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史事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文蕴》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772
颗粒名称: 2、史事传说
分类号: I247. 6
页数: 19
页码: 39-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的史事传说,其中包括了王玉亭的传说、暗门墩之战、红军信、赵统领大战马匪、祖先西迁、三枝花分水的传说、白山口争水的传说等。
关键词: 史事传说 山丹县 民间传说

内容

王玉亭的传说
  民国二十五年,山丹城里有了共产党,位奇新开村的王玉亭(混名少毛丁)往城里跑得勤了。跑着跑着,带回来几个共产党人,住在他家,他还联络了村里的钱有善(钱六娃)等人。十月初八,红军队伍开到山丹城,王玉亭领来几个红军到村上,到了腊月,来村上的红军就更多了。他们向老百姓宣传: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红军为老百姓打天下,为老百姓不受穷、不受欺压、过好日子而打仗。那时的红军兵不兵民不民,装备很差,三九天还穿得又单又薄,五颜六色象百家衣,可脸上对百姓很和气。自古啥兵都对老百姓厉害的很,人们弄不清这是咋么个队伍?马匪吓虎老百姓说,共匪要共产共妻,谁和共匪来往就让谁遭殃。马匪凶残得了不得,哪个不怕啊?可王玉亭和共产党的红军热火得很。三两天他来了,三两天你去了,好像与红军的头儿谋划着什么事。村里的人们也觉得有啥大事要发生,但又都悄楚楚地等着,又害怕又好奇地传递着各种风声和消息。
  不久,马步青的队伍卷了过来,飞机在城里炸了一通。风声紧张起来,来了些红军购粮草,随后撤离了。马家队伍开到新河骚扰了几回,啥也没捞着,躲出去的王玉亭、钱六娃隔三差五来家一趟。有一次他们回来,我跟到王玉亭家里去看,哎呀,箱箱柜柜里一满是枪!那时的我二十左右了,还从没见过这阵势,心里又害怕又激动,看罢,不敢给任何人说。
  红军离开山丹城,在祁店水库附近打了一仗,听说东二十里堡的人帮了红军,红军取得了胜利,马匪伤亡惨重。尔后,红军继续向西进发。新开村的王作珍,不知咋用炒面换了一条红军的冲锋枪。王玉亭听着了,立马逼他把枪交出来,他不给,王玉亭说:“你不给枪,就杀了你!”他吓得赶紧把枪交给了王玉亭。可是风声咋传到马匪那里,一回一回开来队伍,让交出这条枪,王玉亭早背上枪躲到山上去了。马家队伍的人硬逼着村民交枪,若交不出来,一个都不放过。后来又把王玉亭的老子弄了去,限他数日交枪。他悄悄找到山上,对王玉亭说:“娃娃,你给给吧!不给,村里的乡亲都要遭殃,罢了,你再重搞枪。”王玉亭听此言,无奈何地把枪给了老子,老子交到马家队伍上,全村才算平静了。
  到正月初几,红军在倪家营打了一大仗,听说马匪把不少红军埋到万人坑里了,老百姓既为红军惋惜,又为红军担忧。红军伤亡惨重,分散突围后打游击。王玉亭这时领回四、五个突围出来的红军藏在家里。马家队伍紧随上一次一次来村里骚扰,眼看不行,王玉亭就将红军悄悄转移出去。过了数日,马家队伍抓不上人就不来了,红军又来了一些人,还带来部分枪支弹药。
  正月十二,王玉亭到村上一个财东家派了一百人的饭。他把人招集到学校成立了队伍,头上都勒上白毛巾,第三天一大早,队伍全拉走了。
  队伍先上西山后到陈家山头,一路走,一路专拣富户人家抢粮抢草、抢牲口和衣服来装备自己的人马。一路上,一些农民也零星加入了王玉亭的队伍。王玉亭率领他们返回东西沟,按照红军的办法,将队伍分成团、营、连,立马进行休整、操练。队伍到这时候已经有好几百人了,装配也全了,准备了很多的粮草骡马。
  一天,有人来报信,孙家营民团团长王玉珍奉命带人攻打王玉亭的队伍来呢!王玉亭立马带上队伍先下手,在孙营老窝里捉了团长王玉珍,带到李桥的石城门里,放在冰上要杀头,王玉亭的手下人劝住了,说是杀王玉珍无用,他是吃官饭的,做这件歹事不由他。王玉亭听了劝阻,就留下了他的命。王玉亭的队伍从花寨子上了焉支山,与十二位红军汇合,驻扎在陈家羊圈,等候一百多位红军来这里,那就力量大了,就可以与马匪你死我活地干了。
  谁知,王玉珍回到窝里,有人弄到了情况,偷偷跑到驻扎在民乐的马仲英骑兵队告了密。
  正月二十,这是人们烙油糊旋补天补地的日子。早上八点左右,马仲英的骑兵队卷了过来,老百姓慌忙朝东面山沟里逃去,骑兵队过村未停,直朝东面大黄山扑去。
  第三天下午,听得有人说:那天夜里,马仲英的骑兵摸上了山。夜间黑糊糊的看不清东西南北,王玉亭的队伍正在歇息,值哨的是个刚进队伍的老百姓,他瞭哨呢,瞭着瞭着睡着了,等别人听到动静,马匪已到了跟前。刹时一场混战,王玉亭的人还是利害的很,八条冲锋枪也显了威力,一顿把马仲英的骑兵扫下山口子。马仲英组织了几回进攻,都被打下去了,伤亡也很大。到后来,王玉亭队伍的弹药用尽,枪声越来越稀,马匪乘机又开始攻打上来,王玉亭就组织队伍用石头砸、刀砍,一边迅速撤走。王玉亭和钱六娃退到一个沟里,与追来的马匪激战后,被剁数刀,倒在了血泊里。
  次日,马仲英的队伍背着王玉亭的人头到新开村示众,老百姓闻风全部跑到了山沟里、河湾里,远远望着自己的村子。天黑下来,村里起了大火,马匪把王玉亭家的房子烧了,把他堂兄的马车也推到火里烧掉。随即,骑兵们朝山沟湾里包抄上来,围住了人们,将老的杀掉,把年青媳妇和青壮年男人用绳子串在一起,集中到高庙,全部关在一家财东的草房里。
  草房里一半堆草一半空着,有的人悄悄爬到草顶上了梁华,有的钻进草挡住的墙跟里。到后来,又抓进一批村民和原先抓来的都在地上蹲着。到晚上,马匪审问老百姓,他们点了几盏油灯,阴森森的,再胆大的人也觉得是到了地狱里了。马匪问:“谁是姓王的?”谁也不敢承认自己姓王,都姓了张家、李家、赵家、钱家。马匪问:“谁是王玉亭的哥?”谁也不说,都说王家的人全跑掉了,王玉亭的哥也跑掉了。马匪当即又杀了几个人。人们还是不说,都说姓王的全跑掉了。马匪实在审不出,就把年青人绑上走了县城里,据说把那颗人头送到青海请功去了。
  过了八九天,黑夜里,我去探望王玉亭的老子,他是我的亲姨爹,就见姨爹正用抓来的药配方子。他告诉我,王玉亭和钱六娃并没有死,已经回来了,在山上藏着呢。第二天,我赶着羊按姨爹说的地方找上去,找到杨家梁上的洞子前,王玉亭在洞口朝我招手,我赶忙跑进去,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血腥气。一看,他们俩都受了重伤,王玉亭的身上被剁了七刀,有的伤口已经长好,有的伤口还在化脓呢,又红又肿,鲜红的肉朝外翻着,看得我心里很不好受,他们两个可精神得很!我问起马家队伍提的人头咋回事?他俩个苦笑了一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原来,王玉亭的队伍在东西沟扩编、整顿的时候,有一位姓杨的农民,一再请求加入队伍,王玉亭收下了他。看他穿得破破烂烂的太单薄,王玉亭将自己时常穿的黑白线相间的褐子脱下给了他。王玉珍告密时,说王玉亭经常穿的黑白线相间的褐子,马匪攻打他的队伍时,派人专门盯着穿那件褐子的人。结果,把那个姓杨的杀了,他的头被割下拿到青海马步芳那里请功去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边偷偷去看他们两个,一边送去治伤药和炒麦子,过了一月左右,他们的伤养好了。
  不知啥人又走漏了风声,县府派兵三天两头来捉拿。两人就打点好进南山淘金去了。十月份,王玉亭的妹妹出嫁,他悄悄赶回来看了家人一趟,就找共产党和红军去了。
  不久,王玉亭给家里来了信,说他找到了那个“家”,在一位姓周的团长手下做工作。那家很大,人很多很好。那个“家”真正了不起,他在那儿干得很好,这边家里人不要牵挂。后来,王玉亭的爹下世了,家里人很着急,把爹放下等他吧不知他能不能来,发送吧他没见着,就写了信给他。很快,他回信说:“先把爹丘下,日后成功,定要为爹修坟下葬。”
  从此,王玉亭再没来过信。家乡的亲人们盼啊盼啊,直到解放也没个音讯。家里人就给徐向前写了一封信,打问王玉亭的下落。徐向前的秘书代回了一封信,说徐向前早年曾见过他,后来离开,各自工作忙,不曾见面,也未听见任何消息。
  暗门墩之战
  民国二十五年,红军来到了山丹。他们驻扎在县城里,组织老百姓成立义勇军。一个多月后,马家队伍打了过来,驻扎在东门外围城。
  那天早晨,天麻麻亮,东门外的马匪朝城里喊话,城里的红军在城头上朝外喊话,双方都有许多人,阵式大得很,我们都跑到城墙上去看。约摸中午十二点的样子,马家土匪们全部枪口朝下,举起手来喊道:“投降了!投降了!”红军几百人就打着旗从东门出了城,刚走到马家土匪跟前,忽然,一个马匪抽出藏在马鞍里的刀砍杀了红军的旗手,双方立刻大乱。马匪倒举的枪是做样子的,刀全藏在各自的马鞍中。这时,他们抽出刀来凶神恶煞般杀起红军,红军都是长步枪使不上啊,只得用枪托对付凶猛的马匪,双方混战在土场子上。红军个个都是硬汉子,虽死伤多人,剩下的仍然以死相拚。在这危机关头,一支女红军队伍冲出城外,在飞机场里(暗门墩前)架起机枪一顿猛扫,打垮了马匪的嚣张气焰。马匪各顾各开始逃命,红军穷追猛打,马匪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溃不成军。
  红军信
  那个时节,就是民国二十五年吧,我们在羊上(放牧点)呢,听说西路红军到山丹又向西走了。人传说红军共产共妻,谁和红军来往杀头呢,我们都吓得很,没敢多接近。一天,羊上来了个女红军,衣着单薄,一脸疲倦。我们问她是啥人,从哪里来?她说是红军,在倪家营打了恶仗,她在突围时与伙伴走散了。我们虽害怕得很,可一个女人家,正在难中,另外红军对穷人好着哩,这一点可亲眼见过。我们悄悄收留了她,给她吃给她喝,让她住在羊上。可她着急得很,硬要找队伍去呢,劝不住,她就一个人走掉了。
  过了大概一二年,我们收到了一封信。我们还从没有见过有人来信呢!拆开一瞭,是那位女红军的。信上说她已回到“家”,“家”里很好,革命定能成功,还说她离开羊上,走到山丹城就被马匪捉住,押送到甘州城去了。甘州城里面有许多被捕的红军,马家队伍办了一个特务班,强迫被捕的红军学习操练。她和那些红军们商量好,乘机会都跑了出去,进南山(祁连山)绕道回到了“老家。”我们看后,深为感动,红军的心咋那么齐?就连女人家都这么坚强。
  赵统领大战马匪
  同治十三年,山丹城面临大难。南山马帮土匪反了过来,大帮人马在四坝、位奇驻扎下准备攻城,老百姓慌慌忙忙躲藏,形势凶险的很。山丹忙派人向甘州府报告,甘州府又立马向驻扎酒泉的赵统领求援。赵统领带了五百梁子兵(娃娃兵)昼夜兼程,在第二天夜里到达山丹,又连夜在小东门上架起九节铁大炮,把用铁蛋、石头、瓦片等混合物制成的弹药装好,悄悄埋伏下来。
  马帮土匪派了十几个人先进城打探情况,转了一两天没发现什么,就按事先定下的暗号,半夜里在奎星阁三层楼上放起了火。埋伏在四坝、位奇的大帮人马气势汹汹朝着火光跑来,人喊马叫跑了半晚上,火光突然不见了,马帮才发现咋跑到北山(龙首山)根了?回头一看,那火光又在屁股后头亮着,他们立即掉头吼吼喊喊折了回来,刚跑到小东门上,冷不防三声炮响,马匪一下子人马大乱,晕头转向,弄不清楚咋回事情,一满只顾向南逃命。赵统领一声令下,五百梁子兵象小老虎猛扑出去,一趟追杀,在四坝滩上截住马匪大战了一场。那马匪已跑了半夜,人累马乏,又成了惊弓之鸟,稀里糊涂成了刀下鬼,哪里还有招架之功?只见满滩死尸遍地,剩下的拼命向南突围逃窜。这一仗打得马帮土匪伤亡惨重,狠狠教训了一顿。以后,他们也乖了几年哩。
  祖先西迁
  清泉镇西街村周家的先人们原先生活在山西的大槐树下。那里土地肥沃,人丁兴旺,种啥成啥。家家户户房前房后种瓜点豆种蔬菜,吃的时候,谁家成熟的早,邻里都摘着吃。也不知是哪朝哪代,有一天上头的命令下来了,吃官饭的人来到庄上,一个个叫上去问话。周家先人也被叫了去,吃官饭的人问:“你摘过人家地里的菜吗?”“摘过白菜。”“知罪否?”先人惊奇地说“摘个小菜,家家习以为常啊!”“你犯了偷盗罪,等候发落!”,结果判下了个全家西迁。一个庄里象这个样子判了好多的人!上面又来了个命令往各家摊,有三个儿子的摊两个,有两个儿子的摊一个,这么连判带摊,一个庄子里的人差不多全是西迁的。家家卷了铺盖,拿了些简单家什,老扶小,小牵老向西走啊,走啊,走到山丹,押差们就不走了。周家的先人就留在这儿,重新扎了根,一辈一辈传了下来。
  三枝花分水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霍城河西村有一股泉水,沿西山而下,流经石头沟,过生地洼山,至位奇新开灌溉田畴,为当地农家之命脉。
  有一次,一个放羊娃追赶一只黑狐狸,一直追到生地洼山的沟沿旁,黑狐狸突然不见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有一个山洞,放羊娃就扒了沟里的水往里灌,可一直没有灌出来。以后,水流到这里老是打转转,速度越来越慢。不知过了多久,这股水突然沿洞穿过生地洼山,部分流向西面民乐暖家岸地界。从此,暖家岸才有了人烟,依此水屯田耕作,繁衍生息。这股水怎么突然流出,当地人谁也说不清楚。终有一日,有人忽然发现一只黑狐狸从洞中钻出,观察数日,见其常出没洞中,从不离开。当地农人从此认为这股水是黑狐狸所为,便每逢初一、十五各家都摆上供品祭祀。后来,这只黑狐狸不见了。民乐人为世代不忘黑狐引水之功,便在深地洼山顶上建造一座庙祭祀,后叫黑狐灵怪庙(该庙在十年动乱中被毁)。
  此后,一水分两坝,谁多谁少,常引起两地争端,时有人命事件发生。有一年,纠纷闹大了,两地人举报县衙断案。县令一听,这么点小事有何难断,便命差役备轿子,携夫人直奔霍城分水口而来。县令到此一看,这水一股向北,一股向西,向北分多了民乐人不依,向西分多了山丹人不依。两方人只等县令一句话,县令却一时没了主意,不言不语,直在分水口上转磨磨。再说,县令夫人不常出远门,更难得游山玩水,这次有幸随夫来到野外,满沟满岸的山花野草,惹得夫人一下轿就不顾一切地采玩起来。这时候,夫人拣好看的野花采摘了一大把,欲过沟再采。说也巧,夫人刚一跳沟,手中的三枝马莲花正好落入水中,一枝向西,二枝向北,飘流而下。此刻,站在下游的县令大人忽然眼前一亮,大喝一声:“有了!大家听着:此水乃山丹二、民乐一,照此办理!”民乐人不服,挡住县令问由来,县令指着水沟里飘荡的马莲花说:“这三枝花为何一枝朝西、两枝朝北?此乃龙王旨意也!”说毕便唤来夫人打轿回衙。
  轿子在路上晃悠悠。县令笑对夫人说:“今日你帮吾之大忙也……”
  从此后,霍城西坝水分山丹二、民乐一,即成定论,一直延用至今。
  白山口争水的传说
  南山(祁连山)白山口又叫白石崖。这里水流巨大,穿过马营滩,流经山丹、永昌两县交界之地,过去常有争水事件发生,甚至打架斗殴,出现人命官司。据说某一年,为争白山口水,山丹人在八个墩滩上的沙河东面打了土庄子叫东沿庄子,表示水在山丹地界。结果永昌人不服气,把山丹人的庄子推倒了,又在沙河西面打了个西沿庄子,把水挡在永昌一边。山丹人气急了,晚上放了一股水把永昌人的庄子淹了。天亮时,南墙已经倒了。山丹人说,这是天地显灵,龙王发怒了。慑于神灵,永昌人没说的了,只好把这个口朝南的庄子划为一家一半,水也归山丹、永昌两县所用。从此,两县人便把这个三面庄子视为白山口水的分水界。水虽然归两边所有,但谁多谁少仍有争执发生。后来,据说有个聪明的过路人想出个办法,才解决了争执。他让山、永两边人都往水里放一样东西,看水流向哪边就归哪边。于是,永昌人往水中撒麸皮,山丹人往水中倒清油。结果,水流进沙河后,漂麸皮的一丝丝浮水淌了不足一里路干枯不见了。其余的水全部渗入地下。最后从山丹的石圈子又冒了出来。这一来,白山口水才真正归山丹人所有。山丹从此土地肥沃,粮草丰茂,这都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
  解放后,军马场为利用水源,把白山口水的一部分引到五墩。一九五九年,山丹县政府调集数万民工开始了浩大的白石崖水利工程建设,终于将白石崖水渠一直衬砌到马营石圈子,汇入马营河,造福山丹人民。
  王龙官引水
  霍城西山坝水是上下西山人的命根子,也是有名的“阎王沟”。
  西山坝沟开凿于悬崖上,沿山而下,因沟高山低,又是沙土坝,弄不好就给拉掉了,害得西山人没办法。上游的老鸦嘴有个黄胶泥口子,就是水常拉脱的地方,一拉脱就用黄胶泥堵,咋也堵不牢。这事惊动了县太爷,有一次他亲自上来察看,一见那个势头,也给难住了。县太爷在沟沿上端详了一会儿,下令全村人将各自的席子、白毡全部拿来,一起往里丢,也没压住。老百姓干望着县太爷,县太爷愣了半天,便爬倒给龙王爷磕头,老百姓也齐刷刷地跟着磕,叩拜完毕,县太爷整了整衣冠,从头上慢慢地摘下纱帽,高高举起,向水口子丢去。据说,皇帝赐封的官帽能镇邪化灾。然而,只见乌纱帽在水中转了几个圈圈就没影了,还是没镇住。老百姓泄气了,县太爷也跌倒了,有民谣唱道:乌纱帽镇水不灵验,县太爷跌坐老鸦嘴。
  西山坝经常造害于民,人称“阎王沟”。县太爷体察民情,判别处上全数的粮,西山坝上半数的草。
  后来,到清朝末年,西山上出了个王龙官,真名叫王月新,“龙官”是别人给他送的尊号。这人聪明好学,足智多谋,在地方上很有威望。有一年快浇水了,西山坝沟口子越拉越大,王月新看着乡亲们着急,就独自一人上了一趟老鸦嘴。下来后,他自告奋勇地率众上山引水,众人不信,说是县官的纱帽都没有镇住,你王月新有何能耐?王月新一句腔不答,只管率众上了山。来到老鸦嘴,王月新先接起两根鞭杆子,探了探沟底,又仗了仗山梁,便率众动手开挖老鸦嘴梁。众人不解,王月新告诉大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天理。这里沟高山低,水沿壁而下,当然容易垮坝。龙王不想从此过,我们何不绕道行?”众人一听豁然明白:他要给“阎王沟”改改道呢!在王月新的率领下,西山人终于挖开陡峭的老鸦嘴山梁,开了西山坝新渠。新渠修到河里磨,河里磨人不让过,又打了一场官司。最后,王月新开明大义:喝的龙王水,都是一家人。答应新渠修成后,给河里磨一份苗水,才得罢休。西山坝新渠终于修成了,西山人民为颂扬王月新开沟引水之功,送给他一个尊号叫“王龙官”。从此后,西山坝水造福人民至今,“王龙官”的大名也世代传颂。
  “霍城”命名的由来(一)
  霍城原名叫“黑城”。
  解放后(约一九五零年秋天),新任县长王怀章到黑城检查工作,提到黑城的名字时,王认为,现在解放了,共产党领导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黑城之名与之很不相称,应予更名才是。于是,王县长在区委书记郝海相的陪同下亲自去见霍城名士、清朝秀才常立纲,商议更名之事。常立纲听了王县长的更名建议,非常赞同,并当即提出: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跨河西、过焉支山,曾在黑城一带扎过营寨,可否将黑城改为霍城,以示纪念?王县长和郝书记听了当场表示同意,即将黑城更名为霍城,第一次在山丹县霍城区公署的印章上出现。
  黑城原名的由来,常立纲本人有两条臆想:其一是原黑城曾叫“黎沃”,过去有黎沃坝水系之称。黎者黑也,黎沃即黑色肥沃之地,故黑城由此得名。其二是河西一带历史上多以少数民族居住,最早有犬戎、匈奴,唐以后有西番,西番部族又分黄、黑两部分,黄番在今肃南县黄城区,黑番可能就居住在黑城一带,黑城因而得名。不过以上两点都是个人推断,没有可考证据,有待后贤者考证。
  “霍城”命名的由来(二)
  黑城的古城原址在双湖村甘家庄子以北,为古代屯兵养马之地。传说明贞德初年,当地白家人出了个不孝之子(逼死生父),按当时朝规,城要改址,故将古城南移,重筑城廓。但打了很长时间,城墙总打不住,继续南移,还打不住,只得再南移,这样边打边移,一直移到现在的位置,才把城墙打起来。城筑成后,因从甘家庄子打起,接连打了十几里地,故取名“接城”,后因接与黑谐音,慢慢又叫成“黑城”了。此说只是民间传闻,不足为凭。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山丹文蕴》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简约的文笔,写实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对山丹的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地方小吃、民间工艺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上山丹一带多民族和谐共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又是一部让外地人了解山丹、认识山丹的导游手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王玉亭的传说
相关专题
暗门墩之战
相关专题
红军信
相关专题
赵统领大战马匪
相关专题
祖先西迁
相关专题
王龙官引水
相关专题