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方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文蕴》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773
颗粒名称: 3、地方传说
分类号: I247. 6
页数: 20
页码: 58-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的地方传说,其中包括了祁连山的传说、大佛寺的传说、破肚子娘娘庙的传说、金牛寺的传说、石燕高飞的传说等。
关键词: 地方传说 山丹县 民间传说

内容

祁连山的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祁连山苍松挺拔,郁郁葱葱。月宫仙女发现了这一人间仙境,便偷偷下来游玩,后被王母发现,召她返回月宫。临走,月宫仙女把随身披的白羽纱披在祁连山头,把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撒在草滩上。后来,那白羽纱变成白雪覆盖祁连山头,终年不化,珍珠变成了羊群,遍布山下草滩四季不断。
  焉支山百花池的传说
  古代,在焉支山下,长期驻扎着一支朝廷的军队。有位将军兴趣广泛,喜欢吟诗作画,游览风光。他刚来到焉支山,就被这里的秀丽景色给吸引住了。
  有一天清晨,将军带了几个侍从去游览焉支山。一路奇花异草,山雀欢跳,秀丽的景色让他着迷。他爬到山顶,见有一池水,清澈见底,周围生长着多年的灌木,池中间长着一行水草,就象青龙卧水。他深吸了一口气,捋着胡子说道:“不似仙境,胜似仙境。”将军诗兴大发,画趣盎然,忙叫随从伺候笔墨,随即作起画来。他画了一幅清池碧水,还提了一首诗:
  清水池升明月,
  绿水盛开仙花。
  别是一派仙境,
  映空几片飞霞。
  这位将军刚收笔,一只花山雀飞进色盘,侍从怕弄坏画,想赶走它,可是,山雀已跳上画面,正好踏在了画中的清水池上,印了些五颜六色的爪印,将军非常可惜。就在这时,一阵清风把画刮到了池内,随从急忙打捞,画漂到池中间就不见了,随即,池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将军高兴地说:“这是天意,这个清水池就叫百花池吧。”
  钟山寺的传说
  从前,焉支山有个紫头张道,他养着一头牦牛,是个灵物,白天和他下山化缘,晚上就和他睡在一起,从不分离。
  终于有一天,缘化够了,紫头张道就在焉支山上塑神修寺。小和尚赶着一群羊往山上驮砖,那头牦牛就跟着往山上驮水。寺院修好了(就是后来的钟山寺),那头牦牛也病倒了。张道舍不得,采了草药治疗,但没能治好,牦牛不久便死了。张老道哭得死去活来,说这是头神牛,下令小和尚们不准动它一根毛,并在山上大摆了道场,隆重地葬在后山坡下。说来也怪,这坡上长出了好多好多的人参,又胖又长,特别好看。有一次,小和尚偶然采了一棵,见这人参和别的不象,杆杆里面软软的,颜色血红血红,便赶快拿给师傅看。紫头张道看了,一言不语,但心里明白。从此,他独自一人睡在人参坡上,昼夜看护,不让任何人来挖。一天晚上,张道刚刚睡下,那头死去的牦牛给他托了个梦,说:“现在你修行将成。我没有把你辅佐到底,这些人参是我的精血所成,只要你把它炖上服下,就成仙了。”张道听后便摸黑挖了几棵炖上,血红血红的人参香气四溢。张道舍不得喝下,想起牦牛帮他化缘修寺,劳累而死,心如刀绞,想着想着就昏睡过去。醒来一看,炖着的人参汤不见了,张老道纳闷不解。原来,是一个小和尚闻见人参香气,一口气全喝下去成仙走了。张道知道后,长叹一声便气绝身亡。寺里的和尚们念记张老道的大功大德,为其大摆道场,将他葬在这个人参坡上。从此,这里的人参再没有人挖过,不久全枯萎了,焉支山上也再没有见过人参。
  张老道死后,钟山寺的名声更大了,永昌、山丹、民乐、甘州的信徒都赶来钟山寺烧香拜佛。后来,有个甘州老人领着个十岁的娃娃上焉支山焚香,不知咋地那娃突然从石崖上跌下去了。甘州老人在山上急了,连滚带爬地到山崖下找了几天,把老鸦河里都摸遍了,连个尸首也没有找见。老人在山脚下转呀转呀,忽然发现山坡上有座坟,便跪在坟前大哭一场,回家了。回到家,见那娃娃早在家玩耍呢。老汉赶紧烧香叩头,感谢神仙保佑。为表心意,老人便倾尽家产,在焉支山小孩跌落之处修建了一座寺庙,雕梁画栋,还打了天花板,甚为好看,这便是人称的焉支山后寺。
  大佛寺的传说
  相传,很早的时候,有兄弟三人西行取经拜佛。走到凉州时,老大说:“你们二位兄弟先走,我站下等着办个事。”兄弟俩走到山丹,老二说:“兄弟你先走,我在这里等大哥。”老二左等右等不见大哥来,就坐下等。老三走到甘州,等来等去不见大哥二哥来,索性睡下等。从此,老大一直站在凉州,老二一直坐在山丹,老三一直睡在甘州。后来,人们在武威、山丹、张掖各修一大佛寺。武威大佛寺塑站佛老大,山丹大佛寺塑坐佛老二,张掖大佛寺塑睡佛老三。
  破肚子娘娘庙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位身怀六甲的嫂嫂和小姑子到村外小河去抬水。当时正值傍晚时分,红霞满天。嫂嫂抬头观赏,无意中看见西边瞭高山、野猫山两山相对往一块儿走着,嫂嫂惊呼道:“妹妹快看,两山往一搭里走呢!”说话间,嫂嫂即将生养的肚皮破裂,随即坐地而死。同时,瞭高山和野猫山也停止了走动。本来,瞭高、夜猫两山若走到一起连接起来,山丹立马变成大海。因被嫂嫂说破,山丹才免遭灭顶之灾。为了纪念这位嫂嫂,山丹的人们在瞭高、夜猫两山交界处,修了破肚子娘娘庙,里面供养着破肚子嫂嫂的坐身塑像。
  金牛寺的传说
  当地有民谣:
  双凤山前打毛艾,
  二龙河里造发船,
  黑牛鼻儿上度人缘。
  意思是说西山沿有双凤山、二龙河、金牛山,是块风水宝地。
  金牛寺就座落在霍城西山沿的双凤山和金牛山之间。传说双凤山原不在此地,是被一对金牛从南山拉下来的,刚走到西山坡下,牛缰绳断了,“两只凤凰”停在两山沿,一对金牛再没往前走,也站下了。
  不知啥时候,有一个陕西上王村人,张姓,曾带过兵,打过仗,来到双凤山修行。此人多行善道,发现这里风水好,就利用本山木料修了一座寺庙,叫做金牛寺。数年后,张道人修成坐化而死,寺门外专为他修了一座坐化楼子。后来,传说甘州提督张侯福得知陕西道人藏有财宝,便来金牛寺掘墓盗宝。夜晚,道人给张侯福托了梦,说他正是张的师傅。张侯福醒来,再不敢妄为,便把师傅的坐化楼子搬进寺内,重新修好,以避日晒雨淋。张侯福临走时,坐化神感动了,送给张一口砂锅。这砂锅是个宝锅,做上一锅饭,有多少人都够吃。张侯福自从得了这宝锅,便大肆招兵买马,扬威河西一带。金牛寺的名望也大了,上寺求拜者越来越多。因祈愿灵验,后又改成金灵寺。
  石燕高飞的传说
  一九四〇年,我在郭家泉下头的甘新公路养护队当头目,管理一个道班,有二十五人。我们曾在羊虎口煤矿听人喧石峡停云啦、石燕高飞啦等奇巧事。石燕高飞引起我们全道班人的兴趣,一心想亲眼见一见。
  就在那年六月间,天气多日阴雨。一日,我们道班的人全部出动,顶着毛毛雨向峡口走去。到了那里,我们停在山沟里的沙河上东张西望,只见东西两面的山头都隐在雾中,雨淅淅沥沥地下,四周除了雨声,静悄悄的。不一会儿,忽听“刷……”的响声从东面山头向西面山头划过去,随着响声,有一样东西落在西面山头的石崖上。我们朝落下的地方攀上去,只见石崖上有个圆窝窝,四面光滑,中间一对石燕紧紧偎在一起。大家又惊又喜,纷纷挤到跟前细看,那对石燕通身灰白,巴掌心一般大小,长着鸳鸯头,圆眼,弯勾形的咀,与喜鹊相似,但双翅和尾巴稍短。我们眼见实物,证实了石燕高飞神话般的传说,一个个乐滋滋的快活得很。那对石燕被我们带回道班,大家托我保管,闲暇时,大家便拿出来看着开心。为不辜负众望,我小心翼翼地珍藏。
  事后不久,张掖管公路的总督韩起功,派大队长杨作春查路来到道班。有人说起石燕之事,他便提出要看,我将石燕取出,他看了爱不释手。年底,杨作春给我们发工资时说:“韩师长要这对石燕,让我带回,这是命令。”无奈,我们将石燕交给了他。山丹的人们传说,石燕是催生鸟。女人生娃娃时,手心握着它,生养的快。
  峡口的人们曾将拣回的伤残石燕,用碾成的石粉调成粘合剂,将它们修复成原样,非常逼真,使人辨不出真假,并在峡口公路那儿向过往行人出售。做得最拿手的要算铁有禄。据说峡口的唐继祖保存着一对真石燕。
  神钟的传说(一)
  传说,焉支山钟山寺,原来不叫钟山寺。那儿有几座庙,以后,在庙东的一个湖沟里,显出了一个神钟,据说它是自己从地里出来的,每逢初一、十五,就会自鸣。被人发现后,一些佛家、道人,都认为这是一块宝地,才大兴土木修成钟山寺的。寺修好后,决定将神钟挂在佛殿门上。钟很大,高约1.5米,直径约1米,钟的厚度约有10厘米,人抬不动它,就用了几头牛拉,一天拉上几十米远,到第二天再拉时,钟已经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了,这样反复拉了好几天,都没能挪动地方。最后,道家和佛家各自上香通说了一遍,才拉到佛殿门上挂起来。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被人拉走,至今下落不明。
  神钟的传说(二)
  从前,钟楼巷里那条路是车道,一天到晚马车、驴车来往不断,路面上轧出两道深深的槽。渐渐的,槽里露出只耳朵尖儿,好奇的人们便拿来工具挖,越挖耳朵越大,后来又露出一只耳朵,挖到底,挖出一口几人才能合抱的大铜钟,上面铸满了字,谁也认不出。钟前聚满了看稀罕的人,大家商量把钟安置在什么地方合适,有十几个壮实汉子拿着木棒绳子来抬钟。一些道人、和尚口念经文,请钟上庙堂,钟不愿意,众人抬它不起。请钟进寺院,钟不愿意,众人抬它不起;后来,请钟上擂台,钟才愿意,一抬就起,送上了擂台。第二天清晨,擂台上便响起洪亮的钟声。擂台下住着一位田老汉,他听到钟声,上到擂台上观看,只见擂台空无一人,铜钟自鸣,大为惊奇。相传开来,人们都称铜钟为神钟。
  此后,神钟每到初一和十五便自动响起洪亮、悦耳的声音,其它寺庙里的钟遥相呼应,响成一片,远近十里的人们都能听见。有人注意到,神钟自鸣时正是少林寺鸣钟的时辰。相传,神钟本是子钟母钟两座,擂台上的是子钟,母钟至今未露面。
  有一次,神钟正鸣,擂台下一行经女人,面对着神钟换衬血垫子,把神钟冲了。以后,神钟再也没有自鸣过。
  民国25年,马步青派飞机来轰炸驻扎在山丹城的红西路军,飞机在山丹城上空飞来飞去,只见一把大伞罩住山丹,怎么也炸不到,机上人员使用照像机拍下这一情景。马步青得知那保护伞就是擂台上的铜钟后,认定是一座神钟,动了心思,立马派人到武威专门缝制了黑平绒钟罩子,又出动一连兵力、两辆汽车把钟抢到青海老窝去了。
  王家响堂与白狗的传说
  相传,王家响堂的穿堂在北山(龙首山)后面,穿堂用石砖砌成,十分壮观。里面长明灯日夜不灭,廊檐下堆着银子,银子上铸有:“添灯油银子五十两”的字样。有一条白狗,每天领着一个秃嘴放羊娃到里面添灯油,一天价吃得个油嘴。放羊娃的主人家发现了,也跟上白狗去添灯油。他走进去,一眼看到成堆的银子,就往怀里揣,刚揣了几个,两只眼睛啥也看不见了。他又赶忙从怀里掏出银子放回去,回到家里,眼睛才亮了起来。这时,他从怀里摸出剩下的一个银子一看,已变成馒头了。
  一日,白狗从穿堂出来传旨:在龙年,此地有一位大人物出世。放羊娃因秃嘴在向外面传话时传成:在驴年,此地有一位大人物出世。此地有个王进士,临死前对家人吩咐:“有人给我托梦,说我死后,身上啥都不要穿。”他死后,家人遵照吩咐将他脱得精光,一丝不挂,他的姑娘看不过,就在他的羞丑上盖了一方手帕。埋后,一条白狗每天在坟上拉屎,老远就看见一股雾气。王家的人气不过:小小畜牲竟跑到先人头上拉屎呢!便将白狗捉住杀死在坟头。夜里,坟头开了一个窟窿,王进士活过来了,坟边一匹白马正等着他骑上走呢,但因被那方手帕挡着,他咋也迈不开腿,上不了马,天亮了,只好作罢。要不然,他骑上白马前程万里,日后便成皇帝。
  以后白狗不见了。王家响堂的穿堂也失去踪影。
  驼岭山的传说
  霍城西坡有个驼岭山,也叫龙岭山,因为形状象骆驼,又象龙,就这么叫下的。相传,驼岭山原本不在这里,是两个土牛从南山卧牛坡那里拉下来的。刚拉到西坡地界,不知谁家庄门里出来三个大肚子婆姨,看见了,用手一指:“快来看,那个山咋走的呢?”两个土牛吓惊了,把绳扽断,山停下了,两个土牛在前面也一左一右的站住了。就是现在王家庄的双疙瘩,也叫双鼓堆。山站下了,那几个婆姨的大肚子也破了,死掉了。传说要不是被大肚子婆姨冲掉,两个土牛就要把驼岭山拉到山丹祁家店子堵山口子,要是堵住,把水聚下,山丹就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了。为了纪念这几个大肚子女人,驼岭山北嘴上修过破肚子娘娘庙,后来不知啥时节拆掉了。据说驼岭山停下后压掉了十二磨河水,就是现在的西山坝,新开坝、黑五坝、东山坝、孔家坝、红沿坝、皇马坝、吴宁坝、达达坝和三小坝等。
  得老鸦河、营盘子坡的传说
  当年杨满仓征西,路过焉支山,人马走到离花寨二里地的山坡上,马不走了。杨满仓下马,在四周查看。他走到沟底的河旁,看到水里面有个亮晶晶的东西,下河拾出来一看,是个金老鸦。杨满仓就下令在此坡上扎营。从此,人们把这个坡叫做营盘子坡,河叫做得老鸦河。
  马官沟的传说
  传说当年杨满仓征西,路过焉支山,在花寨以东的山坡上扎下营盘。刚把营扎好,杨满仓的马突然不见了,他便和兵卒们满山寻找。这时过来了三个和尚,他问三个和尚看见了没有?和尚掐指一算说:“这是宝马良驹,去找宝地了,你们再翻两座山,过两条沟,马就可以找到。”杨满仓谢过和尚,让兵卒去找,马果然在第二个沟里,从此人们把这个沟称为马官沟。
  白石崖的传说
  南山下有一户放牧的藏民,两口子带着一个娃娃,在山沟里搭起一顶白帐蓬住着。有一天,男人赶着牛羊上山了,不料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山洪暴发,帐蓬连人一起被卷走了。男人回来,帐篷和女人、娃娃都不见了。他就顺着山水流过的地方往下找,最后找到一个石崖跟前,见白帐篷盖在一块大石头上。他揭开一看,女人和娃娃还裹在里面,已经被洪水淹死。男人大哭一场走了。那顶白帐篷一直盖在石头上没人动过,远处看去白得耀眼,人们就把这个山口子叫作“白石崖”了。
  石城门的传说
  从前,在李桥水库东北角,有座石头山,这座山挡住了上山湾和下山湾人们往来的路。大约在清乾隆年间,上山湾有个刘家,是首屈一指的大户。家中有一个女儿,许给了下山湾的彭家,彭家也有钱有势,两家门当户对。
  姑娘嫁给彭家后,两亲家关系一直很好,因这座山的缘故,两亲家很少来往。后来,彭刘两家商定打通石山,便召集四方石匠,开凿石壁,凿一斗碎石子给一斗米的工钱。因此流传这个石城门是斗石斗米换来的。
  这个城门能走过一辆老牛车,上下山湾的人们再不为往来走路而发愁了。
  虽开通了道路,但彭家还是终年缺水。后来,又在半山腰开凿了一条水渠,刘家配给了一股泉水,意思是姑娘出嫁,这股水就象嫁妆一样,陪给了彭家。人们便称这股水为“陪房水”。
  现在这个城门和水渠仍保留着,石城门已经废弃,但水渠还淌着清水,灌溉着下山湾的良田。
  牛魔王洞的传说
  相传有个山丹人到新疆做买卖,听说那儿有个牛魔王洞,参观的人很多,他便也去看热闹。只见那洞口很大很深,望不见里面是什么样。洞口的风直往里灌,好像里面有很大的吸劲。他觉得有趣,就伸长脑袋往里看,这一看,他头上的大礼帽“呼”地被吸进了风洞。这人回到住地,又到卖礼帽的店铺里重新买了一顶,和原来那顶一模一样。这个人在新疆做完买卖回到山丹,走到磨湾,他觉得很乏,便在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见许多人往一个地方走去,他一问,人家说前面有个牛魔王洞,很神奇,人们都是到那里去看新鲜的。他好生奇怪,新疆有一个牛魔王洞,这儿咋也有一个?就跟着人们也去了牛魔王洞。他一看,只见洞口围着许多人,洞口的风直往外吹,就象里面有很大一架吹风机吹着似的。正看着,“呼”地一股风刮出,随风飘出一顶帽子,落在他的脚边,他拾起一看很吃惊,这正是他在新疆牛魔王洞口看时被吸进去的那顶大礼帽。他取下新帽装进包里,原戴上那顶大礼帽回到了家。他见人便说牛魔王洞的神奇,一时传为佳话。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山丹文蕴》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简约的文笔,写实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对山丹的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地方小吃、民间工艺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上山丹一带多民族和谐共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又是一部让外地人了解山丹、认识山丹的导游手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