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楼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880
颗粒名称: 陈家楼的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桂平所作的一篇民间故事《陈家楼的传说》。
关键词: 民间故事 陈家楼 山丹县

内容

艾黎在山丹工作生活了十年之久,在陈家楼住过一段时间,收养了山丹许多孤儿。他对山丹奉献出一片赤诚之心,称山丹为“第二故乡”。后来他重返山丹多次,还提出要重建陈家楼,由于众多原因,他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博物馆还存留着一张陈家楼的旧照片。艾黎提到的五代建筑一事,其实就是陈家楼。
  传说,陈家楼是一座西夏建筑,为陈姓私宅,毁于1954年山丹地震。这句话中的“西夏”与陈家后人所说的洪武年间,相去甚远。陈家后人还说祖上当时可能是大夏国的驸马,但大夏政权很短暂,大夏国王明玉珍只有三个儿子,一个还是养子,并没有公主之说。
  据陈家后人陈三畏说,因先祖衰落以后,男丁缺少,后人识文断字的人稀少,没有文字记载。后又因文革特殊时期,先祖牌位和家谱都收集起来或埋或烧了,具体地点在城北“暗门墩”附近,所以没有家谱等遗留下来,族脉相通的也只有焉支山陈家老圈和柳沟庄子一支,后迁移到范营村。
  在焉支山林站柴塘站旁有陈家先祖坟茔,明堂文是陈家楼后人为先祖立碑书传。碑文说先祖陈洪在明洪武年间赐封驸马爷,并加封焉支山林地千亩,耕地五百亩,还封定四至,西临牛肚子岭,东至椽子路,南到青石头河,北接石坡沟。还钦赐皇匾题字“天朝恩命”。陈家先祖撰写家谱记述皇恩浩荡,把家谱与御匾悬挂于陈家楼正楼。陈家后人有碑文记述:“……驸马爷趁受浩荡皇恩,即撰立家谱,遂报朝廷加盖国印。……如今,正值盛世,举族子孙唯恐先祖功业日久湮没,今趁祭祖之际,特立此碑,以示后人。”
  1936年11月,红西路军进驻山丹县城后,马匪从外围封锁城门,决断“三龙”之堤,是陈家楼的涝池和王家什子王世才的井,保证了红军和居民的饮水。同时,陈家楼的碾子每天不停地碾米,供城内和前线战士食用,为穷人打天下尽了一份力。
  陈家楼的传说一直流传不断,父辈们都知道陈家楼也叫驸马楼,但来历却扑朔迷离,神秘的事情自然会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有个故事说:张天师到昆仑去会见西王母,路过陈家楼化缘。这时,陈家人已吃过饭,有一小瓷罐饭是留给地上干活人吃的。陈家老人见道人登堂化缘,认为是吉祥之兆,赶紧叫媳妇把饭递给了道人。那个媳妇连饭罐递给了道人。张天师接过饭罐三两口就把饭吃完了。他正用食指抿吃饭罐上的饭渣时,过路孩童看见说:“爷爷你咋不翻过来用舌头舔?”张天师听了,果然把小饭罐轻轻翻过来了,用舌舔得干干净净。在场的人十分惊奇。张天师舔完说:“好一块风水宝地!”遂用指头在罐上写下了“穷不能拆,富不能修”几个字,那字突棱闪光,如同印就一样。张天师走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陈家楼的人一代又一代就在前厅供奉着饭罐,又遵照天师旨言,始终未修补和动过楼上的一根椽子和围墙。民国9年和16年大地震时,陈家楼围墙倒塌得仅剩大门西的一段,出现了椽头破裂,墙壁豁口,门阁脱落等惨景。陈家人面对惨状,任其颓废,也没有修补。
  有人说,张天师吃了饭的罐子和一个纹(谐音)炉,一直保存到民国18年,马仲英进了山丹城时,在兵荒马乱中被人盗走。还说在上楼的弧梯下有一个地道,道深莫测,南通焉支山,北进龙首山。传说艾黎考察地道时还发现有一对金鸭子。陈家楼中还有一块直径五六十公分的石头,有人说是紫金石,敲击有音。在人民公社时期,这块罄石在东街村的饲养院里当捶背石,当!当!当地捶了20多年芨芨草。陈家楼的饭罐、纹炉和石头,都是人间极品。
  在20世纪70年代初,陈家的人拆大厅时,他们的王姓姑妈说:“先人留下的产业只能冒烟,不许冒灰!”死死挡住没让拆。但后来集体拆楼时,陈家人大部分“回避”,远离了现场。陈家楼就此烟飞灰灭,只留下了传说。
  还有一传说,陈家先人有叫松年爷的,这人做事光明磊落,心如明镜,连鬼都怕他!可见陈家名声了得!可惜这一切都是传说,无从考稽。但陈家楼曾经的辉煌可略见一斑。

知识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丹县民间传奇故事《焉支山的传说》、《百花池的传说》、《龙首山的传说》、《破肚子娘娘的传说》、《狄青坟的传说》、《石燕高飞的传说》、《弱水的传说》、《大佛寺的传说》等,还有许多山丹民歌、谚语、传奇、笑话也都十分生动形象。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桂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陈家楼的传说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