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1979年路易·艾黎在上海接受新西兰《工合:路易·艾黎在中国》(GUNG HO:Rewi AlleyofChina)摄制组的采访录像,见中央电视台《路易·艾黎》纪录片(2011年)第2集《上海十年》。此外,艾黎的话也被纪录片编导吉奥夫·查珀(GeoffChapple)编著的《路易·艾黎在中国》(RewiAlleyofChina)第40页所引述。
2.《艾黎自传》,第35页。
3.路易·艾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人民画报》1978年第4期,第42页。
4.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7卷,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页。
5.《艾黎自传》,第37页。
6.WillsAirey,ALearnerinChina:ALifeofRewiAlley,TheCaxtonPress,1970,p.62.([新西兰]威尔斯·埃雷:《一位旅华学习者:路易·艾黎传》,卡柯斯顿出版社1970年版,第62页)
7.WillsAirey,ALearnrnerinChina:ALifeofRewiAlley,p.63.([新西兰]威尔斯·埃雷:《一位旅华学习者:路易·艾黎传》,第63页)
8.《艾黎自传》,第37页。
9.《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20页。
10.RewiAlley:YOBANFA!ChinaMonthlyReview,Shanghai,1952,pp.64—65.(路易·艾黎:《有办法!》,密勒氏评论报(上海)1952年版,第64—65页)
11.《艾黎自传》,第38—39页。
12.WillsAirey,ALearnerinChina:ALifeofRewiAlley,p.83.([新西兰]威尔斯·埃雷:《一位旅华学习者:路易·艾黎传》,第83页)
13.《晨报》1927年7月3l日,转引自盛永华主编:《宋庆龄年谱》(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1页。
14.[美]安娜·路易丝·斯特朗:《千千万万中国人》之“汉口的红色力量”节,译文转引自李寿葆、施如璋主编:《斯特朗在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15—16页。
15.《艾黎自传》,第75页。
16.宋庆龄:《赴莫斯科前的声明》,收录《宋庆龄选集》上卷,第49—52页。
17.《真理报》1927年9月6日,转引自《宋庆龄年谱》(上),第369—370页。
18.俄文报纸复印件,转引自《宋庆龄年谱》(上),第372页。
19.宋庆龄:《中国目前的形势》,收录《宋庆龄选集》上卷,第60—62页。
20.[美]兰德尔·古尔德著:《孙逸仙夫人忠于信仰》,王丽娜译,此处译文载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文献》(第十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英文原文载美国《民族》杂志第130卷,1930年1月22日纽约出版。
21.1986年4月12日艾黎对爱泼斯坦的谈话,转引自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沈苏儒译,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65页。
22.《艾黎自传》,第75页。
23.《艾黎自传》,第75—76页。
24.《艾黎自传》,第75—76页。
25.[美]兰德尔·古尔德:《在汉口访问孙夫人》,《密勒氏评论报》1927年6月11日,转引自[波]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第194—196页。
26.[美]文森特·希恩:《个人历史》,纽约州加登城1934年版,第208—209页,转引自《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第194—196页。
27.《艾黎自传》,第75页。
28.艾黎在上海收养了两个孩子,一个是段士谋,小名“阿兰”,英文名Alan,一个是黎雪,小名“迈克”,英文名Michael。
29.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耿丽淑在上海参与创办了三合里女工夜校、难民收容所、伤兵救护站,组织教会大学学生上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开展义卖活动。1938年冬,参与组建宋庆龄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上海分会,任秘书,筹集与运送医药物资支援新四军。1940年秋,再次回美国探亲,途经香港时,在九龙第一次会见了宋庆龄。回到美国后,在芝加哥大学时事世界系学习,经常保持与保盟的联系。她通过讲演活动,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情况,为中国人民募捐。还担任美国社会服务工作者工会主席。1946年,又来到中国,继续在女青年会工作。此时,应宋庆龄邀请参加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任执行委员。1947年末,被纽约女青年会召回美国。1949年与爱泼斯坦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中国福利呼吁会,任主席。筹建期间,与宋庆龄不断书信往来。该会是中国福利基金会在美国的代表,呼吁美国人民在医疗物资、儿童保育工作等方面对中国人民给予帮助。1951年耿丽淑绕道欧洲经香港,秘密回到中国。1952年,任中国福利会顾问,主要从事儿童健康教育工作。
30.Maud Russell to the Asilomar Division,May 31st,1932,Maud RusSell PaperS,box 72,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纽约公共图书馆藏陆慕德档案)
31.1939年陆慕德访问延安,撰写了延安见闻。1943年她回到美国,不久成为新成立的“争取民主远东政策委员会”的执行主任,该会宗旨是向美国人民宣传中国人民争取解放运动的真相。1949年后,她主编出版《远东记者》,向美国人民宣传新中国的真实情况,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后被美国参议院国内安全委员会指控为“反美宣传分子”。多年来,她不顾高龄每年春秋两季自己开车环美旅行数月,发表演讲、放映电影和幻灯片,热情宣传新中国,一直支持中国福利会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9年、1972年和1978年3次访华。1978年访华时,宋庆龄曾设家宴招待,邓颖超也会见了她。1989年因肺癌在美国去世。
32.《艾黎自传》,第63页。
33.路易·艾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为劳苦大众而战的斗士》,载尹均生、曹毓英主编:《纪念史沫特莱》,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9—10页。
34.魏璐诗:《往事重温》,载《一二·九运动回忆录》第一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7页。
35.“瀛寰图书公司”,《艾黎自传》的中译本将“Zeitgeist Book Store”直译为“时代精神书店”,不确,现据1932—1933年的《字林西报行名录》更正。书店经理,《字林西报行名录》作“Missl.Weitemeyer”,姓氏名与艾黎回忆的“Wiedemeyer”微有出入。
36.耿丽淑、南帆:《路易·艾黎,你走得太快了!》,《文汇报》1988年1月13日。
37.马海德:《宋庆龄——我的革命导师》,《光明日报》1981年6月3日。
38.路易·艾黎:《我所认识的马海德》,《人民画报》,1980年第12期,第24页。马海德《铬中毒在电镀工业里的情况》这篇文章,1936年中华医学会刊发时,英文标题为lndustrialHealthinShanghaiChinaⅡAStudyoftheChromiumPlatingandPolishingTrade。
39.马海德:《宋庆龄——我的革命导师》,《光明日报》1981年6月3日。
40.《艾黎自传》,第62页。
41.路易·艾黎回忆的这段话,是王火1978年9月14日上午在北京首都医院218室采访艾黎时,艾黎叙述的。转引自王火:《希伯与斯诺——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载《文汇报》1993年6月25日。
42.马海德:《半个多世纪的友谊》,载《纪念路易·艾黎文集》,第27页。
43.宋庆龄致路易·艾黎信(原函未署年份,落款写11月7日),新西兰国家图书馆藏路易·艾黎文件74-047-2/14。
44.路易·艾黎:《刘鼎:杰出的中国人》,载《人民日报》1987年12月31日。
45.1962年董健吾自述材料,转引自石肖岩:《一份宝贵的材料》,载《中国青年报》1981年6月4日。
46.路易·艾黎:《刘鼎:杰出的中国人》,载《人民日报》1987年12月31日。
4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3),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48.《波波夫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的书面报告》第21项的附录:“《中国论坛》是在孙逸仙夫人(宋庆龄)和美国编辑加罗尔特·艾萨克斯(伊罗生)领导下于1932年1月15日在上海出版的。”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3),第192页。
4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3),第193页。
50.《埃韦特关于〈中国论坛〉问题给中共上海中央局的信》,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4),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3页。
5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4),第26、60—61页。
5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4),第102页。
53.《关于〈中国论坛〉性质的建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4),第114—115页。
54.[美]简尼丝·麦金农等著:《史沫特莱传》,江枫、郑德鑫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7页。
55.GraceGranich,OralHistory,Citedin:RuthPrice,TheLivesofAgnesSmedley,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p.269.(格雷斯·格兰尼奇口述回忆,转引自[美]卢斯·普赖斯:《史沫特莱传》,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9页)
56.同上书,第269—270页。
57.白夜:《格兰尼奇的珍宝》,《侧影》,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第84页。
58.魏璐诗:《往事重温》,载《一二·九运动回忆录》第一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0页。
59.《中国呼声》创刊号上刊载的创刊词,中文翻译转引自宋庆龄:《哀悼中国的又一位朋友》,原载《中国建设》(英文版)1972年第9期,中译文收录《宋庆龄选集》下卷,第512—513页。
60.以上引文载《中国呼声》创刊号,1936年3月15日。
61.马海德:《宋庆龄——我的革命导师》,《光明日报》1981年6月3日。
62.《艾黎自传》,第70—71页。
63.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64.《艾黎自传》,第71页。
65.《中国呼声》,1937年1月1日,第1期,第11页。
66.田森:《艾黎的春秋》,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第21页。
67.《艾黎自传》,第74页。
68.路易·艾黎:《鲁迅回忆片断》,《人民日报》1981年9月24日。
69.《艾黎自传》,第72页。
70.《艾黎自传》,第72页。
71.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信》(1936年9月18日),载《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1-442页。
72.《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我党优秀党员——刘鼎同志生平》,《人民日报》1986年9月3日。
73.胡子婴:《光耀日月气贯长虹——回忆宋庆龄名誉主席在救国会时期二三事》,载《宋庆龄纪念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3—114页。
74.宋庆龄:《实行孙中山的遗嘱》,收录《宋庆龄选集》上卷,第165页。
75.宋庆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载纽约《论坛与世纪》1937年8月,收录《宋庆龄选集》上卷,第192—198页。
76.《艾黎自传》,第76—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