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891
颗粒名称: 历史篇
分类号: I217.1
页数: 26
页码: 107-131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丹县关于历史传奇故事的内容,其中包含了白山口争水的传说,白银子变水等。
关键词: 历史传奇故事 作品集 山丹县

内容

白山口争水的传说
  白山口,又叫白石崖,是祁连山中段山丹境内的一处水源。这里水流巨大,穿过马营滩草原,流经山丹、永昌两县交界之地。过去常有争水事件发生,甚至打架斗殴,出现人命官司。
  有一年,为争白山口水,山丹人在八个墩滩上的沙河东面打了土庄子叫东沿庄子,表示水在山丹地界。永昌人不服气,把山丹人的庄子推倒了,又在沙河西面打了个土庄子,叫西沿庄子,把水挡在永昌一边。山丹人气急了,晚上放了一股水把永昌人的庄子淹了。天亮时,南墙已倒。山丹人说:这是天地显灵,龙王发怒了。慑于神灵,永昌人只得默认。便把这个豁口朝南的庄子,分为一家一半,水归山丹永昌两家所用。从此,两县人便把这个三面墙庄子视为白山口水的分水界。水虽然归两边所有,但谁多谁少仍有争执发生。后来,有个过路人想出一个办法,才解决了争执。他让山、永两边人都往水里放一样东西,看水流向哪边就归哪边。于是,永昌人往水中撒麸皮,山丹人往水中倒清油。结果,水流进沙河后,漂着麸皮的一股浮水流了不足一里路就干枯不见了。其余的水全部渗入地下。最后从山丹的石圈子又冒了出来。这样,白山口水才真正归山丹人所有。山丹从此土地肥沃,粮草丰茂。
  解放后,军马场为利用水源,把白山口水的一部分引到五墩。一九五九年,山丹县政府调集数万民工开始了浩大的白石崖水利工程建设,终于将白石崖水渠一直砌到马营石圈,汇入大马曹河系。至此,白山口水大面积灌溉农田,为山丹人民造福至今。
  (郭勇)
  白银子变水
  从前在焉支山下有兄弟二人,父母死后,嫂子怕尚未成亲的小叔子拖累他们夫妻,便怂恿丈夫分家。粮食、房屋、土地,凡是好的他们都统统留下,只把山上的几亩薄田、一间破屋分给了老二。老二也不计较,想自己反正有的是力气,还怕饿死不成,就这样他在那间破屋里安了家。
  到了播种的季节,老二没有种子,只能到哥哥嫂嫂家去借,并承诺秋后加倍奉还。哥哥答应了,嫂嫂不甘心,将豌豆种子放到锅里煮熟晾干后借给老二,她想这一下看你秋后用什么还!老二不明就里,拿着炒熟的豌豆种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他认真地将种子撒到地里,每天浇水、除草、施肥,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块豌豆地。几天后,地里钻出了一棵小苗,他干得更卖力了,希望其他的种子也快快发芽、长大,这样到了秋天他就有豌豆可以还哥哥嫂嫂,自己也有得吃了。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地里再也没长出其它的豌豆苗来。原来,嫂嫂煮豌豆种子时,有一粒种子落在锅台旁,没有被煮,就是这粒种子发了芽。
  老二干脆搬到豌豆地里,一心一意守护着这棵豌豆。转眼秋天到了,眼看豌豆就要成熟了。一天,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巨大的五色鸟,三下两下就把这棵豌豆吃得颗粒不剩。老二一见自己仅有的一棵豌豆也被吃了,不由得放声大哭。五色鸟很奇怪,心想不就是几粒豌豆吗,有必要这么伤心吗?便问老二是怎么回事,老二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大鸟。五色鸟一听,说这样吧,我驮着你,带你去一个地方,送你一件宝贝,可以生出银子来顶你的豌豆,你可以用银子还你嫂嫂啊,老二一听就立刻答应了。
  五色鸟带着老二飞呀飞呀,飞到一个很远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宝贝。五色鸟放下老二,从中捡了一个小小的陶罐送给他,说如果需要银子,只需把陶罐向左转三圈,就会生出白花花的银子来。但切记,千万不可向右去转,不然会带来灾难,老二点点头。五色鸟又把他驮回原来的地方就飞走了。
  就这样,颗粒无收的老二在秋后不仅没有陷入困境,而且还盖了房,置了地,娶了老婆。当老二拿着银子来还嫂嫂时,嫂嫂很是奇怪,便一再追问老二是怎么回事。老实的老二把一切都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嫂嫂。嫂嫂一听有这样的好事,立即回家拿出一袋豌豆种子就放到锅里煮,并故意落一粒在锅台旁,然后让老大把种子下到了地里。下面发生的一切就像老二曾经经历过的一样。一天五色鸟终于来了,并且吃了那棵豌豆,老大放声大哭起来,五色鸟停下来询问,老大把弟弟曾经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并要五色鸟赔他的豌豆,五色鸟跟以前一样,也送给他一个小小的陶罐,并将生银子的方法告诉了他并嘱咐他,千万不可右转。老大连声答应,然后五色鸟就飞走了。
  老大如愿以偿,兴高采烈地抱着罐子回家了,到了家里,两口子迫不及待地按五色鸟教的方法把陶罐左转了三圈,果然就生出了白花花的银子,这下老大两口子乐坏了。两人为了多生银子就轮流交替、没日没夜地拿小罐生银子,没几天家里能盛银子的地方都盛满了,可老大两口子还是不满足,继续没日没夜不辞辛劳地转陶罐。终于有一天,由于过度的劳累,老大迷迷糊糊地把陶罐向右转了三圈。这下坏了,灌口冒出的不再是白花花的银子,而是一注怎么堵也堵不住的洪水来。家里所有盛银子的地方,什么缸啊、罐啊、柜啊也都同时冒出白花花的水来,顷刻间屋里屋外一片汪洋,幸亏老大两口子抱住了院子里的一棵歪脖子榆树才没被冲走,可是家里的一切都随洪水消失的一干二净了,连房子也在洪水里泡塌了,老大两口子真正成了彻彻底底的穷光蛋。
  (陈学斌)
  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爱情传说
  美丽的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5公里处。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因山中盛产大黄,又称大黄山。焉支山上松柏常青,草木葱茏,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在焉支山中有一条溪流,称为焉支玉溪。“西王母与周穆王”旷古奇恋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
  穆王是周武王第四代孙。他为巩固政权,保境安民,友好交往,周游天下。有一年他率军西巡,从西安出发,经六盘山,跨黄河进河西走廊。在一个太阳西斜地时候来到了焉支山下……
  夜渐渐地深了,奔波了一天的周穆王躺在随军大殿的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心中甚是烦躁,有些喘不上来气。见无法入睡,周穆王索性披衣起床,走到窗边。看窗外夜黑如墨,无星也无月,那夜色深重仿佛永远也看不到边。忽然,一丝遥远而缥缈旋律传至耳边,若有若无,似琴非琴,越是想听却越是听不清,缥缈不定,在那无边的黑夜中显得异常的诡异莫测。周穆王心中不禁一颤,披衣出帐,顺着琴声的方向寻去,在漆黑的夜里循音而去……琴音断续难定,穆王搜寻了大半夜依然没有找到。
  第二天,周穆王心中甚是烦闷,眉头紧皱,一脸焦虑地问他的侍卫如风昨天夜里发生的事。
  “禀天子,所有人都问过了,没有人知道半夜的琴声来自哪里?”
  听到如风的回答,穆王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惆怅,不禁在屋子里来回踱步,眉头微蹙,面色有些凝重,沉默了半响,方道:“最近这里可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如风想了想,道:“今天早晨,有一个女子在瑶池边抚琴。据当地人说她是一位部落首领,人称西王母。这西王母经常在这弹琴、唱歌、跳舞。演技甚是高超。”
  周穆王眉毛微微一翘,颇有兴趣地问道:“西王母?”
  如风应道:“是的!今天清晨抚琴时古予公子也在场,那公子听闻她的琴音,一时惊为天人,并称她为:‘琴者,当世第一人也’……现属下已命人去查她的身份和住处,目前还没有消息。”
  周穆王微微一笑,道:“当世第一人?是那个古大夫之子古予作的评价?”
  周穆王不禁回想起父王在世时曾说过,古大夫之子予,虽然只会品评,不会抚琴,却也可为周国琴师。想到这里,周穆王颇有兴趣地说道:“既然如此,明天抽空本王也去听听,看看她是否能当得起‘琴者,当世第一人’之美誉。”
  第二天早晨,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拉着的青铜宝车来到焉支山盘旋而上。一路上但见那焉支玉溪溪流湍急,山上松杉茂密,各色鲜花姹紫嫣红。轻风吹来,摇曳多姿,花香袭人。清澈透明的池水中雪峰倒映,晶莹沉璧,使人有飘飘然置身仙境之感……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到了瑶池边。只见一女子端坐于畔,一袭豹纹式皮衣,发丝未挽,倾泻于双肩。一双美眸清澈如水,清冷如冰。玉指于琴弦上轻舞,琴声徐徐而来,婉转悠扬,清新流畅。如潺潺流水,又似波涛汹涌,如女子在耳边莺莺细语,又似狂风暴雨……
  周穆王赞叹道:“好一处人间仙境啊!”命令随行侍卫将中原带来的白圭、玄壁等珍宝和绢帛绸缎等特产赠送给西王母。
  西王母听说周穆王前来会见,心中惊讶不已,速速打扮了一番。便带着众位仙家走了下来……
  二人各自行过礼后,西王母邀请周穆王前去瑶池一座,聊表对这位尊贵客人的欢迎。周穆王自然是欣喜万分,求之不得!
  周穆王在西王母及众位仙家的陪同下,落座于神仙坪上。百花仙子云鬓花颜,环佩铿锵,上前向穆天子道过万福后宣布宴饮开始。列位仙女霓裳羽衣,广袖轻拂,轻歌曼舞,仙乐悠扬,一时间杯筹交错歌舞升平,天上人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喝到兴处,能歌善舞的西王母,不禁起身伴着美妙的乐曲翩翩起舞。只见西王母一身豹裙以轻盈的舞步穿梭于林中,若隐若现……
  这一切都将周穆王震住,屏息凝神,生怕漏过一丝一毫。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此时的周穆王已经如痴如醉,完全陷入其中。不觉也翩翩起舞,并与西王母对唱一曲……
  第三天,周穆王在西王母的陪同下来到了百花池。只见那池水清澈、晶莹剔透。微风袭来、碧波荡漾,让人不觉心旷神怡……
  西王母触景生情,伤感地说:“君游瑶池,神山宝池共乐,可种一株松树,以示后人。”周穆王欣然答允,在石碑两旁亲手栽下一棵松树,作为他们友谊的纪念。
  随后,西王母又请周穆王游历山川湖泊,乘着兴致正浓,坐着由青烈、赤鳞二龙所驾的云香宝车,与周穆王乘坐的青铜宝车比赛。结果西王母输了,她将两条龙贬入瑶池湖底,经过千年苦练,这两条龙化为两条河流,这就是传说中黑河和弱水的来历。
  欢愉时短,分手时长!不知不觉到了分别时刻,西王母又为周穆王举行盛大的欢送宴会,并即席弹琴作歌曰:“巍巍瑶池兮鼓乐鸣,鼓乐鸣兮侍嘉宾。侍嘉宾兮歌声浓,歌声依兮上九重。上九重兮上九重。上九重兮君长寿,君长寿兮何日来?”
  周穆王触景生情,答诗一首:“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歌声伴着琴声,在瑶池里荡漾着难舍难分的真情,周穆王与西王母依依惜别,惆怅归去。
  一千多年以后,唐代诗人韩愈听说了这个故事后,甚为感动,作《穆天子西游歌》:“惟昔穆天子,乘之极遐游。徒闻不知远,八骏历层空。鹜行至阳纡,朝于燕然山(即焉支山)。歌谒西王母,晒猎之荒诞……”以表哀婉之情。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也有一首七言绝句:“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此后,每年盛夏都有人来此游玩聚会。人们就把这里叫做神仙坪。有谣曰:
  神仙坪里走一走,能活九十九;神仙坪里坐一坐,能活一百过。
  又有人作联赞神仙坪和瑶池:
  王母下界,幸有瑶池来天外;穆王东来,喜观仙境遍西域。
  (唐爱琴)
  简狄吞卵的传说
  在那个遥远的洪荒时代,在古弱水(今山丹河)河畔发生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故事。三皇五帝中有一个帝王名叫帝喾,是帝王颛顼的侄子。在他15岁的时侯,就开始帮着他的伯父颛顼治理国家。颛顼去世后,帝喾接替他成为上古时代的第三代帝王。
  帝喾有两个妃子,正妃是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原。次妃是有娀国国君的女儿,名叫简狄。简狄聪明貌美、精通音律且能歌善舞,帝喾非常宠爱她。
  有一年初夏时节,帝喾准备西巡,途中要经过有娀国,便带简狄一同前往。有娀侯得知帝喾要巡视有娀国,便日以继夜地筑起一座九层的高台,来迎接帝喾的到来。
  就这样,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帝喾和简狄带着队伍浩浩荡荡的西巡到了有娀国,有娀国上下自是一番忙碌。这天晚上,有娀国国君在台上设宴款待,有娀侯夫人亦出来相陪。撞钟擂鼓,奏乐唱歌,热闹非凡。过了几天,帝喾向简狄道:“你难得回家一趟,借此机会好好孝敬一下二老。朕决定明天去祭拜一下不周山,顺便看看西域风土人情。估计这次往返将有很多天。待朕回来,再和你一同回京城吧。”第二天,帝喾便动身西巡。
  简狄和他的父母骨肉团聚,自是幸福万分。简狄有一个妹子,名叫建疵,年纪不过二十,天生活泼聪明。此次见到简狄回家来,高兴的不得了,几乎整日整夜的缠着简狄,不是说,就是笑,或是顽皮,只碍着帝喾在旁边,不能为所欲为。这天见帝喾祭拜不周山刚刚离开,建疵立刻对她母亲说道:“姐姐现在是后妃娘娘了,我们可不能怠慢她,要恭恭敬敬地请她一回才行。”她母亲见到建疵如此顽皮,笑道:“姐姐来的时候,不是已经请过她吗,你还要怎样请一回?”建疵一听立马板起脸,嘴一撅,反驳道:“不是,不是,那回请的是帝,不是后妃娘娘。现在我们要专诚请一请后妃娘娘,才算恭敬!”简狄听了,笑得连忙来捂住她的嘴,说道:“你不要再胡闹了。”建疵用手推开说道:“后妃娘娘不要客气,这回我是一定要请的。”
  她的母亲说道:“那也好,前些日子造好了这座九层高台,我只上去过一次,还是在夜间,又要行礼,也没仔细看,我们明天中午到台上去吃午饭吧。”建疵连忙拍手叫道:“好!好!听说那台上钟鼓乐器还在那里。我们明日用午膳的时候一面吃,一面撞钟擂鼓,那不是很有趣吗!”说完,转身跑去告诉自己的父亲有娀侯,有娀侯见是宴请后妃娘娘也就应答应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湛蓝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大家来到台上,四面一望,只见那西北面是浩瀚无垠的一片流沙,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而西面的不周山高耸云端,山顶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建疵用手指着不周山,道:“姐姐,帝在那里呢,你看见没?他还在那里想念你呢。”简狄连忙笑着打断道:“不要胡说,帝心里装着国家大事,岂可因私废公,儿女情长?”建疵反驳道:“帝心里装着国家大事,但也装着姐姐啊!”……
  正说笑间,一对燕子从前面飞过。简狄的母亲道:“是燕子?”简狄道:“对,是一对燕子!”建疵笑道:“是啊,是啊!它因为帝和后妃娘娘双双而来,所以它们亦双双而来,明朝还要双双同去呢。”她母亲一听此话,沉下脸来呵斥道:“不要如此顽皮,怎么拿燕子比起帝来,此乃大不敬,要是让帝知道了,定要拿你去治罪。”建疵笑着,刚要反驳。只见有宫人前来,说午饭已经准备好了……
  又过了几天,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炎热。看到天气炎热,建疵不觉心中烦闷,又向她母亲建议道要和简狄到郊外去游玩。她母亲一听,也点头说道:“我也有这个打算,你姐姐做了帝妃,已有多年。但还是没有生育,这样下去怎么可以?我听说离此地五里路外有一座娘娘庙,供奉的是女娲娘娘,极其灵验。明日天气好的话,你就和你姐姐去拜拜女娲娘娘,求个儿子……
  没等母亲说完,建疵对着母亲伸了伸舌头,扮了个鬼脸哈哈大笑道:“对,我也去求个儿子?”……
  简狄见建疵说话口无遮拦,不觉两耳发红,微微一笑,道:“一个姑娘家,还没结婚就先求儿子,真不害臊!不害怕将来嫁不出去?”建疵见状,立即反驳道:“这可是母亲之意,父母之命不可违。再说了,嫁人生孩子是迟早之事。现在求孩子也是为将来做准备。”说完扮了个鬼脸,又和简狄打闹成一团……
  她们的母亲见状,连忙过来拉开,呵斥道:“没大没小,你姐姐现在是后妃娘娘。怎么还如此无礼!”说完,又回头问简狄道:“明天就去拜拜,你看如何?”简狄虽然不好意思,但是一则不忍违母之意,二则正妃姜嫄现在也有了儿子。长此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也就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清晨,她母亲早早起来,备好祭品,便催促她姊妹二人前去祭拜。来至郊外,一路上风景独秀,树木茂盛,山上岚光微微欲笑……
  不知不觉走了半日,方看见一座寺庙,朝着东方。虽然不是非常宏大,但十分整洁。姊妹二人同走进去,简狄诚心拜过后来到后庙休息,随口问道:“此山叫什么名字?”
  随从答道:“此山名叫瞭高山,北面是合黎山,山下的那条河便是弱水。”
  简狄又问道:“这条河流向哪里?”随从道:“这条河一直向西流,最后流入瞭高山和合黎山脚下的湖中。”
  建疵听说这有一条湖,立即向简狄建议道:“这里也有湖?可以洗浴吗?”简狄随口答道:“有什么不可?”
  建疵又说道:“我今天走得浑身是汗,实在难受,我们就在那里洗浴一下,如何?”
  简狄笑道:“不要胡闹,青天白日之下,随从都在这里,我们两个女子赤身裸体洗起浴来,成什么样子?”
  建疵心中不悦,脸色一沉反驳道:“洗浴不过玩玩,随从可以叫他们走开,不许在此。其余小百姓知道我们是国君的女儿、帝王的后妃在此,当然不敢过来。你担心什么?”说着又“好姐姐长好姐姐短”的叫着,吵个不休。简狄无奈,只得依她。先遣开随从,叫他们在外面等着,并且拦阻游人,不许放他们过来。然后姊妹两个解衣入池。
  二人正在洗浴,忽然看见一对燕子在湖面飞来飞去。建疵立马惊叫道:“姐姐,是那天的一对燕子。”简狄见状,笑道:“你怎么知道是那日的一对燕子?”建疵道:“我认识它们,它们也认识我们。不然,它们为什么不怕人,在我们头顶飞呢?”简狄听了这席话,忍不住抿嘴偷笑。忽然见那双燕子竟飞到平坦石头上伏着了,离简狄很近。建疵叫道:“姐姐,快捉住它!”简狄道:“我们在这里洗浴,怎么捉起燕子来呢?就算捉住它,放到什么地方?”建疵道:“不要紧,我有方法。”
  简狄伸起手,正要去捉,谁知“扑棱棱”一声,那对燕子飞走了,在石头上生下一颗五色的卵,玲珑剔透,甚是可爱。简狄看见,亦是稀奇,便用手取来,但不知道把这颗卵放在何处。正在踌躇,建疵又叫道:“姐姐小心,不可捏破,我看你先放在嘴里含一含,到了岸上,再取出来。”简狄一听,犹豫了一下,就把它含在口中往岸边去。忽然,看见前面的建疵打了一个趔趄,险些跌倒。简狄一急,险些惊叫起来,却不料竟把那颗燕卵咽了下去。顿时觉得有一股暖气从胸口直冲腹部,浑身酥软,只觉得甚是疲惫。但离岸边还有一段距离,简狄定了定神,强打起精神,一步一步来到岸边。这时建疵已经上岸在那里穿衣服,嘴里还埋怨简狄道:“姐姐,你怎么走得那样慢?现在把那颗燕卵给我。”
  此时的简狄有气无力,竟然连岸都爬不上来了,更没有力气说话。建疵看了,非常诧异,走过来搀扶她,问道:“姐姐,你的脸怎么这么红,气色这么差,是不是不舒服?”简狄点点头,只埋头穿衣服,一句话也不说。建疵见状,也不好多问。又伸出手到简狄口边来取燕卵,简狄连连摇头,仍是一言不发。建疵不知是什么原因,只能呆呆的看着……
  过了一会,简狄穿好衣裳,渐渐恢复了神气,埋怨建疵道:“都是你走路不小心,绊了一跤,骇的我着急,竟把那颗卵吞到肚子里去了,现在我的心还在跳呢!”建疵叫道:“啊!你怎么把卵吞到肚子里去了?太可惜了!”简狄道:“我现在很累,回去吧。”说完,站起来向外面走去……
  这天晚上,简狄只觉身体很累,无精打采,睡得很早。谁知从此以后,腹部却越来越大,简狄明白自己有了身孕……
  过了些日子,帝喾回到有娀国,见简狄已是每饭常呕,喜食酸味。明白她已有身孕,不禁大喜,便向她建议道:“现在你探亲也该结束了,朕明天就该带你回去了,你觉得怎么样?”简狄道:“是啊,应该回去了。”
  当晚就将帝喾的意思告诉了自己的父母。有娀侯夫妇虽然爱女情切,但见是帝意,亦不敢强留。独有那建疵听了这话,心中万分悲苦,掉下眼泪。看道建疵如此伤心,简狄劝慰道:“我这次回去,过上一年两年还会回来的。你要好好侍奉父母,不要担心我。昨天帝送给我一块黑玉,说是弱水中得到的,是个宝物,我送给你吧。”说完,从衣袋里取出来,送与建疵。但是阔别多年,聚首才刚刚两个月,此时就又要分开。想到这里,简狄心中亦是万分难过,眼泪也禁不住扑簌簌落了下来。
  又过了两天,有娀侯再设飨礼,替帝喾饯行。建疵和她母亲也在宫里设宴,为简狄饯行。第二天,帝喾就同简狄动身,回到京城。后来,简狄生下了一个孩子,就是殷商的始祖契。
  (唐华)
  燕子报恩
  从前,山丹有个王员外,乐善好施,从不伤生害命,人们都叫他王善人。一天,王员外正带着孙子在后院浇花,突然听到一声枪响,一只受伤的燕子从天上掉下来,扑棱着钻进花丛中。爷孙俩上前一看,只见一只翅膀受了伤的燕子正在那扑腾。正在这时,听得有人边敲门边问:“员外爷,看见一只受伤的燕子掉进园子没有。”员外看见燕子浑身发抖,用哀求的眼神望着员外。王员外说道:“门外是刘枪手吧,我一直在这园子里,没有看见有东西掉下来,要不你进来自己找找。”外面人说:“员外爷哪里话,难道我还信不过您,您忙吧,我去别处看看。”
  听猎人走了,王员外和孙子赶紧给燕子包扎伤口,给它喂食,并把它养在后院里。过了一段时间,燕子的伤养好了。一天,燕子飞到了房顶上像要飞走的样子。孙子说:“爷爷,燕子要飞了。”员外说:“孩子,燕子也有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家,让它去吧。”说完,扬起手,作了个让燕子飞走的动作。小燕子扑棱棱飞起来,在爷孙两个人的头顶盘旋了三圈,唧唧唧地叫了几声,就飞走了。
  第二年的春天,这只燕子又飞回来了。落在员外家的屋檐上,唧唧叫着。孙子看见了,高兴地地说:“爷爷,爷爷,燕子又回来了!”等员外出门看时,只见燕子从口里吐出一粒瓜子后,就飞走了。孙子说:“小燕子真好,给我们带了一粒瓜子来。”爷爷说:“是啊,你不要看它是个鸟,它也知道报恩呢。孩子,瓜子虽小,也是个心啊,我们把它种在花池里吧。”
  到了秋天,这棵瓜秧上结了一个独独的瓜。爷爷说:“这个瓜我们存到中秋节的时候,献月亮吧。”
  中秋节到了,员外叫孙子把瓜抱来准备献月,没想到,把瓜切开后,红瓤里面全是金瓜子。
  (刘海燕)
  周公与桃花
  有位老奶奶,就一个独生儿子,出外两年了不见回来。老奶奶很牵挂,听说周公算的卦灵,就找到周公跟前算卦。周公说:“磨无空转的,卦无空算的。”老奶奶只得拿钱给周公。周公一算说:“算卦不留情,留情卦不灵。你的儿子在半路上要遇难,回不来了。”老奶奶听了非常者着急。她又听人说,附近有个叫桃花的禳郾得好,就端了些银两叫桃花禳郾。桃花说:“明天早晨,你把锅搭到火上,手里拿上擀面杖,上面缠上红布和手帕,不管雨下多大,在院子里一直叫出你儿子的名字。”
  第二天,儿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下起大雨正没处躲避。突然,他看见路边有个窑洞,就进去避雨。刚进去,听到母亲在外面叫他。他出来一看没人,就又进去。可又听见母亲在唤他,他再次出来看时窑洞塌了。看见窑洞塌了,儿子吓得赶紧往家里赶。回到家中,看到母亲正在院子里不断地唤自己的名字。便说:“妈,我回来了。”母亲看见儿子回来了,非常高兴,问起儿子回来的情况。儿子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老奶奶觉得还是桃花禳郾得好,周公在骗钱,就去找周公把银子要回来了。
  这件事后,周公一直对桃花恨在心里。他的徒弟说:“桃花的后院有棵桃树,可能就是桃花的命根。”到了晚上,周公的徒弟们就把那棵桃树给砍了。桃树一砍,桃花就病倒了。桃花知道遭人算计,活不长了。就把自己的徒弟叫来嘱托,我死后,在我的袖筒里把纸墨笔砚放上,我要和周公在阴世打官司。你们按我说的时辰安葬时,大哭三声,大笑三声,棺材出了门,用斧头把门楹剁断。徒弟们照办了。
  桃花安葬后的第二天,周公也死了。二人在阴间打官司,谁说谁有理,一直打到了玉皇跟前。玉皇用长袖在他们二人中间一划,他二人就变成死人两边的金童和玉女了。
  (刘海燕)
  祖先西迁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每当唱起这首遥远的歌谣,张进就想起那个世代流传遥远而又凄凉的故事。
  那是一个深秋时节,塞北的秋风吹落了最后一片黄叶,预示着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初升的太阳将第一抹晨光洒在广袤的大地上。张进的先祖张守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准备秋天最后的收获。这样,他们一家老小一年的生活都有了着落。
  忽然,一阵嘈杂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只见几伙衙役打扮的人拿着一份文案正在四处抓人……
  忽然,几个凶神恶煞的衙役闯了进来。为首的问道:“谁是张守?”
  张守愣了一下,不知所措的回答道:“我是!”
  “带走!”为首的那个衙役恶狠狠地命令道。
  “大人,小的犯了什么罪?”见此情景,张守不知所措,惊恐地问道。
  “去了县衙你就知道了。”为首的衙役一脸阴沉,冷冷地说道。不等张守再次辩解,这群如狼似虎的衙役押着张守向县衙走去……
  县衙内,一群“罪犯”被押解堂下。一帮如狼似虎的衙役分立两边……
  “下一个,押犯人张守上堂!”县衙内正堂上坐的县老爷说道。
  望着满脸杀气的县老爷,张守不觉心中一紧,颤抖起来。县官看到跪在厅堂上的张守,微微一笑,拿起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犯人张守,你可知罪?”
  “小人—小人—知—不知罪”张守哪见过这种架势,一时间语无伦次,不知该如何是好……
  “你到底知还是不知?”县老爷又一次厉声问道,“大老爷,小的,小的真不知自己犯了何罪?”
  “大胆张守,还敢嘴硬。你犯了偷盗罪!你可知否?”
  “大人,小的冤枉!”……
  “冤枉?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啪”的一声,县官王老爷一拍惊堂木,怒问道:“我来问你,你可摘过别人家地里的菜?”
  “这,我,我摘过,当然摘过。但是大家,大家都这样。谁都摘过?这,这?难道这也算……”张守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应对。
  “这就是偷盗罪!”
  “这,这……”
  “按大明律法,全家发配边疆!拉下去,下一个!”
  这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的更早些,枯黄的衰草在寒风中无助地摇曳,寒冷的冬风带着凄冷的冬天飘然而至。
  张守一家随同众乡亲一同被押解到山西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广济寺孤零零地矗立在宽广的驿道旁边,四处长满荒草,一棵巨大槐树耸立在驿道边。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黑色的夜幕下一条长长的人群蜿蜒着向西北方向走去。四周一片寂静,不时传来一阵哭声和打骂声,宛如一首凄绝哀婉的苦难悲歌,绵延不绝……
  夜已经很深了,张守随着长长的人流向西缓缓而去。一阵寒风袭来,张守不觉打了一个寒颤。抬眼望去,只见那弯千年不沉的孤月已早早悬挂在山尖上,巍峨蜿蜒的群山起伏蔓延,涓涓溪流顺着山谷静静的流淌……四周没有一丝声响,死一般的宁静!
  张守内心无比凄凉,悲愤地喊道: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空旷无边无际的夜空不语,苍苍茫茫起伏绵延的大山不语,那钩千年不沉的孤月不语,滔滔江河不语……
  突然,在那无穷的夜幕下传来一个低吟声,是那样的微弱,在那无边无际的夜晚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张守竖起耳朵想仔细听,却依然听不清……
  今夜,又是满天繁星。就连细弯的月牙儿,也像无数星点串成的精致项链,闪烁着银色的光芒,遥遥地挂在西天际。在这繁星满天的夜晚,一
  切显得如此的静谧和美丽……
  看到这里,张守不觉叹了口气。要是往日,自己会和一家人一同欣赏这点点繁星。可是现在,哎……
  忽然,刚才的那丝微弱的声音逐渐洪亮起来。紧接着开始有人也跟着唱了起来。跟着唱歌的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洪亮……
  这一回张守听清楚了,顿时满腹的委屈涌上心来,经不住也跟着低低吟唱起来:“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只听到有人厉声喝道:“何人喧哗!不许喧哗!妈的,叫你乱叫!”
  “啪!啪!……”在那无比漆黑的夜色中传来一阵阵划破夜空的皮鞭声。忽然一个雄浑的声音道:“大人,大人,手下留情,你就饶了他吧!”
  黑夜中,一声声哀嚎传入耳中……
  “出了什么事?何事喧哗?”夜幕中传来了一道幽灵般的声音。
  “报告马校尉,有人在此聚众闹事。”无边的夜幕下传来一个幽灵般的声音。
  “闹事,谁?”
  “就是他们几个?”
  “没,大人,小的们没有闹事,只是在唱歌?”夜色中传来一个带着哭腔的声音辩解道。
  “唱歌,唱什么歌?”
  “这歌带有暗号?”
  “没,大人,小的们只是唱歌,再没什么?”
  “哼!唱歌?”、“嚓”的一声,一道白光闪过。凄艳的鲜血从咽喉喷出,如缤纷的花雨纷飞。沾到清冷的剑身,缓缓流落,剑由红转白……
  “还有谁要闹事?”夜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
  片刻之后,突然听到一个粗鲁的声音道,“还让不让活?摘个白菜就要发配边疆!现在唱首歌都要死!妈的!还要不要让人活了?大伙们,大家不如拼了!”
  “活不下去了,拼了!”
  “对,拼了!”
  “拼了!”
  一声声愤怒的吼声在夜幕下此起彼伏……
  第二天早晨一轮殷红的太阳在远山上慢慢升起,殷红的鲜血染满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之气,让人几欲作呕。……
  张守和许多人蜷缩在一个角落,四周布满了凶神恶煞的士兵。看着殷红的朝阳,张守迷蒙的双眼满含泪水,浑身上下满是鲜血,早已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
  忽然,从外面冲进来几个穿着军服的人。为首的一位军官一脸的阴沉,皮肤略黑,一张天生武者的刀削似的面孔含着杀气,浑身散发着久居黑暗中人的幽冷气息……
  这位军官就是押解犯人的最高长官王都尉。王都尉一进院落就凶神恶煞地拿出一纸公文,恶狠狠地读道:我等禀奉皇上旨意,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特做出如下决定:为防止犯人逃跑,在所有犯人的小脚指甲上砍一刀作为记号,如有逃跑者,全族连坐……
  一声声惨烈的叫声此起彼伏,一声声绝望的哀嚎响彻云际……望着“犯人”们痛苦之情,王都尉阴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狞笑……
  从此以后,移民们的小脚指甲就变成了复合型的了,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看着满院的狼藉,王都尉阴森的脸上露出魔鬼般的笑容。忽然,王都尉从怀中又抽出一纸公文,阴森森地笑道:“第二道圣旨,为防止犯人逃跑,所有人都必须绑缚押解”。说完。冷冷一笑,命令道:“现将所有人双手反绑,每三十个人为一组,用长绳索连成一串。”……
  “王都尉,如果有人大小便,那该怎么办?”一个年轻的士兵问道。
  “白痴!有人大小便,当然要解开他们的双手,要不怎么办?”听到士兵的发问,王都尉不满地白了他一眼。
  士兵听到训斥,低下头嘟囔了一句。王都尉厉声道:“你说什么?”
  “我说没,没什么。只是?”看到王都尉发火,这位士兵一时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是好?
  “只是什么”看到士兵吞吞吐吐,王都尉不禁火冒三丈。
  “我,我说,解开他们的手。那样,不如,不如以后大小便就叫解手,如何?”士兵吞吞吐吐地回答道。
  “解手,好!这名字好。”听到士兵的回答,王都尉笑着说道:“以后谁要是想大小便,就叫解手,听到没有?”……
  就这样,踏着漫漫黄沙,一路向西,走呀走。一路上不断有人死去,也不断有人加入。也不知走了有多久,张守和那批“犯人”来到了山丹。从此,就在这里安下家,一代代传了下来……
  由于长期的被押解生活,移民们逐渐养成了背着双手走路的习惯,而“解手”也成为大小便的代名词了。他们的后代也耳濡目染中沿袭了这些生活习俗。
  (唐慧琴 唐华)
  西路军血战山丹
  公元1936年11-12月间,肩负“打通国际路线,发展创造甘北根据地,接通远方,取得军事援助”历史使命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简称“红西路军”)三十军267、269两个团及总部直属队骑一师进驻山丹县城。由于战局变化,红五军偕总队直属队妇女抗日先锋团、医院、兵工厂等部相继进入山丹,接替了三十军的防务。
  红军进驻山丹不久,马步芳、马步青等西北军阀调遣了三个旅的兵力疯狂地向山丹城扑来。为了迎击敌军的进攻,红军无日不与数倍与我、装备精良的敌军鏖战。在大佛寺、红沟、野猫山、西二十里堡、城北暗门滩等地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相持一月之久,虽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红军指战员也伤亡惨重,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政委带重伤坚持指挥作战
  11月29日,红五军37团奉命到大佛寺附近(谢良回忆,是西十里堡。以上两说具不准确,据调查应为西二十里堡)占领阵地,阻止敌人围攻山丹城。那里有三个土围子(本地俗称大庄子),团长在左,参谋长在右,指挥部设在中间土围子,由团政委谢良指挥。战斗准备刚刚作好,敌马禄两个旅、韩起功一个步兵旅气势汹汹地向阵地发起进攻。我军将士英勇顽强,狠歼来犯之敌,使敌人寸步难行。一上午,红军就打退了敌人两次集团冲锋。阵地前,敌人的尸体横陈。下午,敌人重整旗鼓,又疯狂地向阵地扑来。我守军指战员凭借坚实的庄墙,机动灵活地杀伤敌人,接连打退敌人三次冲锋,敌人伤亡惨重,我军也有损伤。太阳偏西(大约三、四点钟)时,敌人再次拼凑残部,组织第四次冲锋,妄图攻下我军阵地。战斗中,团政委谢良奋不顾身指挥战斗,腿部不幸中弹负伤,鲜血顺裤角流了出来,警卫员惊呼:“政委,你负伤了!”
  谢良镇定地说:“不要说,不要影响部队的情绪,给我包扎一下伤口就行了”。警卫员为之包扎后,谢良政委忍着剧痛,组织部队向敌人发起反冲锋。嘹亮的军号声响彻云霄,战士们群情激奋,猛打猛冲,终于打垮了敌人的进攻,直到追击部队返回后,谢政委才退下火线。在这场战争中,充分体现了红军指战员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李连样、周畅昌血洒暗门滩
  11月30日,阴霾笼罩着山丹城,敌马禄两个骑兵旅、马步芳一个骑兵旅、韩起功一个步兵旅、马步青一个山炮营一齐向山丹城东北角发起猛攻。军长董振堂面对强敌的进攻,指挥若定,沉着应战。他命令43、45团和随营学校(五军为培训干部办的随队学校)组织火力坚守山丹城。为了保存实力,机动作战,37、39团集结城内待命。
  战斗开始后,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气焰十分嚣张,杀气腾腾地向山丹城轮番进攻,枪炮声、马嘶声、喊杀声震耳欲聋。红军指战员以城墙垛口为依托,顽强固守,用步枪和手榴弹、马刀等武器,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激烈的战斗进行到第三天下午4时许,集结待命的红37、39团的指战员奉命从东门出击。嘹亮的冲锋号响彻云霄,两个团的指战员像出了笼的猛虎,决了堤的洪水,在机枪掩护下杀向敌群。围城敌军在红军的突袭下惊荒万状,阵脚大乱,竞相逃命,溃不成军。红军指战员越战越勇,乘胜追击,歼灭逃敌。在追过长城之后,在团长、政委指挥下,又追出五、六百米远,占据了一道沙梁,残敌一窝蜂似地拍马逃去。37团政委周畅昌走上沙梁,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突然,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周政委与警卫员同时倒地,两人的大腿被敌人射穿了。团参谋长饶子健忙叫卫生员为二人包扎后,背下阵地。
  就在这一霎那,远处扬起一片尘土,敌人的骑兵在烟尘掩护下向追击红军反扑过来。敌骑兵冲入我军阵地后,挥舞马刀横冲直撞疯狂砍杀。红军指战员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在烟尘里与敌骑兵厮杀,战斗打得十分残酷。37团团长李连祥同志正在率部与敌拼杀之际,不幸被敌人砍中头部,壮烈牺牲。部队也被敌骑冲散。正在危急万分之时,城头方向枪声骤起,敌战马纷纷倒地,敌骑兵连连落马。出击的红军指战员顿时勇气倍增,以一当十,杀向顽敌,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我指战员乘隙撤回。原来,站在东门城楼上指挥战斗的军首长董振堂发现了险情后,当即命令45团两个营火速增援,掩护撤退。指战员们怀着复仇的怒火,瞄准敌人战马射击,正应了“射人先射马”那句古诗,一举击退了敌骑兵的反扑,使出击部队转危为安,安全撤回。这次战斗,红军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也伤亡惨重。
  周畅昌,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山丹东门负伤后,随队西进,在高台战斗中壮烈牺牲。
  李连祥,河北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历任侦察排长、营长、团长之职。在山丹东门战斗中,顽强杀敌,英勇牺牲。
  遭失败,红军指战员血洒山丹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鏖战,由于高台、倪家营等战,红西路军元气大伤,到1937年3月仅存2千余人。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肃南石窝山召开师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部队化整为零,分头行动。
  此时,奉命围剿红西路军的马家军及各县民团对失散后的红军指战员进行了疯狂的搜捕和惨绝人寰的迫害。各地的土豪、恶霸、地痞也与反动派沆瀣一气,加入残害红军指战员的行列。一时间,河西走廊岗哨林立,军警横行,民团密布,白色恐怖笼罩着河西。红西路军指战员被搜捕、关押、审讯、拷打、迫害、屠杀,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走廊的山山水水。
  马家军残害红军的手段是极其残忍,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砍头,有的用棍棒打死,有的被脱光衣服冻死,女战士被捕后的遭遇,更令人发指。现就有文字记载的部分情况记述如下:
  1936年12月25日深夜,红五军撤离山丹西征,残暴的马家军,伪保安团卷土重来,他们挨门逐户搜捕红军,县苏维埃政府八大委员、市政府委员、义勇军战士、红军伤病员惨遭迫害。留在城内的100多名伤病员被捕后,用牛车押送甘州城(今张掖市),后被全部埋于万人坑内。
  同年12月,7名流落于山丹前窑一带的红军战士到伪保长、窑把头梁学俊(行四,建国后被人民政府镇压)处购买粮食。头一天,他们向梁要粮一石多,梁便怀恨在心。第二天去买粮时,黑心的梁四先把他们骗到一个藏过人的破窑洞里藏身,继而报告并带领马家军前去捕捉。搜捕中,两名战士因反抗被当场打死,另5名被捆绑带走,惨遭杀害。
  1937年1月,一名借宿于大马营地主周其明家的受伤战士,因欲东归,伤重行走不便,向周借用马匹当脚力,周便起了杀人歹心,伙同其外甥王xx、邻居苗xx等人,密谋杀害。先由王手持大车辐条,猛击该伤员头部毙命,然后由王、苗二人将尸体用毛驴驮送十五里墩,抛尸荒郊。
  1936年12月,在东乐西屯,携带长、短枪各一支的四名红军失散指战员,向刘汉文家中讨饭吃,被地痞流氓刘生福(建国后已被处决)发现,遂以安排食宿为名,将四人骗至刘万善家稳住,暗地里纠集土匪头子刘仁德(建国后已被处决)等11名暴徒,乘指战员疲惫不堪之际,众暴徒蜂拥而上,夺走枪支,打晕捆绑,抢去随身大烟土,拉至大山坝河滩,由刘匪手持钢刀杀害。
  同期,在东乐城西张庄,也发生了类似事件。一日,两名失散红军到张庄讨饭,该村张兴智(建国后已处决)纠合本家弟兄数人,手持木棍,将2人活活打死,抢去随身包袱两个,将尸体埋于北山坡边墙下边。
  1936年11月间,山丹县大恶霸、伪保安团团长王贵珍,在大黄山地沟内捕到红军侦察员一名,杀害于石坡沟里。为消灭罪证,用马将尸体驮到山里边罗圈崖子埋了。
  1936年12月,伪保安团军需杨生桂,带领马家军,在大黄山搜捕到流散红军三人,一人被马家军当场枪杀,抛尸山沟中。另二名被捆绑到杨的住地甘泉子,严刑拷打,用刀砍伤后,被马家军、杨生桂和同村的杨xx、陈xx等人拉在山沟里活埋了。
  红军指战员的鲜血并没有白流,1949年,山丹获得解放,那些残害红军的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山丹战斗中把鲜血和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先烈们的英名和光辉事迹,已载入史册,流芳千古,永远激励山丹人民,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山丹大地上,建设一个红彤彤的新山丹。
  (席中星)

知识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丹县民间传奇故事《焉支山的传说》、《百花池的传说》、《龙首山的传说》、《破肚子娘娘的传说》、《狄青坟的传说》、《石燕高飞的传说》、《弱水的传说》、《大佛寺的传说》等,还有许多山丹民歌、谚语、传奇、笑话也都十分生动形象。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