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山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867
颗粒名称: 卧佛山的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4
页码: 34-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桂平所作《卧佛山的传说》民间传奇故事。
关键词: 民间故事 卧佛山 山丹县

内容

山丹大佛寺坐西向东,背靠瞭高山,左傍祁店水库,右连清泉圃田,与龙首山南北相望。从瞭高山向北望去,龙首山就像一座天然佛像,头东脚西,安详仰卧,真正的天造地设,鬼斧神工!日出之时,全身艳若赤霞,周身彤红;日落之际,背后霞光万道如同灵光显现。不管云聚云散,日出日落,也不管风寒露冷,雷狂雨暴,都那样安详静卧,一睡万年。天然卧佛,世上仅有,所有看过的人,无不叹为观止。关于卧佛山的来历,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代,祁连山积雪深厚,冰川广布。每当盛夏,千峰消融、万壑争流,弱水(今山丹河)浩浩荡荡从祁连山北麓奔涌而下,过龙首山汇入黑河,形成湖川密布的水乡泽国和森林繁茂、水草丰茂的沃野绿洲。后来,大禹凿开了合黎山峡口,“导弱水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一路向西,使瀚海戈壁,变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绿洲。
  当时,大禹少子受封管理黑河流域,被尊称为河宗。他的子孙后代在河西走廊生存下来,据说就是后来的月氏。
  传说周穆王西巡到了黑河流域,途经弱水河畔,看到两岸山清水秀,碧草连天,羊肥马壮,就下马休憩,在这里接见了蒯邦(河宗子孙),蒯邦敬献穆王豹皮十张良马二十六匹,穆王大喜,将所猎白狐、黑貉祭于河宗之墓。并赐予蒯邦玉璧一幅。蒯邦是一个清廉的官员,他没有把玉璧据为己有,而是把玉璧连同五十具全牲一起投入弱水之中,保佑他的子孙平平安安,世世代代兴旺发达。谁知投入河中的玉璧被一黑色水蛇吞入腹中。经历了不知多少年,黑蛇汲取了玉璧的灵气,得了仙气成了妖精。在河水里兴风作浪,在陆地上横行霸道。
  黑蛇精看中了山丹这片草丰水美,牛羊成群的好地方,在龙首山、山丹河一带肆意横行,吞食牲畜,所到之处,草木枯黄,瘟疫流行,它还要让当地老百姓不时供奉童男童女来享用,害得民不聊生,老百姓纷纷逃避他乡。
  一日,一位得道高僧云游至此,看到此处土地肥沃,但却人烟稀少,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看到此情此景,高僧问其原因,可当地老百姓躲躲闪闪,吞吞吐吐,好像有难言之隐。高僧见状,心中甚是不解,就再三询问。众人把他带到一位须发俱白的老者跟前。老者长叹一声说,师傅化缘完了,快快离开吧,此地不宜久留,免得丢了性命。高僧听此言说,老僧远道而来,看到此地有佛光自西南山上升起,乃风水宝地,但西北方向却有妖气缭绕。请问老者有何难言之隐,出家人慈悲为怀,超度众生脱离苦海,你不妨告诉我,看我能不能帮忙解脱。老者听他如此之说,觉得此人可能是个得道高人,就把黑蛇精害人之事说了。
  高僧得知是一条黑蛇精在此兴风作怪,便决心为民除害。他嘱咐老者准备祭祀,选出一对童男童女,引诱黑蛇精出洞。祭祀地点选在龙首山对面的瞭高山下,而不是黑蛇精常常出没的山丹河畔。童男童女一定要是同年同月生,并且是鸡年出生的。摆好祭品后,就让老者带领族人离开,躲进胭脂山中三个月不能出山。那两个童男童女的家人因担心孩子,哭哭啼啼不愿离开。高僧就让这两个孩子的父亲,穿上佛家袈裟,手中拿着佛珠,扮作僧人一同留下。为了防止被黑蛇精伤害,身上撒上雄黄酒,怀中揣上护身符。嘱咐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睁开眼睛,还要不停地转动佛珠,口中要念诵“阿弥陀佛……”
  一切准备停当后,可黑蛇精却整整一个月不见出来,童男童女和家人终日陪伴高僧吃斋念佛,倒也清静。两位父亲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心想,就是舍了两个孩子性命换来大家一世安宁也是值得的。
  在第二个月的最后一天傍晚,龙首山上突然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顷刻间大雨瓢泼而下,山丹河水猛涨,吓得童男童女啼哭起来,正在念佛打坐的高僧跃身而起,说,妖孽来的正是时候,贫僧已等待多时。吩咐两位父亲遵命行事,又把童男童女带到祭台上,自己躲在祭台背后等待。
  两位父亲依照高僧的样子,依山打坐念佛,手中佛珠不停的转动,口中念念有词。此刻只听飞沙走石,地崩山裂,光这声音便使人浑身颤抖不已,但记着高僧的话,不敢睁开眼睛。黑蛇精修炼多日不出山,当日感到腹中饥饿,就像平常一样大摇大摆跑了出来,在河边没有看到祭品,大怒,抬首一望,在河对岸瞭高山下发现了供奉的祭品,就吐着猩红的舌信疾驰而来,毫不犹豫地张开血盆大口要吃那一对童男童女。这时,躲在祭台后面的高僧从袖中挥出一道银白色的绫缎,绫缎飞舞而动,绕在了黑蛇身上,紧紧地绑缚住黑蛇,使黑蛇精一时无法动弹。这黑蛇修炼千年,道行了得,它扭动身体,腾空而起,一时间天地间黄沙滚滚,河水泛滥,天地一片混沌。大战了七七四十九天,高僧渐渐感到体力不济,就在这紧要关头,一只白鹤长鸣而来,黑蛇精一听鹤声,显了原形。高僧大喜过望,喊道:徒儿来得正好!
  原来高僧平日养有一只白鹤,以师徒相称,在他云游各地拜佛求经的路上相伴左右,慢慢地便也通了人性,修炼得道成了仙。途经昆仑山(祁连山古称)时,西王母看着喜欢,高僧就把她赠与西王母做了侍女。一日,西王母叫白鹤前来,赠与一剑名叫:日月宝剑。说,你师傅有难,你必须前去相救,才能修得正果。
  这一日,白鹤辞别西王母向瞭高山赶来,她落到山脊,不看则已,一看让她倒吸了一口凉气!龙首山下,黑云滚滚,妖气弥漫。昔日那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地方,一片狼藉,花草树木都被黑蛇精烧得精光。就在白鹤心痛之时,山脊上出现两行话:梦字九天复碧水,佛出三界为青山。白鹤一琢磨:“啊,七七四十九天后,在这山脊上会出现一尊佛,青山碧水的世界就回来了!”她正想得出神,只见对面山坡上师傅和黑蛇精混战在一起,西王母赠与师傅的宝物“绫缎白练”已缚不住黑蛇精,黑蛇精就要加害师傅,师傅性命危在旦夕。白鹤挥剑大喊一声:师傅,徒儿助你来了!
  只见一道红光闪过,黑蛇精身断两截从空中掉了下来,沉入河水中。但这黑蛇精却在临死之前吸干了山丹河水,转眼之际,河中鱼儿嘴巴大张,奄奄一息,龙首山的石头炽热烫人,山坡牛羊无处躲藏,大地一片焦枯。
  情急之下,白鹤用剑将自己的喉咙割破,鲜红的血液变成了涓涓细流顺着山间流到了山丹河里,鱼儿跳跃起来,牛羊欢叫,大地恢复了生机。白鹤的肉身化为石身仰倒在龙首山上。白鹤的凛然正气,使所有的天灾人祸再不敢侵临山丹,使山丹变成一片福地,人丁兴旺。慢慢地白鹤石身幻化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卧佛的形象。
  老僧看到徒儿舍身救了大地生灵,伤心至极,决定不再离开,就在此地修行陪伴徒儿,涅槃时坐化成了一尊坐佛。那童男童女的父亲。被高僧感化,皈依佛家,吃斋念佛,讲经说法。
  老百姓为了纪念白鹤,就把白鹤幻化而成的山叫卧佛山,又称龙首山。为纪念这位高僧就在卧佛山对面修了一座寺庙,就是现在的大佛寺,里面塑了全身贴金坐佛身来纪念这位高僧。
  当地老百姓称这两座佛是消灾避难,降福人间的太平佛,有它们在,山丹就可以避过天灾人祸,过上丰衣足食的太平日子。
  据当地老人说:谁能看到卧佛背后灵光显现,便可大富大贵。

知识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丹县民间传奇故事《焉支山的传说》、《百花池的传说》、《龙首山的传说》、《破肚子娘娘的传说》、《狄青坟的传说》、《石燕高飞的传说》、《弱水的传说》、《大佛寺的传说》等,还有许多山丹民歌、谚语、传奇、笑话也都十分生动形象。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桂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卧佛山的传说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