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前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宋庆龄与路易•艾黎》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2110
颗粒名称: 西安事变前后
分类号: K836.125.6;K827
页数: 4
页码: 57-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宋庆龄与路易·艾黎,西安事变前后从事工合运动的经历。
关键词: 路易·艾黎 宋庆龄 西安事变

内容

通过董健吾陕北之行,宋庆龄与中共最高领导层建立起直接联系,并在国共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宋庆龄没有辜负中国共产党对她的信任,积极与国民党上层中枢人物联络,向他们介绍潘汉年,为促进国共合作奔走呼号,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93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五周年纪念日,毛泽东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亲笔信,进一步表达中共方面捐弃前嫌与国民党当局携手合作共同抗日的愿望:庆龄先生左右:
  武汉分别,忽近十年。每从报端及外来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国的言论行动,引起我们无限的敬爱。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目前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之呼声虽已普及全国,然而统率大兵之蒋氏及国民党中央迄今尚无彻底悔祸之心。这种违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行为,实为国民党大多数党员所不应容许而应立起纠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兹派潘汉年同志前来面申具体组织统一战线之意见,并与先生商酌公开活动之办法,到时敬求接洽,予以指导。付上我们致国民党中央的信以作参考。同时请先生介绍与先生比较接近的诸国民党中枢人员,如吴稚晖、孔祥熙、宋子文、李石曾、蔡元培、孙科诸先生,与汉年同志一谈,不胜感幸。
  顺问近安
  毛泽东
  “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71
  另外,刘鼎到西安后,系统地向张学良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4月9日,刘鼎参加了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的秘密会谈,随后被任命为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协助张学良以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东北军,加强东北军与红军、十七路军的团结。从肤施会谈后至西安事变前,刘鼎在洛川化名“择生”先后给中共中央写了4封密信,及时汇报张学良的思想动态。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刘鼎的报告,及时掌握了事变的信息和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情况,为日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曾多次指出:“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72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面对这一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宋庆龄的态度与中共方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第二天,她约请胡子婴到家中,问她能否陪同自己赶赴西安,“去劝说张学良释放蒋介石”,以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宋庆龄还在胡子婴的陪同下前往何香凝寓所约请何同行,同时嘱咐孙科安排飞机。73后来,她们因无法安排飞机而未能成行,但宋庆龄一直密切关注着事件的动向。为了争取蒋介石获释,宋子文、宋美龄与宋庆龄联络,恳请得到她的帮助。此后,宋子文、宋美龄飞往西安,与张、杨和中共方面谈判,蒋介石最终获释。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通过秘密沟通国共两党,积极投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全力营救救国会领袖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历经政治风雨洗礼的宋庆龄已从一名人权斗士走向了抗日救国的前沿。1937年2月,宋庆龄与何香凝领衔,向国民党当局递交了《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并发表题为《实行孙中山的遗嘱》的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公开信,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已经立下志愿,下定决心,不再向日本帝国主义让步,而准备收复失地。”746月,宋庆龄与何香凝等联合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要求国民党政府释放救国会“七君子”。7月5日,宋庆龄带病与胡愈之、胡子婴等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以实际言行声援社会各界人士的抗日爱国运动。
  1937年7月7日,北京卢沟桥的枪声宣告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宋庆龄发表《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一文,主张国共团结合作一致抗日,指出日本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坚信中国必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7511月12日,中国军队全部撤离,日军占领上海华界。12月13日,首都南京沦陷。12月23日,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决定撤离上海避居香港。
  1937年3月,路易·艾黎回新西兰探亲并游历各国,考察西方国家工厂的安全生产条件。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黎提前返回上海。在宋庆龄离沪的前几日,她打电话给艾黎,让他帮忙预订一辆出租汽车。12月23日,艾黎按照约定准时来到莫利爱路寓所。多年以后,他还清晰地记得码头送别的那一幕:
  我永远不会忘记国民党撤退后她离开上海的那个灰暗的冬天的早晨。轮渡载客由南京路码头驶往在江中心抛锚的大海船。码头上到处是巡捕、侵略军的宪兵、包探等等。她打电话要我坐一辆出租汽车到她家里去。我到达时,她正同两位已同意看管她的房子的外籍妇女喝咖啡话别。壁炉里炉火正旺,屋子里很舒适,外面却又冷又阴郁。她同她们谈笑风生,然后挥手告别,同我一起坐在车里,李妈——她的忠实的同伴和管家坐在前面,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袱。她挎着我的胳臂走过所有那些面目狰狞、虎视眈眈的家伙,愉快地交谈着,神态自若。没有人查问我们。海船泊在江心,朝着下游,联络船不久便驶开,大船启程了。76
  邮轮启程南下,于12月26日安全到达香港,宋庆龄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就在送走宋庆龄之前的一个月,路易·艾黎支持养子段士谋和黎雪离开上海去延安。1938年7月,艾黎辞去工部局的工作,赴香港征求宋庆龄对于工合运动的意见。接着,他通过宋子文的安排,坐飞机抵达战时首都武汉,开始从事工合运动。

附注

注释 71.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信》(1936年9月18日),载《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1-442页。 72.《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我党优秀党员——刘鼎同志生平》,《人民日报》1986年9月3日。 73.胡子婴:《光耀日月气贯长虹——回忆宋庆龄名誉主席在救国会时期二三事》,载《宋庆龄纪念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3—114页。 74.宋庆龄:《实行孙中山的遗嘱》,收录《宋庆龄选集》上卷,第165页。 75.宋庆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载纽约《论坛与世纪》1937年8月,收录《宋庆龄选集》上卷,第192—198页。 76.《艾黎自传》,第76—77页。

知识出处

宋庆龄与路易•艾黎

《宋庆龄与路易•艾黎》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真实地讲述了宋庆龄与路易·艾黎跨越半个世纪的革命情谊和感人故事。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也是宋庆龄一生的挚友。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档案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将宋庆龄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往事编撰成书。该书详细叙述了宋庆龄与路易·艾黎的革命友谊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的演进关系,对他们的高尚品格和为中国人民、为新中国不懈奋斗的奉献精神予以深切的纪念和缅怀。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