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多奇作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812
颗粒名称: 崔多奇作品
分类号: I247
页数: 5
页码: 87-91
摘要: 本文记述山丹县崔多奇所作的小说《忏悔泪》、《牛发福》、《良心》。
关键词: 山丹县 崔多奇 小说

内容

作者简介:崔多奇,男,汉族,高中文化,一九五三年农历四月初三日出生在甘肃省山丹县李桥乡巴寨村,属相蛇。一九九〇年开始创作。至今有千余篇通讯报道、消息、报告文学被省内外报刊采用;也有百余篇散文、小小说、杂文、论文约一百多万字见诸报端。先后有十篇小说、散文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并于二〇〇六年自费出版《多奇散文集》,和别人先后合资出版《天涯三人行》和《春雨》等三本书。
  忏悔泪(小说)
  他在又一家门前徘徊了几趟,终于探清屋里没有人,门虚掩着,他像前几次一样,轻轻推开门,一闪身走了进去。
  他迅速扫了一眼,两间外屋摆着家具,套间门关着。正面的三屉柜锁着。好,目标就在这儿。拿出改锥和钳子正欲动手,门外响起了脚步声,他立刻把改锥和钳子藏在身后。
  门开了,走进了一位五十开外的老妈妈,“小伙子你找谁啊?”老妈妈亲切地问。“哦,哦,我走渴了,想找点水喝。”他胡乱咿唔着。“噢,快坐下,里屋有茶,我给你端去。”老妈妈说着推门进了里屋,乘这空儿,他赶紧坐在椅子上,把改锥和钳子结结实实压在了屁股下面。
  老妈妈端着茶杯走出来,边递给他边说:“天气太热,你快喝吧!”
  接过茶喝了几口,他忐忑不安的心稍微平静了,再环视一下满屋,试探着问:“大娘,怎么就你一个人,他们上班去了吧?”老妈妈听后,长叹了一声说:“只有一个不争气的小子,他爹死得早,我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大,上学不好好读书,工作后又不安心上班。谈了个媳妇,刚定了婚,欠了些帐,我说就慢慢还吧。谁知道他又偷了公家的库房,前些时被公安局抓走了。这不,媳妇也吹了。哎,我的命可真苦啊!”老妈妈的诉说,句句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的心。原来,他也是一个独生子,三岁上父亲去世,是母亲把他一手养大的。他想:年轻漂亮的未婚妻若知道了我的行径,她该是怎样?乘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倘若不思悔过,终究有一天也像老妈妈的儿子一样,那时我的母亲会怎么样?……他不敢想下去了。站起身,说了声:“大娘,你在,我走了。”于是抬脚出了门。脑筋里乱哄哄的他正往前走,忽听后面有人在叫:“小伙子,你把工具忘了。”回头看见老妈妈手拿改锥和钳子追了上来:“你是电工吧?那天一个电工检查线路,在我家歇了一会儿,走时就忘了这个,害得他又回来取了一趟。以后可要记着,这样会耽误工作的。”望着眼前这位善良的老妈妈,他真是羞愧难言,双眼充满了泪水,充满了忏悔的泪水……
  (原载《法制导报》)
  牛发福(小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牛发福从他爷爷的手上就开始干这杀猪的行当,到他自己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他的设备也不断更新了。就说烫猪、拔毛吧,他的爷爷和父亲都用的是四人抬杠,在一个大水缸里上下摆动、左右晃荡,然后再拔毛,终是不大干净。如今他是一个大锅台、一口大铁锅,把猪按倒在锅台上一刀捅死,嘟噜一下滚进锅里就可以烫了,水是电风葫芦冲开的。他的技术更是没得说,一刀捅进猪脖颈再朝下一剜,刀尖不偏不倚就扎在猪心上,猪死了。拔毛、开膛、翻肠他都是行家里手。手艺精了,杀猪自然多了;收入也提高了。信用社里的存款早已超过了五位数,他盘算着扩大再生产,关键是还要往下传手艺。
  这一夜,牛发福如同躺在烧热的铁板上一样,翻过来,掉过去,折腾个够,还是没有睡扎实。
  一大早他翻起身,盘腿坐在炕头上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两眼直勾勾地望着里屋,里屋里睡的是他的独生儿子名叫进财。
  昨天,因他执意取出存款要买“时风”柴油车,父子俩吵了半天。今早他满以为儿子会回心转意给老子说几句不是,并同意买车收猪、立马干起这祖传的行当来。谁知这小子到这会儿还没那个意思。他再也憋不住了,猛地跳下炕就去搡里屋门。并大喊:“进财,你给我出来!”
  “爹,又咋了?”儿子揉着眼睛,模棱两可地走了出来。
  “你说,我是不是你爹?”“你咋能不是我爹呢?”“好既然还承认我这个爹,就赶紧跟我进城去!”“进城干啥?”“买车!”“爹,我昨天不是说过了吗?我还要上学呢,把车买来你能顾得过来吗?”
  “上学?就我们这家道,你上学能有多大指望?想当年,我爹妈省吃俭用供我上完了高中,到时候还不照样杀猪。”
  “行了!爹,想当年也不知道你说了多少次了,反正我不愿意。”
  “好啊!你小子翅膀儿硬了,不让你爹管了……”
  “大清早,不知道干啥呢?吵吵嚷嚷的,老也没个老的正形。”老婆子叨叨着走了进来。“好啊,你们拧成一股劲了。进财,你说你到底干不干?”“不干!”“好小子,你也越上劲了。你们都嫌我老没正形,我今天就去死,我死了看你们咋个活法?……”
  门前挤满了左邻右舍的人,牛发福越来了精神:“我这就去死,叫你们娘俩好好地活。”说完,作架势要往门框上撞。余眼一看,见没有人拦挡,他又嚷道:“腾开,我跳河去!”人们一阵哂笑,中间让开一条道并没人拦他,谁都知道他这已是第三次“死”了。
  牛发福冲出门来,和刚要进门的人几乎撞个满怀。他抬头看见是村上的马书记,后面还跟着一个人。于是便“呜呜呜”干嚎起来,他正想给马书记诉说满肚子的冤屈。马书记却笑呵呵地先开口了:“别嚎了,快去洗把脸听好消息吧!”
  众邻居一阵大笑,他们都知道牛发福的嚎,是干嚎无泪。死是唬人!前年,一个外村人来卖猪,多付给了一百元钱,他省悟后就捶胸跺脚,一阵干嚎,钱要不回来他就要去死。还好,那个人却又把钱给他送回来了。去年,他收的一头猪,杀掉后却是“米心猪”,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又嚎啕开了。别人越是劝他越伤心,越不想活了,越活不成了。最后养狗的邻居们给他主动处理了“米心”肉,他马上停止了嚎声。
  “别闹了,你看这是乡教委的杨主任,他给你报喜来了。你的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了。”马书记指着身旁的那个人说。牛发福立马就停住了“呜呜”声,圆瞪双眼:“你说啥?是真的吗?”“谁哄你,你问杨主任他干啥来了?”
  杨主任很快从手提包里取出《录取通知书》递给了他。
  “老牛哥,你可真有福气呵!”邻居中有人高叫。
  牛发福顿时像醒悟了什么,把眼一瞪,大声叫道:“这个车我不买了。我儿子要成吃公家饭的人了,还买时风车干啥?我使毛驴车收猪就够了,挣上的钱全部供上儿子上学去!”
  “老牛啊,等儿子出学后你就可以不杀猪了。”
  “就是,就是!以后咱们隔邻隔舍的,可要互相关照呵!”
  (原载《甘肃日报》)
  良心(小说)
  王老汉手里捏着那一沓子人民币,乐颠颠地。全是50元的,共24张,整整1200元哪,是老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卖的钱。
  昨天下午,村上来了个收购生猪的人,商量过价格后,就过手了。猪贩子也算是个爽快人,当即付过票子,把猪抬上三轮车就拉走了。
  这会儿,张老汉手里掂着票子,心里盘算着:先存上800元,留下400元,给老伴买上一套衣服的毛料,给上中学的儿子买一双旅游鞋,剩下的再抓个小猪娃……好,就这样,说干就干。
  于是他和老伴步行十几里路,到镇上的中学里叫上儿子,三个人先来到储蓄所存款。张老汉从怀里掏出票子,抽出其中的8张,将剩余的16张全部递给了营业员。营业员立马把票子放进验钞机,只听得“哗啦啦”一阵响,验钞机立刻显示,出现了一张假币。营业员把那张票子根据手感、眼看、反复鉴定,确认是假币后,和蔼地对张老汉说:“大叔,您的这张钱是假的!”张老汉听后,心里一惊,口里嗫嚅说:“怎么会是假的呢?昨天收购猪的人刚给的……。”老伴在一旁也急了,说:“你没弄错吧?”“不会的,大妈,我们鉴定的千真万确。”“哎,这个猪贩子啊,你的良心呢?”张老汉口里念叨着,额头上早已沁出了汗珠子。
  营业员眼看着这对老实憨厚的庄稼人,顿时萌发了恻隐之心。于是将那张票子原递给张老汉,让他重新换了一张,并说:“别着急,你先拿上去找猪贩子,要么,你就……”
  张老汉只好接过存折,领上老伴和儿子走出门来,心里想着:到哪里去找那个猪贩子呢,又没有问过他的住处和姓名。
  三个人在街上信步来到一个鞋摊前,先让儿子挑了一双旅游鞋,价格商量定48元,张老汉顺手递过了那张票子。那个摊主接过钱连看都没多看一眼,就丢进了钱匣子,顺手拿出2元钱递给张老汉,就只顾招揽他的顾客去了。
  儿子拿上鞋到学校里去了,老俩口相对无言,早已没了刚来时的那份兴致,布料也不买了。心中忐忑不安,步履蹒跚地慢慢往回走来。
  到家后,张老汉躺在炕上,越想心里越不对味儿。自己既然被收购猪的人骗了,那我为什么又要欺骗卖鞋的呢?要说良心,我的良心何在?这还不算,还带上正在接受教育的儿子,让他受了一次什么样的教育呢?
  不妥,还得到镇上去。叫上老伴,俩个人又来到镇上,到学校去喊儿子,儿子要上晚自习,说啥也不到街上去了。眼看天快黑了,老俩口又来到了那个摆摊的地方。可是,他已经收摊走了,老俩口只好不无遗憾地再走回家里。那一夜,张老汉失眠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叫上老伴再一次来到镇上。找到那个鞋摊上,那个摊主见是他们,刚要招呼。张老汉说:“昨天买鞋时,把钱弄错了。”摊主听后,大声叫道:“钱当面给你找清的,怎么说错了?”张老汉陪着笑脸说:“不是你弄错了,是我弄错了。”摊主一听,瞪圆双眼,刚要发火。老伴连忙解释说,“我们昨天给你的是一张假钱。”说着就顺手将一张50元的票子丢在鞋摊上,回头拉着张老汉往前走了。
  摊主这才回过神来,立即招手叫他们站住。可老俩口还是只顾往前走去,摊主见叫不往他们,顺手提了一双旅游鞋随后追来。
  走到跟前,摊主把那双旅游鞋塞到张老汉怀里说,“你们真是好人,是老实人。不过,假币我发现后又找给另一个买主了。”说完后,他扭头回到他的摊位上去了。
  张老汉听后,目瞪口呆,抬眼望望老伴,瞅瞅怀里的旅游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人啊,谁有良心?谁没良心?这良心何在?幸亏这次儿子没有来,他要是来了又叫他受一次什么样的教育呢?
  (原载《甘肃农民报》)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萧滋云、梁琛世、王继德、林茂森、周春林、郭勇、张淞、崔多奇、周多星、罗新辉等多人的优秀作品。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多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忏悔泪
相关作品
牛发福
相关作品
良心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