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享堂白银子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874
颗粒名称: 王家享堂白银子的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5
页码: 60-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桂平所作的一篇传奇故事《王家享堂白银子的传说》。
关键词: 民间故事 王家享堂 山丹县

内容

在山丹县城西十多里的祁家店水库北侧,一个叫马家湖湾的地方,那儿水草茂密,环境优雅。曾是明万历年间右军都督佥事、光禄大夫山丹人王允中的墓园,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王家享堂”。王将军生前功劳大,死后享受御葬,王家享堂的名气也很大。
  相传,王家享堂的穿堂用石砖砌成,十分壮观。里面长明灯日夜不灭,廊檐下堆着银子,银子上铸有:“添灯油银子五十两”的字样。据说,有一条白狗,每天领一个人到里面添加灯油,这个人就会得到五十两银子。渐渐地,老百姓都传开了,说王家享堂的银子会识人,心善、家贫的人,就会周济;心怀不轨、贪心不足的人见到的银子就会变成石头。
  有一年,马家湖湾出了个马财主,仗富欺贫,在乡野无恶不作,祸害百姓。家里的长工也是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一天,他家的放养娃陈六娃因丢失了羊羔,被他打出家门。没爹没娘的陈六娃无家可归,就经常跑到王家享堂来寻些祭奠品垫垫肚子,在穿堂里避避风雨。一次,陈六娃竟然睡着了,朦朦胧胧中见一白狗在拉自己的衣袖,就跟着白狗走进了一个灯火通明的大殿,殿里一口水晶棺材闪闪发光,棺材四周都堆满了金银元宝,棺材前有一大供桌,桌子上点着长明灯,点灯的油快要燃尽了。桌旁有一大缸里面盛满了油,缸里边挂着一大马勺,陈六娃就舀了一大勺油逐一添进了灯里,这时白狗从棺材边叼来一锭五十两的银元宝,放在陈六娃脚下,示意他带走,陈六娃揣了银子在怀里,跟着白狗小心翼翼走出了穿堂,冷风一吹,打了个冷战,白狗不见了。只见漫天星斗如银,周围漆黑一片,赶紧用手摸摸怀里,硬硬的似乎是真银子。怕回去被东家马财主看到,就趁黑向焉支山奔去。
  天刚麻麻亮的时候,陈六娃来到了焉支山。焉支山上一片寂静,山上只有散落的几户人家。焉支山是陈家驸马爷的封地,这些散落的住户是驸马爷的佃户和看山的家丁。陈六娃来到焉支峡万寿岭下,这里悬崖峭壁,山坡上松柏苍翠,林子里荆棘满地,他看到两棵并立在一起的松树,很奇特,像是一个根系分离开来长成的,似乎又不像,但两棵树长的参天茂密,直插云霄,似乎有着几百年的年轮。陈六娃摸出怀里的银子,银子在微弱的晨曦里泛着青幽幽的蓝光,惊得一只小松鼠踩下一只松塔来,正好落在两棵并立的松树底下,陈六娃就在落下松塔的地方挖个深坑把银子埋了。对松鼠说,松鼠爷爷你可把银子给我看好了,我把你当神敬着。
  埋好了银子,太阳光已照进了树林里。陈六娃走出林子,又饿又累,就寻了些野果充饥,喝了些山泉水解渴,休息了一会。就在这时,过来了一位老人。这个老人无儿无女,住在焉支山里替驸马爷巡山护林。看到衣衫褴褛,瘦得皮包骨头的陈六娃,询问他怎么到了焉支山。陈六娃说了丢羊被东家赶出的事情说了一遍,却把王家享堂和银元宝的事隐瞒了下来。老人见他孤身一人,身体单薄,人却机灵,就收留了他和自己做伴,白天陈六娃巡山,晚上老人巡山。
  陈六娃有了安身之地,再也不愁露宿荒野,挨冻受饥。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王家享堂之事。有一天,他趁老人晚上巡山时,一溜烟跑到山下想再去一趟王家享堂。刚一下山,就看到山脚下有一发光地方,走近一看,竟是那只白狗拉着爬犁。陈六娃知道白狗在等自己,就赶紧上了爬犁,一道白光闪过,陈六娃已到王家享堂,跟着白狗进了大殿,添了灯油,拿了白狗给的五十两银子,就坐在了爬犁上眼睛一闭来到了焉支山上,还在那棵双岔松下埋了银子,天天如此。每次,陈六娃都不多拿一两银子。过了几年,老人去世了,陈六娃就接替老人担当起了巡山的职责。老人安葬在一个山洼里,每逢清明节气,陈六娃就给老人烧些纸钱,在坟头自言自语一番,给老人说说心事,也不觉得寂寞。
  一天是中元节,陈六娃给老人烧过奠纸后,说着说着就睡着了。梦中老人对他说:六娃啊你赶紧带着你的银子远走他乡去吧。陈六娃一惊就醒了,想老人怎么知道银子的事儿呢,觉得蹊跷。可为啥要让他走呢,这深山老林里有吃有喝,又自在。陈六娃咋想都想不出来,再说自己走了谁和白狗去添灯油呢,想了想,先不走,过些日子再说吧。
  话说这马家湖湾的马财主,财大气粗,可婆姨就是不见怀孕,眼见偌大个家业无人继承,很是着急上火,婆姨就信了佛,天天吃斋念佛,到处求佛问子。这天就近到大佛寺烧香敬佛之后,听人说起王家享堂晚上有白狗领着一个放羊娃添灯油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还说那放羊娃就是陈六娃。婆姨回来一五一十对马财主说了,马财主听了没有吱声。
  一天晚上,陈六娃在白狗带领下去添灯油,白狗却不给银子,坐在地上不走,并扯住陈六娃的衣袖也不让他走,陈六娃怕天亮让人看到,再说天亮还要巡山,就银子也不要了,扯了衣衫就走。这时,白狗叼来三个金元宝并开口说话了:“你我缘分尽了,拿着这些金元宝回去后,再不要来了,就在焉支山置办些田地过日子去吧。”
  没想到他俩的话被藏在外面的马财主听到了。原来马财主听了婆姨的话,留了个心眼,藏在王家享堂的胡草地里,看见白狗领着陈六娃添灯拿了元宝出来,并听到了白狗说的话。他偷偷跟着来到了焉支山脚下,看到白狗把陈六娃送到山脚下,一头钻入地下不见了。他就在白狗钻入的地方放了自己的一只鞋子,赶紧跟踪陈六娃来到了焉支山,又看见陈六娃把金光闪闪的元宝埋在了松树下。马财主把自己的另一只鞋放在了松树下面。心里暗暗欢喜,准备等到天黑陈六娃睡着之后,自己神不知鬼不觉挖了他的元宝,让这个穷光蛋梦里过好日子去吧。
  马财主马不停蹄地回家套了骡车,拿了铁铣回到焉支山时,已经是第三天晚上了,幸好是十五,月亮又圆又亮。走到松树底下,一铣挖下去,就挖到了金元宝和银元宝,拉了整整一骡车,压得骡子腰都凹下去了。他又来到白狗钻入的地方,鞋子也还在,那地方似乎开着大朵的牡丹花,月光下甚是好看。马财主顾不得赏花,穿了鞋,鞋子里湿漉漉的粘脚,以为进了露水,也顾不得了,就挖起来。挖呀挖呀,却啥也不见,气恼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下,觉得屁股地下湿漉漉的,像坐在了水沟里。正纳闷呢,忽然看见刚才挖开的地方一股泉水喷涌而出,瞬间变成滚滚洪流,浪花滔滔,吓得马财主起身就跑,无奈鞋子里粘粘糊糊,一走就跌跤。眼看着河水要淹了全身,马财主还是舍不得丢了元宝,骡子虽没被水淹没,但车上元宝压着也走不动,只在水里打转。一股大浪打来,打翻了骡车,车上元宝尽数被水流冲走,急的马财主顾此失彼,抓住了银元宝,又丢了金元宝,跌跌撞撞和骡车被大水冲出了焉支峡口。天亮了,水流钻入地下不见了,前面是宽阔的草滩。马财主一看自己还活着,怀里还紧紧抱着几个元宝,骡车却不见了,就把元宝放在地上去寻骡车,谁知元宝一落地全都变成了石头。马财主气急败坏,一脚把石头踢出去,把石元宝踢掉了一个角。
  垂头丧气的马财主回到了马家湖湾,只见一片汪洋大海,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庄子,连一个人影都没了。原来昨夜发了一场山水(洪水),大水把马家湖湾变成了真真的大湖,爹妈和婆姨都被水淹死了,长工们平时恨死了马财主一家人,也不去救他家人都跑了。马财主沦为乞丐,不几天就饿死了。
  后来,陈六娃看到被水冲到草滩上变成石头的金元宝、银元宝心里很是可惜,就用手摸了摸。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破损的石元宝都复原了,变成了真真的金元宝、银元宝。其它的石元宝陈六娃就任其散落在草滩上,也不去管它,急需时捡几个回家,也不多贪。陈六娃捡了几个金元宝,买地置房,娶了花寨子石姓人家的女儿为妻,还生了一对儿女,妻贤子孝。他也舍不得离开焉支山,就在焉支山里住了下来。
  有一天,陈六娃的媳妇看到一个白狗钻入地下,就到跟前细看,却是从来没见过的一株草,就挖回家栽在了院子里,来年却开了花,红白紫三色相间,很是艳丽。从此焉支山和花寨子村子里的家家都种着这种花,把它叫做大丽花。山下花寨子的人听说陈六娃摸了石头变成了金元宝,就在每年四月四去钟山寺拜佛的路上顺手摸摸石元宝,虽然没有变成金元宝,可是回家都勤劳致富发了家。谁也不会用脚踩,说是踩了石元宝就会破财。你现在到焉支山游玩,快走出焉支峡口的时候,就会看到散落在草丛中的石元宝,没人会用脚去踩,有人会特意用手去摸一摸,祈望带点财运回家。

知识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丹县民间传奇故事《焉支山的传说》、《百花池的传说》、《龙首山的传说》、《破肚子娘娘的传说》、《狄青坟的传说》、《石燕高飞的传说》、《弱水的传说》、《大佛寺的传说》等,还有许多山丹民歌、谚语、传奇、笑话也都十分生动形象。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桂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