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乐印象》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2038
颗粒名称: 走进民乐
分类号: I267
页数: 3
页码: 259-261
摘要: 本篇散文是由闵琦所写的《走进民乐》。
关键词: 走进民乐 散文 闵琦

内容

今日民乐县就是西汉张掖郡辖九县之一的氐池县,古迹众多,甘青古道即由此经过,霍去病在河西建筑的第一座屯兵城——八卦营古城也在这里。
  再一次走小路穿越草原,再一次奔驰在蓝天白云之间,再一次享受夏日里凉风的吹拂,上午因上游水库与下游荒漠的遐想带来的不快被一扫而光。
  进入民乐的第一个去处是八卦营古城和八卦营古墓群。八卦营古城与汉代以前月氏人先建、匈奴人续用的永固城相距不远,它们都坐落在民乐县南童子坝河边,扼守着甘青古道的大斗拔谷(今称“扁都口”)和西北去甘州、东北去山丹的要道,城的东南就是大马营草滩,其军事意义显而易见。
  从军马场三场西行不远就进入民乐,驱车向西,须臾即到八卦营城下。古城历经2100年,至今清晰可辨,倾圮的城垣虽不高大却还完整,北郊有汉代墓群,这里埋葬着数不清的汉代将士。登上土岗四望,古墓累累,黄草萋萋,据说墓群规模之大为河西之最。
  八卦营再往西就到永固城。“永固城”是清康熙以后才有的名字,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月氏人的东城,“东城”之谓是与“西城”相对,“西城”就是原来的昭武城,在今日的临泽鸭暖,两城以黑水为界,分别管辖黑河两岸的月氏人。后来匈奴人赶走了月氏人,月氏人的王城变成了匈奴王城(老上单于在此住过),焉支山下的大草滩也成了匈奴人的牧场。西晋永和十年(354),前凉在此置汉阳县以守牧场,所以山丹马场又叫“汉阳牧场”。此地有泉两眼,一名赤泉,一名乌泉,北凉时,改汉阳为“赤泉”,北魏、西魏时又叫“赤城”,北周、隋时,合称“赤乌”。因此地位于大斗拔谷北口,城又名“大斗城”,唐代为守大斗拔谷,曾在此置军7500人,马2400匹,由名将哥舒翰担任军副使。
  永固城被永固村包围着,城垣残破,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约1300米,夯筑而成,基厚8-10米,高9米,墙外有壕。城内一道土墙将古城一分为二,当地老乡据此管这座城叫“算盘城”。从村中主街向北走可见一座覆钵式塔,是古城中唯一残留建筑,何时所建,无从考证。
  由永固城西行2公里是童子河,溯河而上9公里在马营墩右转3公里就上了227国道,此国道是在甘青古道上修筑的,这条联通张掖与西宁(古西平、青唐)的古道从祁连山的大斗拔谷中穿过,大斗拔谷又叫“扁都口”,古道因此又叫“扁都口道”。这条道属于南北朝以来的青海道(丝路南道)的祁连山分道中的一条支道。前121年霍去病第一次西征、张骞出使西域、晋代高僧法显西去印度取经、609年隋炀帝率40万大军征服吐谷浑后前往焉支山均行经此谷此道。
  沿着227国道上山,一直走到甘青省界。进谷两公里即见古坟,人称“娘娘坟”,据说是随隋炀帝征西的皇姐乐平公主杨丽华的墓。609年,乐平公主随军穿越大斗拔谷时,遇大风雪,“士卒冻死大半”,杨丽华亦染病不起,病死谷中。坟很大,似曾被盗,但坟之真假不得而知。
  扁都口内奇峰耸立,怪石嶙峋,苍鹰啸天,凉风送爽,走在谷内,浮想联翩。
  出得谷来,顺227国道返回张掖,途中顺道去了东灰山文化遗址,这处遗址距今4000年,早于月氏、乌孙时期,属于铜石并用时代,应该是古羌人的文化。一道深深的沟内两侧是数米深的堆积,遗址地面,随手可以拾到古人用过的新、旧石器,我随手捡到一片石刀,上面竟然还有钻孔;几个彩陶的杯盖,颇似今日口杯上的盖子。

知识出处

民乐印象

《民乐印象》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包括散文卷、诗歌卷等内容。包括视野的盛宴、《祁连风》赏析、海潮河·火蛋鸟、心碑——民乐八年、风吹民乐、扁都口、永固镇、金花节等多首散文和诗歌。

阅读

相关人物

闵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民乐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走进民乐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