座山在动。嫂嫂说,山怎么能动,我们快点走。又走了一段路,小姑又说,嫂嫂你看,那两座山真的在动,你怎么说不动?嫂嫂说,我怎么看不见在动,我们赶快回家,妈妈还等着水做饭,你哥吃完饭了要去田里干活。小姑要坚持放下水桶,让嫂嫂看,姑嫂两人放下水桶,嫂嫂抬头望两山时,果然正在合拢。嫂子说,不得了了,要是山合到一起,把水路堵了,山丹就会变成湖海,一县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你去通知人们赶紧撤离,我来堵山。说完嫂子用力顶住向前移动的瞭高山嘴。由于用力过猛,肚子突然破裂,胎儿坠落在地,血溅山石,两山嘎然而止。嫂嫂却力气用尽,血流过多而倒地身亡。人们为了纪念嫂嫂舍身救人,就在瞭高山的石嘴脚下凿洞建破肚子娘娘庙,供后人瞻仰膜拜。塑像的形状是破肚子娘娘微斜卧,旁边是胎包及一男婴,小姑子站在破肚子娘娘旁边。可惜该庙因修祁店水库连同黑虎庙、关帝庙、雷神庙、龙王庙而拆毁。现在村民在大坝下面的山崖下重修了破肚子娘娘庙,遗憾的是里面的神像却不是破肚子娘娘而是观音、龙王等。
  王家享堂,在马家湖湾北侧(现祁家店水库北),有一坐北望南规模宏大的陵园,这就是王家享堂。在墓丘前方数十米外有一座高大的雕有各种图案,气势宏伟的石牌坊,进入石牌坊后,是一条直通墓丘的沙石甬道。在甬道的两旁是对称的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的石人、石马、石虎、石骆驼、石龟、石羊(其中一只无头)墓丘前是龙形图案的石墓碑,两侧各竖一座雕有龙形图案,且中间镌刻“大明”两字的陪碑。这就是明朝平羌将军、甘肃总兵、右军都督同知山丹籍王允中之墓。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病故,朝廷为表彰他的战功,诏赐武进士、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等殊誉、追加最高军阶兵部尚书。下诏御葬,并御赐王允中墓碑文,其葬礼档次之高,规模之大,在当时文臣武将中是空前的,他也是山丹历史上官阶最高的人物。之后,多年荣享御祭,其隆重盛况,在山丹是空前的。
  前面讲过,墓甬道两旁的石雕中,有一只石羊无头,关于为啥无头,这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在王允中墓旁,有马家湖湾马姓人家的地,某年庄稼长的很茂盛。早上马姓人到地里去看庄稼,有模糊的羊蹄印,庄稼被羊吃过,这样一连几天,他想弄个究竟,夜晚没有月亮,天黑乎乎的,马姓人拿了一条棍子,到地边守候,看是谁家的羊在吃庄稼。夜深人静,看见有两只羊到地里,他拿棍子一打不见了踪影。第二天他拿一条绳子,想用绳子把羊栓住,又是夜深人静时,见是昨晚来的那两只羊,他立刻用绳子去套,结果没有套住,羊又不见了。第三天他磨利了镰刀,拿上了绳子,蹲在地里,见还是那两只羊到他蹲的地方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镰刀向羊脖子钩去。镰刀钩下了羊头,羊却不见了,他有点纳闷,提着羊头回家了。第二天早上一看,是一个石羊头,他若有所思,抱着石羊头,到王家享堂,见一只石羊没有了头,他似明白了什么,把那颗羊头放在了无头石羊旁。从此,再没有发生过羊吃庄稼的事。

知识出处

佛山缘

《佛山缘》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分为四大篇,其中包括了散文篇、诗歌篇、传奇篇、其他篇,详细介绍了感悟大佛神灵、天下第一佛、佛城广场、诗四首、咏大佛寺二首 、大佛寺、卧佛隐身的传说、重建山丹大佛寺记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显祖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大佛寺
相关地名
山丹大佛寺
相关地名
王家享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天下第一佛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