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祝寿作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840
颗粒名称: 王祝寿作品
分类号: I267
页数: 5
页码: 257-261
摘要: 本文记述山丹县王祝寿作品,其中包括了散文《大香沟风光》、《再游窟窿峡》、《乌龙山采药记》。
关键词: 山丹县 王祝寿 散文

内容

作者简介:王祝寿,退休干部,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过多篇作品,出版有文学作品集《足履印痕》。张掖市作家协会会员。
  大香沟风光(散文)
  祁连山的每一个山口都有奇峰佳境,使人遐想不已。大乌龙、小乌龙的巍峨,平羌口、鸾崖口的险峻,后稍沟、白石崖的嵯峨,窟窿峡的深幽,大黄山的雄奇,山势各异,景色不一,都是造化神秀的仙境。大香沟水草丰茂,牛羊肥壮,清新的景象则是另一幅画卷,亦十分迷人。
  太阳当空,天如洗过的蓝。中午12时许到大香沟,顿觉凉爽,一身轻松,胸臆豁然开朗。河道路窄,车不能深进,便选择了清清的流水,绿绿的草坪为宿营地。置行李、吃食于席地,挖灶埋锅煮肉。随之,都市的歌声通过磁带在谷间荡漾,幽静的大香沟如起波澜,男女青年象冲出城市樊笼中的鸟儿狂舞疯唱。我不会唱歌,在绿地毯上转悠和驻足昂首的小羊如听天籁。清新的景色、欢快的歌声,抹去了眼前的烦恼,忘却了昔日的荣辱。照像机、摄像机咔嚓地响,留下了好心境,带走了好风光。
  峡谷溪流奔涌,红石头砌的水渠像一条碧带,带着清泉欢腾的流向山外。在一个跌水处,渡槽横截沟谷,似飞来的彩虹。“东方红渡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方体大字镶在水泥建筑上,显得格外鲜明。在一片翠绿的沟谷当中,留下了震古铄今的农业学大寨的时代痕迹。
  两山对峙,没有松涛雪峰。漫山苍翠葱茏,郁郁茵茵,草地像鲜花点缀的绿毯子。各种山花相互辉映,暗香浮动,微风乍起,馨香飘逸,鸟鸣啾啾,整个大香沟散发出醉人的香味,沁人心脾。清馨的空气,直往肺里钻,洗去在城里沾上的尘埃,这样的空气在城里买不到,在这里却不用买。
  一二十群羊撒在山上,星星点点,似滚动着的珍珠玛瑙,似一片片的浮动着的白云,又似一片片棉田里怒放的花蕾,那真是满目琳琅,白得可爱,白的舒心,如到白云乡游。远远可见的山峰赤露似剑,穿透白云,刺向太空。
  一顶白色的帐篷,是军马三场的牧工。几只小羊拴着吃草,嘴巴麻利地蠕动,发出嚓嚓地响声。两只凶狠的狗挣扎着铁绳,威胁着外人,满山回荡着吠声。一张新式床占据帐房大半,半新的紫红床罩,象是新房里搬来的。烤箱炉、液化气代替了我三十年前见过的三叉石头的炉灶,柳条铺地的床。男主人跟着羊群上了山,女主人是一位胖墩墩的,30岁左右的小媳妇,手里拿着望远镜在望。我借了望远镜,对准了山坡的羊群,调好焦距,一群雪白的羊拉到眼前,似朵朵盛开的白牡丹,艳的可爱,洁白如云。贤惠的女主人沏了酽酽的山茶,是产自本山的茶条穗子,消食清暑。“你们城里人就是闲,天天有人来玩,这里有个啥玩头。”一口凉州腔,住厌了深山一样。我去过一次山丹城,前三年生娃娃去的,五六天还没上过一次街,我们这些人没活头,对人生一肚的悲怨。我接她的话茬说,挣下钱了到兰州、北京大城市逛一趟。她说,“能挣下钱么,承包了200来只羊,一年的收入不够交四费。”何谓四费没问清楚,牧羊人的生活够艰难的,可牧人的心和白云一样洁白。
  夕阳西下,天空布满了云,由白云到黑云,雨就要来了。打轿回府,天更凉了,山由翠绿变成墨绿,空旷寂静,牧羊人帐篷的青烟冉冉飘起。补上一首拙诗以尽其言:
  大香沟里少糜獐,深山锁雾走豺狼。
  苍天赐景来佳地,一夜秋风待晓光。
  再游窟窿峡(散文)
  祁连山腹地的窟窿峡是一片净土,待开发的处女地。原始森林,广袤草原,雪峰奇观,避暑胜地,使游人流连忘返。这里谷深峡窄,壁高千余米,最窄处仅十余米。千仞危峰如天工神斧砍削而成,陡峭的坑坑洼洼都是茂密的森林或密不通风的灌木丛,看上去像凌空而挂的气势磅礴的绝妙丹青。红沙河水钻入谷底,洪波汹涌,空谷回音,满山震响。河水两侧的老树新柯,拥碧的野草,播香的山花,无不自得其乐,充溢着热烈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感。
  俯首望去,河水清澈一尘不染,粼粼清波能照出山石的灵魂,树的灵魂,花的灵魂,照彻人们的心胸。这些水经水库过滤由泄水闸流淌而来。上了水库大坝,明镜一样的库水约10余亩,靛蓝凝碧,波光粼粼,明艳生辉。只要人有意,山水自有情,在人生名利场上摸爬滚打已疲惫不堪的我,愿意化为一滴清水永远在这碧波里轻松的荡漾……。
  要看将军石,溯谷而上,沿一泓清流,跳石跨溪,攀援而行。这里两岸断崖绝壁,丛山叠翠,逶迤蜿蜒。时见泓窄水急,漩涡相套,石浪相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缠水绕,美若蓬莱仙境。将军石就在一座奇峰宽阔处挺身独立,目视前方。传说汉霍去病收复河西,和匈奴兵相遇此地,一场恶战,伤亡惨重。一位将士弹尽粮绝,孤身奋战,杀退敌兵,将军也力尽身亡,人虽死而精神不倒,化为巨石,永远镇守河西。又说,羌人侵占草原,将军挥师战退敌人,因而得名平羌口。羌人不甘心失败,派兵屡屡窥探,见峡谷的将军石真如一位威武的将军,从此不敢进犯。
  水浸湖边树,花映原上草。高原的牧草显的那样繁茂,红,黄,白,紫的各种野花点缀其中。草底虫吟,花动香浓,飘逸的野花向客人开口笑,芳草留人意。雄壮的牦牛,高原动物之王,威武彪悍,踱着绅士样的悠闲步子,时而啃噬着青草,时而安详的目光注视一下过往的过客。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绿毯子般的滩原上同样显得从容不迫,只是在偶尔听到主人一声鞭响才振一振鬃毛。三五群羊像一片片落地的白云在草地上徐徐移动。
  眺望远处,座座青山林木叠翠,烟岚明灭。银光闪烁,玉清冰晶的雪峰白绿映衫,天地明辉。呼吸着草原清新里含着淡淡草香的空气,沐浴着草原上吹来清凉而和畅的柔风。仿佛觉得自己那颗被岁月磨出老茧的心软化了年轻了。
  一路上,透过车窗朝外展望,我觉得进入了另一个似幻似真的梦境。走下车来,早就有十几辆旅游车停靠在公路两侧,游客们正在那金灿灿黄澄澄的花丛中观赏,戏耍,拍照。我的双目被那浪涛般的活泼的光灿燃亮了。游人或漫步在草原上,赏心悦目,或闯进路边的碧草,纵情品览,或侧卧在花丛中尽情地闻着花的清香。这夏末的草原独有的斑斓与鲜亮,使所有的游客激动的不能自己,每个人的脸颊上无不荡漾着醉梦样的光辉。
  2001年的夏末秋初,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何西来,雷达等文化名人来此一游,为我留下了“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的书法。时隔五年,同一个季节,著名青年诗人《星星诗刊》的编辑部主任肖融等人对窟窿峡同样赞不绝口。原来他们一听河西走廊,脑子里只有大漠黄沙。现在看了才知道河西也有如此优美的风景。他们走遍全国名胜景地,认为这里的奇景壮观别具特色。喝着牛奶茶,吃着大块羊肉,骑着马玩的痛快,在南方是没有的。著名诗人古马即兴作诗描绘窟窿峡,焉支山的美景:
  秋雨中静卧的石头
  可会突然坐立成狼
  在焉支山的山顶
  仰天长嗥
  染红森林里挖蘑菇的妇女的脸颊
  到林间避雨
  我便向她打听
  今年蘑菇的长势和市场的行情
  诗人高平《重登焉支山》里写道:
  从这边走下去
  是陌生的羊群马群
  从那边走下去
  是熟悉的河流和城市
  千万不能往上走
  那会在蓝天中迷失
  乌龙山采药记
  (散文)
  沿山马公路到军马一场,再向西20多里,就是祁连山中的大乌龙、小乌龙山口。崇山峻岭的菁林幽谷里生长着多种名贵药材。
  1970年6月,我们5人从东沟赶着毛驴车,载着行囊食物走了70多公里路程,开进了深山腹地大乌龙采药。在一处向前突出的石崖下,遮一块篷布,简陋的茅庵落成,能避风雨了,真是结庐在仙境。我们采来柳条铺床,三岔石垒灶,安营扎寨了。有个老人哼起了《盗草》,“轻装佩剑到仙山,不见素珍泪不干,不采灵芝誓不还……。”生活虽然艰苦,我们却十分乐观。
  绵延苍翠绿意盎然的丛林里面狐狸、獐子到处乱蹿,漫山遍地的野花、药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们穿行在花草丛中,淡淡的花香、清清的风、隐隐的鸟鸣如置身仙境。药就在脚下,我们一锄一锄地把药挖下来装入口袋,衣服刮破了,手扎烂了在所不惜。为了防备遇上野兽,统一行动,互相照应,过一会喊一声其它人应一声,这就是联络信号。有时跳过一只兔子,也把人吓得心跳。
  山里的气候变化无常,像娃娃的脸一会笑一会哭。一天早晨我们上了河对面的山,不到中午,深山里乍然风起。刚才还是朗朗晴空,瞬间黑云骤起,一片铅灰,寒气袭面,电闪雷鸣,大雨漂泼,河水暴涨,无法返回驻地。我们挤一堆在岩石下避雨,山洪咆哮着、轰鸣着、呐喊着从山上汹涌而来。我惊恐万状,怕被洪水冲走。老人们镇定自如,“不要怕,山里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大家饿着肚子总算等到云开雨停。西边的太阳从云堆里钻出来,将缕缕阳光洒在附近的山峦绿树上面,湿漉漉的气息直扑鼻翼。我被老人们的预言折服,虽然雨住云开,还是过不了河。我们一边晾晒衣服,一边饥肠辘辘地望着河水出神。太阳快落山时,河水方渐渐退去。我们每人拄一根柳棒,找到一处河宽水浅处踩着大石头小心翼翼地过了河。就在退去水的河边,一只死獐子挂在柴墩上。我们捞出獐子,拖到住处,七手八脚地剥皮,生火煮肉。片刻香味四处飘散,不待肉烂,我们在月光下狼吞虎咽地尽享着天赐口福。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怎么也无法想象出大山的变幻竟是如此的神奇莫测。有了这次教训,我们再不轻易过河了。
  生长在悬崖绝壁、陡峭岩缝里的羌活最壮实,土质松软容易采挖。一次,我攀柳枝踩石坎,爬上一个山崖,一会儿挖满了袋子。正欲前行,一脚踩空,柳枝折断,跌下一丈多高的悬崖。幸亏没有大伤,试着站起来,背起鼓囊囊的药袋,一瘸一拐地走回去。四位老人帮着我洗血上药,“只要取得回生草,九死一生也甘心,”阿弥陀佛保佑,有惊无险。
  山里的情况熟了,认识的药也多了,羌活挖了几口袋,就是没见大黄。老人们说乌龙脑里才有呢,就是路程远。大家挖大黄的信心很高,天麻麻亮就远征了。我们顺着河心逆流而上,野树夹道、怪石狰狞、峰峦渐高、峡谷渐窄、峰回路转、过河趟水攀援而行。不知走了多远,已是中午时候,离脑还远呢,计算着走远了回不去,于是向一个山坡爬上去碰运气。不一会儿,有位老人高兴的喊,“大黄!大黄!”我们都兴奋地跑了过去,一株粗粗的杆子,肥大的叶子,淡红的花苞露出柳梢,宛若仙女亭亭玉立。大家小心翼翼地挖开周围的土,取宝一样的捧出大黄,一股药香扑鼻。老人们说这是牛头黄,药中王,很少见,草本植物中大黄也是草王。大家围着大黄坐一圈,吃着炒面,喝着山泉,无比甜美。我们采药联想到和神农尝百草,李时珍著本草有同样的艰辛。
  这里是虎啸深山,熊豹隐身的地方。我们虽没遇上过野兽,但是特别警惕,晚上驴子拴到住处门口和人一起睡觉。
  夜幕降临,满天星光,我们躺在铺上喧谎,消除寂寞。王贵寿老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话,他教我们简单的藏语。王藏珍老人年轻时在军马场任准尉牧务员,带着十几个牧兵护过马场草原。陈兴善老人读书识字,解放初任区政府粮秣助理员。陈多稼老人被国民党抓了兵,跑回来三次,抓回去三次,其行英勇悲壮,可歌可叹。
  回想是时,倏忽便30多年了。老人们团结战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厚道,乐观豁达的品质,至今历历在目。他们先后都已作古了,我把这段往事记录下来,作为深切地缅怀。
  (以上作品原载文学作品集《足履印痕》)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萧滋云、梁琛世、王继德、林茂森、周春林、郭勇、张淞、崔多奇、周多星、罗新辉等多人的优秀作品。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祝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大香沟风光
相关作品
再游窟窿峡
相关作品
乌龙山采药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