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从双石铺到山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宋庆龄与路易•艾黎》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2120
颗粒名称: 西迁:从双石铺到山丹
分类号: G719.28
页数: 5
页码: 123-127
摘要: 本节记述了路易·艾黎蒋双石铺培黎学校西迁到山丹的经过。
关键词: 路易·艾黎 宋庆龄 培黎学校

内容

尽管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逐渐步入正轨,事业蒸蒸日上,但危机仍然存在。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被国民党当局指控为“亲共的危险分子”17,学校经常受到特务的监视和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已制定了“穿陕入川”的作战计划,妄图对陕西发起进攻。面对日益紧迫的形势,双石铺培黎学校的校舍很可能会被国民党军队占用。而且,宝鸡的工合办事处已经向培黎学校下达命令,凡是年满16周岁的学生必须参加三青团。为了保护学生,保住学校,艾黎和何克决定将学校迁往一个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
  情况越来越清楚,政治形势将不允许我们继续留在双石铺。我们业已困难重重,这些困难不断抬头,似乎使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现在又出现了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我们是否应该收摊子结束这儿的工作,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其他阵地去,看看我们在那里能干些什么呢?18
  然而,将学校迁到哪儿去呢?兰州培黎学校校长张官廉和王贤琳建议双石铺培黎学校迁移到兰州,和兰州培黎学校合并,由何克主持。19但是,艾黎不同意这一想法,或许是因为兰州的位置不够隐蔽,而且办学成本较高。艾黎知道,他必须要找到一个原料足以自给、有发展空间的地区,而且在将来,“人民的军队能发现这里有技术力量和一个工业基地”20。
  1943年夏天,在机缘巧合之下,艾黎跟随当时的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李约瑟(JosephNeedham)去甘肃西部考察。路途中,他们两次在山丹停留,山丹给艾黎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的小城镇。山丹地势三面环山,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以农牧业为主,艾黎称之为“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县城北面的北山,名叫“合黎山”,路易·艾黎很喜欢这个名字,他说:“‘合’就是‘工合’的‘合’,意思是合作,‘黎’就是黎明的意思,就是我们学校名‘培黎’的‘黎’。”21而且,艾黎还在山丹听到了许多关于当年红军的故事,他下定决心,“让我们把学校就建在这里,作为对他们的一座活着的纪念碑吧!”22
  可以说,没有比山丹更合适的地方了。首先,当时甘肃和青海是中国西北最不发达的地区,由军阀马步芳的部队所控制,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较为薄弱。而且,艾黎的想法还得到了时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其次,山丹县虽然贫穷,但自然资源丰富,有优质的石油,还有煤矿、皮革、羊毛和驼毛等,这正是他们需要的原料。不仅如此,山丹有许多空置的房屋,租金也相当便宜,完全可以容纳双石铺培黎学校的60多个学生。山丹还有一批民风淳朴的农民子弟,他们的生活非常困苦,在山丹开办培黎学校,能让他们学到知识和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颇有助益。
  然而,从陕西双石铺到甘肃山丹,差不多有1100公里路程。路易·艾黎和何克要将学校迁至山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艾黎奔走于兰州和山丹之际,何克则在双石铺忙活,他一丝不苟地打包机械设备、生活用具和师生们的行李,为西迁做准备,这些生产装备对他们而言是“无价之宝”23。1944年秋天,一场堪比“小长征”24的长途跋涉开始了。12月21日,艾黎租赁了一辆抗日战争初期苏联支援中国的日卡车。在此之前,他已经把第一批33名学生安置于西迁的中转站——兰州培黎学校,并在山丹租下了已经废弃的发塔寺作为校舍。租到汽车之后,艾黎和孩子们把铺盖卷和在兰州所能采购到的一切物品装到车上,向山丹进发。一路上,除了这辆破旧老爷车突发的小故障外,并没遇到大的麻烦。4天后的晚上,车子开到了山丹,大家入住县城内艾黎先前已租好的临时驻地。第二天,他们就开始上课,下午的时候,他们用捡来的砖头在教室里铺地,为建造机械车间和纺织车间做准备。
  1945年的2月份,乔治·何克带领剩余的学生抵达兰州,他还为学校采购了一批物资,并雇了几辆卡车将设备运到山丹。万事开头难,为了能使学校在山丹站稳脚跟,艾黎必须四处求援。何克则坚守岗位,在学校里负责安装锅炉,安排布置机械组、纺织组和教室。1945年7月,艾黎从重庆回到山丹,此时学校面貌已焕然一新。纺织组在生产棉纱,织布机在织布,机械组开了工,课堂教学也进行得很顺利。学校门口悬挂着“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的校牌,门内竖起一介石碑,上面刻着艾黎所定的校训——“创造分析”25。此时,西北地区有两所培黎学校,分别是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和兰州培黎工艺学校。实际上,山丹培黎学校和兰州培黎学校是一所学校的两个有机部分,何克把两所学校比作一辆汽车上的两个轮子,艾黎则说:“两个学校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261947年夏天,由于办学经费难以维持两所学校的开支,兰州培黎学校被迫关闭,学生和设备都搬到了山丹。
  事实证明,路易·艾黎把培黎学校搬迁到山丹的决定是正确的。山丹为培黎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也让艾黎的教育理念得以实践。山丹培黎学校的办学经验对新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借鉴意义,正如艾黎所言:
  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并通过实际的方法发现了新时期对劳动人民适用的东西,那就是:集体的力量,合作的方式,开会与讨论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对于即将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国人民来说,都是点滴宝贵的教育经验,对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和平与进步都有重大的意义。27

附注

17.路易·艾黎:《L合运动记述》,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32页。 18.《艾黎自传》,第162—163页。 19.张官廉:《路易·艾黎与山丹培黎学校》,载《文史资料选辑第80辑》,第198页。 20.《艾黎自传》,第162页。 21.路易·艾黎:《农民的希望——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第24页。 22.《艾黎自传》,第164—166页。 23.路易·艾黎:《从牛津到山丹:乔治·霍克的故事》,第85页。 24.《艾黎自传》,第170页。 25.《培黎石油学校发展史》,第19页。 26.《张官廉同志与兰州“工合”》,载《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路易·艾黎在甘肃》,第191页。 27.《艾黎自传》,第204页。

知识出处

宋庆龄与路易•艾黎

《宋庆龄与路易•艾黎》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真实地讲述了宋庆龄与路易·艾黎跨越半个世纪的革命情谊和感人故事。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也是宋庆龄一生的挚友。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档案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将宋庆龄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往事编撰成书。该书详细叙述了宋庆龄与路易·艾黎的革命友谊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的演进关系,对他们的高尚品格和为中国人民、为新中国不懈奋斗的奉献精神予以深切的纪念和缅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